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军神 >

第199章

南宋军神-第199章

小说: 南宋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因为吴阶具备了一个名将悠远的战略眼光,所以才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巴蜀的危机

    即便是刘子羽,现在也仅仅是认定撒离喝必然会撤军,却也未能发现其中隐含的危机。

    吴阶看到了,所以他让刘回到益州,回到家中,一来是跟家人团聚,二来也是让刘自己考量,要不要再先让家人转移。

    再次迁庄,这是刘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每迁徙一次,对庄子力量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更重要的是,反复的迁徙,会导致人心的散失。

    都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多种可能,刘能够想到的最好方式,就是逼着撒离喝,提前撤军。但他也知道,这个军事计划绝对不会得到吴阶、刘子羽等人的点头,因为主动去挑战军力强大的撒离喝,是眼下南宋朝廷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你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就让我来做吧你们不愿意要的江山,就留给我来掌控吧”

    :

第269章 第二六章 狼牙出击,雏鹰展翅(中)() 
黄河以北的夏天,其实并不会比黄河以南的夏天更热。  '就上'

    至少金弹子身边的那些亲卫,只要是跟金弹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热。

    这个大金国的小王爷,自从老王爷粘罕被人刺杀之后,总会时不时的散发出一股冷气来,哪怕是在三伏天里,也都能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

    “襄阳那边,有回复了没有?”

    高踞在大齐国龙椅上金弹子,眼神扫过跪伏面前的一干“重臣”,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襄阳城,还没有回复”一个老态龙钟的文官拱手而道。

    金弹子不耐烦的挥挥手,道:“说了多次,不要叫我皇上,叫个王爷传出去都是笑话”

    “怎能呢?我大齐国上上下下,谁人不知皇上英明神武,能征惯战,将来必定一统天下,千秋万代。”

    这种阿谀之词从那老臣口中滔滔不绝,当真是宁人佩服,哪怕金弹子觉得这种奉承特别腻歪,但实际上听在耳朵里,也是想当舒服的。这世上没人不喜欢听奉承,不喜欢听的那都不是人。

    但奉承并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摆在金弹子面前的问题。

    上个月,金弹子派人给咸阳城的王重阳去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要襄阳城归附大齐,当然,金弹子给出的条件也是非常的优渥。

    首先是放弃跟王重阳之间的杀父之仇。都说杀父之仇不可戴天,但金弹子竟然可以主动放弃,这个人的心志之高,可见一斑,为了得到这天下,杀父仇人又如何?没用永恒的矛盾,只有永恒的利益。

    其次是可是封清虚散人为国师,如果清虚散人不愿意,或者是百年之后,则是由王重阳来担任,或者是王重阳指定人选,金弹子觉不干涉,与此同时,将道教定位国教

    这可是比忽略杀父之仇更容易让王重阳或者是清虚散人动心的玩意儿。(。 )道教从唐朝时期就开始衰落,其在俗事的势力范围逐渐被外来的佛教所侵袭,以至于每况愈下。

    况且道教分支相对较多,清虚散人这一脉,若是能够得到金弹子举国之力的支持,那么将来造成的影响,必然是相当巨大。

    应该说金弹子还是抓住了重点的,哪怕他就是承诺给王重阳封个“一字并肩王”,恐怕也没有这个提议诱惑力大。

    除开这两点最重要的条件之外,还有林林种种的附加条件,应该说,如果双方不是种族不同的话,王重阳仅仅作为一支义军的首领,是无法拒绝金弹子的提议的。

    更重要的是,襄阳城距离大名并不远,只要金弹子愿意,随时都可以提兵来攻打。自金兀术亲自跟金弹子会面协商之后,至少在短时间内,金弹子跟大金国之间不会发生战斗,而攻打襄阳城,恐怕也是金兀术乐见其成的事情。

    这才真是大棒加上胡萝卜,恐怕襄阳城里的王重阳,此时正在纠结吧。

    问明襄阳城那边没有动静,金弹子摆摆手,也没有打算继续深究,毕竟说服王重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急不来的。相对来说,如何继续充实大齐国的实力,扩张地盘和人口,才是金弹子眼下的当务之急。

    在金弹子看来,王重阳这个人其实没什么大志,守着一个襄阳城,从年前到年后,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建树,不管是人口还是地盘,也都没有明显的增加,好像只要不去招惹他,他就安安静静的呆在哪里。

    如今,全盘接管了大齐国的金弹子,麾下有三个极其重要的将领。

    孔彦舟、李成和徐文。

    孔彦舟这个人其实武力值并不低,他自幼习武,然而行不端,年长之后成了当地的无赖,从最开始的小偷小摸到最后就是杀人为盗。

    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也能够混入北宋朝廷的军队,而且凭着一身不俗的武力,步步高升。不过这人只要行差了,缺乏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毕竟难成大气候。像孔彦舟这样官至兵马钤辖的人,当金军入山东之后,他竟然率部南逃,所经之地,沿途烧杀抢掠,或许正是因为其无耻逃亡,所以才能顺利逃脱并且最后还得到了朝廷的升迁,任沿江招讨使。

    后来还镇压过南宋的洞庭湖义军,不过去年金弹子窃据大齐国之后,孔彦舟就降了。

    而李成这个人的经历跟孔彦舟又有不同。

    如果说孔彦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那么李成则是个正邪参半的人物。其武力值比孔彦舟只高不低,尤其是善使弓箭李成的在弓箭方面的造诣达到何种程度呢?

    史载,岳飞能挽弓三百斤。这可不是《说岳全传》里面的数据,而是历史真实的记载。宋时一斤等差不多就相当于后世的一点四斤,三百斤就等同后世的一百九十多公斤,这样的弓,射出的箭,威力那是相当的惊人reads;。

    一百九十公斤拉力的弓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用后世奥运会的标准来说,那是超人

    在奥运会射箭比赛这个项目当中,男子使用的标准弓,拉力一般不会超过40公斤,射程可以达到有效距离90米,当然,不是说那些运动员就不能拉开更重的弓,但势必更重更强的弓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发挥了

    抛开后世科技进步改良对弓的影响,比如势能转化为弓箭动能率、精确度这些方面事实上这样说并不准确,古代批量生产的弓肯定不如后世比赛用弓,但是谁就敢说古代那些大将手中的弓,就一定不如后世呢?,那么理论上来说,岳飞三百斤的铁胎弓,可以射出的距离也是在三百米以上

    之所以说这么多,用岳飞举例,是因为李成这个人,也能开三百斤的弓,而且百步穿杨等闲事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哪怕就是在宋金两国交战,英雄辈出的这个时代里,在箭术上能够超越李成的人,也当时寥寥无几了。

    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一开始进入宋朝军队的时候,却没有被委以重任,而是当了个啥呢?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样一个大将之才,竟然被安排去当试弓手,专门测试那些强弓、异弓。

    好嘛,这就算是南宋朝廷“物尽其用”的一种表现,你箭术好,那就去当试弓手吧,测试制造出来的弓是否符合标准,可以上战场。如果说朝廷官员不搞贪腐,那么李成或许会当一辈子的试弓手,最后成为一名弓匠,大师级人物。

    可偏偏李成这个人的性子执拗,经他手的弓弩,只要不合格的,不是被他打上标记扔进废堆,就是被他当场拉断成为废

    试问,在那个众人皆贪腐的时期,李成的这种做法,有几个官员能够的接受的?不接受怎么办呢,整他啊,谁让他不合大流,不跟大家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呢?

    结果就是李成被黑了,被冤枉了,不得已杀出重围,当上山贼土匪。

    李成没死,逼走他的官员们就有些慌了,他们怕,怕李成乱说,怕自己的仕途甚至是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故而就传言说李成是个杀人魔王,“钞掠江南”,结果朝廷就派兵去攻打李成,最后李成就选择了归顺大齐,成为大齐军中,武力值最高的一个。

    最后在说说徐文。

    相比孔彦舟和李成,徐文是投降大齐国最晚的一个,但却是带来兵马最多的一个,他带来了多少兵马呢?“舟六十,将士无算”。

    徐文应该算是身家清白的宋军将领,可是因为孔彦舟和李成归附大齐之后,宋人就担心徐文也会叛逃,故而限制其行动,监视其起居,最终的结果,却是将徐文给逼反了。

    首先来说,徐文是有本事的人,自小就是力大,年幼时贩盐为业,往来濒海数州,性格刚烈勇气超群,跟他一起贩盐的人都很忌惮他,以他为首却不敢丝毫忤逆他。

    后来乱世出现,各地招募勇士,徐文就从募当上了战士,为密州板桥左十将。正式穿上军官服的徐文也有了自己正儿八经的专属兵器,巨刀。

    一般的刀当然不能被成为巨刀,徐文用的这把刀,重达五十斤,也就是后世的三十五公斤

    换算成公制单位相信更有说服力一些,若是觉得三十五公斤不重的话,可以去体育器材店掂量掂量里面卖的哑铃。徐文凭借着手中这把三十五公斤的大刀,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被人称“徐大刀”。

    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将领,最终竟然被南宋迂腐的体制和腐朽的官僚作风,生生的给逼反了。

    徐文反的时候,还能带舟六十,将士无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能够带的动自己兵马的将领,也从侧面说明了,不是徐文想反,而是有人逼得他反,就连他麾下的将士都看不过眼了,才会铁了心跟着徐文,一起反了

    故而一个朝代的衰落,绝非是“外辱”那样简单,内因才是根本。

    “以史为鉴”这四个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在说,都在念叨,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自南宋起之后的千年时间里,不管是汉人自己统治还是被异族统治,类似的事情,总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上演着。

    自打秦始皇连通六国长城之后,就有了一个成语自毁长城,从叛降大齐的孔彦舟、李成和徐文三个人身上,就能清晰的看到,宋朝的城墙,是怎样被他们自己给毁掉的。

    :

第270章 狼牙出击,雏鹰展翅(下)() 
“杀”

    柴青源手中长棍横扫而出,将领头的金兵猛安毫无悬念的砸倒在地,顺势牵马而上,碗口大小的马蹄践踏在那猛安的胸膛之上,一片碎骨声起,鲜血自那猛安眼耳口鼻里喷溅而出,伴随着一声惨嚎,那猛安当即就了了帐

    领军将领挂了,也就意味着剩下的金兵群龙无首,当即陷入苦战之中

    因为临行前刘的特别交代,作为这支队伍骨感的八百子弟兵始终处在外围,真正跟金兵拼命的,是那些从汉中迁移来的流民青壮组成的队伍。

    出发时,柴青源带着差不多三千青壮,而到今天,还剩下一千五百人。

    出发时,这些青壮穿着百姓的衣裳,用的是最普通的柴刀,到今天,他们大多数已经穿上得自金人的皮甲,拎着腰刀、马刀或者是长枪长矛。

    出发时,这些青壮面色紧张,眼神茫然,到今天,面对生死搏杀他们只是兴奋,咬牙切齿,眼神淡然

    柴青源率领的这支队伍到达汉中城周边不过半月,半个月的时间,却用百分之五十的战损率,换来了一支铁血的队伍这是刘刻意安排的结果,也是刘最初的目的。

    流民,向来是难以安置的。不仅仅因为他们人数众人,更重要的是,无法提供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不能制造出财富只能消耗,再富有的城市也无法支撑源源不断的流民。

    所以刘想出了这个方式,将流民武装起来,锻造成精兵。因为这些流民,即便没有死在战场之上,也会因为饥饿、疾病或者是做出违法的事情死于官府衙门,甚至是相互斗殴而死。

    死在战场之上,至少可以死的光荣一些,若是还有家属在成都县的,那么家属也将会得到刘刘和朝廷拨付的抚恤,当然,刘不会告诉他们朝廷也有份抚恤,在宣传当中,不管是他们活着,还是死了,所有的开销一概都是由刘在承担,也就是说,他们生是刘的人,死是刘的鬼,跟朝廷,跟南宋,跟赵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停所有人撒开,子弟兵,清理战场”

    当这场战斗进行到差不多的时候,柴青源高声宣布战斗结束。其实此时金兵还有些战斗力,只不过他们的将领都已经被干掉了,不是死在柴青源的棒子之下,就是被卢宏打死,士气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