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153章

汉骑-第153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效命,可是朝廷之中有人认为李信乃是罪犯,不能为官。这些人阻塞言路,使的陛下根本不知道李信的才能,最后逼的李信无奈之下,只得落入草原为寇。但是陛下,李信之父李固乃是朝廷栋梁之才,却被人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如今得蒙陛下赦免,使其沉冤昭雪,就此一条,足以让李信感激涕零,而且,臣以为李信此人心中尚且有归顺朝廷之心,否则也不会在山东赈济灾民,帮助朝廷击败叛军。”

    “你是说李信对朕尚忠心?”崇祯皇帝不确定的问道,只是双目中却是露出一丝希冀来。

    温体仁见状顿时松了一口气,他心中暗自得意,自己猜测崇祯皇帝的心思果然是猜对了。崇祯皇帝明摆着是看中了李信的领军能力,更重要的是,朝廷现在是无人可用,众多兵马都被牵制,连孔有德的几千人马都没有办法,任由他肆虐山东,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关宁大军固然很厉害,但是还要防备建奴,洪承畴手握精兵,却又剿灭陕西的叛逆。卢象升的天雄军也还不错,可惜只有万余人而已,才组建不久,驻守大名等重地,也是不能轻易移动的。江南也是有驻军的,可是江南乃是朝廷赋税重地,这些兵马驻守此人,更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崇祯皇帝大概也没有想到,偌大的大明朝居然没有可用之兵,崇祯皇帝着急,所以就想到了李信。李信手握十几万大军,若是能将这样的军队掌握在手中,朝廷的兵马恐怕也能轻松不少。

    “陛下,李信若是兵寇宣府当如何?”温体仁小心翼翼的说道。

    “宣府兵马众多,焉能被李信所破?”崇祯皇帝漫不经心的说道。

    “陛下,实际上此刻宣府可用之兵不过数万老弱而已。”温体仁小心翼翼的说道:“上次内阁行文宣府,令侯世禄父子领军出征李信,最后大败而回,损失兵马数万之众,皇上,实际上,这个时候,宣府没有多少兵马了。”

    “上次不是说大胜了吗?”崇祯皇帝有些惊讶的说道。

    “陛下,那些首级实际上是李信所杀。”温体仁低声说道:“只是此事到底是内阁做出的决定,进攻李信的,最后却被李信给耍了,击败了林丹汗,以林丹汗士兵的首级作为战功。”

    “混蛋,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朕?”崇祯皇帝面色一变。他当初虽然知道宣府最后和李信联合起来击败林丹汗,虽然与当初的决定不一样,可是最后也是击败了林丹汗,也算是除掉了北方的一个强敌。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宣府兵马居然损失了这么多。

    “皇上,臣虽然是一个次辅,可是在朝中却没有半点地位。军国大事,臣哪里能做主。”温体仁苦笑道。

    “居然有此事?”崇祯皇帝有些不相信的望着温体仁,最后想了想,说道:“你认为李信能用吗?”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不想继续说这个话题,心中虽然不甘,但是也只得顺着口说下去,说道:“陛下若是不相信,何不试探一下?”

    “如何试探?”崇祯皇帝不满的说道:“让他回京,更或者让他将那个董白送入京城?”李信手握重兵,朝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兵力击败他,而且他远在云中,根本就不可能将其擒拿至京师。

    “山东。”温体仁赶紧说道:“陛下,臣听说李信这次南下不过五十精兵,若是令李信能击败孔有德,平定山东。足以说明李信忠于朝廷。”

    “五十精兵平定山东?”崇祯皇帝摇头说道:“就算李信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平定山东,连带着朕都会被人笑话。”

    “陛下可以任命其为山东经略。”温体仁笑呵呵的说道:“山东此刻兵马互不同属,李信若是有大能力,自然可以将这些兵马指挥得当,也这样的人才能为陛下所用,若是李信没这个本事,陛下也不必将此人记挂在心。”

    “这样能行吗?”崇祯皇帝又有些迟疑了,经略也不过是一个临时的职位,但是李信是什么人,万一让他功劳未立,又让他占领了山东。那将如何是好。

    “这个?”温体仁也瞬间明白了这其中的利益相关之处,顿时默不作声。

    “朕若是想调关宁军入内,你看如何?”崇祯皇帝沉吟了片刻,说道:“让李信驻守锦州,防守关外。想必,依照李信的能力,击败建奴东虏也是迟早的事情,而朕用关宁铁骑一方面锁住山海关,一方面消灭中原的叛逆。你看如何?”崇祯满怀希望的望着温体仁。

    温体仁一听,哪里比明白崇祯还是不相信李信,所谓让出锦州,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现在锦州才多少人,关宁军损失惨重,防守都有些不足,建奴若是再来进攻,恐怕也只能拱手相让了。让李信去锦州,看上去是给了他一块地盘,但是实际上,却是让李信做了替死鬼,让他和建奴硬拼,而自己背后又锁住了山海关,可以想象,李信就算是驻守锦州,恐怕也不会从朝廷这里得到一两银子的援助,而且,山海关的兵马随时会威胁到锦州后翼。这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也亏崇祯能想的出来。只是崇祯既然问出了,他就必须回答了。

    “或许能行。”纠结了半响,温体仁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李信不是傻子,岂会看不出这里面的道理来。温体仁一阵感叹,既然崇祯皇帝想用李信,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来用,何必用上这一招。这样一来,李信不但不会感念崇祯皇帝之情,弄不好还会更加的憎恨。可惜的是,皇帝就是皇帝,决定的事情就不可能更改了。

    “如此,甚好,你可以现在派人与李信接触一下。”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让他在山东好好干。”

    温体仁听了又是一阵苦笑,这是典型的要想马儿好,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主意,崇祯显然是想着让李信帮助自己解决山东之事,然后在让李信得到好处,当然这个好处也仅仅是外人眼中看到的好处,他相信李信是一个聪明人,自然看出这里面的道理。只是崇祯既然已经下旨,温体仁心中就算是反对,也只能是恭恭敬敬的下去传旨了。

    等到温体仁回到内阁的时候,却发现周延儒已经离去,当下招过一个书办,轻轻的问道:“首辅大人何时离开的?”

    “回大人的话,刚刚离开。”那书办扫了周围一眼,说道:“极为匆忙,下官曾听见什么皮岛,什么黄龙什么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耳目的,尤其是温体仁这样善于钻营的人也是如此,就是在内阁中也安排了耳目。

第193章 逼迫

    “皮岛?黄龙?”温体仁想了想,摇摇头说道:“此事与皮岛黄龙有什么关系?这个水师难道能有什么用?阻挡孔有德?咦!不好。”温体仁好像是想到了什么,面色一阵大变。

    “阁老。”那书办小心翼翼的望了一眼温体仁。

    “黄钟,你在内阁多少年了?”温体仁扫了那书办一眼,和颜悦色的问道。

    “已经有五年了。”黄钟低着头轻轻的说道。他声音极为平淡,低着头也看不出一点表情。好像这五年就如同一天一样。

    “别人两三年都已经外放了。你难道不想吗?”温体仁望着眼前的黄钟,摇摇头,在任何时候,官场上都是需要上面有人的,无疑,这个黄钟上面就是无人,或者说,这个黄钟不会做人,否则的话,或许早就有人将其举荐,到下面当一知县啥的了。

    “请阁老吩咐。”黄钟虽然人比较木讷,又不善于巴结人,但是到底是做了内阁的书办,也是一个聪明人,赶紧拜了下来。

    “很好。”温体仁见状点了点头,说道:“皇上让老夫去做一件事情,只是朝中公务繁忙,你就给老夫跑跑腿,这次回来后,老夫自然会提拔你的。”

    “下官明白,请阁老吩咐。”黄钟神情一愣,很快就点了点头。

    “很好。”温体仁抓起一边的毛笔,就准备了写了起来,写到半中间又停了下来,思索了片刻,方说道:“你立刻从天津卫出发,坐船经过海路,去登州,等候云中指挥使李信,见到李信之后,告诉他,小心皮岛总兵黄龙。”

    “黄龙?”作为内阁的书办,黄钟自然知道这个黄龙是什么人,更是知道皮岛总兵是做什么的。一下子迟疑起来。

    崇祯三年明将刘兴治接受了皇太极的招降,暗中准备再次叛逃后金。当时因其兄弟刘兴祚战死殉国,朝廷怀疑刘兴祚再假死叛投后金而未与抚恤,他气愤不平,迁怒代署皮岛诸务的陈继盛有意不奏报。平时两人不睦,此时遂动杀机,借祭祀刘兴祚,设计将陈继盛等十一人杀害,举兵叛乱,到处杀掠。明朝闻变,派副总兵周文郁等入岛安抚。刘兴治接受安抚,叛乱渐息。五月,任命锦州参将黄龙为征虏前将军都督佥事,镇守登莱、东江,驻皮岛。东江局势暂时稳定下来。黄龙也就做了皮岛的总兵了。他统领的水师纵横大海之上,就是建奴也得小心翼翼。当然,这个时候皮岛水师的威慑力远不如当初的毛文龙。但是不管怎么样,皮岛就是皮岛,温体仁让黄钟去告诉李信,小心皮岛黄龙,这就让黄钟感到一丝惊疑,惊疑之后就是害怕。他发现自己已经介入到首辅和次辅之间的斗争之中,这就让为难了。

    “怎么?你不愿意?”温体仁双目中闪烁着寒光,冷冷的问道。

    “下官不敢,下官这就去办。”黄钟打了一个颤抖,面色吓的苍白,赶紧拱手说道。

    “去吧!放心,少不了你的好处的。”温体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挥了挥手。临走的时候,还不忘画了一个大饼。

    “是。”黄钟赶紧退了下来。

    “哼,周延儒,你想让黄龙来对付李信,却不知道皇上此刻的心思,真是可悲啊!”温体仁望着黄钟离去的身影,温体仁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不得不说,温体仁是一个聪明的主,一下子就从周延儒说话的一丝蛛丝马迹中判断出周延儒心中所想。李信现在即将到达登州,在那里上岸,或者是进攻叛贼也好,或者是赈灾也好。不管怎么样,最后他都是会离开山东的,山东不是他的大本营。他是要回草原。回草原的话,或走陆路,经过直隶、宣府一带回云中,而另一条道路就是走海上,经过锦州一带回自己的大本营。李信现在敢走陆路吗?恐怕给他十个胆子也不会,如此一来只能走海路了,所以周延儒才有了皮岛之说,皮岛总兵黄龙手握水师兵马,在大海之上可不同于陆地,陆地上还能逃跑的,在海上,几发炮弹过去,那就是死亡,葬身大海恐怕谁也不能说什么,就算是李信的十几万大军也是如此。大海神秘莫测,或为大风席卷。各种借口足以应付云中的那些丘八,到时候李信一死,不但周延儒的威胁可以消失,就是云中的十几万精兵对朝廷的威胁也会消失,可以说,周延儒此举若是成功过了,就等于帮助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立下了大功了。

    可是周延儒成功了,那就意味着他温体仁倒霉了。周延儒立下如此大功,在朝中地位也就稳固了,就算是崇祯皇帝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地位稳固了的周延儒又岂会允许自己的政敌还留在朝廷里面的呢!所以,冲着这一点,温体仁也绝对不能让周延儒的算计成功。

    事实上,也确实如同温体仁所想像的那样,周延儒听说李信在山东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除掉李信,崇祯的态度他是看的清清楚楚,若是没有行动,自己离开朝廷是迟早的事情,温体仁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可不会让自己好过的,若是能挽回圣眷,就必须立下功劳,让崇祯知道自己还有用处。眼下崇祯最烦心的是什么,一是建奴,二是内乱,三就是李信。解决建奴,周延儒没这个本事,解决内乱,周延儒也不行,可是解决李信,以前没本事,可是现在机会来了。那就黄龙。只要黄龙能在海上杀了李信,周延儒就胜利了。黄龙能在海上杀了李信吗?在周延儒看来是绝对可以的,海上不同在陆上,李信纵横草原,但是绝对是不可能纵横海上的。加上李信兵少,根本就没有人护卫,杀李信就如同杀鸡尔。

    周延儒也知道,这是杀李信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一旦李信回到草原,周延儒再也没有机会对付李信。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下达命令,冒着被崇祯认为勾结外将的危险,也要除掉李信。

    茫茫大海,近千艘巨舰航行其上,绵延数百里,运粮船在中间,顾三麻子战舰在周围,沿途倒是也见到一些海贼,见到如此多的巨舰,自然是不敢乱来,逃之夭夭。倒是顾三麻子得意了许久。因为实在近海,从吴淞口到现在,都没有半点损失。

    “张先生,这次我可是又有点进步了。”中间大舰上,张采和李信隔案而坐,上面正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