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东晋末年 >

第37章

穿越东晋末年-第37章

小说: 穿越东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将领忍不住拱了拱手:“将军,天sè已晚,不利再战,不如暂且收兵罢。”
    徐道覆的脸面现出了很明显的不甘之sè,他自已、孙恩、卢循与以刘牢之为首的北府诸将虽然都出身于次等士族,受高门甲族排挤,没法以婚宦显达,但在本质上大相径庭,北府军根基稳固,就驻扎在建康附近,朝中谁都不敢忽视,所以王恭、司马元显争先拉拢。
    而孙、卢、徐的基础又有不同,他们以道术谄人主,虽不失为一条出仕门径,但命运决定于人主的偶然宠幸与门阀士族的暂时优容而不能自主。
    当年孙泰在建康,虽获得一部分门阀士族的信奉,王珣却以一言流于广州,孙泰在广州,虽得王怀之任为太守,又得王雅荐于朝廷,但吴兴太守谢逸又以一言使司马道子诛之,并及其子,孙泰在朝庭居官,浮沉生死全在他人,这使得孙、卢、徐三人无可选择,只能趁三吴民怨走上以道术组织武力的道路。
    具体到任务分配,是孙恩、卢循攻占浙江以南,以此为根基抗拒朝庭甚至北府军,而徐道覆则是趁着朝庭未能反应过来,尽量劫掠浙江以北,掠夺人口物资造成破坏,并渡浙江与孙卢汇合,要知道,朝庭的赋税来源便是三吴,把这一地区破坏的越彻底,就能给朝庭越是沉重的打击,使其无力讨伐浙江以南,被迫承认孙恩划浙江而治的事实,以后寻到机会,再过江攻打建康。
    徐道覆原计划今rì取下阳羡,明rì领军前往吴郡,去接应当地响应孙恩的地方豪强,并劫掠几座大城,然后撤回会稽,只不过,计划是不错,却没料到,由吴兴起兵,才杀到兴义就磕到个硬石头,他明白,如果明rì再攻,那么又得重头开始,阳羡城里的情况谁都不清楚,没人知道它能支撑多久,但就此退走,刚一出兵就吃个败仗,这会让孙恩、卢循如何看待自已?自已心里也憋的慌啊!
    正当犹豫不决时,又一名将领拱了拱手:“将军,我军由午后开始攻城,这都两个多时辰了没一点进展,将士们已经疲惫劳顿,锐气早泄了啊,实在不宜再战了,请将军下令退兵吧,明rì吃饱喝足再来攻城也不为迟!”
    徐道覆转头看了看众将,每个人都显出了一副颓丧模样,的确是士气大失,再战下去已无意义,于是恨恨的瞪了眼城头,喝道:“鸣金收兵!”
    “咣咣咣~~”刺耳的铜锣声响起,落在贼寇们的耳中,却比仙乐还要美妙,均是转头就跑!
    敌人cháo水般退却,守军也失去了支撑,全都一屁股靠上城垛,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褚爽领着众人步下望楼,但见满目疮痍,城墙上到处是尸体,血水淌的满地都是,女子医护兵一队队奔了上来,把伤员抬下去抢救包扎,另有一部分则承担起了清理战场,搬运尸体的任务,这没办法,男人们已耗尽了全身力气。
    渐渐地,城下有哭声传来,战死的将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子医护兵的男人,昨晚还耳鬓撕磨,今rì却已天人两隔!
    不知不觉中,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盘旋在了阳羡上空,每个人都面sè肃穆,心情无比沉重,好半天,褚爽才忍不住问道:“蒋将军,我军伤亡如何?贼寇死伤多少?老夫可有效劳之处?”
    蒋宣施礼道:“回府君,阵亡将士多为家中顶梁柱,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请府君善加抚恤,弟兄们已感激不尽了,另据末将估计,弟兄们死伤近三百人,贼寇虽不清楚,但不会少于三千,具体结果还要明rì才能得出。”
    褚爽捋须叹道:“死者虽逝,生者却不能不感念恩德,你让将士们都放心,今晚便会有双倍钱粮送往各户家中,并从此免征赋税。”
    “府君仁义,末将代将士们多谢了。”蒋宣再施一礼。
    褚爽苦笑道:“不过是聊表心意罢了,哎~~我等士人吟诗谈玄,却从不曾过问百姓死活,以致贼寇四起,天下不宁,皆我等之罪也,这谢字万万当不得,蒋将军,快起来罢,莫要折杀老夫了!”
    “府君能有此心,实乃阳羡百姓之福!”蒋宣依言起身,褚炎之却又问道:“蒋将军,贼寇虽暂时退去,但很可能明rì还会再来,今rì这城已是守的险之又险,倘若贼寇接连数rì攻打,万一生出意外该如何是好?蒋将军可有万全之策?”
    蒋宣摆摆手道:“卫将军曾有言,行军作战只须军纪严明,训练刻苦,再加上因时制宜便可长胜不败,请大郎君放心,贼寇久攻不下,气势已泄,明rì即便再来,也不会如今rì般凶猛,何况三吴生乱,朝庭岂敢置之不理?卫将军临近前曾交待末将,只须守个三五rì,朝庭大军一至,贼寇将不战自退!”
    众人想想也是,叛乱就发生在眼皮底下,司马道子不可能不派军平叛,而依着守军的骁勇,守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想来徐道覆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明早登上城头,城外已不见一兵一卒了呢。
    褚爽松了口气道:“老夫立刻回府牙征调钱粮,阳羡就拜托给蒋将军了。”
    蒋宣拱手道:“请府君放心,末将即刻安排人手修补城垣,定不教一贼一寇入城!”
    褚爽领着众人回了一礼,便转身向下走去。


第五十七章 朝议讨逆
    阳羡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而建康宫城,作为中朝大殿的本昊殿却是灯火通明,孙恩、卢循起兵作反、东南八郡纷纷响应、乃至吴兴太守谢逸与各郡县主官被杀的消息如雪片般一窝蜂的传来了朝庭,虽然当今天子司马德宗是个白痴,但三吴叛乱事关国本,放在尚书台商讨显然不合适,必须来要本昊殿作出商议。
    一众公卿权贵均是满面凝重,默不作声,端坐于大殿两旁静候着天子司马德宗的驾到,尽管这个人来不来无关大局,可必要的形式还是要走的。
    “陛下驾到!”伴着黄门的尖鸭嗓子声,在随从宫女的护侍下,司马德宗摇摇晃晃的出现在了众人眼前,年纪约十七八岁,又肥又矮,脸上带着如孩童般的天真表情左顾右盼,看那眼神,似乎对遍布大殿的灯具很感兴趣,虽然他身着冕服,头戴十二旒白玉珠平天冠,一幅天子临朝的正式行头,可落在所有人眼里,却是如此的滑稽可笑,沐猴而冠这四个大字纷纷闪现在了他们的识海当中!
    在司马德宗身边,则是当今皇后王神爱,身着皂sè谒庙服,神sè淡漠,无悲无喜,仿佛这世间已没有任何事物能使她心动,只不过,如果细细看去,会发现她的眼眸里隐含着一丝淡淡的悲哀。
    身为琅琊王氏王献之的女儿,也身为建康最富盛名的女才子,又生的貌美无双,却于十三岁那年嫁了个傻子,再是xìng情恬淡,又如何会不暗叹命运弄人呢?
    按常理来说,王神爱本不该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但司马德宗是有名的痴呆,愚蠢异常,口吃不能言语,甚至冷热饥饱都没感觉,一举一动全得靠别人扶持,因此盖玺押印总需要个人手,而孝武帝的正室皇后王法慧,即王恭的亲妹早已过逝,司马德宗兄弟俩的生母陈归女也于十年前病故,孝武帝生前宠爱的张贵人则用被子捂死了孝武帝,早已逃之夭夭,因此,宫里确实没有别的女人比王神爱更有资格陪伴司马德宗列席大朝。
    在群臣的焦急眼神中,司马德宗一步三回头,好不容易才被宫女连摁带压架上了龙榻,他的坐姿与一般人也不一样,殿内的所有人全都是跪坐在榻上,只有司马德宗的屁股下垫着个小马扎,没办法,他不会跪坐。
    王神爱则端坐在司马德宗右侧稍后,目不斜视,真正把自已当作了局外人。
    皇帝皇后刚一坐下,群臣就迫不急待的涌上前,齐声施礼道:“臣等参见陛下与皇后殿下!”
    王神爱轻抬素手,淡淡道:“众卿免礼,请坐!”
    “谢陛下与皇后殿下!”众人称谢各回坐席,只有琅琊王司马德文有了一瞬间的恍惚,投向王神爱的目光中现出了一抹神伤。
    作为孝武帝的次子,论起身份之高贵自然是天下第二,同理,江表能入他法眼的高门士女也只有三人,首当其冲便是王神爱!
    三年前,当兄长与王神爱的婚讯传来,立时有如一道惊雷把年仅十一岁的他给震懵了,兄长那幅呆傻模样,如何能配得上王神爱?王神爱美貌温婉,知书达礼,书法更是建康一绝,该是自已的良配才对啊!尽管他暗地里摔东西、打杀婢仆、甚至诽谤父亲,可这事已没有丝毫挽回的余地,王神爱成为了他的嫂嫂,令他不得不断去对王神爱的念想,弟报兄嫂,乃是人伦大逆,除非这琅琊王不想当了。
    紧随其后的,则是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蔓,只不过,司马德文下手又晚了一步,当他准备托人提亲时,王蔓已被王恭许给了荆州刺史殷仲堪长子殷简之,令他徒叹天意弄人!
    及至王恭一系被夷三族,司马德文又生出了念想,派人打探王蔓的下落,虽然由于司马道子的缘由,没法再娶回以正妻相待,但弄来作为妾氏娱情总可以吧?然而,全无任何音讯,甚至他还托人往殷简之那里去打听王蔓的下落,可王蔓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像从这世间消失了一样,使他无可奈何!
    排在第三的当属褚灵媛,为此,司马德文特意把褚灵媛的情况给摸了个通透,在得知并未许人之后,不由心中窃喜,心想这次该十拿九稳了吧?却没料到,褚爽这老家伙不识抬举,竟然一口回绝,还说褚灵媛已经许给了别人,孔道追问又支支唔唔顾左右而言他,使得司马德文有种抓狂的感觉!
    建康最著名的三大才女型美女一个都落不到,这让司马德文情何以堪啊!
    司马德文眼角的余光不由投向了尚书左仆shè、右将军、徐州刺史谢琰,谢琰三子谢混与他长姊晋陵公主生有二女,为孪生姊妹花,一名谢文蝉,一名谢文丽,均是国sè天香才华初显,唯一美中不足的,则是年龄太小,才十岁左右,纳十岁幼女为妻难免太过了。
    ‘那就再等三年好了,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讨得其中之一为妻!’司马德文暗暗发起了狠,并在心里梳理起了有威胁的建康高门俊彦,以预作准备,他是真怕了,他感觉命运在和他开玩笑,别到时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不仅是娶不到合适妻子的问题,还将沦为建康的笑料,褚爽的拒婚已经令他大失颜脸。
    “咳咳~~”正当念头电闪间,一阵清咳从身边传来,司马德文转头一看,却是尚书令王珣,王珣出身于琅琊王氏,是王导孙子,也是王神爱的族叔。
    王珣对他的心思略知一二,是以开声提醒匆要在中朝大殿失态,司马德文不禁嫩脸微红,赶忙回到了坐席。
    司马道子录尚书事,在皇帝不能正常理朝的情况下,朝议自然由他主持,数十道目光全都投了过去,这其中,有玩味、有兴灾乐祸、有解气、有同情、有愤恨、有慌乱、有焦急,还有杀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其实,在坐的半数以上都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淝水之战以来的和平安宁已经消磨了他们的进取之心,至于是司马道子执掌中枢、还是王恭、或是桓玄、殷仲堪之流,在他们眼里,并没什么差别,只要能维持如今的局面,门户长盛不倒,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但征调乐属,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原有的平静生活,三吴皆反这是始自孙吴都未有过的啊,假如反贼攻入建康又该如何?而征调乐属的诏令正是司马道子所出,他就是罪魁祸首!
    司马道子也是脸面隐现急切,快速一扫,便朗声道:“去年孙恩叔孙泰借王恭谋反私自纠合数百人yù谋不轨,幸得吴兴太守谢逸提醒,孤才得以及时平乱,可见孙氏一族早有反意,而今次三吴皆叛,实为孙恩卢循之流借征发乐属盅惑煽动民众所致,征发乐属本无不妥,只是被贼子利用罢了,乃孤之过也,不过,当务之急该是剿平叛乱,以免动摇我大晋根本,诸位以为然否?”
    司马道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肯承担考虑不周的责任,众人均是暗自腹诽,可这时都清楚,追究司马道子的责任反而会使朝庭陷入推诿扯皮当中,痛失讨逆的良机,因此纷纷昧着心点头称善。
    司马元显的嘴角闪出了一抹嘲讽,似乎在嘲笑群臣并不能拿他父子如何,随即便向上拱了拱手:“陛下,朝庭应趁着贼寇立足未稳,即刻发兵,臣提议,可由右将军率禁军征讨!”
    话是向司马德宗说,但在坐的都知道,实则是在催促谢琰出征,于是陆续看向了谢琰。
    谢琰眉头一皱,迟疑道:“禁军只有两万,宫城却需要守护,老夫最多只能领军一万前去讨逆,听说孙卢之流已聚众数万,浙江以北也已遍地贼寇,只怕。。。。一万军远远不够啊,不如请镇军将军(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