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主宰江山 >

第405章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405章

小说: 重生之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战前,隋世祖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隋世祖,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隋世祖没拿下辽东城。于是,隋世祖感到需要改变策略。
平壤之战
隋世祖的新战略是在同高句丽在辽东周旋的同时,派海陆军攻打高句丽的首都平壤。30多万陆军和20万海军构成的先遣队就这样出发了。
海战
隋的海军先于陆军到达了大同江。发现隋的陆军没有到达,婴阳王派出了一小批军队与入侵的隋朝军队交战。简短的交锋后,高句丽的军队假装被击败并向城里撤退。隋朝军队将领以为立功的大好时机已到来,带领10万军队开始攻平壤。
当隋朝军队来到平壤的外围城堡时,发现大门敞开,墙上也无人把守。进入城堡后,发现地上放着钱财和武器。为了谨慎起见,隋朝军队将领下令禁止掠夺。当隋朝军队来到一个寺庙后,遭到了高句丽的伏击。不过高句丽的军队并没有取胜,然后就撤逃了。这次隋朝军队将领真的以为高句丽不行了,于是开始掠夺外围城堡。
正当隋朝军队掠夺之时,一支由几千人组成的高句丽先遣部队对隋朝军队进行了伏击。毫无防备的隋朝军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并开始向海边撤退。据说10万隋朝军队仅有几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单独行动失败后,隋朝军队的将领决定还是等隋朝部队的陆军到达后再围攻平壤。
陆上的进攻
然而,隋世祖派出的陆军在路上也出了问题。在隋国内行军,隋军后勤很有保障。但一旦进入高句丽的国土,隋朝军队的后勤供应就会遭到高句丽的伏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世祖下令每个士兵都要自己携带食物。不过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负担。许多士兵为了减负,扔下所带的食物。等隋朝军队到达鸭绿江后,物资已严重缺乏。
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青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筑堤坝蓄水。当隋朝军队到达清川江时,江水很浅。于是隋朝军队便涉水过江。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数千隋朝军队被淹死。乙支文德随后率领高句丽军队向入侵的隋朝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据说隋炀帝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
第二次(613年)
隋大业九年(613年),隋世祖再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这次又无功而返。在隋世祖亲征高句丽之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谋反。担心两面受敌,隋世祖被迫撤退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
第三次(614年)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世祖于大业十年(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世祖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世祖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世祖。隋世祖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连续三年的征战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发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隋世祖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618年为宇文化及和后来的王世充占据;619年隋朝灭亡。不过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645年—668年八月,在唐朝的征伐,和最终联合新罗军队的征伐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这次战争之后隋朝由强盛转而衰退,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下最终走向了灭亡。而高丽此后更加的放肆,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只是到了唐朝之后,又导致了唐太宗对高丽的战争,由于唐朝的强大才最终灭亡,可是由此却产生了另一个国家的崛起……新罗,也就是今天韩国的祖先。而朝鲜半岛似乎也成了中国胜衰的一个缩影!
战争就是如此的让人敬畏,所以孙子在其兵法中的第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其后人另一个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也说“恶战,王者之器”!只有真正懂得战争真谛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贵,也只有珍惜和平的人才懂得怎么去面对战争!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那么就没有打不胜的战争了

   

第594章 善后(上)
王瑛投降,签署国书,开城之战,以元军的最终胜利,高丽军队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当天空中的第一抹阳光撒向大地的时候,胆颤心惊的高丽百姓,睁开眼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约而同的看向了王宫,没有让他们失望的是,果如心中所想,昔日王宫前高高飘扬的高丽王旗,此时已然换作了一面玄色龙旗,但凡是见过元军入城的百姓都知道,这面旗帜,正是大元帝国的国旗。
“难道,高丽就这样灭亡了?”
人们的心头,有些落寞的想着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百多年时间的高丽王国,忽然化做了历史中的一道云烟,即使往日时常菲薄、责斥高丽王的人,这个时候,也都变得沉默了起来。
人们不知道应该怎么适应,一个‘自己’的国家没有了,从现在开始,他们成为了另一个国家的民众,尽管,他们的祖先也曾属于那个国家,甚至他们的血脉里面也流淌着和那个占领‘自己’国家百姓一样的血液,可是,这一切来的这么突然,突然地让他们丝毫没有准备。
男人看着屋子里面低头悲戚的妻子,忽然怒哼一声,他重重的拍了一下桐木做的桌子,然后似是在责备妻子,又似是自语一样大叫道:“哭丧脸做什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国主都降了中原的大皇帝,你跟着在这里悲戚什么,往日里你不是没有白受那样王宫禁卫和仕宦的欺凌,何必为他们哭丧,中原的大皇帝,只派了十万兵马,就杀得王室将军们溃不成军,这说明什么,说明大皇帝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是比那个隋朝的炀帝还要厉害的人物,在这样的天子治下为民,乃是你我几生几世修来的福报,莫要悲伤了,快去做饭,在给我温二壶酒,今日为夫要同你喝上一杯。”
妻子诧异的看着平素里默默不言的丈夫,今日竟然说出了这么多的‘大道理’,妻子有些钦佩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然后红着脸蛋微微一笑,就连忙起身,为丈夫做饭温酒。
男人见妻子竟然对自己流露出了少有的敬佩目光,心中顿时升起无限的自豪之感,他又想到自己方才的言论,越发觉得自己不得了了,当即男人就兴冲冲的合拍了下手掌,也不理妻子的叫唤,就壮着胆出门往酒肆而去。到了酒肆,男人一该平日里只低头默默不语的样子,然后就站到了说评书的老夫子的位子上,也不顾酒肆之中食客们惊诧的表情,然后他就高谈阔论,继续说着他对妻子说过的那些话,不过神情之中,却更加的自信了。
男人的话语,究竟会影响到多少人,又会有多少人听进心中,无从得知,可是男人的话语,至少代表了一部分高丽人的心态,面对‘亡国’,这些人选择了顺从,站在高丽王国的角度上来说,或许我们应该批判这样的举止,可是反观来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作为,避免了另外一场生灵涂炭。
‘‘‘‘‘‘‘‘
自从王瑛签了并入国书之后,张复亨就派人快马将国书送往辽阳城,张复亨明白,此时的顾同一定在焦急的等待着这封国书。这将宣示着华夏版图,在顾同以及他这一个朝代之中开拓并且壮大,尽管高丽在春秋时期就是中华故地,可是在这片故土脱离中原几百年之后,现在又重新并入中华,不得不说,这将是为千秋称颂的史诗般的壮举。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没有完成的事业,在昨夜完成了。几十万隋兵牺牲在辽水之畔没有完成的壮举,在昨夜完成了。
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张复亨的脑海却始终难以平静,他站在高丽王宫的宫楼之上,举目四望,但见城中徐徐炊烟燃起,不知道为什么,张复亨甚至觉得,此时的高丽,竟然比锦绣江南更加的吸引他。
崔俊生站在张复亨的身后,他听得到张复亨因为喜悦而加快的呼吸,甚至,就连崔俊生眼角的几抹喜意他也能真真切切的看到。不止是张复亨,崔俊生此时心中也是异常的激动,尽管此前他也是高丽人,可是在他看到元军的厉害之后,他就将自己归于一个华夏人,“高丽人也是华夏人。”崔俊生的心头,不禁如此想到。
突然,张复亨转身,静静地注视着崔俊生,一字一句的问道:“俊生,你说,此时开城美不美?”
从张复亨言语之中,不难听出他内心的雀跃。崔俊生轻轻一笑,然后顺着张复亨的话语接着答道:“曹国公,江山锦绣,尽归中华,如此情形,怎能不美丽,呵呵,俊生此生此世,还从未觉得开城竟然也会让人这样的心旷神怡。”
也许,崔俊生的话语之中,有几分阿谀奉承的意思,可是从他的神情之中,却也能发现,他是真真切切的兴奋着。此刻,作为帝国的将军,开疆辟土的喜悦,已经让崔俊生忘却了自己之前的身份了。这谈不上忘本,只能说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就连张复亨也不能说崔俊生的行为有小人之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本就是人性之中的一种本能。
“俊生啊,或许说下面的这番话会显得有些早,但是我还是想要说给你听。”张复亨凝视着崔俊生,就在后者有些慌乱的神情之中,只见张复亨慢悠悠的说道:“现在王瑛已然投降,下一步,定然会是朝鲜行省之建设,如果不出意外,陛下一定会任命你为朝鲜行省的总督,一来,是因为你本身就是开城人,对于高丽故地,了然在胸,二来,也是因为在并入高丽一事上,你尽心尽力,始终为帝国着相,你的忠心,你的能力,陛下都看在眼中‘‘‘‘‘如果,如果你真的成为了朝鲜行省的总督,我希望你能记住下面的几件事情,虽然可能会显得累赘,可是你如果能够时时能够记在心中,我想,你的未来一定不会止步于此。”
崔俊生一听到自己将有可能出任朝鲜行省的第一任总督,他的心中不提有多么的高兴了,尽管对于总督的具体职责他还不甚清楚,可是崔俊生在脑海中通俗的想了想,觉得总督应该就相当于昔日的高丽国王一样,统治着高丽故地的一切,想到这里,崔俊生的脸庞不禁都涨红了起来,甚至,他都激动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好了。
“这,实在是‘‘‘‘‘‘”正当崔俊生激动万分的想要感谢张复亨在这件事情上给自己的支持的时候,他却见到张复亨面色突然一凌,神情异常严肃的交待道:“行省总督,统揽一省之政务,黎民百姓生活福祉,全在行省总督能不能秉公治政,是以,作为行省之总督,第一要素,就是将百姓放在心头最重的位置上。”
“或许,你会觉得我这番话说的有些虚妄,你甚至在心中想着,作为行省总督的第一要务是忠于陛下,不错,忠于陛下,是为人臣子的基本,但是你要明白的是,当今的陛下,咱们的皇帝,他是一个将百姓看得比他自己还要重要的人。不瞒你说,在高丽推行中原的土地政策,将富绅之家的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耕种,不仅仅是为了兼并高丽那么简单,而是因为这样做,才能真正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福祉。或许你还有一些高丽故臣会将我们看作异族外人,可是你要明白,从当下开始,从你开始,这样的观念,就不要再有了。过了今天,你是华夏子民,是陛下的臣子,你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你出任了朝鲜行省的总督,你一定要努力将陛下制定的土地政策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不管这中间会得罪多少高丽权贵,你都不要害怕,因为你的身后,是陛下,是朝廷,是数百万的雄兵强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帝国。”
张复亨的话语,久久的徘徊在崔俊生的心头,以至于当张复亨离开的时候,崔俊生也竟然没有发现。此刻,崔俊生没有了将要当上第一任朝鲜总督的喜悦,相反,崔俊生的心头泰山压顶一样的沉重。张复亨的话,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作为一个行省总督,得到无限权利的同时,也将意味着担负起巨大的责任。
看了一眼冉冉升起的太阳,崔俊生一边清理着自己繁杂的心思,一边在心头默默的发誓,一定要努力做好第一任朝鲜总督,这将是一份荣耀,将来不管沧海枯田,在史书之上,他的名号,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