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隽耸隆H绻谄泛=鍪窍愀垡幻胀ㄖ霸保毒萌毡ā肪〔换峤宜摹鞍傅住薄! ≌馓跣挛湃绾吮ǎ酆涠5蓖恚谄泛7⒈砩鳎腥献约骸�20 岁时在加拿大求学期间,曾于1979年的3个月内,因使用他人支票和信用卡, 涉及金额4600加元,以及无牌藏手枪,全部控罪共判刑两年减一天,但实际 服刑4个月获释。 金庸是从《经济日报》看到这新闻的,大吃一惊。金庸选择于品海为《明 报》掌门人,并非完全感情用事,而是作过调查的,结论是于氏历史清白。 这对金庸的打击太大了! 联交所执行总监许浩明,指责于品海作为上市公司主席没按规则填报他 的真实历史,不足取信股东,应褫夺董事职位。 对于品海的谴责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于品海被迫自动辞去报业公会主 席、明报集团及南海发展主席职位。 飞黄腾达的于品海骤然摔到地上。不过,明报集团及南海发展的控股权, 仍牢牢攥在他手中。等众议平息,他仍可重新出山,亲掌大权。 对一名商人来讲,经济的失利,往往比名誉上的受损更为可怕,更能置 人死地。那么,在商界长袖善舞、重锤出击的于氏,收获的是什么呢? 于品海创办《现代日报》,欲与《东方日报》一较高低,宣传费投下2000 万港元,令东方集团胆战心惊。但很快,东方马老板方知是虚惊一场。《现 代日报》采编人员130名,一半是生手,远逊于《东方日报》300人的老班 底。《现代日报》自然不及《东方日报》“抵睇”(好看)。 要命的是,几代读者养成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捧上横排的《现代日报》 分外别扭。该报一直打不开局面,月月亏损。于品海受到《明报》老臣们的 指责,他不得不在创刊9个月后,私人以3000万港元的价从《明报》集团手 中买下《现代日报》,并背上创刊以来6000万港元的债务。 有人说,于品海办报的失利,与老臣们的不配合有关。说于原是《明报》 旗下 《财经日报》的小编辑,现在突然做老板,老臣不服,纷纷离去。这也 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于氏过于自负,投资果敢 有余,稳健不足。
… 页面 113…
于品海接手以私人名义办了3个月,又亏损2000万港元。这期间,东窗 事发,《经济日报》揭于氏的旧疮。于品海无心打理,宣布《现代日报》停 刊。有传媒称:香港梅铎,为《现代日报》付了1。1亿港元的学费。 于品海投资的最大失误,莫过于传讯电视。据传讯电视总经理施南生指 出,未启播前,该台已花掉4亿港元,1995年初启播,更还要每年赔上1亿 港元! 这么多投资及亏损,合计有7亿多。于品海哪来的这么多钱?首先,是 《明报》的盈利,光是在1994年3用底为止的财政年度,《明报》共赚1。6 亿港元;其次,售股套现,《明报》集团新主席为新加坡商人黄鸿年,按协 议,他购入《明报》1O%股权,1994年12月,于品海将自己的3600万股售 予黄鸿年,套现1。8亿港元,其后还陆续摊薄自己的股权;最大的来源,是 贷款,1994年4月,于品海以股票为抵押,向银团借得4亿港元。 于品海债台高筑,走了一步神秘的棋。这步棋,导致独立核算师再揭于 氏疮疤,把于品海一下子推向濒临破产的困境。 据独立核算师披露,于品海先后拿出四宗为数3亿港元的款项给身份不 明的机构。《明报》的正业是出版报刊,拿贷款去放贷或投资,既隐瞒了股 东,又违反与银行的贷款协议。 证监会与联交所于1995年8月22日早上,宣布《明报》停牌。 于品海为偿还债务,只有出售所拥的35%《明报》股权。这样,当初他 殚精竭虑获得金庸宠幸,入主 《明报》,做传媒大王的梦想将会彻底破灭! 某周刊曾用“炮制《明报》债务危机,传媒大王于品海玩完”为标题, 报道此事。香港传媒除 《明报》系外,均据此事大做文章。 于品海还能东山再起吗?香港商界不乏一朝搏尽、来年复出的例子,如 杨受成、邱德根等人。于品海还年轻,仍控有南海发展等公司,若以此为鉴, 是可以重振雄风的。不过,数年之内,想恢复往昔风光,绝无可能。
… 页面 114…
第七十三章 富人天堂 名车豪宅销金窝 富人一席宴,穷人三年粮。此话是香港富豪挥金如土的真实写照,一席 宴,竟高达12万港元!若说身着价值几万的名牌是富翁,那真要笑掉人的大 牙,一件婚纱100万,你信不信?富豪一辆名车落地跑,要花千万元!豪华 住宅呢,那更令升斗小民咂舌! 香港教育 香港最早一间英文学校是英华书院,为英国教会人士主办,1843年从马六甲过来。 同年,另一所教会学校圣保罗书馆在港成立。早期香港的学校大都是教会所办。到1869 年,香港出现第一所官办学校中央书院,又名大书院,后改名为皇仁书院。官办与教会 办的学校,统称为英文书院,189l年,香港出现首间中文学校育才书社,以教中文为主, 英文其次。 香港的高等教育始于1887年,雅丽氏医院附设西医书院。1911年,由三间学院合 组成香港大学。 香港的学校分为三类:官办学校,经费由政府支出:教会学校,经费教会为主, 政府为辅;私立学校,经费自理,不足部分可向政府申请,给予补贴。香港学校,以教 会、私立居多。 香港在1978年实现9年义务教育。到1990年,共有小学580所,学生47。5万人。 中学分英文中学和中文中学,其中英文中学占92%,教材全部是英文,另外还有独立的 国际学校,如日文中学、德文中学等等。按课程类别分,有文法中学、工业中学、职业 先修学校三大奖,它们分别是380所、22所、22所。 香港还有预科教育,专门为大学输送人才的,升学比例为1/3。 香港共有13所高等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注:以英文为教学语)、香 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理工、香港浸会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工业学院、香 港演艺学院、香港体育学院、树仁学院、岭南学院、公开进修学院。 香港教师待遇,1990年月薪水平:学位教师 (具港府认可大学本科学位)12135 —35015元(港元);文凭教师(非学位或非英联邦学位)10480—25565元:小学校长 30670—33670元;中学校长36525—49145元;大学讲师36000—19000元;教授平均6 万元。另外,教师享受住房津贴等多种福利。 香港有多少富豪呢? 家产百万,连小富都排不上。有人说,天上掉一块砖头下来,都会砸破 一个“百万富翁”的脑袋。此话绝不夸张,因为香港一个中等标准的住宅单 位,价值一两百万,故这种家庭只能算普罗大众,或称小康之家。 有人列这样的标准:千万只算富家;1—10亿才够富翁;10—20亿算富 豪;20—100亿可称超级富豪;100亿以上方可进超级巨富金榜。 香港几家权威经济报刊的分类没这么复杂,它们一般只计10亿以上的富 豪,以资产额归档次,笼统称为富豪或财阀。据《资本》杂志,1991年度, 香港华人100亿以上富豪为12名,10亿以上的华人富豪为73名。而到1994 年,100亿的华人富豪就增到27名,3年翻了一番。 须知,传媒为富豪“度身”,只能依据其上市公司市值、公开的私人财 产及商业活动。人言人殊,各家的计算方法不一,材料来源不一,出炉的富 豪数量及身家亦不一。
… 页面 115…
成为传媒度身对象的富豪,只是冰山之一角。香港有大量的非上市公司 及隐秘的资产,除了上市公司的老板,为取信投资者及银行而适当夸大公司 实绩外,富豪对自己的资产均讳莫如深。尤其是一些晚清官僚及军阀的后裔、 毒贩私枭和捞偏门商家,更是藏富不露富。毋庸置疑,无论正途或偏门生意 音,皆知露富于已不利。著名财经作家邱永汉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富人公开 其财产,就像要少女袒露她的胴体。 香港究竟有多少亿元富豪呢?1991年何文翔先生引用香港一位投资银 行家的话说:“香港亿元以上的富豪至少有5000位。”1992年,苍城先生 在一篇文章中称:“按保守的估计,拥有10亿元以上的富豪全港约2000人; 拥有50亿以上的超级巨富约有100多人。”笔者在港考察,一位财经记者道: 百亿富豪估计有近百,许多人在海外有大批资产,根本无法统订。 这些富豪是怎样生活的呢? 欲了解富豪的私生活,与洞悉他们的财富一样困难。绝大多数香港人, 只能透过传媒来“分享”富豪的奢侈。而传媒也仅是揭开面纱的一角。 大多数大亨对他们赚第一桶金时的克勤克俭,津津乐道,对暴富后的铺 张却很少言及。自然,会有不少阔佬出于某种目的而摆阔。如早期香江首富 何东,他“挥金如土”的意图,就是要表明华人也能像洋人一样有钱、有体 面。 严格他讲,摆阔与露富还不是一层含义。一个富豪,可在豪华酒楼一掷 千金,可穿万元一套的西服,但绝不会公布他的所有资产及过往私帐。人们 从未听说过有哪位富豪吃穷穿穷了的,只听说过投资失败而倾家荡产。 香港是富人的天堂。香港的低税制和无穷的生意机会,吸引了大批的富 人在此搏钱敛财;另外,凡是世界上有的物质享受,香港都应有尽有。 豪门宴席 富人一席宴,穷人三年粮。 《香港风情》特约记者张炯光,曾记叙他挨边吃上的富人宴,地点在港 岛湾仔一家老字号酒楼。席上的八头鲍鱼,每只大半手掌大小,价值 5000 港元;一条清蒸苏眉鱼,4000港元;其他燕窝、鱼翅、蟹黄等,全是货中极 晶;8000港元一瓶的路易十三法国酒,共要了三瓶,一口下肚,便是三五百 港元。全席12人,每人消费1万元,合计12万港元! 像这么昂贵的酒宴,就是超级富豪中也不多见。不过一些富豪的嗜好, 花销令人咂舌。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一个月的雪茄费用,高达40万港元。 棉纱大王陈廷骅,膳食简单朴素,但他不服香港的食水,独嗜日本“绳文岛” 矿泉水,定期从日本专购运来,传说陈氏一年喝凉水的消费,亦在20万以上。 超级巨富王德辉夫妇,对自己的悭吝无以复加,两份打工仔吃的盒饭就能打 发过去,可他们爱犬若子,一年花销据说有百万之巨。 豪门婚宴,往往是记者窥探富家掷金撒银的“天赐良机”。届时,记者 云集,八卦周刊及娱乐报刊“炒”得天翻地覆。 1991年,赌王何鸿燊的爱女何超琼,与船王许爱周的孙子许晋亨结为伉 俪,结婚仪式设在君悦酒店,专程从荷兰空运价值几十万港元的郁金香布置 场地。新娘的一套白色礼服,价值近100万港元,头戴的钻石皇冠,起码有 三四万港元。两家皆是豪门望族,亲戚朋友多,婚宴开了3天3夜。
… 页面 116…
两年后,赌王另一个女儿何超凤披上婚纱。光这袭婚纱,何超凤在未来 新郎何志坚 (前真善美实业董事何寿康之子)的陪同下,三次飞往意大利度 身,世界著名时装大师华伦天奴手工缝制了2个月,婚纱至少在100万港元 以上。婚礼所用的鲜花,也是从荷兰空运购来,费用160万港元。据估计, 两何家族婚礼,花费合计近1000万港元。 1993年,香港首富李嘉诚娶媳,新郎为其大公子李泽矩,新娘是李公子 在美留学相识相恋的王富信。婚宴设在希尔顿酒店鹰巢厅,通常这里的婚宴 每席1万港元,李嘉诚睇过菜谱后,说:“加码。”结果每席婚宴3。8万港 元。李嘉诚家婚礼的花销,估计也有数百万元。但对富可敌国的李氏家族来 说,只算是九牛一毛。 名牌标志 并非所有富豪都是一身名牌,但置得起一身名牌者,十有八九,非富即 贵。 在香港的精品专门店,1万港元一套的西服,1000多港元的皮带,5000 港元的手袋,3000港元一双的皮鞋,2000港元一副的眼镜,算不得什么新闻。 笔者初次来港,对在地产公司供职的朋友关剑锋先生惊讶地谈自己的观后 感。关先生颇不以为然:“从头到脚,不就是几万银(港元)吗?”他说的 或许在理,香港的职员,月薪通常在2—6万港元,就是说把一个月的薪水穿 在身上。这等于内地一名月薪50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