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帝师 >

第155章

大明帝师-第155章

小说: 大明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念奴、崔如霜、上官紫月、雪意、魏菁菁五人被江夏约束着不得离开护龙侯府,而布缙云、尹人面、马云峰、海大有他们这些高手也被江夏调了回来,重点保护着护龙侯府。

    一时之间护龙侯府护卫的好像铁桶一般,除非刘瑾带大军来袭,否则护龙侯府绝不可能有失。

    今天是五月初十,是江夏的生日。

    江夏是个孤儿,所以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日是哪月哪日。但五月初十是他见到上官云龙的日子。

    见到上官云龙以后,江夏被带进了千门,接受千门的训练更在之后成为了千门史上最年轻的掌门。

    对于江夏来说,见到上官云龙的这一天就是他人生转折的一天。因此一直以来,江夏都把今天当做是自己的生日。

    正巧今天基本上和江夏比较亲近的人都在,所以江夏就宣布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并且让府上的人好生准备了酒宴,与大家共同庆贺。

    众人这还是第一次遇到江夏过生日,所以全都十分开心,尽心为他庆贺着。

    酒宴结束以后,未尽兴的众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轮流表演着节目。

    就连一向寡言少语的雪如沁,这一次也在中庭正院的操场上表演了一场剑舞。

    雪如沁本身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她的剑舞绝非仅仅是“舞”那么简单,更加是一套杀人的武功。

    只见两条彩带的顶端捆着短剑,然后两条彩条被雪如沁舞的花团锦簇,好似两条有灵性的飞龙在舞动一般。

    然后为了助兴,崔念奴还弹唱了一江夏曾经教过她的《笑红尘》。

    崔念奴一唱完,众人全都大力鼓掌,纷纷夸赞崔念奴是世间难得一见的才女。崔念奴羞涩不已,透露出这《笑红尘》是江夏教她的。

    众人一听江夏居然还精通音律,于是纷纷嚷嚷着让江夏来一。

    江夏架不住众人的热情,推脱不过去就抚琴弹唱了一《沧海一声笑》。

    所谓大乐必易。这《沧海一声笑》是由最中国自古音律中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反用,即羽、徵、角、商、宫,为音阶谱曲而成。婉转动听,声色悠扬,颇具古曲风韵的同时又包含了后世现代的音律时尚。

    众人一听便喜欢上了这江湖风味极浓的歌曲,纷纷鼓掌叫好。

    喝了点儿酒的江夏摇头晃脑的说道:“难不成我还会告诉你们,其实我最精通的是吹箫吗?”

    天知道前世在千门的时候,师弟告诉他男人泡妞要想手到擒来最好是能够懂点音律。江夏在所有乐器中选了洞箫来学习,心想古人曾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足见这精通吹箫之人是何等的潇洒。

    学会吹箫以后江夏还将此事写在了自己的企鹅个性签名上,上书:“英俊帅男,精通音律,尤爱吹箫。”

    就是这则个性签名,不知道为江夏引来了多少“同志”前赴后继的加他企鹅号,费尽周折想要约他出来切磋一下“吹箫”的“口艺”。

    当然,在这大明朝,吹箫的意思还是十分单纯的,并没有衍生出其它含义来。

    所以说众人一听见江夏居然自曝最会吹箫,于是纷纷叫着让江夏吹一个。

    江夏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漏嘴,推辞说护龙侯府没有箫,还做着一副惋惜的表情道:“我一直都在寻觅一杆好箫,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下午,众人尽兴散去。喝多了酒的众人各自回房歇息。

    而苏媚娘则一个人出了护龙侯府。

    在扬州秦淮湖旁有一处绿柳山庄,山庄之中常常有箫声传出,此庄便是江湖有名的“玉箫公子”侯希白的府宅。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苏媚娘一听江夏一直想找一杆好的箫,于是直接来到了侯希白的府宅。

    在绿柳山庄的后院,苏媚娘直接用轻功翻墙而入。

    坐在后院坝子中间吹着玉箫的侯希白看了苏媚娘一眼,没有惊慌,也没有惊喜。只是缓缓将整曲子吹完,然后放下玉箫道:“姑娘不走前门直接翻墙进来,想必不是为了来听在下吹箫的吧?”

    苏媚娘摇头,她看了看侯希白手中拿着的那杆玉箫,说道:“听说玉箫公子手中有一杆紫玉洞箫,是箫中极品。今日特来取之,还望公子能够不吝给予。”

    侯希白微微一笑,道:“在下的紫玉洞箫乃祖上所传,怎可贸然转赠他人?”

    “不是贸然,是拿自己的命换的。”苏媚娘看着侯希白微微笑着,理所当然地说道。

    侯希白眼微微一眯,笑容敛去:“姑娘好大的口气。”

    苏媚娘没再多说什么,眼神一凛,整个人立刻朝着侯希白冲过去。

    侯希白将手中的紫玉洞箫反手插到后腰上,然后摆出了一个防御的架势。

    可惜苏媚娘是何人?

    堂堂的杀人谷七杀之一,论武功在江湖中可入一流的水准。

    侯希白尽管武功不错,但是在苏媚娘手下连五招都没有走过。

    苏媚娘掐着侯希白的喉咙,淡淡地说道:“命,或者箫,自己选一样?”

    侯希白一脸无奈,不忿地说道:“姑娘,难道你就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

    苏媚娘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侯希白,没好气地说道:“你看不出来我是女人?你又听过女人当君子的吗?我只听江夏说过,不讲理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的特权。”

    说到后面的这句话,苏媚娘甜甜地笑了笑。

    看到苏媚娘这个笑容,即便不是很好女色的侯希白都忍不住呆了呆。

    谁知苏媚娘脸色一冷,手指微微使了点力,“少废话,再不交箫出来,我就先杀你,再取箫。”

    侯希白看着苏媚娘叹息一声,最后只得将身后的紫玉洞箫取下来递给苏媚娘,道:“希望你能善待它,这箫吹的时候控制一下气息,若是技艺高之人甚至能吹出似埙的声音,还有按那洞的时候。。。。。。”

    “跟我这些干嘛?我又不会吹箫,我就会杀人。”

    丢下这句话,苏媚娘拿着那杆漂亮的紫玉洞箫又翻墙出了绿柳山庄。

    看着苏媚娘离去的背影,侯希白忍不住叹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能让如此女子特意来为他抢箫?”

    “哎呀。。。。。。我的箫,天啊。。。。。。”侯希白这才想起来自己箫丢了,自己该悲伤才对。

    再说苏媚娘拿着紫玉洞箫喜滋滋地往护龙侯府走去,可是很快她就现了,身后有人一直在跟着自己。
 第三八二章 不降者格杀勿论
    江夏施计拖了朱宸濠十四天的时间,而也就是这十四天,注定了朱宸濠只会是一个悲剧。

    早在十四天以前江夏就已经递了消息给九江这边,告知他们宁王造反,第一个要攻打的恐怕就是九江。

    为了自保,九江那边按照江夏的建议,直接将九江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安庆府。同时南京那边接到江夏传过去的消息以后也派了部分兵力到安庆帮忙布防,虽然兵力不多,但聊胜于无。

    朱宸濠按兵不动的十四天时间里,朱厚照也带着大军往江西赶来,不过朱厚照一想到江西有江夏在,所以根本就不紧张,行军速度也不是很快。以往的每一个经历都让朱厚照确定,只要有江夏在,那就出不了什么大的纰漏。

    朱厚照不紧张,可有一个人已经紧张不已。此人就是刘瑾。

    为了恢复宁王府的卫队,朱宸濠贿赂了京师大大小小不少官员,但说到底这件事里面出力最多的人还是刘瑾。

    如今朱厚照带着大军前去江西,若是真的将朱宸濠打败。不说朱宸濠将自己的招供出来,就算是抄朱宸濠府邸,那也肯定能轻松从里面找到自己和朱宸濠大量的来往书信。

    那些书信若是被朱厚照看见,刘瑾知道自己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所以刘瑾竭力的想要阻止朱厚照慢点儿赶到江西,以便给朱宸濠空出时间拿下南京。这样,他就有时间慢慢去毁了那些自己和朱宸濠勾结的证据。

    为此,刘瑾派人给平叛大军的军马下毒,令马匹拉稀不能行走。又安排人去断了一路上要过的桥,以减缓朱厚照他们行军的速度。

    在刘瑾的心里早就已经把朱宸濠祖上一百八十代都骂了个遍,原本还以为这个颇有谋略。但却没有想到遇到江夏以后他就好像一个傻瓜一样。

    人家江夏只是略施小计就让他自己亲手杀了自己的两大谋士,并且还按兵不动十四天,将所有造反的先机都一一丢尽。

    其实刘瑾哪里明白,江夏之所以会大胆使出这样的计谋就是因为他很明白,往往越是聪明的人,心里也就越多疑。他们总喜欢权衡一切,控制一切。行事往往都要确保十拿九稳以后才真正出手。

    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宁王才会上当。

    换而言之,宁王之所以会上当,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太谨慎小心。

    刘瑾如今也正往江西赶,他必须先朱厚照一步赶到江西,以便自己能够在江西做点儿什么,保证自己不会出事。

    朱宸濠带着他的七万大军直扑九江,看上去似乎真的就是气势如虹无人能挡。

    可是等到他进入九江以后才发现,九江似乎一下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废土。走过几个县城竟然连人??连人烟都很少遇到。

    朱宸濠这才反应过来,九江的官员竟然跟他玩儿了一出竖壁清野的把戏。

    这种感觉很不好,很不好很不好。。。。。。就好像是你捏紧了拳头,运足了力气,原本是准备狠狠一拳将你的对手击倒。可是你的对手一点儿节操都没有,转头就跑了不说,临逃跑以前还甩了你一脸大鼻涕。

    朱宸濠强压着怒气,直接带着大军往安庆跑去。

    要去南京,首先就得经过安庆。而安庆这边也早就准备好了大餐来招待朱宸濠,刚一进入安庆境内,朱宸濠的大军就先遇到了一场小规模的袭击。

    虽然这一次袭击没有让朱宸濠的军队吃什么大亏,但却让朱宸濠感觉到了安庆可能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打。

    果不其然,正式到了安庆城下,安庆的城防比他想象中要严密很多,守城的士兵也多很多。

    第一天攻城,朱宸濠手下的兵力就折损不小。

    原本以为唾手可得的安庆,似乎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朱宸濠在安庆耗了五天四夜,几乎就是慢慢把安庆给磨下来的。

    安庆毕竟兵力不足,最终城里的官员只好带着安庆城里的百姓撤离了安庆。

    好不容易打下了安庆,朱宸濠还没来得及送一口气。从南昌跑来的信使给朱宸濠带来了一个险些给没将朱宸濠给气吐血的消息——王守仁正带领大军猛攻南昌府。

    南昌乃是朱宸濠的根基所在,若是南昌丢了,而南京又还没能取下来,那他手中这几万大军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等于是一支流军。

    朱宸濠不敢耽搁。刚刚打下的安庆连屁股都还没有坐热,立刻就带着大军往南昌赶。

    朱宸濠往南昌赶的同时,江夏和王守仁也带着自己的兵马在往安庆的方向赶。

    路上王守仁有些不解,问骑马跟在他身旁的江夏:“江兄,我们手中兵力少于宁王,为何我们不干脆攻下兵力空虚的南昌以逸待劳,反而要主动赶去安庆和宁王正面作战?”

    江夏笑了笑,说道:“谁说我们是去安庆了?”

    “哦?那是去何处?”

    江夏勒了一下缰绳,让胯下的马匹放慢速度。王守仁也赶紧控制马速,跟在江夏身旁。

    江夏从怀中取出一张绘在纸上的地图,递给王守仁。

    王守仁接过那张地图看了看,地图上有江夏的标注,王守仁一看就明白了。他笑了笑,摇着头道:“幸亏你是我大明的人,并且还是个忠臣。否则你要是成为了大明的敌人,恐怕是整个大明最大的祸患。”

    江夏摇着头苦笑道:“为什么你夸人总是夸的如此别致呢?”

    王守仁哈哈大笑两声,抖动缰绳驱马快速前行。

    为了快速回援南昌,朱宸濠带着大军坐着船只准备直接渡过潘阳湖到南昌。

    早晨,潘阳湖的湖面上升起了浓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