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毒清 >

第569章

毒清-第569章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可以以大英帝国驻广州公使的名义发一份声名,港岛的声名,以我的权力,是无法做到的。”
杨部堂的话说的在理,涉及到了地位,巴夏礼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了,出来打混,真正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少之又少,没有一定的野心,哪个愿意远渡重洋出来做事儿呢?
“这样啊!那本部堂只能让你看一下草约的副本,给你一半草约的正本了!”
差不多就好,这狗逼急了是要跳墙,人逼急了是要咬人的,见火候差不多了,杨猛开始就坡下驴了。
“一半?什么意思?”
一半合约的正本,巴夏礼糊涂了,而杨猛拿起桌上的一张信笺对折了一下,一撕两半,上半部分推给了巴夏礼,下半部分则是留在了自己手中。
“明白了?”
“这对我们没用!没有完整的草约,我们无从调查!”
“等价交换!”
“我可以用临时港督的身份,给你一份私人的声名。”
“那就加上副本的一半!这样一来,你们也就有了整套的合约,但是,本部堂有条件。”
杨猛将自己手里的半张信笺也给了巴夏礼,现在就是互亮底牌的时候了。
“不行!我们必须要正本的原件!”
“巴夏礼公使,你是在开玩笑吗?正本的原件,那你再付给本部堂两千万两银子,用完了之后,返回原件本部堂付出本金!”
开什么玩笑,杨猛手中的原件,有两份是伪造的,一劈两半毫无破绽,一旦正本原件和附件都交了出去,这马脚也就漏了出来。
“可以!杨部堂说说您的条件!”
“简单,让参与五国船厂签约的商人做个见证,在你出具的声名之上签字按手印,不然,这样的声名作用有多大,本部堂清楚,你巴夏礼也清楚!”
“不可能!”
“别说什么不可能!与其将来闹的沸沸扬扬不若如今低调行事,法兰西的记者,是不会怜悯英吉利的,一旦宝灵之事,刊登在欧洲的报章上,你们的政府就要被动了。
到了那个时候,想要得到合同的草约,也是要经过各国商人的同意,但彼时非此时,如今是本部堂想把自己从这滩烂事儿之中摘出来,彼时,就是大家一起看热闹了,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想要合同的草约,门儿也没有。
这几分草约,在本部堂的手里,文章可以随便的做,到时候贵国的政客们就要倒霉了,巴夏礼公使,您说,那些政客会付出多大的代价购买这些合约呢?
是几百万两银子?还是几百万英镑呢?不要跟我说战争,那个时候,咱们两国之间,很可能有一场战争的。
如今,本部堂白给你草约,就是要拖延贵国的脚步,而贵国前期的军事准备也需要时间,你情我愿的事情,您打算如何抉择呢?”
虽说杨猛提到了战争,但如今舆论和本土,给巴夏礼的压力更大,即使想到了草约是个不错的借口,为了在将来的战争之中,谋得一席之地,巴夏礼这边有七八成接受这个条件的几率。
“可以!但人数也限定一下,必须在五人之内!”
“可以!法兰西的安德烈,米利坚的壬雷斯,是本部堂选出的见证人,至于其余三位,就交给巴夏礼公使了,这三人英德两国的商人是必须要有的。”
“我同意!”
善后的事情妥帖了,杨猛一笑之后,带着一个小皮箱和巴夏礼,又返回了签署合约的兵营。
五个见证人的选择,基本还是依照投资多少来议定的,杨猛和巴夏礼各自解释了理由之后,壬雷斯等五人,也同意将英吉利所属的草约交出去,毕竟这对五国船厂的发展有利,作为五国船厂的股东,这样的差事,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将草约正副本各一半,盖上作废的印章,交给巴夏礼之后,杨猛也算是完美的遮掩了草约之中的防伪印痕,此事到了这里,就算是无头公案了,近期宝灵是不可能出头辟谣的,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宝灵要出来,那也是一个死人!(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三章 被动

近期的欧洲有一个话题是极为火爆的,那就是东方的大帝国,贵族们一边品尝着高浓度的极品云烟,一边畅谈这东方大帝国,至于酒馆、饭馆,也是可以佐着云烟吃酒,谈论一下这消愁解闷的云烟原产地。
至于医生们,也是将云烟的名称换了,皇室秘药,无疑是个不错的噱头。
而有些钱财的人,都在谋划着去远在东方的清国淘金,各国各地的报纸上,对清国商品描述的极为详细,不花钱的广告,也为杨猛拉来了无数的潜在客户,只要假以时日,一支支集资组建的商队,也要踏上东方的海路了。
改造之中的世界第四大港,堪比欧洲总面积的庞大市场,开放的对外政策,大清需要的各种物资,除了庞大的商品供应量,大清庞大的需求量,也是惹人眼热的一个数字。
有了报纸广告这东西,杨猛可以明确的向欧美的厂商,表明大清的需求,之前那些钢琴、骨瓷、餐具之类的破玩意儿,弄到这边基本就是赔钱,弄不好就是个倾家荡产的结局,有了明确的市场需求,欧美商家在组织货源的时候,也就有了目的性。
杨猛的舆论攻势发起的前期,作为主要敌人的英吉利和法兰西,都没怎么关注,等舆论的浪潮形成之后,想要遏制,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仅是商人和民众,就连两国的许多政客,甚至是高层的政要,都从报纸上。再次了解了一下这个东方的大帝国。许多东西。与传说之中是不同的,杨猛这个清国的外交大臣,用报纸让欧美各国,对远隔千里的东方大帝国,有了一个详尽的认知。
以后谁要拿着一些谬论来引发战争,也要仔细的考量一下了,信息的不对称,无论是在商场、战场还是在官场。都是既有价值的,杨猛的舆论浪潮,主旨就是要将这种信息不对称,给抵消掉,大家有了共同的认知,想要妖言惑众,也就没了基础。
庞大的市场、开放的态度,仅这两点,就让英吉利政府有些被动了,巴麦尊内阁谋求连任的借口。就是开拓远东市场,被杨猛突兀的来了这么一下。巴麦尊内阁也是尬尴异常的。
与港岛的宝灵不同,巴麦尊内阁,第一时间就觉察到了杨猛对大英帝国的威胁,一个出色的政客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可以消弭一场战争。
无论是作为政客还是作为外交官,清国的那个年轻的杨部堂,已经初露峥嵘了,以他现在的年纪,将来未尝不能成为清国首相之类的官职,让这样一个年轻人掌握那个东方大帝国,绝对是英吉利东方战略的噩梦。
本想着让宝灵教训一下这个杨部堂的小规模战争,以惨败收场,就在英吉利政府想要应对的时候,舆论的浪潮再次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重达二十吨的岸防巨炮,恐怕在欧洲各国也不多见吧?而重达二十吨的白铜巨炮,对欧洲国家来说,无疑就是奢侈品了。
白铜的金属性能要优于青铜的,欧洲各国如今的火炮,多半是铸铁的,青铜炮的数量都不是很多,用白铜铸炮,用二十吨白铜铸造一批巨炮,只能算是极尽奢华了。
同等重量的青铜炮,威力和使用的次数,要远超铸铁炮的,三门二十吨的白铜巨炮,足以威胁一支舰队了,这样的巨炮被安置在了虎门炮台,清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巨炮呢?
英吉利军方的看法是,清国的白铜巨炮至少在二三十门以上,虎门炮台,对广州来说是重要的,但放到整个清国,虎门炮台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要塞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相对于白铜巨炮,英吉利军方,更担忧的却是那支歼灭了两千陆战士兵的清**队,报纸刊登的清军数量,却繁杂的令人摸不清楚,有说几千人的,也有说几万人的,但大概的数量,应该是在万余人左右。
五比一全歼敌人,这样的战役在欧洲战场,也不是什么以弱胜强的战役,在战斗力上,这些清军应该是与帝**人差不许多的,即使差,很有可能是差在了军事素养上面。
再接下来的舆论报道,对英吉利军方来说就是一个噩耗了,大批的德制击发枪出现在了清国的土地上,对于欧洲的情报,英吉利是相当了解的,几年之前,德意志军方,退役了一批击发枪,数量在几万支上下,看来这批退役的枪械,是流散到清国了。
而法兰西和英吉利,都在这几年的时间,出口了大量的军械,粗略的统计一下,燧发枪、击发枪的数量大概在几十万左右,之前这样的情报并不引人注意,汇总起来之后,却是令人惊惧的一个庞大数目。
这些年清国究竟装备了多少军队?难道东方的雄狮要苏醒了?
结合这些情报,再对比一下清国内战的情报,许多事情还是有迷雾的,内战之中的清国,并没有出现大量装备枪械的政府军队,这里面也是有很多疑问的。
更为不妙的消息,又是来自法兰西,法兰西的军方,透露了一个让人更为惊讶的消息,前几年,法兰西销毁的那批旧式岸防炮,实际是没有销毁的,而去向也是东方的清国。
这已经不能算是惊讶或是惊吓了,对英吉利的东方战略,这就是一个个的噩耗。巴麦尊内阁,整个陷入了被动之中,完全的被动之中,现在看来调派额尔金率领加拿大舰队,前去清国是远远不够的,舰队至少要扩大一倍,而陆军的数量恐怕就是以十倍或是几十倍的数量来增加了。
印度的战事进展极不顺利,巴麦尊内阁的眼光,频频放在了印度与清国的版图之上。短时间夺取整个印度很难。短时间夺取清国的沿海城市。难度要小过印度的战争。
就在巴麦尊内阁,准备大批量调兵悍然进攻清国的时候,一个令人羞愤欲死的噩耗,自东方传来,港督宝灵携款叛逃,而且宝灵在叛逃之前,向法兰西记者泄露了大量秘密情报,这一下重击。几乎就击溃了巴麦尊连任的梦想。
宝灵叛逃、泄露情报,这些都可以接受,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七百万英镑的损失,一场战争的军费呐!这让人情何以堪呐!
以上种种对一国政府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掩盖、矫饰本就是是政客们专攻的项目,最令一国政府难堪和被动的事儿,就是以上种种被大肆曝光,政界就没什么干净的事情,一旦有些东西被曝光,好事儿也要变坏事儿的。
如今的巴麦尊内阁。就尝到了这样的苦头,港督宝灵猝死。猝死之前他爆出了政客大笔吞并政府资产的丑闻,不仅是民众,就连皇室都过问了。
巴麦尊内阁,对外强势,对内也强势,民众那边的怨念或许小一些,但皇室对巴麦尊内阁,可是没有几多好感的。
巴麦尊的东方战略,经杨猛这么一折腾,原本的借口,大多站不住脚了,面对这么被动的局势,巴麦尊内阁想要再次启动东方战略,这借口可要仔细的寻找一下了,最近的行动也要低调一些了。
“泰辰,这是咱们的大好时机,三五个月的安全期,你要与丁叔、魏先生、福泽、颜卿全力筹备外迁劳工的事情。
以武庄的人员为主,大清各地难民、饥民为辅,三个月之内,必须让三十万武庄人员,五十万壮丁以及他们的家口,走出去!
英吉利面对庞大的舆论压力,近期想要开战,是没什么希望的,这段时间就是咱们图谋在澳洲、美洲地位的时机,这个时间段很短,稍有犹豫,大好时机就会错身而过的!”
杨猛的情报传输,是快过欧洲诸国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他在印度,建了一条几乎横贯西亚、北非大陆的地底电缆,英吉利那边的消息到达亚洲,至少需要半月或者更多的时间。
而杨猛要得到欧洲那边的消息,法兰西的情报只需三天,英吉利那边的情报最多不过七天,虽说这条简陋的电报线路,几乎天天出问题,但关键的时候,这东西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爷,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咱们大批往海外派人,会不会……”
局势如三爷所说,对杨家极为有利,但一下就派出上百万人,也极容易出问题,最近丁泰辰与秦子祺交流了一下,秦子祺所言,三爷的这些谋划,旨在扩大战争的规模,若是派出一些难民饥民,对杨家来说是减轻负担。
但是三十万武庄人员,就是三十万大军呢!大战之前,削弱己方的兵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与子祺谈过了?”
丁泰辰说的事儿,与秦子祺前些天说的事儿差不多,危局之中,不可自废臂膀。
杨猛的这些手段,短期之内是有奇效的,但就长远看来却是弊大于利的,将许多底牌暴露之后,无疑会让欧美列强早作准备,就战争而言,杨猛的这些手段,无疑实在扩大战争的规模。
相较于欧美列强,大清基本没多少战力,处处都是漏洞,满身都是弱点;杨家虽强,但也不是宇内无敌的存在,如今一个大清朝廷,就是杨家最大的掣肘。
背着这么一个大包袱,与欧美列强大战,战争之之初,杨家在先天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更遑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