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93章

汉骑-第93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老人家居然不相信我,也罢!只要你开口说话了,我就有办法收服你。”李信望着张春的背影,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这收服一个人不就是慢慢开始的吗?想自己要名望也没有名望,要大义也没有大义,而那张春是什么人,他是一个饱受封建儒家思想侵蚀的人,想让这样的人投降可不是一般的难。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他开口说话了,那对李信来说,就是一个进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春最后还是会为自己所用。

    “这个李信还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命人传书让我投降?”就在对面的大帐的中,固噜思齐布望着手中的手书,脸上露出愤怒之色,更多的还是讥讽。

    “李信此人极为勇猛,连大清皇帝都败在他手上,十四贝勒和大阿哥可是屡次被其击败,台吉还是小心点好。”其其格在一边劝说道。这些日子,固噜思齐布命人四处搜集李信的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本这固噜思齐布准备领着部族离开这里,甚至回到原来的科尔沁部族呢!可惜的是,还没有动手,李信就领军杀来了,而且还命人送来这么一封劝降书,这下就让固噜思齐布不淡定了。

    “他是极为勇猛不错,可是你也不要忘记了,当初李信能击败十四贝勒和大阿哥,那是在西山,西山是他们的地盘,十四贝勒和大阿哥自然不是李信的对手,可是眼下不同,这是草原,是我们的地方,李信又有什么能耐是我的对手呢?”固噜思齐布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来,对其其格说道:“你知道李信这次带来多少人马吗?不过一千人。嘿嘿,他居然想着凭借手中的一千人马就想要我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哼哼,若是能击败李信这一千人,并且能杀了李信的话,相信皇帝陛下会将这卓索图盟周围方圆数千里的草场都赏赐给我,或许还会封我为王。听说,大皇帝陛下对李信的怨念可是很深的。”

    “那就恭喜台吉了。”其其格双目放光,朝固噜思齐布抛了一个媚眼,惹的固噜思齐布不由的吞了口吐沫。这个其其格可是一个尤物,那固噜思齐布哪里能忍受的住其其格的挑逗,一时间整个大帐中又传来一阵阵格格笑声。黑夜之中,这样的笑声传的老远。

    而就在此刻,距离李信营地近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内,大内皇宫之中,无数禁卫拱卫着京师,御书房内,王承恩正在殿内走来走去,脸上正露出为难之色,他望着大殿内部的烛光,好像看见一个年轻身影正在伏案书写着什么,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来。

    “现在几更天了?”王承恩招过一个内侍问道。

    “回干爹,现在快三更天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太监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赶紧说道。

    “皇爷今天翻牌子了吗?”王承恩又问道。

    “翻了袁妃的牌子。”那名小太监赶紧说道。

    “哎!”王晨恩端详着手中的折子,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来,叹息道:“为何国家事情如此之多。”

    “干爹,是不是边关出大事了?”那小太监眼珠转动,笑嘻嘻的问道。

    “边关出大事了,边关打胜仗了。”王承恩恶狠狠的说道。

    “那皇爷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干爹怎么不将这捷报呈送给皇爷呢!”小太监好奇的问道。

    “这样的胜仗还不如不要呢!”王承恩摆了摆手,想了想,最终还是摇摇头走了进去。却是不理睬身后小太监惊讶的眼神。

    “皇上。”却说王承恩进了书房,却见崇祯皇帝正在一丝不苟的批阅着奏折,不得不说,崇祯皇帝极为勤政,这一点恐怕就朱元璋等人都比不上他。他连奏折上的每个字都要认真的琢磨一番。

    “承恩啊!有奏折送来了。”崇祯皇帝这才抬起头来,却见他脸上尽是疲惫之色,连带着自身都感觉老了几岁。

    “哦,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王承恩面色一变,最后还是脸上堆满着笑容,说道:“边关大捷,十年内建奴不会再有机会南下了。”

    “哦!莫非张春击败了建奴。”崇祯皇帝猛的想到了一件事,一下子站起身来说道:“朕就知道孙承宗必不负朕望,这下好了,建奴十年内不会牧马中原,朕也可以专心对付那些流寇了。”崇祯皇帝脸上顿时容光焕发,在大殿内走来走去。

    “皇上,这。”王承恩见崇祯如此高兴的模样,心中就更加的为难了。

    “怎么?不是辽东的?”崇祯皇帝面色阴沉,伸出手来,王承恩不敢怠慢,赶紧将奏折呈了上去。崇祯急急忙忙的打开奏折,一目扫了过去,却是面色阴沉不定。

    “四万大军尽数被消灭,连张春都被李信所俘虏,还有数十名将领?这,这也叫辽东大捷?”崇祯皇帝气的面色潮红,双目中尽是凶光,恶狠狠的望着王承恩。

    “回皇上的话,建奴被李信击的狼狈而逃却是事实,此战过后,建奴实力大损,不敢南下也是事实,所以能称的上是大捷。”王承恩赶紧说道。

    “王承恩啊王承恩,如今辽东数万将士被灭,张春都被俘虏了,这样的战绩也能将胜仗?顶多算是一个两败俱伤而已。”崇祯皇帝将手中的奏折顺手扔出,正中王承恩脑袋,那王承恩却是不敢躲闪,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李信现在在哪里?他怎么能凭借一人之力,以一万多人马能消灭建奴,打的建奴狼狈而逃?”崇祯皇帝迫不及待的问道:“上次不是说收编李信的人马,让他们编入关宁军的吗?难道李信敢反对朕的旨意不成?他是不是也想学高迎祥、张献忠之流,看看,他还想让朕赎回这些将领,孙承宗这是做什么?一点用处都没有,葬送了朕数万大军,还有脸到朕这边来说项?”

    “回皇上的话,本来李信对朝廷的处置本就不愿,想当年李固,咳咳,后来祖大寿在大凌河城中宴请李信,却不曾想到这只是一场鸿门宴而已,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润暗自以毒酒招待李信,差点将李信毒死了,偏偏此事被李信发现,愤怒之下,暗自与建奴媾和,得了些战马就拔营而走,想入草原。”王承恩赶紧说道:“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李信有杀了回来,正好处在建奴进攻我军的关键时刻,他从背后杀出,一举击败了建奴。”不得不说,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这样的密探还是很强悍的,王承恩得到的消息与事实上都相差不了多少的。

    “这个该死的祖大寿。”崇祯皇帝恶狠狠的说道:“朕一定要杀了他。”

    “皇上,如今辽东兵少将寡,虽然短时间内,建奴不会南下,但是如今却又多了一个敌人了,还是小心点为好。”这句话也只有王承恩可以说。

    “李信现在在哪里?”崇祯皇帝感觉到极为憋屈,但是还是叹了口气问道。

    “领军入草原了。”王承恩赶紧将折子捡了起来,递给崇祯皇帝,说道:“根据东厂传来的消息说李信说他想当一个汉骠骑,连他给那些士兵们立碑上面都写着‘汉李信’三个字。”

    “真是一个胆大妄为,桀骜不驯之辈。”崇祯皇帝面色冰冷,双目中射出阴冷的光芒,但是却还是将奏折打开慢慢看了起来。

    “皇上,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说,李信现在有兵马大概有两三万人马,这些人尽是骑兵。李信此人善于练兵,相信不久之后,他身边就多了两三万铁骑。”王承恩低声说道。

    “两三万铁骑。”崇祯皇帝面色一变,那就是比关宁骑兵还要厉害的力量,可惜的是,这股力量却是不为自己所用。

    “皇上,奴才以为李信此人倒是可以用一用。”王承恩看了崇祯皇帝一眼,见他脸色平静,赶紧说道:“李信既然想屯兵归化城,那就让他做一个指挥使,让他有个名分,反正草原之上,多是林丹汗和建奴的实力,让李信他们三方厮杀去,无论哪一方胜利了,最后也是实力大损,而我朝廷却能从中取利。”

    “李信他愿意吗?”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虽然这计策很好,可看上去,也是朝廷在向李信低头。这个时候他很是后悔,当初就应该对李信加官进爵,否则的话,如今他的手下又多了数万铁骑。

第110章 阴云

    “奴才以为李信必定会愿意的。”王承恩想也不想就说道:“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让孙承宗带口信与皇上了。不过,朝廷还是不能与草原各部族翻脸,免的这些部族奈何不了李信,就进攻我朝边关。”

    “哎,这都是朕无能,皇兄将这江山交给了朕,却让朕变成了如此模样,这些都是朕无能啊!”崇祯皇帝长叹道。

    “皇上励精图治,乃是历代帝王的楷模,皇上没有错,错就错在身边的大臣,多是祖大寿、吴襄之流的人物。”王承恩赶紧解释道:“这些大臣们终日不想着为君父分忧,各个都想着捞银子,这些人才是大明的罪人。”

    “对,若非吴襄临阵脱逃,张春岂会失败。”崇祯忽然想到孙承宗奏折里说的话话来,顿时火冒三丈,怒道:“传旨,将吴襄押解进京,交刑部论处。不杀此人,朕心中不甘。”

    “皇上,这吴襄乃是祖大寿的姻亲,也是辽东的望族。”王承恩一听崇祯要杀吴襄,赶紧在一边小心的提醒道。

    “传旨,将吴襄革职。让他回京养老吧!”崇祯面色一愣,很快就明白王承恩的意思了,眼下虽然建奴败退,可是却没有消灭干净,万一这些辽东望族与建奴相互勾结,最后连整个辽东都丢了。所以这个吴襄也只能是如此行事了,但是崇祯心中却是极为不甘,想了想又说道:“承恩,你说孙承宗该如何处置?”

    “这个?此乃是朝廷大事,奴才哪里知道如何处置的,皇上应该问之大臣才对。此人乃是先皇的帝师,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他对朝廷有功劳的。”若是被人,王承恩倒是可以说一说,但是眼前的这个孙承宗却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先皇的老师,一代帝师,在东林党中极有身份和地位,这样的人,若是杀了他,恐怕王承恩就算是有十个脑袋,恐怕也不够东林党人砍的。所以王承恩不敢说孙承宗的坏话,反而为孙承宗开脱。

    “是啊!孙承宗他做过皇兄的老师,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不能死在朕手中。”崇祯皇帝也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让他回家养老吧!”

    “皇上,这样的圣旨不能现在传出去,所谓战场之上无常胜将军,建奴兵势凶危,战败也是常有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建奴是失败了,数万大军死伤无数,可以说,也算是朝廷胜利了,孙承宗说的也有道理,若非他的军队拖住了建奴大军,李信又如何能取胜,所以说,孙承宗还是有些功劳的,既然是有功劳,皇上就不应该让他回去养老。”王承恩眼珠转动,赶紧说道:“只是此事孙承宗到底有没有功劳,奴才以为,不如让那些大臣们说说看。”

    “恩,既然如此,你就将此奏折公布天下吧!”崇祯很快就明白王承恩的意思了。此战看上去是朝廷胜利了,因为建奴损失惨重,孙承宗在这点上是有功的,而且孙承宗一生辛苦,如此高龄还去了辽东这个鬼地方,从一点上看是有苦劳的,而且他是东林党人,是先帝的老师,这一点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如此人物,你让他在这个时候回家养老,不就是不近人情的吗?若是崇祯皇帝下了圣旨,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刻薄寡恩?以后还有谁会为你崇祯卖命呢?所以这点上,崇祯是不能下旨的。可是那些大臣们却不一样,这些人平日里是没有什么本事的,窝里斗却是很在行,尤其是看不得别人的厉害,就像上次的李信,立下了功劳,斩杀了阿济格,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眼下更是如此,孙承宗看上去是打了胜仗,可是也没有打胜仗,崇祯要让孙承宗回去养老,恐怕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们会说话,若是崇祯什么事情都不做,这些大臣们又会在奏章里挑三拣四,攻讦孙承宗。王承恩这是想借着这些大臣的嘴巴来处置孙承宗。

    “皇上圣明。”王承恩赶紧说道。

    “那李信该如何?”崇祯皇帝又皱着眉头问道。孙承宗的事情倒是好办,他相信朝中的那些无能的大臣们会帮助自己解决这件事情。可是李信却是不然,现在失去了建奴的压制,辽东也没有可用之兵,万一李信没有安抚好,恐怕此人就会纵兵辽东,或者干脆从九边入关,骚扰京师,或者与中原的那些叛匪们联合在一起,崇祯皇帝一想到数万骑兵纵横中原,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双目中露出一丝畏惧之色来。

    “皇上可以加封李信为镇北将军或者镇朔将军都可以。”王承恩想了想说道。

    “镇朔将军乃是宣府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