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169章

江山国色-第169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开大将军府,置三军,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军;李世民为炖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军,李元吉为姑臧公,统领中军。
  再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石艾县长殷开山为掾,刘政会为属,王长谐。刘弘基,窦琮为统军,李渊将太原城中仓城打开,以粮米赈济百姓,以收拢民心。
  起兵不过数日,上文所提的温大友,温大雅,卢赤松,薛收皆一并倒向李渊,此外李三娘亦在关中统领义军,关陇士族皆是暗中支持。
  现在李重九身为涿郡郡守,又面临历史上与罗艺一样的选择,麾下的卢家,薛家,还有自己身边幕僚温彦博。
  李重九可以很肯定判断,卢家必然也得知了李渊晋阳起兵之事,现在就是要以此来要挟李重九,迫使他做出与历史上罗艺一样的选择。
  注一:州都即承袭原先魏晋时的大中正,
  
  第两百八十三章幽州刺史
  
  经过数日,涿郡九县中,李重九已占据郡治蓟县,良乡县,涿县,固安县,昌平县,怀戎县,安次县这七县,而雍奴县,潞县则为罗艺占据。
  而七县之中,昌平县经高开道肆掠后,已成荒地,怀戎县又十分残破,人口不复原先一半,幸喜其余五县没多大影响,仍是保持原样。
  经过与罗艺一番争斗后,对于涿郡有这个局面,李重九还是相当满意的,孙子兵法中有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打下涿郡若是一片战火涂炭之后的景象,那么取来涿郡也是没有多大意义。就如同上谷郡经过之前王须拔肆掠之后,经过李重九两年治理,这也才稍稍有点起色,但要恢复旧观,保守估计还需三年。
  现在得到一个基本没有损失的涿郡,是李重九所愿意见到的。而涿郡之内,各县的郡兵已是皆向李重九投降,合计了一下手下有近两万降军。
  对于这一郡兵,整编收复工作,也是正在计较。郡兵中如徐武等将领,事先就暗中投靠李重九一方将领。
  李重九决定保留他们的兵权,并就郡兵汰弱留强,收编了一万郡兵,重新改头换面成为了李重九在涿郡武装力量。李重九让昙宗担任涿郡都尉,徐武为副都尉,掌握涿郡郡兵。
  至于其中乡军,多是当地豪族自募之军,其中不少都是曲部,庄客。他们还不等李重九对其处置。就自动卸甲归田,返回了当地士族之中。重新成为曲部,庄客。
  士族的曲部,庄丁皆是不在籍的,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附籍于士族存在,隋朝的律令是未受地者皆不课,所以曲部耕种着士族的田地,但是上税的只需士族即可。
  隋朝时百姓税赋很重,但士族却仗着地方关系。税赋颇少,所以大量百姓皆是脱离良籍,附籍于士族手下,有的甚至连附籍都免了,属于隐没人口,大业初年时,朝廷实行大索貌阅。清查隐匿人口,使得隋一朝人口达到八百九十万户。
  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士族又重新藏匿人口,私纳为自己的部曲,庄丁。
  李重九于此写信给卢家等士族,要他们将之前加入乡兵的庄客。部曲一并交出,自己重新整编,但是信件去后,如石沉大海,无一人理会。
  甚至涿郡赵氏接到李重九信后。身为郡功曹的赵何然,公然叱使者言道:“部曲。庄丁乃是我自家的人马,募为乡兵,乃是为了保境安民。眼下涿郡有李使君坐镇,番汉大军数万,又哪里缺得我这点部曲。我赵家没有拿自己的部曲,给他人卖命的道理。”
  李重九听完这几人之言后,也明白作为郡守,虽没有强征他人部曲之由,但是这几个士族的部曲都尽是没有附籍的,大部分乃是强制收容外地流民的。
  与士族谈判未成后,李重九依旧完成郡兵整编,新添一万人马,军力倒是大增。同时涿郡各县,虽暗中都是不服李重九,但是各县皆是由涿郡郡兵,上谷郡兵,部分番军一并驻守其中。各个士族见李重九,以大军强行控制地方,当下也不敢明着反对,继续三个不的原则。
  就在李重九控制涿郡郡府,稳定地方局势后,当下林当锋,周博与涿郡当地十几名各行各业的行首,以及百名商人协署一封劝进书,让李重九自称为幽州刺史,下辖涿郡,上谷郡,安乐郡,渔阳郡,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六郡,以及怀荒镇,御夷镇。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渔阳郡,北平郡尚在高开道,罗艺之手中。
  李重九得知众人推举后,十分‘惶恐’,言自己夺取涿郡,只是不想让地方陷入乱军之手,解黎民于倒悬而来,实没有称霸的野心,当下推辞。
  当涿郡商人们见李重九推辞,更‘激起’了他们热情,之后李重九部下如温彦博,周旭,刘易,姬川,苏素,赵万三等一并再次上文,甚至连番将额托,英贺弗,颜也列,以及室得奚族汗庭的众长老们,也是一并要求,请李重九称幽州刺史。
  当下李重九再次‘推辞’,言自己年少德薄,才气不足,不足以担当此职务。
  但是李重九这一番话,不少涿郡百姓都是当真了,心道若是李重九真的没有打算成为幽州刺杀,那么万一罗艺,高开道等人再度攻来,涿郡不是再此遭到兵祸。
  于是涿郡三千百姓皆是来到李重九郡守府门前,一并要求李重九称幽州刺史。眼见郡守府前,人群如潮,李重九当下出府接见民意的代表,被接受了百姓送上的万民书,表示愿意考虑一番。
  这一回倒是卢家等涿郡士族,有些着急了,大部分明眼人都看得出李重九这耍得是什么拙劣的把戏,但李重九在涿郡颇得民心,这确实是无可置疑的,现在只要再有人推举一次,李重九就可以完成这套三辞三让的程序,正式自称为幽州刺史了。
  涿郡士族不由意识到,李重九似乎没有他们的支持,似也可在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坐得稳当。
  而太原晋阳宫之中。
  李渊从床榻之上女子粉肢阵仗之中起来,立即有宫内太监为李渊穿上衣袍,小心服侍。自诛杀高君雅,王威之后,李渊再无肘制,夜宿晋阳宫,已是公开的秘密。
  淫秽宫人,到了李渊这个地步,虽不缺女人,但是能上杨广的禁锢,对于一贯喜欢渔色李渊而言,也是一种快意。
  衣服穿戴完毕后,李渊虽喜女色,但不沉迷女色,一夕欢好后,就再也不看那些宫里的那些女人。李渊当下走出了门,荷甲的大批甲士在后面跟随,沿路宫女太监皆是沿路拜倒,是以参见天子的礼仪叩拜。
  李渊出了们,上要上马车,一旁刘文静见李渊,当下上前言道:“唐公,世子回来了。”
  李渊闻言抹过一丝喜色,言道:“很好,建成一回来,我可无忧矣。那元吉,芷婉呢?”
  刘文静言道:“四公子也回来了,至于三小姐她,似留在关中,说要合关中群雄之力,为唐公你分忧。”
  “胡闹!”李渊脸色一甩,言道,“我李家没有男儿吗?建成居然将妹妹丢在关中,自己回来,他还算是男人吗?”
  刘文静当下不话说,他的目的已是达到了。要知道他可是一贯与李世民交好,对于这位世子不甚喜欢。
  李渊双眼一眯,言道:“让建成先好好休息,我现不想见他,对了,军卒训练得如何了?”
  刘文静言道:“炖煌殿下一直练兵,已是汰弱留强,练出三万精兵来,随时可以南下。”
  李渊点头言道:“世民真不辜负我之所望。”
  正待这时,突然有一人送来一封密信,李渊将信看后,陡然不快之色浮于满面,将信纸往地上一摔。
  刘文静顿时讶异,将信件从地上建起来,他是李渊心腹自是可以看此信,只见他将信纸仔细读了一遍后,亦是脸色轻轻一变。
  刘文静勉强笑了笑,言道:“还请唐公息怒。”
  李渊似没有听到刘文静之言,负手言道:“罗艺,高开道,都是饭桶,真是时无英雄,竟叫竖子成名。”
  刘文静听李渊如此说,当下言道:“唐公尚不用如此动气,一介小儿辈能成什么气候,幽州刺史,还真以为他可以占据幽州呢。”
  李渊摆了摆手言道:“不可以如此看,这小子,我当初真是小看了他,真恨当初在这晋阳宫之内,我没有当堂将他杀之,现在留下后患,涿郡,上谷郡,安乐郡,辽西郡,李重九现在有四郡之地在手,又有番军之助,兵强马壮,他日必成为我的心腹大患。若是幽州真为他所据有,那么将来我一旦西入关中,太原背后就会遭到此子的危险。”
  刘文静听李渊这么说,当下点了点头,显然是深以为然。
  刘文静当下问道:“那么唐公,我们应如何应付呢?李重九新得涿郡,民心未附,实力不济,我若联合罗艺,高开道先下手为强,足以铲除唐公心腹之患。”
  李渊摆了摆手言道:“此言差矣,我们现在急切要入关中,效当年汉高祖的霸业,哪里可以分心。”
  刘文静言道:“唐公此子如此猖獗,我看是向唐公你证明他现在的实力,告诉他昔日看走了眼,似乎报复于你。”
  李渊面色涨红,刘文静心底确实也是如此认为,当年李虎来府上求亲时,他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唐府上下谁将李虎看在眼底了。一介寒门,也要娶李渊之嫡女,这不是做梦吗,而现在李重九据了幽州后,几乎已是在势力上,赶上了李家,与之达到一个平起平坐的地步。
  连刘文静都没有想到李重九能有今日。
  李渊冷静下来,言道:“好吧,今日我李渊就承认当初的错失,你立即修书一封,告诉他,只要他肯率幽州全郡,都归附我李渊,我就既往不咎,还答允将三娘嫁给他为正室,他就是我李渊的女婿。”说完李渊直登上车,将车帘一落。
  
  第两百八十四章天下之望
  
  刘文静从李渊那返回后,寻思了一番,就直接去了李世民的府上。
  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世民被封为炖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军,实际上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尚未返回太原,实际上太原城城内主持练兵乃是李世民。
  晋阳起兵后,临近太原郡的西河郡郡丞高德儒,不愿降伏李渊。李世民当下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西河,攻城五日而下,将高德儒被俘后,李世民数其罪名将之斩首。
  李世民初出茅庐,已是相当不凡。
  所以刘文静回到李世民府上时,见李世民正与一名年轻士子说话,双方言谈甚欢,一旁还有两名突厥武将分别是史大奈,康鞘利。刘文静一向善于观人,认为李渊与李世民都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人物,而李世民则是更胜其父一筹,否则他也不会暗中投靠李渊父子,协助其反隋。
  李世民随意地坐在椅上,威仪不凡,言谈亲切,下首那名士子一席白衫,虽也是一名极其出色之俊杰,但和李世民相较下,相形见绌。
  李世民见刘文静笑了笑,言道:“薛兄,来我给你介绍,这位刘司马乃是我们李府的大军师,也是我与父亲的知交。”
  对方站起身来,向刘文静拱手言道:“河东薛收,见过刘司马,久仰大名。”
  刘文静看了不由惊奇,言道:“莫非是薛大夫之子。世称河东三凤之长雏吗?”
  薛收连忙,言道:“不想刘司马还记得家父。三凤之言不过乡人抬爱罢了。”
  刘文静听了不甚感慨,言道:“尊父才华盖世,薛贤侄何必谦虚,可惜……”
  薛收闻言,言语十分平静,言道:“昏君害死家父,我早有意反隋久矣,现今唐公于晋阳起事。可谓负天下之望,我特来投奔李二郎君帐下,愿为奔走。”
  刘文静笑着对李世民言道:“有薛贤侄来助,你可谓如虎添翼。”
  当下李世民见刘文静有话要说,直接让他在薛收面前说了李渊欲招李重九为婿之事,以示对新入幕僚的薛收坦陈相待。
  李世民听了皱眉不语,刘文静言道:“李重九一时意气罢了。任他再有势力,不会不知他寒门出身这劣势。”
  薛收这时拱手言道:“若是刘司马对薛某可以信任,可将此事交由我来办。”
  李世民笑着言道:“薛兄我自是可以信得过了,但不知为何薛兄你却主动揽此事呢?”
  薛收笑着言道:“因势成事罢了,天下大势在于唐公一边,明眼人都可以见得。薛某与温彦博。范阳卢氏都有所交情,想来可以说得上话。”
  原来薛收之父薛道衡,与太原温氏交好,当年曾语温家三兄弟,皆乃是卿相之才。
  在南北朝时一名士人要想入官场。首先要成为名士。说你是卿相之才,你不一定成为卿相之才。最重要是谁说得。薛道衡出自河东薛氏,又乃是司隶大夫,当朝四品,本身就是天下名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