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

第2章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2章

小说: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的经历相关,也可能会影响下面的一切,命运本身是无法简单评价,但一切都在成长中。《美刊用“地狱10年”为本国21世纪头十年定调》,《环球时报》,2009年12月30日。

    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

    在21世纪前十年的世界格局关系调整转换中,对于全球权力体系的变革,最为显现的事实是亚洲的崛起或者说“中国世纪”的开端。

    在十年前跨入21世纪时,联想到20世纪初的中国,没有人会问:“21世纪对于中国人来说,还会以一个屈辱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开头吗?”——这是一个伪问题,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因此也就不会存在这样的谬问。但既然对比到两个世纪开头时的中国,就不得不联想到20世纪初(头十年)的中国是个什么状况。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城疯狂地烧杀抢掠。次日凌晨,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亲信仆臣,仓皇逃往西安。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呢,在一家国外历史网站上有这样的记载:“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太后——逝世,享年72岁。1861年到1908年间的大部分时间,中国都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其间发生很多令人心痛的历史事件。慈禧太后还为了娱乐挪用海军的费用建造颐和园,扩建圆明园。这使得海军最终没能抵挡住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清朝统治犹如累卵、农民运动接连爆发、外国势力不断入侵,20世纪初的中国可谓是处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但是一百年后,21世纪初(头十年)的中国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对于21世纪前十年的中国,一些国外媒体尤其是美国主流媒体似乎比中国人更关心,它们在2009年末的时候曾给予过一些特别的关注。2009年11月,美国《新闻周刊》刊发文章称,新世纪十年以来,“中国崛起”是全球最重大的事件:影响这个十年的实际上是许多相当不同的事件,一个不那么危险、不那么耸人听闻,却在长远看来重要得多的事件就是中国的崛起。

第一部分 第4节:序言:谁在下地狱谁在上天堂(4)

    这篇文章分析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十足的第三世界国家,每天的人均收入不到1美元;而在21世纪的前十年中,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大约10%的速度增长,累计起来,这使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4。8万亿美元。中国工业化的速度是西方的3倍,欧洲用一百年实现的成就,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在应对这样大规模的转变时,真正令人吃惊的是中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不管以什么为标准,中国成就的规模都是非凡的,这个十年真正的大事就是中国从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为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

    另外,美国一家媒体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成为十年来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新闻,在网络上的受关注度超过第2名400%,超过了伊拉克战争、9·11恐怖袭击等热门新闻,成为十年来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

    而在2010年初的一些大型网络论坛上,英国《泰晤士报》的两幅漫画也成了热帖,漫画的主角都是“中国龙”:一幅描述的是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惨状,“中国龙”匍匐在地,掌断尾折,鳞开肉裂,纵然怒目喷火也只能任人宰割;另一幅是当今的“中国龙”,被画成一派顶天立地、翻江蹈海的气势,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国似乎都不被放在“龙眼”里。虽然最新的“中国龙”表达有“中国威胁论”的意味,但两幅漫画形成强烈对比,还是让中国人感慨万分。

    在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尽管一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十年来中国一直呈现一种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中国经济保持着全球最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实力几乎呈几何级数迅猛增长。十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突破10万亿(2002年)、20万亿(2006年)、30万亿(2008年)元人民币大关,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十年的最后一年——2009年,尽管中国经济只实现了“保八”(GDP增长率为8%)的增长目标,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到50%,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这是二战以来全球首次出现的经济格局。《新世纪新千年首个“中国十年”献辞》,黄庭满,新华网,2010年1月4日。

    2009年12月26日,有着世界上时速最快列车的中国武广(武汉—广州)高铁正式运行。这辆挂着“和谐号”标志的列车正是时下中国的一个绝佳隐喻。自从跨进21世纪后,中国这列东方快车载着13亿乘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啸着一路闯进对此毫无准备的世界舞台。

    这个速度让中国自己都感到惊奇:2000年中国GDP总额约为1万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位,人均GDP约为856美元;2008年中国GDP约为4万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位,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辐射到政治和安全等其他领域。中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在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中都拥有了不可缺少的话语权,在这十年间,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沿。中国工业品在全世界销售,中国工人在全世界打工,中国汉语在全世界被人学习,中国士兵出现在全球维和的行列里无论是维护地区稳定还是解救经济危机,无论是防扩散问题还是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的态度开始发挥影响力。当中国突然出现在全球体系之中时,世界似乎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如果说新兴大国的崛起是这十年来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那么中国在其中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十年前中国正在争取加入世贸组织,还不知道可否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如今中国已经在G20会议上一言九鼎,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出演主角。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举凡重要的“演出”,中国几乎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中国正在经历角色转换,从融入国际体系、接受国际规则到现在成为国际规则的倡导者、制定者和主导者。”《专家点评全球新世纪10年风云》,黄海霞,《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1月4日。

第一部分 第5节:序言:谁在下地狱谁在上天堂(5)

    21世纪的前十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全方位崛起的十年。一个在一百年前任人欺凌的民族,如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新世纪头十年,中国不断向世界证明,这个历史上的传统大国将再一次走向崛起与复兴。

    对中国这个国家及其人民来说,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十年。尽管有人觉得“我一听到神圣光荣这样的字眼就觉得害臊”,而且一些韬光养晦者也觉得每当提及“大国崛起”这样的“大话”时,总觉得脸上有一种“羞臊”的感觉。但当提及这十年的中国历史时,人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想起这些“宏大”的字眼——过去的十年是如此的灿烂,特别是对于沉默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从来没有像这十年那样得到如此般地光大和绽放。

    21世纪前十年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不仅迅猛发展成为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而且近代以来志士仁人提出的三峡梦、飞天梦、奥运梦、小康梦等所谓的“中国梦”,在这十年中都基本得到了实现和光大。

    当然,在这些光荣与梦想的背后,也有许多迷茫和失望。十年里,中国贫富在迅速分化,差距不断拉大,迷茫在空气里弥漫,欲望和绝望在一起翻腾。

    中国国内媒体《南方周末》在总结过去十年的中国时,用了许多众口一词的“没想到”——没想到农民也能领社保了、没想到国企又成了香饽饽、没想到考公务员比考北大清华还难、没想到怪病这么多污染这么重、没想到卖烤红薯的也在打手机、没想到左邻右舍都开上了车、没想到外汇储备能到两万亿、没想到中国经济这么快就成了世界第三其实,大部分的没想到都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没想到中国崛起得这么快;另一类是没想到从“国强”到“民富”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

    爱尔兰《星期日商业邮报》在总结中国过去十年时选择了“变”作为关键词,其评论文章用乐观的语气写道:对中国及其13亿国民来说,过去十年是曾经自豪的中国在经历多年的臣服和屈辱后终于再站起来的十年在经历十年空前成功和增长后,这个国家洋溢着自信。

    确实,在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及其这个国家的每个公民都在经历着成长和变化。其中既有轰轰烈烈、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又有波澜不惊、平淡从容的百姓琐事。本书记录的就是在这十年间这个国家及其人民在追求“光荣与梦想”、“崛起与复兴”过程中的大事件与大人物以及琐碎事和平凡人。

    本书勾画了从1999—2009年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思想、体育、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全景式立体画卷。其中不仅交代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讲述了一些“鸡毛蒜皮”琐事的具体经过。

    全书分十章记述中国在这十年间的大局与大事,透析若干特别人物和事件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背景、意义,清晰地再现了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脉络。

    全书总体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叙写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突出表现中国在这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两岸融合、中国“入世”、“三农”问题、北京奥运会、载人航天、改革开放30周年等内容。

    下半部分主要叙写人民的光荣与梦想,重点展现个体的命运特征,突出表现中国在这十年中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文艺、法制、经济生活、天灾人祸等方面内容,如“选秀风潮”、“维权事件”、“讨薪惨剧”、“上学就业”、“安全事故”、“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内容。

    本书从1999年记录起,从发展周期来看,这一年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谷底位置,经过“交锋”、“归一”、“复苏”、“制衡”、“突破”,在2007年达到“高峰”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刚好走完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本书在末尾部分总结各种发展教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示新的梦想又在召唤着未来。“创造”会让中国从低谷出发,又走向一个越发有希望的明天。

第一部分 第6节:序言:谁在下地狱谁在上天堂(6)

    本书在一些事件的编排上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的,而是把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看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发展事物,按照各个事物所属的领域特性和类型来安排章节结构,从横向分门别类进行叙述。

    同时,作为对这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必然会涉及对古今中外历史上相关内容的对比和回忆,寻找到相关的历史印记和故事案例,以对照和印证今日之现实,所以本书特别设置了引论章节。引论部分主要包括美国梦与中国梦、中国“和”文化、“共和”的渊源及嬗变、中国的共和之路、中国的生命周期、新中国60年历史特征、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关系等内容。

    细节往往蕴藏着最真实的力量。历史其实就是一连串瞬间镜头的组合,当人们追忆某一个时代的时候,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常常是一个或若干个经典的画面。因此在每一类事件的叙述中,本书采用“讲述一个故事、列举一种现象、回忆一段历史、剖析一个背景、阐明一个道理、提出一个建议”的模式和方法展开叙述,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采访材料和学术资料写成。

    本书在大量现象描述中尽最大努力对问题进行事实认定和成因探寻以及背景分析,在分析问题后果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对策选择,尽量得出一个建设性的结论。这对了解这十年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读者来说,此书是了解这十年中国历史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所有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读者,都提供了一些思想资源和思考方法。

    本书打造设置一个“中国梦”的概念和主题,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转引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的民生百态,勾连出各个具体的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