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帝师 >

第30章

大明帝师-第30章

小说: 大明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鞑靼士兵一回撤,立刻就开始安营扎寨,伐木造塔,一副想要和江夏打持久战的模样。

    这倒是比较出乎江夏的意料,一般来说,打持久战又叫做“围城困绝”。就是用兵力封锁住城中所有的出入口,让该城成为一座孤城。等待城中的食物消耗一空,该城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这样的方法,对于江夏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好惧怕的。一来他城中粮草充足,支撑一两个月根本就不成问题。二来他本身就是想要呆在这里,拦住鞑靼大军,然后等待京师的兵马前来援助。

    如果江彬真的准备把自己围困致死,那等于是正中江夏的下怀。可是,在江夏的记忆中,江彬绝不是个如此好相与之人。

    鞑靼是个游牧民族,所以这安营扎寨的效率倒是很高。短短时间,一个规划合理的军营营寨,就已经安扎好了。

    在正中间那个兽皮缝制而成的中军帐内,五名鞑靼的万夫长正和江彬坐在一起。其中一名万夫长道:“大人,看来对方守城的准备做的很充足,强行攻城恐怕我们的死伤会很严重。”

    江彬听后点了点头,他略微咳嗽两声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知道,所以我决定暂时不攻城,先围住他们。”

    “围住他们?这不行啊大人。我们这次出征大明,所带的粮草不多。攻破山海关和永平府,我们也没有找到多少粮草。要是想围困对方,恐怕我们的粮草会不够消耗。于此同时,对方的援兵恐怕也会很快赶来。”

    江彬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援兵?你怎么知道他们会有援兵?让我告诉你吧,我们不必去担心他们有援兵的问题。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他们撤回京师当援兵。”

    江彬此话一出,几名万夫长立刻眼睛发亮。他们怎么可能还不明白江彬的意思,很明显,江彬这是早就与人合作了。自己这边攻打蓟州府的同时,京师那边还有人在攻打京师。

    蓟州府里面,江夏一直对江彬的用意想不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江夏吩咐千绝行,立刻发飞鸽传说到京师询问,看看京师的援兵什么时候才能到。

    千绝行领命以后立刻照做,可是他的飞鸽传书还没有发过去,就已经先接到了从京师发来的飞鸽传书。
 第六百章 滦河战
    第一波上岸的鞑靼士兵只有不到六千人,而江夏这边,足足有三万兵马。三万对六千,兵力差距五倍,按理来说一旦交战起来。应当是江夏这边摧枯拉朽气势如虹才对,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兴州军的士兵也好,镇朔卫的士兵也罢。本身的战斗力就不高,这一来是因为卫所的将领能力太差。二来,也是大明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当初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手创立下了这卫所制,让军户世代传袭,闲时屯田,战时打仗。如此一来,大明的士兵疏于操练,跟普通农民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这样的情况从大明开朝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江夏执政时虽然有心改变这样的情况,但从一开始也只能从边军着手。毕竟这是一个承袭过百年的兵制,想凭借几年时间完全改变,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鞑靼这六千兵马气势汹汹冲上来时,那提前就站立好的枪盾阵竟然在这一瞬间便有了躁动。似乎快要不攻自破了一般。

    江夏一看到这样的情况,顿时眉头皱了一下。他手中龙渊剑一挥,直接单人杀进了那些鞑靼士兵之中。

    见到江夏竟然单人杀进去,萧杀、千绝行他们顿时大惊,谢腾飞惊呼了一声:“保护将军!”然后便指挥着身旁的士兵从两翼包夹过去。

    以江夏的武功,他一人杀进那些鞑靼士兵中以后,给人感觉就好像是一头猛虎闯进了羊群一般。一时间只能看见江夏手中的龙渊剑左右劈砍,每次都能带走一两个,甚至两三个人的性命。

    不过短短十数个呼吸的时间,江夏一人便犹如一个绝世杀神一般,亲手斩杀了三十多个鞑靼士兵。

    此外,萧杀和千绝行二人,更加是好像两个拿着死亡镰刀,专门收割人命的死神一般。一路冲杀下去,鞑靼士兵就好像被割倒的麦子一般,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去。

    看到这一幕,那些原本有些躁动的大明士兵顿时感觉极受鼓舞。原本传说中会吃人肉喝人血的鞑靼人,其实也没多么厉害嘛。看将军他们,不也杀的很容易吗。

    “前进!”谢腾飞见士兵已经从两翼形成了合围之势,于是立刻下令让枪盾阵的士兵往前压。

    几个畏惧不前的士兵,被刀斧手毫不犹豫地斩杀在了原地。这些士兵一看,这原来是真的会杀人啊。于是纷纷硬着头皮往前冲。

    手持长枪的士兵以十个人为一排,排头之人听取整队队之人的命令。队叫:“刺!”,排头兵便会一起大声叫:“刺!”然后所有人会一起刺出手中的长枪。

    长枪从铁盾兵手中的盾牌缝隙间刺出去,一道道长枪。刺入血肉中的感觉通过枪杆传导回来。这些长枪兵顿时觉得既紧张兴奋,又激动刺激。然后听到命令说:“收!”众人又一起把长枪收回来,一排鞑靼士兵便就此倒下了。

    眼见枪盾阵的效果如此好,于是当谢腾飞再次下令“前进”时,这些卫所兵再也没有丝毫惧怕,齐齐往前走去。

    又是一轮长枪。刺杀,杀敌效果非常不错。眼看着己方兵马已经开始和鞑靼兵马交上手,江夏也不能一直陷在里面,于是长剑一挥,一连割断了四五名鞑靼士兵的喉咙,转身就往外撤了回去。

    江夏一撤,萧杀和千绝行他们自然也跟着就撤退了。此刻便成了大明士兵们表演的时间,两翼的士兵将鞑靼士兵围在中间,枪盾阵则不断往里压。长枪一出,一收,便是数十条人命被收割。唯一没有大明士兵的地方,便是鞑靼士兵身后的滦河。如果往滦河里面跑,那跟自杀又有什么区别?

    在大明士兵正和鞑靼士兵搏战之时,鞑靼的第二波运兵已经到了河道中间。这一次他们没有遇到强烈的弓箭、投石阻击,只有一小波弓箭手和投石手放了箭矢和巨石。

    不过饶是如此,等这群鞑靼士兵抵达岸边时。先前第一波过来的鞑靼士兵,已经死伤的差不多了。

    眼看着这第二波士兵过来,枪盾阵的士兵们兴奋不已。他们哇哇大叫着,对着这群士兵就冲了过去。江夏看到这一幕,脸色顿时大变。

    枪盾阵的士兵一冲,阵型立刻松散开来。手持铁盾的鞑靼士兵立刻冲上来,彻底将枪盾阵给冲散了。阵型一散,双方便陷入到了混战当中。

    混战是鞑靼士兵最喜欢的一种情况,因为他们极其擅长三人一组,相互背靠着背同时前进攻击,然后后退防守。并且这三人之间的配合也十分默契,往往联合爆出来的战斗力,要远普通三个人的战斗力。

    据传说,这是因为草原多遇狼群。鞑靼人在受到狼群围攻时,便会采取这样的办法。

    北方草原逐族,无论男女基本都擅长骑射、打猎,是天生的战士。所以在华夏历史当中,中原汉族王朝,总是很忌惮北方草原逐族,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安逸的环境,容易培养出来的是创造型和智慧型的人才,而非铁血的战士。真正的铁血战士,必须是在刀与血的磨砺中,才会衍生出来。

    眼看己方阵容已乱,江夏估算着时间。现在想要把这第二波鞑靼士兵吞掉已经很艰难了,若是被这第二波鞑靼士兵咬住,自己这三万兵马很可能会被第三波、第四波上岸的鞑靼士兵吞掉。

    那时候固然江夏的武功厉害,但以一敌百已经是极限。想要在千军万马中杀进杀出,那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江夏无奈,只要选择下令撤退。

    铛铛铛铛!鸣金收兵的声音响起,大明士兵立刻开始撤退。但是鞑靼士兵却不依不饶,哪怕是只有几千人马,却依旧冲了上来,继续追击着大明士兵。

    最后没办法了。江夏只好选择让谢腾飞带领一部分人断后,不能让己方兵马被留住。

    于是谢腾飞带了七千人留下,让江夏他们先撤。而就在江夏他们刚刚离开没多久的时候,鞑靼士兵的人群之中,突然冲出来一名带着毛毡帽,穿着普通军服的鞑靼士兵。

    他身法如同旋风一般,极冲向谢腾飞。谢腾飞刚刚感受到一股杀气,抬头之时便感觉到脖子一凉……
 第五九九章 江彬,可是来送死否?
    江夏执掌大明政权以后,虽然没有想过要造反,废君自立。但为了政令推行通畅,自然也不可能用一些跟自己作对的人。所以嘉靖时代的大明,朝堂上能够崛起的人无外乎三种。一者就是夹起尾巴做人,行事低调的。二者便是加入江系,成为江夏附庸的人。三嘛,自然是能够自成一体,家族势力底蕴庞大深厚的人。

    因此,嘉靖时期的大明,江夏基本没有遇到多少太让他头疼的对手。让江夏自己回忆的话,能够被他重视的对手,也多存于正德时期。那个时候令他头疼的对手有很多,比如朱祐杬、刘瑾、太后之流。但真正令他倍感压力的对手,则只有那么几个。杨廷和可以算作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现在滦河东河岸边上的那位,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以江夏六识的敏锐度,靠着伸缩望远镜,他能将河对面的情况看得十分清楚。算算时间也是九年多的光景未曾再见了,河对面的那位此刻骑在一匹枣红色大马上,面容虽然有变成熟,但那股气质却未曾改变分毫。看上去整个人一如以往一般,时刻散着浓浓的冷意。

    江夏曾经在想,如果正德不是那么早死。那么此人在大明高度,恐怕并不会低于自己。至少在当年,他曾经一度有越自己的势头。

    此人是谁,现在基本已经呼之欲出。没错,正是当初执掌宣府四镇,手握边军的江彬。正德死后,他当机立断叛逃出大明,投靠了鞑靼。这件事一度让大明紧张不已,江夏为此还转程出使鞑靼,协助阿尔苏登上可汗之位,订下友好和平盟约,这才令得江夏心安。

    当时因为迫于杨廷和争夺大明政权的关系,江夏离开鞑靼时没有再去管江彬,而是直接回到了大明。离开时,阿尔苏曾经答应过江夏,会派人去杀了江彬。所以在江夏以往的意识中,他一直认为江彬早已是个死人。

    今日再见,自然令得江夏明白过来。江彬不仅没有死,并且还在鞑靼混的风生水起,如今更是能执掌近十万鞑靼兵马。

    对于鞑靼国情知之甚深的江夏,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鞑靼可不像大明,皇上奉谁做将军,赐下兵符就能领兵。鞑靼打仗,是各大部落酋长联合出兵。要想统领十万鞑靼兵马,一得是出身足够高贵,二得是能力足够出众。

    凭此两个条件,此刻出现在此处的江彬,在鞑靼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也就不难猜测了。

    说实话,江彬的突然出现让江夏感觉到了压力。但与此同时,他的出现也挑起了江夏心中的战意。

    当初在大明,江夏虽然和江彬暗里斗过几次。但都因为朱厚照在中间平衡的原因,二人一直都没有正儿八经交过手。朱厚照死后,二人再也没有相遇过。当年本就应该有的争斗,此刻再在战场上来一决高下,也可称是一件快事。

    江夏一把拔出自己腰间的龙渊剑,用剑身轻轻拍了一下马臀,驱马走到河水的浅滩中。江夏挺直腰杆,龙渊剑的剑尖笔直地指向江彬。

    河对面,江彬正在指挥鞑靼大军上船,安排渡河时船只的阵型。当江夏驱马走到河水浅滩中时,江彬好像有感应一般,抬头猛的向河对面看过去。

    他手中没有伸缩望远镜,也没有江夏那么敏锐的视力。所以在他的眼中,河对面江夏带来的大军,只是一团模糊的影子。但是江彬却一脸疑惑地喃喃自语了一声:“江夏?”

    很快,他江彬几乎是用肯定的语气自语了一句:“对,是江夏!”

    性情一向冷淡的江彬,此刻双目之中竟然绽放出了兴奋的神采。越是个人能力出众的人,就越是喜欢争斗。而个人能力出众,并且足够骄傲的人,则越是喜欢和实力与自己相匹配的人争斗。

    在鞑靼的这些年里,江彬一直隐姓埋名。他取了一个小部落酋长的女儿,继承了那部落的酋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