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177章

清末洋流-第177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林自言自语:“这是我见过最凶悍的清军!”顿了顿又大声下令:“命令火炮不必藏着掖着,全力轰击清军火枪队!”

    “轰轰轰”

    “轰轰轰”

    鲍超见洋枪队被大炮炸得四处避炮,气的直跺脚,这样强队可不比其他,光一支洋枪就几十两银子,培训时间也得好几个月,终于不忍心,让洋枪队暂时退了下去。

    陈世杰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咦道:“短毛偷袭湖北,必定是轻装上阵,为何镇内会有那么多的大炮,难道是外面的炮台被拆掉了?”

    鲍超现在全心全意的攻打田家镇,哪有心思考虑这个问题,闻言头也不回的说道:“先生多虑了,这田家镇内守军不多,顶多再用十天时间,我就有把握攻下田家镇。”

    陈世杰暗叹一声,他本来是建议让水师从背面夹击,但又不确定炮台是否真的被拆掉,送他们过来的水师战船只有二十几艘战船,如果炮台上有一半火炮,骤然攻击也会有损伤。

    湘军经过两天酣战,终于将镇外的堡垒清除干净,有一千多人失去战斗力,全军能战者不足四千,就是这四千人也让鲍超自信满满。

    钟林想着陈玉成的来信,信上让他炸毁所有大炮,带上守军与他在麻城汇合,进军河南,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军长已经脱离征西大军?为什么不顺着田家镇返回九江呢?

    钟林带领田家镇的守军趁着夜色撤往麻城。

    鲍超看着寂静无声的田家镇,暗道:难道短毛用的是空城计?

    陈世杰举着望远镜观察一会,来到鲍超面前,指着镇内房屋道:“昨天短毛还在上面插满旗帜,如今怎会消失不见,难道短毛已经撤走了?”

    鲍超叫过来一队士卒,命道:“你们进镇内查探一下,回来每人赏银五十两!”

    半个时辰后

    “大人,镇内空无一人,短毛早就撤走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伐
    南京,春节的气息还残留在这座繁华的都市,地上不时可以看见一些鞭炮的碎片,一些穿着厚重的儿童尽情的在大街上奔跑嬉戏。

    李云中站在宫墙上面看着古色古韵的南京城,每一次都有一种的感动,青石板铺成的马路,大理石建造的宫殿,清澈而流动的河水,厅井式的房屋一栋接着一栋,这些在现代早已消失的风景,都是贫苦大众凭着一双手建造而成。

    傅鸾祥拿了一件白色大氅双手呈给李云中,羞涩的说道:“皇上,外面冷。”

    李云中接过厚实的披风,将它系在身上,看着傅鸾祥单薄的衣衫,又解下来,披在她的肩上:“你怎么不给自己也拿一件?”见傅鸾祥挣扎,仿佛大氅有毒似得,嘴里说道:“皇上不行的,您是万金之躯,要是着凉了怎么办?”

    傅鸾祥的力气哪能反抗的了李云中,一会后,大氅就老实的披在佳人身上,李云中牵着她的手,温柔道:“走,咱们下去吧。”

    “恩”傅鸾祥低着头,脸色微红,跟在李云中后面,看着被李云中握着的小手,绯红之色从额头一直蔓延道胸口。

    傅鸾祥见李云中向后院走去,急忙提醒道:“皇上,兵部尚书林大基等人求见,已经在上书房等候。”

    李云中自笑一声,转头向上书房行去。

    “臣等参见皇上!”

    “免礼,几位爱卿可有军情禀报。”

    林大基将一份战报呈给傅鸾祥,口里解释:“启禀皇上,大喜!靖港大捷!李秀成来报,新一军军长陈玉成,攻打湖北,生擒湘军悍将李续宾,歼灭湘军一万余人,迫使湘军大队人马回援,李秀成趁机猛攻湘军大营。一连前进上百里,破湘军大营八十余座,如今我军已经攻到湖口,九江之围不日可解。”

    看着奏折上详细描述的战况,李云中情不自禁的喜道:“好!陈玉成果然是好样的,这李续宾乃是湘军第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曾国藩、胡林翼,此番必能严重打击湘军士气,既然湘军有意撤往湖北,看来是冲着陈玉成去的。李秀成让陈玉成进入河南返回皖北。你们可想出其他对策?”

    张遂谋躬身。回道:“启禀皇上,陈玉成孤军在外,又收留了许多会党、四川残军,虽然人数激增。但是战斗力必然下降,绕道河南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我军跟在湘军后面趁势攻打湖北,则可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胜算大大提高。”

    杨金龙嘲笑道:“恐怕不是两面夹击,而是被各个击破!湘军在湖北经营日久,我军对百姓毫无恩德,湘军以逸待劳,我军长途远征。而且湖北地域广大,地形独特,百姓遭长毛祸害,早已恨之入骨……”

    林大基见李云中神色阴沉,训斥道:“放肆!我汉军岂能与太平军相提并论。”

    杨金龙陡然醒悟。这汉军就是从长毛中分离出来的,低头喘喘不安,暗道今天怎会如此孟浪,为了湘军也不至于把自己前途都赔进去。

    李云中敛平怒火,心里明白这帮书生对北伐幽燕非常急迫,他们迫不急待的想摆脱叛逆贼子的身份,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占北京,取得正统地位,如此不但可以名正言顺的抛头露面,还可以将对头定位汉奸叛逆,光明正大的劝降征讨。

    杨开林见皇上并无生气,大着胆子谏道:“如今湘军丧胆,退回湖北后必然一蹶不振,只要我军派一部坚守九江,其余兵马可以北伐,满洲皇帝不得人心,北地百姓翘首以盼王师,河南、山东、河北绿营皆不足用,不出三月我军就可兵临北京城下,臣请皇上出兵北伐。”

    杨开林心情激荡,情不自禁的哭出声,他是陕西人事士,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投靠大汉,虽然身居高位,但无时无刻不为家人亲朋好友担心,就怕清军查探他的底细,屠戮他的家人好友。

    杨金龙也出声谏道:“北伐是顺应天势民意之举,功莫大焉,皇上三思。”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恨不得尽快攻打敌国国都,为何皇上却总是推三阻四,杨金龙与好友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尽力进谏。

    李云中深吸口气,闭上眼睛想了想,就算北伐军打不到北京,也不至于像历史那样全军覆没,深思良久,开口道:“明天朝议北伐事宜!”

    杨金龙等人很快的就将北伐的消息传递开来,读书人士个个弹冠相庆,为自己即将摆脱叛逆的身份庆贺,文士组成的阵营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桂系也不敢轻易得罪,只能默认事态的发展。

    朝会,所有的官员都已经到齐,朝阳殿宽阔的大厅,站满了一百多六品以上的大小官员,一些官员面色苍白,很明显是大病初愈的表情,请假在家的官员也挣扎着病体来到朝阳殿,都不愿错过这决定历史的一刻,如果运气好,能发个言一定就能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臣等参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洪亮的声音在朝阳殿来回折射,余音渺渺经久不散。

    李云中强忍着捂住耳朵的冲动,讪讪笑道:“今天不同寻常,大家的热情很高吗?”

    陆建瀛瞥眼看着朝官将李云中的这句话记录在册,脑门上浮现几条黑线,怕皇上再语出惊人,急忙出列道:“启奏皇上,此次乃是过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我等当然兴奋,恭喜皇上,去年我军战无不胜,版图足足扩大了一倍,照此发展,明年就可一统天下。”

    “请皇上出兵北伐,一统天下!”满朝文武像是排练好似得,一齐躬身请命。

    “准!”李云中也看见一旁奋力急书的朝官,声音立马变得威严起来。

    李云中又看向前排的林大基,问道:“兵部可有良策。”

    林大基出列,躬身言道:“启禀皇上,兵部与参谋部已拟定出出兵计划,请皇上过目。”
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的影响
    傅鸾祥接过奏折,双手呈给李云中。

    李云中细细阅读,就是有所准备,还是被这大手笔吓了一跳,简直就是倾国之力北伐!

    奏折大意是:汉国兵分三路北伐。

    第一路徐州罗大纲所部汇合李得胜由山东攻向河北,一直打到天津、北京。

    第二路,李秀成大军径直从安徽攻进河南,途径洛、开封、郑州、保定等城,与罗大纲所部在北京汇合。

    第三路,陈玉成所部,由湖北进入河南南阳、洛阳,进入山西,攻打太远、大同,沿着怀来、延庆等县包围北京。

    三路大军共计有八个军二十余万人,占了汉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李云中本来的意思只是拍派个三五万人攻占河南就算了,没想到兵部、参谋部的大臣竟制定出这样的计划。

    他自己都看的热血沸腾,觉得这三路二十万大军北伐万无失败之理。

    想了想,李云中还是有所顾虑,对底下蒙上升问道:“如此规模的北伐,恐户部不足以承担后勤吧?”

    蒙上升出列答道:“启禀皇上,户部连同商会颁发利润一成五的债券,已经有上万商人预定,计有纹银两千万两,足够北伐大军一年开销。”

    我靠!李云中情不自禁的爆了句粗口,这帮商人比当官的还热情啊。

    陆建瀛等人满意的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商人还是爱国的,不但弥补了军费不足,还愿意承担大军后勤,买卖一些军资。

    李云中慎重起来,考虑着其中得失,看着下面一双双期盼的目光,终于下定决心:“北伐既是顺应民意之举,那就宜早不宜迟,传令下去。罗大纲第二军、李得胜、刘才的第十军、叶莲的骑兵军加补一万民兵组成第一集团军,罗大纲任总指挥,李得胜任总参谋长,在徐州附近汇合,出兵北伐,攻略山东、河北。

    以西征军组成第二集团军,由李秀成任总指挥,赵烈文任参谋长,李春发任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由河南北伐。

    以征南将军左宗棠所部组成第三集团军。李世贤任参谋长兼广西提督。黄渤为第五军军军长。进攻湖南。

    陈玉成所部整编为第四集团军,率军从河南、山西进兵。

    吏部要马上派遣官吏,进驻被我军占领的城池。”

    说完,李云中开始患得患失起来。四个集团军共三十万大军,这些都是汉军菁华,如果失败,他就得准备跑路了,不知是上欧洲好,还是美洲好?

    听说今天开始出售北伐债券,杨伟一大早就准备动身前往商会,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买到战争债券,一方面是为了盈利。另一方面是为了面子,自从发行债券以来,‘债券’这两个字就成为商人聊天时的热门话题,如果没买债券就是没有眼光,没有魄力。商人是不会和没有眼光、魄力的人合作经营生意的。

    管家急匆匆的跑过来,对正在洗漱的杨伟禀报:“老爷,今天商会前面排了好多人,把对面的马路都给占了,小的来的时候,还看见不少警察前去维持秩序。”

    杨伟赶紧用手帕胡乱擦了擦脸面,急声问道:“现在商会还没开门,为何有那么多人排队?就算商会注册的商人全部集中到南京,也不可能把那么宽的马路都给占了,你说清楚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管家苦笑:“商人到是没几个,排队的全是老百姓,他们听说买债券可以赚钱, ;天不亮就有人开始排队,现在只会越来越多,再过一个时辰,说不定都可以排到皇宫那边去了。”

    杨伟揣好银票,坐着马车就往商会赶去。

    商会几位会长苦笑的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长龙’,一大早赶过来,他就被这情景吓了一大跳,一帮平民百姓揣着几百个大钱,就大言不惭的想买债券,要知道债券最小的面额也是一百两一张。

    “李兄你还是快联系官府,我么要是解释债券的事,他们也不信啊!”

    “那好,几位兄台稍待片刻,我这就找户部尚书蒙大人商议。”

    唐亮骑着马赶到商会门口,将圣旨亮出来,大声喊道:“皇上有旨:商会立即发行小额债券,以供百姓购买。”

    “遵旨”

    围观的百姓情不自禁发出一阵欢呼声,纷纷加入队伍。

    杨伟傻眼了,这要排到什么时候才能轮打他,心里又惊又怕,上次没买到战争债券就让他后悔好久,这一次可不能再错过,想打这里,他一下跳下马车,来到几位副会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