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260章

汉骑-第260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脸上虽然堆满了笑容,但是心中却是深深的叹了口气,无论是老奸巨猾的石元直,或者是一肚子阴谋诡计的宋献策,更或者是老成谋国的张春、文采飞扬的张采或者技术流的孙元化,在这个时代都是杰出的人物,可是他们的见识也都是有限的,将目光都是钉在土地上,哪怕这件事情有利于天下百姓,他们也只是有限度的支持自己。

    不过不管怎样,自己的计划还是要实施的。就算这些人反对也是一样,正是如同张春所说的那样,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自己只是安居一隅,若是这个时候实行摊丁入亩等手段,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反对,要知道,现在坐镇天下的,看上去是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但是实际上还是读书人,他们正做着县令、知府等等,甚至掌管着军政大权,得罪了他们,或许李信也只能窝在草原上,做着一个藩王了,甚至连藩王都做不成,但是若是能取得天下之后,那就不一样了。就算这些人都反对,也阻拦不了李信的脚步。

    在这一点上,他不得不佩服张春,这个老家伙,看上去都是要死的人了,但是看东西却往往是一针见血,建议让自己统一天下之后再做打算。到那个时候,就算是有人反对,也出了不什么大事。

    “这段时间,我们还是要对朝廷恭敬一些,让他们派些读书人来。我们的俸禄可以调高一点,高于朝廷一半。”李信大笔一挥,大声说道。

    “侯爷英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石元直点了头,张春等人也都露出喜悦之色,千里做官只为财,但是明朝不同于宋朝,宋朝的官员很有钱,加上福利甚多,可是在明朝就不一样了,明朝的官员俸禄很低,根据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俸之制。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从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从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三品四百二十石,从三品三百一十二石,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从四品二百五十二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从五品一百六十八石,正六品一百二十石,从六品九十六石,正七品九十石,从七品八十四石,正八品七十八石,从八品七十二石,正九品六十六石,从九品六十石,未入流三十六石。代官俸之薄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明于慎行的《谷山笔尘》记载:五代北汉时宰相月俸仅“百缗”(一缗为一千钱),“较之唐末已为太减矣”,而明代“乃今一统之盛,宰相月俸犹不能半此,则近代之俸可谓至薄矣。”

    尽管这只是明面上的俸禄,这些官员们私下里还有不少的收获,但是不管怎样,俸禄还是很少,迎来送往的,四处打点,四处钻营,这些都是需要钱的,自家俸禄只有那么多,不贪污到哪里来弄呢?就算是私下里还有经营,但是钱多还是好事。一些正直的官员,不屑于那些勾当,所以过着穷苦的日子。比如海瑞,海瑞担任浙江淳安县的县令时,穿的是布袍、吃的是杂粮,即使这样,要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还要靠老仆人种菜来补充。海瑞的母亲过生日,买了一回肉,这事立时传遍浙江官场,连总督胡宗宪都觉得稀奇,说:“听说,昨天海瑞为母亲祝寿,买了二斤肉。”可见,以当时一个县令的合法收入,要买二斤肉吃都是很希奇的事情。

    李信这个时候要增加官员的俸禄,可以说对于那些穷苦的读书人,又不想钻营贪污的官员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消息,或许不会吸引那些有气节的人前来,但是也能说明一点,李信对官员们还是很不错的。

    “拉拢官员前来自然是好的,若是能吸引更多的读书人前来,那就更加的不错了。”李信又说道:“本侯准备在草原上兴建书院,由本侯出资,让草原上的少年一边习武一边读书,让他们认识我们的汉字,学习我们的文化,草原上不仅仅是出精兵,还会出读书人。数十年后,草原上尽是说汉语,写汉字,一旦做成了这件事情,我们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属下代天下读书人多谢主公了。”张春、张采、孙元化等人双眼一亮,赶紧站起身来说道。只有石元直和宋献策二人相互望了一眼,双目中一丝惊骇一闪而过。

    看上去,李信是在传播汉家文明,但是实际上,李信是在灭绝蒙古人的文化,也许百余年之后,蒙古这两个字也只是流传在传说当中,原本桀骜不驯,时刻威胁着中原的草原人,也会认为自己是汉人。这要比灭族更加可怕。

第353章 多样温体仁

    石元直打了一个冷颤,在众人眼中,李信是一个年轻人,同样也是一个仁慈之主,在行军打仗方面或许有些诡诈,但是兵者,自古如此,可是在政事方面却从来显的比较生疏,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整天脸上都堆满笑容的家伙,却想出如此狠毒的计策来。

    杀人或许能杀掉人的躯体,但是却杀不掉人心,李信所杀的就是人心,整个蒙古族的人心。手段也是极为高明。就算是在中原,那些读书人终日只想着教化天下,以前蒙古人强大,这些人只是嘴巴上说说,唱唱高调而已,但是现在李信却是给了他们机会。那这些人岂会放弃这样争夺名利的事情?

    “属下这就上书天子,想必天子会赞同的。”一边的张采并没有想到这一点,而是大声说道。教化四方,诸多读书人都想到这一点。

    “主公可以命人给温体仁温阁老送上一些议程,祝贺他登上首辅之位。”石元直摸着胡须,接过话来说道。

    “温体仁是一个小人,不过温体仁这个人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点用处的。”李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就送他白银十万两,玉璧一对。算是我李信对他的祝贺了。”

    “主公圣明。”众人赶紧说道。温体仁这个家伙长久以来,就帮着李信说话,虽然他帮助李信说话,是因为搬到周延儒的,可是不得不说,帮助了李信不少的忙。

    北京城中,这日早上,温体仁正坐在书房中,面前香茗一杯,他靠在太师椅上,身后还有一美婢轻轻的在他肩膀上捏着,阳光照耀下,玉手晶莹剔透,显的极为美丽。只可惜的是温体仁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双目微闭,或是沉浸在背后的舒爽当中,或是又在思索着什么国家大事一样。身后的美婢却是不敢打扰他。

    “老爷,门外有一人自称老爷的故交前来拜见老爷。”这个时候,身着青衣的门子小心翼翼的说道。

    温体仁嘴角露出一丝不屑来,自从他当了首辅之后,自己的各种故交、各种亲戚都蹦跶出来,或是上门叙叙友情,或是为了让自己写条子打招呼的,温体仁早就见惯了。无疑,在他看来,府外的这个人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

    “我说温贵啊!你又收了对方多少银子啊!让你来给他传话啊!”温体仁睁开双眼,不满的瞪着自己的门子,这个门子是他老家的一个出了五服的堂兄的外孙,温体仁才让他做了自己的门子,所谓宰相门下七品官不是,温体仁做了首辅,求见的人自然是多了,但是想进来,首先得过门子这一关,于是,一些人情世故,你总得表示表示吧!所以,要见首辅大人,你首先得贿赂一下门子。

    “老爷,这次我可是不敢收银子了。”那温贵却是低着头说道。收银子也得看人,否则的话,自己就会倒霉。

    “哦,不敢收银子?”温体仁闻言一愣,摆了摆手,说道:“他又是本官的什么人,让你不敢收银子?”

    “这个?”温贵眼珠转动,温体仁见状,摆了摆手,身边的美婢赶紧退了下去,缓缓的隐入后宅。

    “老爷,你看。”那温贵见周围无人,赶紧从怀里摸出一面金牌来,说道:“那人只是取了一面金牌来,说老爷看到这面金牌,肯定会见他的,小人虽然贪财,但是也知道这样的钱不能要。”温贵赶紧说道。实际上,他并没有找来人要钱,只是来人还是赏了他十两白银,将他给惊呆了。

    “李!”温体仁接过令牌,看了一下,只见这令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有一个硕大的“李”字,温体仁还真想不出来,当今世上,还有谁能用这样的令牌。

    “那人还说他是从北方而来。”温贵赶紧又说道。

    “北方?李?”温体仁脑海之中瞬间划过一道亮光,想到对方是什么人了,赶紧站起身来,就准备上前走两步,但是又想了想,对温贵摆了摆手,说道:“去,请他到书房,不,请他到大堂来。这个人是老夫的好友。”温体仁原本是想请来者去书房商议,但是一想到现在崇祯一朝,对百官的监视还是严密的,当下就让来者在大堂商议。这样也算是光明正大。

    “此人势大,与我远隔千里,自称一体,现在却来见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温体仁皱了皱眉头,他还真想不起来,这个时候李信对自己有何求呢?若是以前,他或许很高兴,但是现在做了首辅,考虑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在下曹三喜见过首辅大人。”出现在温体仁面前的是一个面色憨厚的中年人,身上还有一丝酒香,也不知道是哪里蹦出来的。

    “哦,征北侯派你前来所谓何事?”温体仁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

    “侯爷听说大人荣登首辅之位,不胜欢喜,所以命小人前来,代替侯爷,向大人表示祝贺。”曹三喜虽然面对的是当朝首辅大臣,但是却不见有丝毫的紧张,而是从怀里摸出一把钥匙来,说道:“这是放在山西福生当铺的一把钥匙,征北侯奉上一些礼物,算是给大人的孝敬,还请大人笑纳。”

    “哼,你当老夫是什么人?会收他的东西?”温体仁面色一变,冷哼道,心中却是在感叹这个李信会做人,一般人行贿,都是送上金银珠宝,就算不是大张旗鼓的抬进来,但是也会是大箱子,小箱子送进来,唯独他居然将东西放在当铺中。就算自己去取,恐怕别人也不会知道什么。

    “大人当心,我家侯爷专心塞外,与朝廷关系不大,大人位列中枢,也不要我家侯爷做什么,而我家侯爷也不会求到大人什么,只是前段时间,大人将周延儒赶出了中枢,荣登首辅之位,我家侯爷很高兴,听说,首辅大人家境简陋,才会送上一些孝敬。好让大人专心为国效力。”那曹三喜面色平静,好像是在叙说着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来。

    “李信真的如此好心?”温体仁怦然心动,虽然不知道李信这次送了多少,但是能做的如此隐秘的,想来数额很大。更何况,李信说的对,他并不需要温体仁为他做什么,现在就算是李信真的反了,朝廷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自然如此。”曹三喜想也不想就说道:“大人若是不相信,这笔银子就放在福生当铺就是了。”

    “恩,回去告诉征北侯,老夫知道了。”温体仁想了想,决定还是收下这笔银子,一方面他却是需要银子,他不像周延儒,有江南士绅们帮助他,他在朝中树敌太多,帮助他的人比较少。不管李信送来多少,他都收着。

    “日后大人有需要,可以去福生当铺,或者去福生酒楼也行。”那曹三喜赶紧说道。

    “哦!你下去吧!”温体仁听了之后,心中一动,无论是福生当铺,或者是福生酒楼,都是京师新近才开的当铺和酒楼,听说这福生当铺已经开满了山西、河北一带,不但可以在这里当东西,还能在这里存钱,然后凭借凭据,在山西、河北两地取钱,更为重要的是,在那里存钱,还能收到利息,在京师引起了轰动,但是这种本事也不是谁都能做的,温体仁知道,所谓的福生当铺背后就是晋商们搞出来的,晋商实力雄厚,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弄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有资格做这些了。当然,温体仁更加的知道,晋商的背后站的就是李信。

    “李信果然雄心不小。”温体仁又想到了福生酒楼,福生酒楼就是在前门大街上,那里人口密集,极为繁华之所,这个福生酒楼推出了各种美酒,或为醇和,或为刚烈等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人,这也是晋商弄的,想必是打探消息。至于其他的山西会所等等,恐怕都是明面上的东西,温体仁老奸巨猾,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来。

    “老爷,宫中传来消息,请老爷到西暖阁见驾。”这个时候,温贵又闯了进来大声说道。

    “西暖阁见驾?”温体仁面色一动,赶紧命人备了轿子,在几个家人的护送下,朝紫禁城行去,等到了宫门处,却见一个小太监等候在那里。温体仁认得他是王承恩的干儿子王顺。

    “王公公。”温体仁眼珠转动,朝前迎了上去,右手不经意间抖动,一点银光落入王顺的袖子当中。动作极为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