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15章

江山国色-第415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于你就两条路可选,降则活,拒则死!”
  
  第六百六十七章国破
  
  平壤攻城战的第三日,大城山城沐浴在晨曦之中。
  昨夜的血与火已是平息,眼下重归于宁静。
  在大城山城的南门上赵字战旗猎猎而动,数千赵军士卒站立在城门之前。士卒身上铠甲鲜亮,神情严肃,兜盔上的红缨随着威风晃动。
  这时候一辆四面挂着青帐的牛车从大城山城的城门而出。马车上有一名御者驾驭着马车,青帐隔断了目光,却可以看出在青帐里坐着一人。
  车轱辘缓缓地滚动,牛蹄踢踏,在牛车的背后,数百名高句丽的官员,贵妇,自缚双手跟着牛车慢慢走出。他们走得很忙,目光中带着惶恐和不安,但是他们却不得不迎向面前军容严整,手持着刀枪棍棒的赵军士卒。
  牛车来至一拱门前停下,青帐挑起,高句丽王高建武一身白衣,脖颈间挂着印绶,从牛车上走出,在御者的搀扶下下了牛车。下车时,高建武的腿微微有些颤抖,他的嘴唇微微翕动,看了拱门之后,面前那高高骑在马上的男子后,当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高建武言道:“罪人高建武叩见赵皇陛下,吾自知冒犯赵庭天威,罪无可恕,甘于受死,但百姓官员们都是无辜的,还请陛下放了他们一条生路,我感激不尽。”
  高建武边说身子边微微颤抖,坐在马上的李重九听了,当下跃下马头。李重九穿着一身戎服,头戴金盔。走到高建武面前闻言言道:“高句丽王,两国失和。见于刀兵,以至血流成河,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情景。朕并非是好武之人,但也不会坐视百姓受苦,事情到了这一步,尔身为高句丽一国之主,确实是难辞其咎啊。”
  高涛继续将李重九的话,翻译成高句丽语告诉给在场众人。
  听着李重九的训斥。高建武身子不住颤抖,高涛说了一句,他就应了一声‘是’。待听到后面李重九对他有所责备,高建武更是惊慌。
  说到这里,李重九道:“不过尔等既是已经投降,朕就饶你一条性命,就请你到幽京一趟。暂住一段时日,过个三年五载再放你回故国如何?”
  高建武听了颤声道:“多谢陛下一片好客之意,但幽京路途太远,我怕水土不服,还是恳请陛下,让我镇守本国。我愿意称臣纳贡,年年孝敬陛下可以吗?”
  李重九听了将脸一板道:“当年汝之兄长,上表于大隋天子称臣,自述为辽东粪土臣元,高句丽称臣于隋。终拒隋军,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不要你高句丽称臣,只是让你往幽京一趟,得沐汉德,日后回国也好教谕百姓。让两国从此以后,各自安好,你还有什么不情愿的,辜负朕一番好意。”
  高建武听了连忙道:“我实在不敢辜负赵皇陛下之意,只是我真不愿意去幽京,还请陛下三思。”
  李重九肃然道:“汝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可是眼下却由不得你来自作主张了,来人将高句丽王给朕拿下,押回幽京。”
  高建武脸色顿时煞白,一旁懂得汉话的高句丽官员当场言道:“赵皇陛下,吾主已是投降,汝身为天子,当以宽宏之念。就算擒了吾主,难道我高句丽不会再选一个国主来吗?反而是赵王播撒下仇恨,与我高句丽世代为敌,永不能停止干戈。”
  李重九看向那高句丽官员道:“宽宏之念,笑话,当初尔高句丽人屠杀我三十万隋军将士时,懂得什么为宽容之念了?汝还竟敢用世代为敌威胁于朕,既是如此你们高句丽就没有世代了,朕叫你们终于一代,来人,先将此人抓出来,砍了!”
  李重九话音落下,一旁赵军士卒如狼似虎的冲了进入,将这名高句丽官员拿出,一旁的王室妇孺见了不由惊声尖叫。不过李重九连眉头没有皱一下,两名士卒当下将这高句丽官员拿出,打翻了头上的弁帽。
  这名高句丽官员也是硬气,虽是披头散发仍是道:“赵皇你杀我又如何,吾高句丽人是杀不完的。”
  话音落下,赵军士卒一把拽住他头发,一刀斩下。鲜血飞溅,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一手提起。
  “你们谁还有谁有异议的?站出来。”
  高句丽群臣之中一阵骚动,当下又是十数人站起,李重九将手一挥。
  赵军如狼似虎的冲入人群之中,将这些人抓出。
  当当!顿时又是几颗人头落地。
  残暴之下,剩余的高句丽人不敢说话,妇孺相拥不住地啼哭。李重九当下道:“这些死去之人,亦是高句丽的忠臣,将他们尸首好好收敛了,朕不是好杀之人,但不要挑战朕的底线,至于其他人通通押下,一并押解回幽京。”
  话音落下,两旁赵军士卒一拥而上,一人服侍一个,将在场的高句丽男女老幼尽数拿下。哭喊之声,顿时不绝于耳。几名高句丽人痛作悲歌,仰天而恸,连一旁赵军士卒,也不由觉得曲调凄婉悲凉。
  “亡国之调!”薛万彻不由斥道。
  当荣留王被擒用囚车运回平壤时,满城高句丽百姓,都是不可置信。城内又起了一阵骚动,最后被赵军镇压下去。
  浿水以北,乙支文德率领高句丽残军在此筑下了十二道大营。
  此刻乙支文德坐镇帐内,他一面收拾残军,让士卒重整旗鼓,恢复战力,另一面召集如绝奴部大将安散果等各部来勤王的将领。
  在乙支文德的努力下,浿水以北的高句丽军总算从大败之中站稳了脚跟。
  现在乙支文德正在商议,召集各城百姓,组织义军抗击赵军之事,而这时大城山城被攻破一事,传到了高句丽大营。
  听到这消息,在场高句丽官吏皆是色变。大城山城被破,高句丽荣留王被俘。
  年纪老迈的乙支文德,听了这消息,当堂觉得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喷在了桌案上。
  “大对卢!”
  “大对卢!你可不能有事啊!”
  “眼下大王被赵军所擒,我高句丽上下还要指望你来了事啊。”
  众人请来大夫前来救治,而乙支文德却是昏迷过去,人事不知。
  
  第六百六十八章凯旋还师
  
  押解高建武返回平壤后。李重九拒绝了部下在平壤城中办庆功宴之事,他认为眼下还不是时候。
  李重九一面派人将府库中钱粮,运送上船,一面也是小心防备浿水乙支文德的偷袭。
  李重九与众将商议了一番,如何处置高句丽之事。军议之上张玄素先道:“我军越海来征,攻陷平壤夺得府库总大量钱帛,已是大大获利,不虚此行。不过微臣以为要凭借这样一战都破了高句丽,也是不可能。”
  薛万彻道:“这几日攻打平壤,高句丽之民风彪悍,令我印象深刻。难怪高句丽这几年能够力压靺鞨,契丹各部,称霸于一偶。眼下我们虽破了高句丽,俘其国主,但其部内会再选一名国主,到时候说不定对我们大赵的仇恨会更深。”
  李重九沉思一番,向一旁高涛问道:“你身在高句丽,了解其局势,不如由你来分析一下。”
  高涛仍是一副僧人打扮,眼下李重九虽是加他为步兵校尉,这一次攻下大城山城他又是大功,将来提拔肯定不用说了,但他却依旧不脱僧袍。
  高涛道:“高建武被掳后,高句丽人必然重新选举国主,国主之位一贯是由桂娄部所出,而桂娄部当初是由高句丽开国之主高朱蒙后裔,据说当初高句丽建国神话中有言,高朱蒙乃王子出身,逃难至卒本立都,后击败沸流国,取代其成为高句丽的王族。原先沸流国之人,就是今日五部中消奴部。”
  “高朱蒙立国以后。与五部有约,桂娄部世代与绝奴部通婚,取其为后族,用此来巩固地位,还约定非桂娄部之后不得为国主。几百年来高句丽虽屡有破国,但五部一贯如此遵从行事,所以桂娄部从当初高朱蒙后裔中,再选一人成为国主可能颇大。”
  “那渊盖苏文有没有可能取而代之呢?”周洲不由问道。
  听周洲提问。薛万彻道:“为何周郡守对此人好似颇为忌惮。”
  周洲道:“此人镇守高句丽北疆,威望甚高,且拥兵自重,乃是一权臣。也是我辽东郡将来最大的对手。”
  高涛道:“我听说渊盖苏文出自顺奴部,在高句丽,顺奴部一贯尊贵,当初立国时桂娄部虽为王宗。却位在顺奴部之下。如高句丽大对卢世代由顺奴部之人担当,只是乙支文德突然窜起,破坏了这一默契。但渊盖苏文就算再如何蛮横,也是不敢破坏奉高朱蒙之后为高句丽之主的约定,否则必遭来其他四部攻打。”
  李重九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朕明白了。立即从高句丽俘虏的大臣之中,拣几人,让他们渡过浿水,将朕的意思告诉乙支文德。就说我们可以将高句丽王族中一男子,以及平壤城内数万军民都放回去。但要让他们将当初滞留在高句丽的隋军战俘,都归还于我国。”
  “多谢陛下!”高涛不由露出感激之色。
  李重九笑了笑道:“这是朕应该之事。不必感谢。”
  顿了顿李重九道:“破高句丽之国虽好,朕也担心给新罗,百济作大的机会,高句丽有渊盖苏文在,应该能撑住一段。我们可以与渊盖苏文秘密谈判,支持他争位,不过要他将割让辽水附近之地给我。否则他敢率军回平壤,我们就进攻辽东,让他抽身不得。”
  “渊盖苏文肯听话,真回国争位,我们就可以策反依附于其麾下的靺鞨,契丹各部,让他们投靠向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此次攻打高句丽,本不过是为了求财,但能俘虏高建武,实是出乎朕的意料。这还要多亏了高涛你才是。”
  “贫僧不敢。”高涛连忙合十言道。
  乙支文德与李重九谈妥了条件,荣留王的侄儿高宝藏被释放,另外李重九还答允除了高宝藏外,高句丽百官中几十重臣,在他们家族交纳了一笔赎金后,也被释放回去。
  此外平壤城百姓以及高句丽战俘也是安全释放。尽管有人提议,李重九将这些高句丽战俘都是杀了,也在平壤城下竖一个京观,以作为当年高句丽杀俘之事的报复。
  三日李重九押解高建武上下数百高句丽王室登上战舰,与战舰一并的还有高句丽国库,以及五十万石的粮米,还有从大城山城上劫掠来的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
  高建武以及其妻子,回首望向平壤城,都是垂泪大哭,而群臣王族之人也是都是泪眼,此去离开平壤,恐怕他们有生之年,都不能回到故土了。这就是一朝沦为臣虏的命运。
  与高建武一并泪洒浿水的,还有近万释放回国的隋军战俘,他们都是本以为有生之年,不能再回故土了,没想到今日竟是有回去一日,可以再见亲人。此刻他们都是感伤不已,不少人当初征讨,还是年少,现今回家时,却是两鬓斑白。
  他们此刻更多是感伤,有带着喜极而泣的心情,十分复杂。不过他们的愁容却渐渐为身旁凯旋回师的赵军士卒冲淡。
  这一次攻下平壤,凯旋而归。大隋四伐高句丽之耻,今日一扫而空,赵军士卒士气高昂。
  沿途火红色的旌旗猎猎作响,战马来回奔驰不停,枪戈如林,得胜之师士气如虹,士卒们挺胸昂首唱起了得胜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这首词乃是李重九杜撰后世写的诗,当初寻国子监时,写给那些士子,激励他们报国的。没想到此诗琅琅上口,被人谱曲作为军歌。从此取代了大角歌,在赵军之中士卒无不传唱。
  此刻破敌国,虏敌酋,凯旋之时,唱出此曲来,别有一番吐气扬眉。士卒一边走着一边唱着,歌声不停,队伍还不时从头至尾爆发出欢呼之声。
  沿途隋军看着这些士卒,他们具是与他们当初征讨高句丽时,那一般年轻。不过他们却显得更有朝气,更是信心十足,这样的军队,绝对是常胜之师方有的气势。
  这样的人马,自当初杨素公大破突厥后,就很久没有看见过了。
  
  第六百六十九章新罗人的盛情
  
  这些隋军战俘后来也渐渐得知,大隋已经覆灭的消息,而眼下中原是李唐与大赵两国在争夺天下。
  李唐皇帝李渊,众人都不陌生,李渊本来就是出身陇西李氏名门,征辽时李渊又在怀荒镇督粮。至于这位大赵皇帝,听说当年也是出身隋军,而今竟然和李渊并驾齐驱,众士卒得知他并非出身名门后,不由惊讶。
  不过待见到这支士气高昂的赵军,众人不由在这支军队身上,看到当初那支汉朝时横扫天下的强军。正如军歌中所唱,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