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227章

清末洋流-第227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中也没有表态,只是笑道:“回民所持武器都是些大刀长矛,不足无虑!”

    李得胜道:“微臣领兵前去遇到反军就打,不出一年,微臣就可将叛军消灭!”

    李云中笑道:“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

    李鸿章会意一笑,笼统的回道:“分而治之,回民因为受到压迫才起兵,微臣必然找到症结,再行进兵。”

    李云中也属意李鸿章前去,别看这些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腹黑得很,只要利于国家,什么事都敢干,而李秀成、李得胜等人虽然勇武,可是个个都会干屠城的事。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到西北就以此法行事!”

    李鸿章躬身道:“微臣明白!”

    李云中命人写了一份圣旨,交给李鸿章,叮嘱道:“此番你带五万兵马平叛,除了十四军,还有叶莲的骑兵军,她是陕西人,你要多听听她的意见,鉴于西北的多村寨,易守难攻,再给你配备五十门大炮,就是追到天边,也要把叛军给我消灭,不留后患!对于罪大恶极者,朕只要人头,不要俘虏。”

    “微臣领旨!”李鸿章情不自禁的跪下,双手接着圣旨。

    李云中扶起李鸿章,吩咐道:“此事宜早不宜迟,你立即前去点兵,明日上午就出发。”

    李鸿章立即应是,带着刘铭传、吴长庆等人慢慢退到殿外,满怀笑意的对望一眼,一齐兵营行去。

    走在出宫的青石道路上,刘铭传加快脚步,对李鸿章问道:“大人,小弟有一件事不懂,还望赐教!”

    李鸿章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殿内请战的全是皇上心腹将领,而皇上为何会选十四军参战,是不是?”

    刘铭传点头称是,口里说道:“无论是李秀成还是李得胜,都是统帅十数万大军的人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他们在,平灭陕甘回乱是轻而易举!”

    吴长庆也在一旁点头称是。

    不待李鸿章解释,刘秉章就笑道:“省三,这回乱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自从大清建国以来,一直对回民管制甚严,特别是乾隆皇帝以后,汉民欺辱回民,回民杀死汉民报复,这些事情时常发生,几百年的积怨,可谓是世仇,平乱哪有李秀成等人说的那么简单,皇上也是想到这一点,才命李大人带兵前去!”

    刘铭传似有所悟,回道:“汉民、回民释不两立,我们该帮哪一边?是了,我们都是汉人,而李得胜等广西人大部分都是壮族人,这……皇上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吴长庆看着李鸿章,问道:“难道皇上是让我们把回民赶尽杀绝?这也太过残忍!”

    李鸿章赶紧提醒道:“筱轩慎言,皇上只是让我们平叛,至于该怎样做,是我们的事,千万不要推到皇上头上,以往定都南京,朝纲不振,律法不严,以后不一样了,说话要是再像从前那么放肆,是要吃大亏的!”

    刘铭传见吴长庆板着个脸,笑道:“筱轩就是太过仁慈,皇上不是说了吗!杀人偿命,我们又不是屠夫,对那些没杀过人的回民网开一面,不是非要将回民杀个片甲不留!”

    李鸿章摇了摇头,据他所知,回民个个好勇斗狠,而汉民大部分吸烟成瘾,武风不振,有着官府的帮衬,汉民才占据上风,如今回民起兵,汉民哪是他们对手,而没有杀过汉人的回民不知有几个?此番前去平叛,必然是腥风血雨。

    吴长庆听了刘铭传的安慰,强笑道:“希望如此!否则回民有数百万人,只凭我们几万人也不顶用,到时又要倾全国之力平叛,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刘铭传道:“就算回民有千万,使用大刀长矛,又有何惧!”

    ps:

    回乱就不写具体战争了,以免被黑
第二百四十四章 湘军内部分歧
    郭嵩焘气急败坏,怒道:“这岂不是割据!咸丰皇帝与朝廷远在东北,如何能管理两湖政务,国家危急,正是我等忠臣良将表现的时候,岂能效仿曹操那个奸贼!”

    听到‘奸贼’二字,曾国荃冷笑道:“好你了郭伯琛!竟然指桑骂槐,没有我们湘军,大清早就亡了,你愿意谄媚恭亲王那是你的事,蛊惑大哥!问问我答不答应!”

    鲍超附和道:“老九说的不错!效忠咸丰皇帝是天经地义,效忠恭亲王就是乱臣贼子!”

    李续宜也对着郭嵩焘冷笑:“湖北、湖南两省的银子是我们湘军军饷,你回去告诉什么恭亲王,不要打这些主意,否则休怪我等翻脸!”

    ……

    “住嘴!”见众人越说越是过分,曾国藩大声阻止,他现在终于看明白,底下将领是没有一个死忠大清国的,说到投降大汉,个个眼神躲闪,目光飘忽,不由苦涩的说道:“天下局势尽在湘军,各位可要三思而后行!”

    听出曾国藩有松动的意思,刘蓉一激动,出言道:“曾公明察,咸丰皇帝北逃,四分天下汉军已得其三,不瞒各位,汉军皇帝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今年十月就会大举进攻,预计年底结束两湖战事!”

    曾国荃又惊又慌,大声问道:“云南胡公打算如何?”

    刘蓉看向曾国藩,只见他目光斜向上,做出不愿多言的样子,大声回道:“胡公已经病重。云南大小官员决定反正,预计九月十八日宣布。”

    曾国华掰着手指头算了下日期,惊道:“还有四十三天!这,这可如何是好?大哥你快想个办法啊!”

    李续宜向党羽点头示意。十几位统领、分统、幕僚起身请命,大声道:“请大帅三思!”

    曾国荃怒道:“你们想造反啊!湘军大帅乃是曾涤生,你们要是贪生怕死,回去之后自可投降,还不快坐下!”

    分统李典臣分辩道:“我等并非贪生怕死,只是觉得湘军实非汉军对手,以往三倍兵力都打不过人家,何况汉军倾国之力来攻,以李云中的作风。最少也是五十万人,湖北易攻难守,湖南三面被围,湘军分身乏力,我等就是死战也是顶不住。”

    曾国荃瞪着眼睛,骂道:“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怕死就是怕死,说的那么多有何用?算我看错了你,吉字营怎么出来你这个混账,平时看你李典臣人五人六。一到关键时刻就想着投降。”

    李典臣羞红着脸,不再说话。

    李续宜劝道:“老九何必生气,李大人也是湘军考虑,再做的各位,有谁怕死,怕死还参加湘军,只是大伙担心死后名节。”

    郭嵩焘讥讽道:“名节?真是笑话,投降了还有什么名节!”

    刘蓉斜眯着郭嵩焘,冷笑道:“以往战死。名节自然是流芳千古。可是大清国已亡,天下正统变成大汉国。我等奋力而战,岂不是逆天行事,死后也是孤魂野鬼。身败名裂,听说大汉礼部编制了一本汉奸录,洪承畴名列第一,吴三桂名列第二,又以名册为样本,做了一幅画,就挂在翰林院内,难道伯琛兄想学他们那样遗臭万年!”

    李续宜看了眼曾国藩,小声道:“听说大帅也是榜上有名!”

    曾国荃见自家大哥脸色瞬间变成猪肝色,急忙问道:“我大哥为何榜上有名?”

    刘蓉低头回道:“听说是大汉皇帝李云中钦点,大帅名列第五!”

    “噗!”局势危急,曾国藩最近本就心火上升,听到自己以后被士子唾骂,再也忍不住,一口黑血立马吐了出来,还不甘心,颤声道:“我也是为皇上效力,尽了忠臣本分,陆建瀛那厮不表彰我就算了,何故如此辱我!”

    “大哥!”

    “大帅!”

    曾国藩一倒下,满堂都是惊呼声,一齐围在曾国藩身边,宽声安慰,同时心里有种戚戚然的感觉,他们都是读书人,不怕战死,就怕死后身败名裂,都不敢想象自己名字如果列在汉奸录上的下场,不但受到天下讥讽臭骂,就是家族后代也以他们为羞,逐出家门是一定不可避免的。

    不少人撇向刘蓉,等着空闲时候打听汉奸录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曾国藩挣扎起身,在曾国荃的搀扶下坐回椅子上,抬头看向刘蓉,不死心的问道:“这本汉奸录上真有我的名字?”

    刘蓉点了点头,继续威胁道:“曾公不必灰心,汉奸录只是草本,并非一成不变,听说汉国在朝阳门前建了两个石碑,一个是忠臣烈士碑,一个是汉奸卖国碑……”

    “够了!”曾国荃怒喝一声,恼怒的看着刘蓉。

    曾国藩面色灰白,心里颇有灰心意冷的感觉,想他当初不分昼夜的建立湘军,不就是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如今倒好竟然名列汉奸录,连平常人都做不了,还要遗臭万年!他是大儒!大理学家!怎能也吴三桂那个三姓家奴相比。

    郭嵩焘心里最为惊慌,第一次感觉为自己只是一个幕僚而庆幸,如果自己名列在汉奸录上,还不如一头撞死了事,这李云中太阴险了,竟然想出这招,比乾隆爷钦点的《二臣转》还要厉害,从此以后还有哪个汉人愿为满人卖命!

    曾国荃恍然大悟,哭丧着脸问道:“胡公名列第几?他是不是因此而降?”

    刘蓉意味深长的回道:“胡公名列第十九,如今既然反正,当然会从名册上勾销。”

    曾国藩心里很是不忿,相比为湘军壮大做出的功劳,他还比不上胡林翼的贡献大,凭什么自己是第五,而胡林翼却是十九,真是应了那句人怕出名猪怕壮的老话,忽然曾国藩就像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希冀的问道:“润芝要是投降,这本汉奸录上面,真的就没有润芝的名字?”

    刘蓉道:“这是汉国皇帝李云中亲口所说。”

    听到肯定答案,曾国藩心情平复下来,尽量挤出笑容,言道:“如今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朝廷不再支付我们粮饷,洋人不再卖给我们火器,百姓也不如以往那样支持我们湘军,地方官员也得过且过,为自己后路做准备,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既然大家都准备投降,我也不能阻碍大家的前程,大家回去之后清点名册,刀枪齐备,半月之后,我就亲自联系左季高,商谈反正事宜,伯琛你认为怎么样?”

    郭嵩焘见大家目光全都望向他,暗骂曾国藩阴险,连好友都要算计,如果自己嘴里说个‘不’字,汉奸录不就榜上有名了!如果赞成,又违反了自己心中道德底线。

    曾国藩见郭嵩焘脸色红白交替,暗自痛快,刚才他也是这样着急吐血,要投降,大家一起投降才是,又逼问道:“伯琛难道还有话说?”

    郭嵩焘像是全是没有力气似得,低着脑袋回道:“全凭大帅吩咐,伯琛并无异议!”

    “好!”刘蓉兴奋异常,劝降湘军他就是大功一件,了却一件心事,激动的说道:“既然大家都决定反正,那我们这就进军湖北,将奕?活捉,献给皇上!”

    “不行!”郭嵩焘下意识的反对,过一会才说道:“投降已经对不起大清列祖列宗,我哪里还能做出如此大逆……事情,还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曾国藩点了点头,他也觉得这那样做有可能事得其反,如果大汉皇帝不重视那个恭亲王,自己这样做,岂不是被遗老遗少所唾骂?
第二百四十六章 沙俄密谋
    1689年8月,中俄双方代表集中到中俄交界处的尼布楚城,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谈判,之后就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尼布楚城属于俄罗斯帝国,雅克萨城属于中国,条约签订后双方皆大欢喜,可是,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俄罗斯人又向南方渗透了好几百里地。

    尼布楚城的一间城堡内,十数名俄罗斯人弹冠相庆,其中就有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伊、沙皇特使比罗夫斯基、俄罗斯新任驻华公使伊格纳季耶夫等人员。

    “干杯!”

    “干杯!”

    比罗夫斯基又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倒满了一杯伏特加,用恭维的语气谄媚道:“恭喜您总督阁下,您现在是一名伯爵了!沙皇陛下当众表扬了您!”

    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伊配合的问道:“沙皇陛下说了些什么?”

    比罗夫斯基立即用夸张的语气说道:“我亲爱的穆拉维约夫!他不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相当于法兰西帝国、普鲁士王国加起来的领土,和一条像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他是俄罗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