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71章

清末洋流-第71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 彻底绝望的韦昌辉
    张维坤、林大基自从上次王府出现‘刺客’一直很自责,不时在一起商量要模拟清廷皇宫扩建王府,让汉王府显得威严些,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李云中看着他们送来的图纸,哭笑不得,上面的皇宫已两江总督府为中心扩大了五倍有余,光是位妃嫔准备的房间就有三百多间,想到苏三娘她们要是误认为他准备纳那么多小妾,不知要打翻多少醋坛子,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软肉。

    拿起笔边划边道:“王宫也不用建的那么大,我划掉的这些你们就不要建了,还有你们也不要专门找那些名贵的材料,盖得普通点就好,等我们灭了清妖,都城还是要迁往北京的。特别是这妃嫔居住之所,建那么大也没人居住,不是浪费吗!上面的这些除了大家一起议事用的宫殿建的好一些,其它的就修补一下就好。”

    李云中想起历朝历代都喜欢征发百姓服徭役,补充道:“建造宫殿就不要强行征发百姓,每日都要给他们工钱,不要发生像秦始皇修长城累死百姓的事,还有,攻破江南大营不是俘虏了很多清兵吗,让他们全都过来当工人建完王宫就将他们放了吧。”

    左宗棠听着李云中的肺腑之言,感慨不已,从古至今,有那个帝王有如此胸襟!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第一次认为自己辅佐汉王成就大业是正确的决定,遂心甘情愿的赞道:“殿下仁厚,必定可以驱除鞑虏,成就大业!”

    李云中第一次听见左宗棠真心实意的‘拍马屁’,开怀大笑,“承先生吉言,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左宗棠放开顾虑,彻底为大汉着想起来,想着大汉如今还是缺少人才,“殿下,如今内外稳固,是时候改革内政了,请殿下开科取士。”

    李云中其实在就想搞个科举,可惜没有专业的人才管理,万一搞砸了成为读书人的笑柄,那可大大的不利,如今见左宗棠主动请缨,顺水推舟道:“还请先生多多费心,写个章程给我,我可不想辛苦选拨的官员都是空谈误国之人,最好能像先生这样文能理政武能打仗的人才。”

    左宗棠满面红光,躬身道:“此乃臣之所愿也,臣必定竭尽所能将科举办好,请殿下放心。”

    没想到我左宗棠一介落榜举人,竟然也可以开科取士,以后录取的士子岂不都是我左某人的学生。想到这里,左宗棠对李云中可谓是感激涕零,准备回去后立即写一个详细章程,不敢懈怠。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各位也会去休息吧,不要累坏了身子。”李云中忙了一天也累了,准备回去好好陪陪三娘她们,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对付江南大营,很少陪她们聊天解闷。

    “报………启禀殿下,前线送来的战报。”传令兵进来将战报交给李云中。

    林大基三人见有战事传来都停下脚步,退了回来。李云中打开战报,越看越生气,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三人互望一眼,觉得大事不妙,左宗棠猜测道:“是否是苏州方向进展不顺?”

    李云中深吸口气,慢慢呼出来道:“没想到一帮丧家之犬竟然把苏州守的固若金汤,第五军军长凌十八率军亲自攻城不果重伤,张遂谋连打了三天毫无进展!”

    林大基疑虑道:“没道理啊,孝陵卫一战,向荣丧胆,星夜逃跑,怎么会有如此决心固守苏州?”

    李云中回道:“上面说:向荣已死,如今苏州守将是张国梁!悔不该当初大意放走了他。”

    左宗棠道:“既然如此,何不绕过苏州,攻略昆山、嘉兴、上海,将苏州变成孤城,断其粮道,守军必定疑虑,不攻自破也。”

    李云中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张遂谋善于谋略,统兵确实非其所长啊!一个苏州竟然伤亡三千多人还没攻下,反而连吃败仗,真是……”想起张遂谋也立过一些功劳,也是自己义兄,不再说下去。

    张维坤道:“如今正是进军江西的大好时机,殿下千万不可在苏州浪费兵力,白白错过大好时机。”

    李云中深以为然,口述道:“命令第三军从苏州撤军,攻打江西,调张遂谋为南京知府,凌十八回镇江修养,第一军由李秀成暂代军长之职攻略湖州等地。”想起上面提到守城军队有火枪、火炮,又补充道:“命黄金文、谭绍光各领一营500洋枪队,前往第一军听用。”

    林大基按照李云中发布的命令写成文书,交由李云中过目、盖章,接着就拿着它交由卫兵发往前线。

    湖北宜昌县

    太平军经过一场血战终于攻克这里,韦昌辉踌躇满志,再加把力攻下荆州府,武昌就唾手可得,他北王殿凭借湖北这个富庶之地,未尝不能与东殿一较高下。

    “报……启禀北王殿下,翼王殿下求见”

    韦昌辉听说石达开从南京返回,急切的想知道汉王是否同意出兵,心里七上八下,患得患失,心想汉王要是出兵,九江离武昌不足三百里,水路行军不用两日,就可兵临武昌,到时恐怕湖北成了汉王囊中之物。如果其不出兵,清妖就可以集结全部兵力,固守荆州、武昌,那时更是胜负难料。

    “快传,不,我亲自迎接。”韦昌辉

    “这……”

    韦昌辉见传令兵吞吞吐吐,不高兴起来,训斥道:“还不快去准备,愣在这里做什么,想云中雪吗!”

    传令兵赶紧跪下磕头,“殿下饶命,是翼王已经召集众侯爷、国宗在前堂等待北王您。”

    韦昌辉怒气上涌,一脚踢开传令兵,气冲冲的走出房门,前往前堂,半路上冷静下来,觉得石达开不是那种个性张扬、不懂进退的人,怎么说他北王是二等王兼军事,都比翼王的封号要尊贵的多。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一定是杨秀清搞的鬼。

    韦昌辉笑呵呵的进入前堂,“达胞可是带来什么好消息了,我可是对你望眼欲穿那!快给我们说说。”

    石达开见到北王,立马起身问安“六兄一向可好,小弟刚从南京过来,听说有四兄谕旨,小弟特赶来听候!”

    果然是杨秀清!韦昌辉暗恨,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问道:“哦,四兄有什么谕旨,赶紧拿来宣读,我等好遵从行事,四兄一向英明果决,是不会错的。”

    国宗杨辅清见两位殿下续完旧,站起来念道:“东王谕旨在此!”见众人都跪下,满意的点头,“翼王达开接掌西征主将之位,北王昌辉立即赶回天京,另有重任。”

    “遵令”众人起身,翼王殿的人马全都喜笑颜开。北王殿的人露出失望、愤懑之色。

    韦昌辉勉强的露出笑容,对石达开道:“达胞,这里就麻烦你了,我还要起身赶回天京,不能耽搁了。”

    石达开诚惶诚恐道:“小弟敢不尽力!六兄慢走,容小弟送你一程。”

    将落寞的韦昌辉送出县城,见他坐船向西而行,石达开叹口气,弃轿骑马回了县城,对还在等待的众人宣布道:“汉王殿下已经答应出兵湖北作为策应,承诺不要湖北一城一县,各位再接再厉攻破荆州,本王必论功行赏。”

    &;lt;a ;href=&;gt;起点中文网&;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五章 蒙上升与张遂谋
    张遂谋忐忑不安的看着南京城,好一会,才发现并不无一人出城迎接,心情郁闷之极,遥想当日汉王将军队指挥权就交给自己,那是何等意气风发,自诩大汉第二号人物,恨不得立马扫尽清妖,开创太平盛世,谁知却在苏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这几日却不知多少次埋怨自己轻敌冒进,不听部下忠言。

    从浙江都督一下子降为南京知府,张遂谋又羞又怕:不知道汉王怎么看待自己?回到府中的张遂谋来回思量,命人准备一些礼物,决定拜访蒙上升,打听下消息。

    蒙上升听张遂谋说明来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气急败坏道:“你说叫我说你什么好,殿下自起事以来所向无敌,没想到第一次败仗竟然出自你手!”

    其实蒙上升觉得他们几位结拜兄弟是一荣俱荣一岁俱损的关系,汉王殿下越发亲近新投靠过来的人,不但和焦亮结为亲家,而且对左宗棠、赵烈文更是信任有加。

    张遂谋听大哥埋怨,更是惭愧“都怪我得意忘形,没想到张国梁这贼子如此悍勇,大哥,你说殿下因此疏远我”

    蒙上升摇头,脸上浮现欣慰之色“殿下还是很念旧的,你看我文不成、武不就,还不是让我挂着江苏都督的头衔!贤弟,你是个有才华的人,殿下是不会让你埋没的。”

    张遂谋还是不放心,问道:“大哥你在南京可听到什么风声?殿下他对我到底是怎么看的,你知道我擅长战事,哪能做什么知府?”

    蒙上升道:“一言难尽啊,四第,你要记住!现在的七弟,已经不是以前的七弟了,以前七弟一无所有,凡是都要倚仗我们,现在他麾下文臣武将众多……”

    张遂谋忍不住打断道:“七弟他怎么了!是不是打算削我们这些老兄弟的权?”

    蒙上升否认“这倒没有!你不要多想,只不过殿下对焦亮、左宗棠、赵烈文等人太过信任,我担心他们心怀鬼胎,背叛大汉!”

    张遂谋还以为他有确凿证据,气愤道:“焦亮那厮在永安就瞧不起大汉,执意要投奔太平天国,后来在洪秀全那里不受待见,又厚颜无耻的回来,殿下立马委之以军长职位,如今更是位列都督,他还敢背叛大汉!真是反了他!”

    蒙上升摆手,暗想四第今天怎么那么反常,打个败仗对他的打击有那么大?看来不能再激将他了,免得事极必反,“我也是猜测,他们几个必定不如我们也殿下的感情深厚,容易被清妖引诱。”

    张遂谋放松下里,埋怨道:“大哥,这样的话千万别在外人的面前提起,免得殿下对你心有芥蒂。”

    蒙上升好久没有与人说心里话,如今和张遂谋谈得投机,忍不住道:“殿下对你们几个可谓恩厚,唯独对我却有防备之心,早早的将我兵权拿掉,一直寓居南京!”见张遂谋听得入神,接着说“殿下有事宁愿找左宗棠他们商议,也不愿召我前去,你说,这公平吗!”

    张遂谋没想到今天来找安慰,却安慰起别人来,放下心事,“大哥你多想了,殿下对我们一视同仁,除了三哥外,全都官封二品,等到打下苏州,你不就可以移驻苏州了。说起来这都怪我,如果我攻下苏州,我们兄弟也不用在此自怨自艾了”

    蒙上升意味深长,佯装生气“哼!苏州?恐怕到时轮不到我了,我听六弟无意中谈起,殿下要将左宗棠调往江南,我算什么?到时像贤弟你一样,随便处置了!”

    “大哥放心,如果汉王果真如此,我……我就联系几位兄弟一起进谏,我就不相信他如此无情!”张遂谋被蒙上升提起伤心事,深有同感,想也不想的就许下诺言。

    左宗棠拿着连夜赶写关于科举的章程来到王府面见李云中,像是小学生一样坐立不安的等着老师批改作业一样,静候裁决。

    其实李云中也不懂古代科举的流程,觉得左宗棠为了进士考了二十多年还没考上,一定很熟悉科举制度,装谋做样的仔细翻看,边看还不忘点头,又不时摇摇头,乍看起来,还真像老学究。

    你考了二十年进士,我上了四年高三,咱俩也算是难兄难弟了!抡起我知道的高考制度利弊,不比你对科举制度了解的少。

    “先生这个章程写的不错,对科举制度了解的很深刻,我们大汉科举就按这上面写的办,不过除了经义、进士、策论这三门外,再加上算学、法律就完美了,先生,你怎么看?”李云中尽量的按后世高考科目安排,就差把英语科目给安插上去了。

    左宗棠考虑半天没听懂算学、法律是什么东西,又觉得汉王殿下不会凭空捏到,一直往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推算,终于推算到创立科举制度的隋朝,好像考过明法、明算这两门,擦了额头冷汗,佩服道:“殿下学究天人,在下自愧不如,以后‘先生’二字千万不要再提!”

    李云中听得一头雾水,忙转移话题,“我的三位夫人也想让女人参加科举,先生,你怎么看?”暗想:自从前世在网上看了‘元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