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321章

逆流伐清-第321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对于两百多督标在栖霞被消灭,祖泽溥是非常的恼怒,但迫于现在的形势,他又不想同时面对两个敌人。所以,他暂时隐忍,却把招抚之策排除在外,只等着明军的扰袭停止,便挥师剿灭于七。
朝廷的旨意刚刚送达,基本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一急一缓,一紧一松,对似乎还未坚定造反决心的于七暂时搁置,先解决明军对山东的扰袭,绝不能让明军在沿海地区占据稳固的桥头堡。
显然,清廷短时间内抽调不出兵力来增援山东,只能靠祖泽溥的督标,和山东绿营来解决问题。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和布置,祖泽溥补齐了自己的督标,集结了各地的绿营官兵六千余人,觉得可以展开反击行动了。但就在他下令部队向山东东南沿海地区开拔之后,又有比较意外的消息传来。
“有这等事?”祖泽溥皱起了眉头。
登、莱二州府的塘报已经迟了两天,这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令祖泽溥感到迷惑。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于七搞的鬼,在栖霞已经设伏消灭了他的一部督标,现在估计是听到了明军袭扰的风声,借机呼应。
若不是有人捣乱,驿站的人怎么敢耽搁消息?不用说迟两天,就是晚一天都会有人为此人头落地的;如果说是登州府忘记发塘报更是不可能,何况就算登州有事忘记了,难道莱州也会跟着一起忘吗?
第三天,塘报依旧没有到,但却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青州府报告有人攻击了驿站,而且通过清军的通讯系统散发檄,称十万明军在莱州府登陆,号召山东义士响应,合兵一处先取济南,然后直捣北京。
祖泽溥当年在辽东时,曾经在宁远、觉华见过船只装卸,虽然有港口设施,但米豆都要通过小船一点点运上岸,几万人一个月的粮秣要搬运好几天。要想继续运往内地,还需要大量的牲畜和辅兵。
十万大军,开玩笑吗?没有个十天半个月,这十万人都登不上山东的海岸。而且在缺乏港口设施,没有足够的人力、畜力供明军所用的情况下,就算明军能把粮食搬上岸,也没法跟随部队前进,除非明军能够自带十万大军所需的牲口、车辆。可是等这些东西都运下船,盖好存储的仓库,然后开辟出能供大军和车辆通行的道路连接到山东的道路系统,一、两个月都算是快的。
于是,祖泽溥很快便做出了判断,认定是于七等江湖草莽在搅乱视听,制造恐慌。换句话说,这样的消息定然是假的,是给明军打掩护,牵制清军的注意力。
这么荒谬的情报,祖泽溥当然不会上报,也不会分发给治下的府县以扰乱人心。他命令青州府立刻派出驻守的绿营兵,把攻击破坏驿站系统的贼人消灭,恢复驿站的交通和联络。
虽然没有大举围剿于七,可也不能坐视其不理。为了尽量不使事态扩大,祖泽溥命令青州府不准提于七的名字,只当是山贼草寇或乱民进行打击。只要不彻底撕破脸皮,两面受敌的压力便不会特别巨大。
祖泽溥估计,现在落入贼手的驿站大概也就是一、两座,而盘踞其中的顶多也就是几百个江湖草莽。青、莱、登三府驻守的绿营虽然不多,但战阵厮杀中,山贼草寇亦是难以抵挡。
……………r1152
varwosoadconfig={cid:〃23130〃;aid:〃1036〃};

第二十二章 响应配合
什么样的攻击能干净利落地攻下驿站,并且使驿卒不能逃出来报信儿。对于祖泽溥来说,根本就是个思维的盲点。
破袭战,相对而言,还是个新鲜战术。而明军已经将其扩展,从单纯的破路,又增加了破坏通信联络。
江湖好汉的根基主要是在城镇,而不是在乡村,单打独斗是强项,袭击驿站或许不是他们所长,但也不是他们所短。
顾应慧到达山东后,便开始着手于在各县城安插耳目,对驿站系统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渗透,以及分派人手,进行袭击驿站的各项准备工作。
经过约半年的筹划准备,接到配合明军登陆的情报后,顾应慧和于七立即传信各地,在约定的时间内同时采取了行动,瘫痪了青、莱、登对外的驿站通讯。同时,在各个要道埋伏人手,截杀信使。
当然,有些是暗袭,有些便可以鱼目混珠地明来。李茂林此时便是一身清军的军官装束,带着一伙同样是假扮的清兵,正在刚刚袭取的灰埠驿收拾整顿。这座驿站位置重要,袭取之后,就意味着胶东半岛和济南的通讯被彻底掐断了。
李茂林带着数百假清兵,已经扫荡了数个驿站。驿站的守兵多数都毫无防备,在心里猜测着他们到底是哪路人马,根本没有想到这些家伙,进了驿站的大门就开始大砍大杀。
驿站里有物资储备,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能够支撑一支小部队沿着官道深入腹地。李茂林估计,这支小部队必然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只要尽可能地封锁消息,为明军登陆赢得足够的时间便是胜利。
李英梅穿着一套显大的军服,拎着一杆长枪走了进来。
李茂林看了一眼染血的枪尖,有些不悦地说道:“这么多男人,还用得着你上前厮杀?出来前怎么说的。不是让你老实跟在我后面吗?”
“哥,败退的清兵会经过这里吗?”李英梅不以为意,也不回答,却问着自己的问题。
李茂林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于总兵和杨副将很快便会带大队人马前来,如果在他们之前有败兵经过这里。应该不会很多,咱们能应付……”
啪、啪的击打声打断了李茂林,假清兵正在虐待真清兵,用棍棒敲打着他们,让这些免费劳力将驿站的物资搬运出去。进行掩藏。为了提防清军的反攻,也为了防止被登陆明军击败的清军劫夺,所有被袭取的驿站都是如此处理。即便驿站被清军重新夺回,也不过是空屋子而已。
檄文正在分发各地,但却不是全部的力量,在有可能民众蜂起的状况下,一些人秘密地潜伏下来,等着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机。比如在明军攻城时作为内应。比如鼓动民众响应,比如给明军通风报信儿……
由于国安部的提前介入,山东于七的起义远比历史上更为精细。时间也拿捏得恰到好处,更不是孤立无援的独自行动。它不仅有利地配合了明军的登陆行动,也将掀起更大的抗清风潮。
“小妹,我不想让你再做这砍砍杀杀的事情了。”李茂林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话说出了口,“我和顾大人说过了。他同意在情报站给你做安排。女孩儿家的,抡刀舞枪的。而且军营里都是男人,到底还是不方便。”
“我又认不得多少字。在情报站能干啥?”李英梅皱起了眉头,说道:“当粗使丫环?打杂吗?我不愿意。”
“不是打杂,而是别的工作。”李茂林也不确定是干什么,但先把妹妹哄到安全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等见了顾大人,他自会安排的。”
李英梅想了想,说道:“若是象在北京那样的工作,我倒是愿意干,很刺激不是?”
“你说的是抓那个鞑子公主?”李茂林猜测着问道,心中却浮起了不祥的感觉,那样的工作似乎很危险啊!
“对呀!”李英梅连连点头,神情很畅快,但一下子又黯然下去,就是因为那个鞑子公主,她失去了一个好机会,能顶盔贯甲、威风凛凛的机会。
现在,那些女侍卫可是升级了,从王府到皇宫。而她,却几乎没有成为女兵,甚至成为女军官的可能。因为明军中只有女的文艺兵,没有战斗兵。自己的性子太急躁,也太没见过世面,做出鲁莽的举动,终于是自食苦果。
“那个——”李茂林看了妹妹一眼,迟疑着说道:“你觉得杨副将怎么样?他在我面前可是夸过你的。”
“夸我?”李英梅瞪大了眼睛,随即莞尔一笑,“掉文的酸秀才,嗯,还不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
李茂林翻了翻眼睛,看来暂时不必再深说了,这个妹子对杨衍锋的好感有限,评价也不算高。
……………
胶东局势在数天内急转直下。先是于七举旗造反,率众攻克栖霞县城,并广发檄文,号召群起抗清;随后,明军于登州府烟台墩登陆,突破沿海迁界所建造的边墙,挥师南进,在国安部潜伏人员的协助下,先头部队——一千龙骑兵迅速与于七所部在栖霞会师。
等到漏网的清军败兵将消息传到济南,祖泽溥大吃一惊,却不知道消息已经是拖延了五天之久。登陆的明军不仅稳固了烟台这个登陆场,还修起了滨海仓库,大量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输上岸,并且与在栖霞起事的于七打通了联络。
而于七所部终于可以得到大批的枪械,开始了整军训练,山东师的头批三千人的火枪兵在栖霞成军,指挥官为副将杨衍锋,于七则被任命为山东师的师长。
登陆作战的不仅仅是一个师的陆军,水师陆战队也从袭扰中脱身而出,转至渤海,协助陆军攻掠胶东。
栖霞光复,招远光复,龙口光复,蓬莱光复,莱阳光复……明军攻势如风,猛烈扩大占领区。这其中,奉命潜伏的人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明军一至,或是制造城中混乱,或是里应外合,使很多县城不攻自破。(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综合实力
当南明从大厦将倾之际喘息过来,并逐渐稳住阵脚的时候,这场战争便开始转向比拼国力和民心。或许战争还将持续,但有朱永兴的领导,若论综合实力的较量,明朝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没有人比朱永兴更熟悉国内和国际的大事,也没有人能象他那样走出捷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与满清抗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当朱永兴将战争的模式越来越象这句理论靠拢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确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登陆山东之后,来往于光复区和登州,以及其他将要稳固占领的登陆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足足有五百多艘船只,在山东与崇明、福州、潮州、广州,甚至西贡之间来往航行,将粮草物资源源运往山东。
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百姓的动员能力,海上运输、物资调配……
前线的将士在拼杀,想不到,或者也不去想,他们每天吃的粮食、消耗的弹药,是从数百里之外通过几百艘海船运来的,参与后勤供应的人数成千上万,是他们的好几倍。
明朝的后勤保障能力借助于海船,比满清更快捷,消耗的成本更低,但也有一点是处于劣势,那便是筹集物资的手段和方式。
满清可以劫掠百姓的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个铜板,可以无偿地驱使百姓,甚至虐待他们。但明军不行,王师便要有王师的风范,解放者便要有解放者的仁义。所以,在凋弊的北方,就地筹集粮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为了救济百姓,还要从后方运送大量的物资,这无疑加大了后勤的压力。
困难是有,但有利之处也不少。面对满清的横征暴敛,北方汉人百姓积郁的不满和怒火,使明军所至。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拥护和支持。而且,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海军便没有海防。靠着制造无人区,靠着修筑边墙,是抵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力侵袭的。沿海迁界,那只是封锁,作用不大;连万里长城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何况草草修筑的边墙?
显然,满清并不意识到这些。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加以改变。一是财政窘迫,装门面的惠政一个也无法推出,只能是涸泽而渔,以失去民心为代价,与明朝进行并无胜券的抗衡;其二便是沿海布防的虚弱和分散,从江淮至辽东,漫长的海岸线成了他们补也补不上的漏洞。
战略优势因为明军水师的强大而不可逆转。江淮如此,山东如此。直隶如此,辽东亦是如此。但满清却只能硬撑,与明朝展开消耗战。因为他们退不得,一退便是不可收拾,与他们联合的强盗集团会分崩离析,现在服从于他们的绿营也不再会为一个行将失败的政权而效死力。要退。便只能尽数退回辽东,成为一个割据政权。
而山东,在位置上正处于满清统治区的中部,如果丢失,那在江淮前线布防的军队就有被明军切断退路而包围的危险。这与明军横断长江。尽歼江浙清军是相似的战略。所以,满清不能弃,只能增兵作战。
可要增兵,从何处抽调又是一个难题。从离得最近的直隶,或者京师调兵,便不得不担心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若从江淮前线抽兵,又担心抵挡不住明军沿着运河向北推进。
……………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