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313章

汉骑-第313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会尽快解决宣府之事的。”杨嗣昌也听懂了里面的意思,赶紧保证道。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这才点了点头,又叮嘱了杨嗣昌一二,与他研究了一番如何对付七大世家,以及如何防备李信的反弹等等,最后两人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才放杨嗣昌离开皇宫。

    而在北京城外,一只兵马正在缓缓而行,虽然是数万大军,但是李信的军队军纪严明,收拾起来极为快速,加上下午的时候已经有了准备,不过两三个时辰,大军就开始启程。

    而作为一军主将的李信,却是战马上写着书信,一封是给七大世家的,让他们收拾银两,最好将这些东西都转移到草原上去,另一封却是到侯家父子手中的,作为李信的铁杆盟友,杨嗣昌到了宣府,侯家父子想掌握军权恐怕很难了。这也是要做好准备的。最后一封却是到云中,命令留守云中的宋献策抓紧时间寻找金矿银矿,不管怎么样,他都决定铸造自己的钱币,用金钱渗透大明朝。

    “主公,真的难以想象,明天崇祯皇帝知道我大军已经离开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石元直等李信将信件发出去之后,笑眯眯的说道。

    “若我是崇祯,今天下午就应该将我留在北京城,不让我们有准备的时间,可惜的是,他就算现在想起来也迟了。”李信满不在乎的说道:“先生,我们出发吧!前面还有一个遵化呢!我要到遵化坐一坐。”李信脸色冰冷,望着身后一眼,在远处那是洪承畴的大营,可惜的是也是一个无胆的鼠辈。

第399章 回军

    李信大军出动可以瞒得了崇祯皇帝,可是却瞒不了洪承畴等人。可是洪承畴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十几万大军云集在京师城下,无所作为,这让洪承畴很郁闷。连夜被叫起来的卢象升、高起潜等人也是皱着眉头,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要再等了,立刻领军追击,就算不追击,也要跟在他后面。”高起潜尖细的声音想起,他是一脸的怨毒,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将李信留在中原的最佳时机,可惜的是,却被眼前的几个人给破坏了,当断不断,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可惜了,这个时候要是能进北京城就好了。”卢象升微微有些叹息道。北京城和其他的城门不一样,入夜之后,非圣旨,无人能打开北京城,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可是这样的例外,与洪承畴的大军是没有关系的。

    “就算进了北京城又怎样,这个时候宫门都已经落锁了。”高起潜冷哼哼的说道。在他看来,北京城还是很容易进去的,他是紫禁城的太监,而且是属于位高权重的那一种,北京城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进去的,但是北京城能进,并不代表着皇宫能进。

    “李信是没有圣旨就来到了北京城下,就算是没有圣旨,他也是想走就走,征北军一向是不在我朝廷大军序列之中。就算是我也没有办法阻止,除非是圣旨。”洪承畴坐了主位,声音极为平淡。深夜的皇宫不是那么好开的,除非是大事发生,当年在崇祯登基之前,天启皇帝病重,魏忠贤掌控皇宫,不然君臣见面,以福王为首的宗室王公大臣们这才冒着生命危险闯关成功,而当年的洪承畴也曾经历过此事。可是这让他做第二次,恐怕是没这个胆子了。

    “哼,正因为如此,这才感到有些问题了。”高起潜冷哼哼的说道:“既然征北军是能自由行动的,什么时候撤军不好,偏偏要这个时候撤军,这不是有问题的吗?诸位,咱家认为李信这次撤军是有大问题,有阴谋的,我们不能等到皇上的圣旨下来,赶紧是这个时候追击,否则的话,让他的阴谋得逞,皇上那里我们可就交不了差了。”高起潜在一边叫嚣起来,众人却是面色愁苦。

    “高公公,我们是勤王大军,没有皇上的圣旨,岂能轻易行动,而且那李信逼近是朝廷的征北侯,而不是建奴。我们随便追击,被李信知道了,一怒之下,禀报了皇上,那皇上是处罚我们呢?还是向李信认罪呢?”卢象升不满的说道。

    “总比放了他们跑了好。”高起潜听了之后,顿时气的暴跳如雷,指着卢象升大声的说道:“卢大人不追击李信,不会是担心被李信伏击,连命都丢下来吧!莫非一场比试打的卢大人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望着李信的旗帜就想跑的远远的不成?”

    “两位就不要吵了。”这个时候,洪承畴说话了,扫了众人一眼,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没有皇上的圣旨,就不能追击,谁让征北侯还是朝廷的征北侯的呢?若是敌人,我们自然可以追击,可是现在不行,但是高公公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李信深夜撤军,这里面必定是有蹊跷的,我们也不能不防备,可以夜不收连夜监视李信,看看李信的一举一动,明日城门打开,我们立刻去见皇上,请皇上决断。”洪承畴想了想,此事还是不能轻易下决定,连夜追击李信,莫说是没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洪承畴也是不敢这么做的,谁不知道李信此人用兵如神,既然是要连夜撤走,难保他在后面没有什么手段防备追击的军队,到时候,反过来,被李信伏击了一场,那倒霉的就是自己。洪承畴极为奸诈,岂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恐怕也之恩能够如此了。”高起潜等人见洪承畴都已经下了命令,心中虽然不满,但是也只得遵命而行。

    “这个李信?居然往北行?不会是想通过喜峰口回去吧!”高起潜忽然面色一变,若真是通过喜峰口回去,那就是在众人脸上狠狠地甩了一巴掌了,众人可是刚刚将李信从喜峰口逼到京师来的,这下让李信回去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应该不会。”洪承畴脸色也变了变,但是思索了片刻摇摇头说道:“他若是从喜峰口经过,张尚书的兵马早就把守住喜峰口,然后我们大军再压上去,李信就是成了第二个建奴了,他不会是这么蠢的。宣府侯家父子与李信关系甚好,他的兵马出入张家口如同无人之境,我看这个李信恐怕是在迷惑我们,他最后还是要从张家口回草原的。”

    “但愿如此。”高起潜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心,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冷哼哼的坐在那里,眼珠转动,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洪承畴却是深深的吸了口气,朝政如此,让他有种无力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朝廷肯定有事,否则的话,李信不可能连夜撤军的。

    “蠢货,一群无能之辈。”西暖阁内,崇祯皇帝面色阴沉,双目中尽是愤怒之色,死死的望着跪在地上的洪承畴等人,就是站在一边的温体仁、王应熊内阁成员和杨嗣昌脸色都不好看。

    原因无他,驻扎在西直门的李信的三万大军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那洪承畴明知道李信已经离开,却不知道大军紧随其后,只是派了夜不收跟在后面。到了第二天早上,城门刚刚打开,洪承畴这才急匆匆的冲进了皇宫,将准备上朝的崇祯皇帝留了下来,并且小心翼翼的禀报了此事。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才有现在的反应。

    “皇上,李信还是朝廷的军队,洪大人虽然发现,但是无圣旨,也不好动用军队,进攻征北军的,加上城门紧闭,宫门落锁,洪大人也是无可奈何啊!”侯恂在一边解释道。

    洪承畴听了之后,用感激的眼神望着侯恂一眼,感谢他的仗义执言。现在的满朝文武哪个不是这样的,仗义执言的少,落井下石的多。难得侯恂如此帮助自己。

    “夜不收现在可有消息传来?”崇祯皇帝听了侯恂的解释之后,脸色这才好了点,但是仍然是冷哼哼的问道。李信既然走了,这就坏了自己的好事,看样子只能是抓紧时间行动了,眼瞎也只能是迟缓一下李信大军的行动了。

    “到现在为止,臣还没有接到消息。”洪承畴听了之后脸色一变,他猛的想起,自从自己派出夜不收到现在,还真是没有收到夜不收的消息。自己只是关心今日的奏对,居然忘了此事,这个时候崇祯问了起来,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他是一个久经沙场,指挥了千军万马,也不知道有多少叛逆在他手上消亡的,夜不收就是他的眼睛,现在夜不收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事情就有些不妙了。

    “恐怕是被征北军发现到了。”杨嗣昌在一边插言道。

    洪承畴听了之后,抬起头来,冷哼哼的扫了杨嗣昌一眼,依照他的推断,李信之所以突然撤军,又悄悄的离开,恐怕就是与这杨嗣昌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今天洪承畴吃了大亏,被人耍了一家伙,归根结底就是与这个杨嗣昌有很大的关系。

    杨嗣昌好像也感觉到了洪承畴的不善,心中微微露出一丝尴尬来,但是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拱手说道:“皇上,臣想立刻赶往宣府,否则的话,征北军一到宣府,弄不好会造成什么误会,毕竟三万大军也不是什么小的数目。”

    “嗯,你尽快宣府也是应该的。”崇祯皇帝想了想,从一边的剑架上取下一柄宝剑来,宝剑周身金黄,有金龙雕刻其上,明黄色的剑穗荡漾四周。只见崇祯皇帝托着宝剑,交给杨嗣昌,说道:“此剑赐予你,可以便宜行事,若有不服者,可先斩后奏。”

    周围的温体仁等人听了之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的宝剑可是不同凡响,崇祯亲赐,先斩后奏,恐怕此去,宣府也不知道要落下多少个人头了。

    “恐怕这里面还有其他的故事吧!”温体仁心中想了想,虽然忌惮杨嗣昌的待遇,但是还是很罕见的没有说什么。在这个时代,已经过了孝宗时期了,那个时代明朝的士大夫势力极为强大,几乎是到了宋朝时期的模样了,臣子们纷纷以违背圣旨而自豪,为自己能在午门大打屁股而骄傲,一旦有人挨打了,事后此人的声望在士林中传扬开来,被人视之为英雄,若是因此被罢官,在回去的事后,沿途的文武百官都会前往迎接,其声势、地位远超在野的官员。

    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就不同了,崇祯皇帝极为刚毅,朝廷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他自己做主,这可不是孝宗时期的廷推、封驳能比拟的。否则的话,崇祯一朝,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首辅和内阁大学士了,这些人,崇祯只要不愿意,就会将其罢免等等,由此可见崇祯皇帝一旦做出了决定,朝廷中是无人敢反对的。

    崇祯皇帝的尚方宝剑很少有人用,以前倒是有一个袁崇焕,利用尚方宝剑一下子就斩了毛文龙,导致现在辽东局势的紧张。现在居然又将尚方宝剑赐给杨嗣昌,这就说明崇祯皇帝准备让杨嗣昌做一件大事。一想到这里,温体仁好像感觉到自己查找到真相,一时间就更加的不说话了。无论是崇祯皇帝或者是李信,都不是温体仁能对付的。

    “臣,谢皇上。”杨嗣昌双手接过了尚方宝剑,从他颤抖的双手,就能看出他此刻心中的感情。这已经不光光是一柄宝剑,而是承载着崇祯皇帝对他的信赖。这种信赖足以让他这个臣子为崇祯皇帝而死。

    “诸位,昨日杨爱卿所说的事情,想必诸位还记得吧!诸位,就按照杨爱卿说的那样去做吧!内阁,即刻拟旨,招陈新甲回京。”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对温体仁等人说道。

    “臣等遵旨。”温体仁等人不敢怠慢赶紧说道。

    崇祯皇帝意气风发,摆了摆手,对洪承畴说道:“最近高迎祥、张献忠等逆贼霍乱湖北一带,洪爱卿可以领军出发了。”

    “臣遵旨。”洪承畴不敢怠慢,赶紧应了一声,只是嘴巴张了张,本来还想说什么,最后想了想,还是冷静了下来。

    “彦演,你刚才好像有话说啊!”众人出了西暖阁之后,温体仁喊住了洪承畴笑呵呵的说道。

    “回阁老的话,下官只是猜测李信到底是去了什么地方?”洪承畴心中转过了无数个年头,这个时候听了温体仁的话后,赶紧说道。

    “不是朝张家口杀去了吗?李信出入张家口一带,可是犹如无人之境。”温体仁若无其事的说道。

    “下官以为事情没那么简单。李信此人奸诈,更何况,从京师到张家口,也是有那么长距离的,李信走张家口,难道就不怕夜长梦多吗?”洪承畴想了想说道。

    “那你认为他会走哪里?喜峰口?那个地方,兵部尚书可是加强了防御,听说关外建奴还在外面守着呢?李信从张家口走,弄不好还能获得一点粮草,走喜峰口,可是得不到多少粮草了。”温体仁闻言一愣,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李信是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的。你啊,多虑了。”

    “李信是能常人所不能,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走遵化这条线啊!”洪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