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长城抗战 >

第4章

长城抗战-第4章

小说: 长城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满洲国警察有驻扎榆关之权;
  3。驻榆关之日本守备队行动,当地中国军队予以保护。
  日军炮击山海关暂告平息后,山海关驻军将领何柱国赶往北平汇报,中国军队也作好部署:商震的第32军开往滦河(后转冷口),第29军宋哲元部开赴喜峰口,王以哲军开赴古北口,万福麟军推进到界岭口以北地区。何柱国(已任第57军军长)部则把主力布置在北戴河至界岭口之线。第9旅所属第627团驻山海关城西5公里的红瓦店、七星寨一带,625团驻城西五里台、孟家店、角山寺一带。驻山海关城和北翼城的守军只有626团1个团的兵力,分别部署在西南水门、南门、东南角楼等阵地。
  何柱国
  何柱国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战。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日本侵略军从绥中调来步兵3000余名,野炮、重炮40余门,飞机8架,铁甲车3列,坦克20多辆,军舰2艘。日军完成进攻部署后,终于在1933年1月1日发动了侵榆战争。

//


长城抗战第一枪(2)



  

山海关


  1月1日下午2点,日本驻榆关守备队队长落合,通知留榆日侨在5小时内全部撤入南海日本兵营“避难”。晚10点40分,南关车站附近忽有爆炸声数响,继而南海日本兵营向城内发射重炮弹5发。11点50分,日军向车站及南关一带展开鸣枪示威,并指挥伪满便衣队企图进占山海关城,当即被中国哨兵击退。12点,日军向我守军提出4个条件:
  1。南关归日军警戒;
  2。南关中国驻军撤退城内;
  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
  4。撤退城墙上的中国军队。
  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我驻军拒绝后,又将南关外中国警察缴械。我驻榆旅部知大战之不可避免,守军626团团长石世安,受命积极作应战布置。
  何柱国闻变后,星夜驰返榆关前线,到达秦皇岛时,前方炮火十分猛烈。何下令坚决抵抗,并向全军发布《告士兵书》:
  “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并提出战斗口号:“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慷慨激昂的动员令,激励着全军将士的抗敌决心。

//


洒尽鲜血(1)



  

日本在山海关长城上唱日本国歌


  2日凌晨5点,日本关东军第8师团的3列铁甲车,载步炮兵2000余名开到山海关车站。上午9点,日军守备队长儿玉率部70余人,一边在民房上架设机枪向我城上守军射击;一边率兵架木梯登城。当第一个日军爬上半腰时,被我守军一枪打死。儿玉手持战刀督战,我守军极力阻击敌人的进攻,向爬城日军投出手榴弹,儿玉和几个日本兵当场被炸死。上午10点,3000余名日军,30余门火炮,8架敌机,20余辆坦克分多路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猛力攻击。中国军队将士奋勇还击。11点,日军炮兵和空军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向南门冲击,企图攀城。我官兵沉着应战,坚守阵地,激战达4小时之久,敌人也攻城不下。日军向关城继续增加兵力,布成陆海空联合总攻的阵势。
  1月3日上午8点,日机6架在山海关城投弹10余枚。10点,日军突用海陆重炮及空中投弹,向南门进攻,同时,停泊在南海的4艘舰船上的陆战队开始登陆,以大炮掩护进攻,并有飞机数十架低飞轰炸。正午,南门及东南城角被敌人占领,中国军队预备队向南门增援反攻,将敌军击退。双方拼争非常激烈,中国军队伤亡十分严重,626团1营3连连长关景泉、2连连长刘虞宸、4连连长王宏元相继殉国。当敌军战车从南门冲进时,我626团1营营长安德馨率领两个班奋勇反击,肉搏在大街小巷直至弹尽粮绝,终因敌众我寡,安营长也壮烈牺牲。此时,城东二里店、馒头山方面的敌军已迫近城下,东北城角和北、西门也相继失守。午后3点,团长石世安忍痛下令由西水门退守西关。撤退中,第5连连长谢振藩战死,残余部队退至石河西岸防线。日寇进攻山海关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据战后实际调查,日军伤亡人数达500名以上。
  安德馨
  攻了一天多仍未攻进城的日军,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顽强的抵抗,他们的指挥官发疯了,命令所有的大炮齐轰东南城角,军舰上的陆战队员也投入了战斗。不久,城墙被掀开了几道大口子,敌人的4辆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向城里冲来。营长安德馨眼睛都红了,他带领几个士兵向口子上扑去,用炸药包和手榴弹把敌人炸了回去。但中国军队没有打坦克的武器,少顷,敌人第二次又冲上了口子,安营长带两个班再次扑了上去。他高喊着:“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兵要过去,除非从我的尸首上压过!”士兵们深受感动,振起精神浴血奋战。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敌人在南城楼上用机枪扫过来,周围战士一个个倒下,安营长目眦胆裂,他大吼一声,向敌人扑去。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射中了他。他墙一样的身躯倒在了地上,大瞪着眼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中国军队坚守城池的626团阵亡官兵400余人,负伤300余人,驻军眷属遭日军杀害的有10多人。劫后的山海关城,真是惨不忍睹,城内外大火燃烧3昼夜,到处残墙焦土,死尸狼藉。1月7日,临榆电称:“榆关之役,敌炮火剧烈,并放燃烧弹,以致城内外商号毁于炮火者500户以上,伤亡达3000余人。”
  榆关失陷后,日军入城大肆搜捕,凡着中山装者杀,着军服者杀,写反日标语者杀,就连便服内穿灰色裤者也杀。日军借口清扫战场,挨户搜查,青年学生尤遭日军仇视,死于非命者数以千计,青年妇女备受蹂躏,居民财物劫掠一空。在北宁铁路,有3名中国警察不肯投降,日军强行在他们背上插上“欢迎大日本”旗帜,游街绕全城后,将3人杀害。
  此役中,中国军队牺牲的最高军官是营长安德馨。安德馨,河北保定人,回族。家住保定市内回民聚居的穿行楼南头条胡同路西。他牺牲后,在日本占领军的严密控制下,人们自发、隆重地组织起对这位英勇抗敌的爱国军人的悼念活动,来寄托抗战的决心,抒发对日寇的仇恨。
  山海关的回民群众,避过日寇的监视,偷偷抱回他的遗体,为他举行了悼念活动。
  他奋勇杀敌的事迹在他的家乡传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他的灵柩运回保定安葬。当时山海关为敌占领,群众费尽周折,把他的遗体经北平运回保定,途中,北平各界为安营长举行了隆重的吊祭仪式,保定各界按照回汉两族的习俗,在他的故居院内搭了灵棚,全城群众纷纷前来祭奠。送来纸人纸马纸花,排在灵前。
  出殡那天盛况空前,最前边是雄壮的军乐队,接着是手持各种祭物的仪仗队和诵经念佛的僧道人员;之后是由各界头面人物组成的送葬队伍。安德馨的灵柩被人们用最高的礼仪——64抬杠抬着,缓缓地行进在中间;后面自愿赶来送葬的人群达三里多长,足有五六千人。
  殡仪队伍由南向习北再转向东大街、西大街,穿越鼓楼至南大街,然后出南门安葬,送行人员一路高呼:“烈士精神不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安营长报仇!”
  安德馨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家乡人民,不少热血青年爱国志士踏着他的足迹,先后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全国各地也都为山海关死难烈士举行了公祭。2月12日,上海回民群众在举行悼念山海关阵亡将土和安营长的会上,决议捐购“安德馨号”飞机两架,用于抗击日寇。

//


洒尽鲜血(2)



  

日本在山海关长城上唱日本国歌


  山海关的失陷,在全国各地引起很大震动,各团体各组织和报刊发表评论,责蒋、骂张、赞何,就是指责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骂张学良忘了东北父老,赞何柱国部拼得有骨气。

//


民怨沸腾



  

守卫在山海关的中国军队第626团第2营,在阵地上抗敌。


  现摘录《新北平报》几点谈话于后,从中足见当时群众情绪。
  1月5日报纸文章:
  “中央知道榆关失陷吗?中央政府至今.仍对整个抗战大计在那里犹豫不决,还用那一套旧文章看华北大地,一块一块象东三省那样的丢掉。”
  1月9日报纸文章:
  “张学良已下决心,中央能不抵抗吗!?近日榆关失守华北危急我们以为中央到此时也应该发了急,温温良心,领导全国,与暴日拼一下,不料。”
  1月17日报纸文章:
  “国不保,饭碗焉能保山海关为中国东北门户。第一天险,实即中华民族生命最后的决斗地,日本注意了一年有余,若是中央早有点办法,何至于让何柱国孤军独挡日本整个之师!现在全国人民的喉咙都快喊破了,不见中央的空军及海军来帮忙!”
  1月18日报纸文章:
  “中国的海军、空军哪里去了?前天在前线,何柱国亲自对老百姓说:‘榆关之失,是日本先用坦克冲进南门,而当时安德馨一营活活以肉体去拼命,试想以血肉之躯挡无畏的炮车,哪能不牺牲如此之多?’宁可毁个人躯肉,捍卫国家,可歌可泣,只此证明中华民族精神不死。”
  山西汾阳的冯玉祥说:“日本大肆屠杀,不闻有备战之举,反以镇静为名,徒然日日哀求国联。试问宰割弱小民族的国联能代中国求独立,能代中国打倒该会常务理事之日本乎?与虎谋皮,自欺欺人,仍甘为帝国主义之工具而不悔。”
  有不少报纸向张学良发出责问:握有华北兵权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难道忘了“九·一八”的教训,忘了东北三千万父老,为什么不对日寇的侵犯实行有力抵抗,为什么把中华大地、大好河山让日本去占领!?
  1月4日,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出决定:第一,敦促张学良率东北军出长城反攻;第二,发动东北义勇军配合国军反攻;第三,呼吁全国民众团结起来,一致督促南京政府抗战。
  辽宁、吉林、黑龙江民众后援会也作出了类似的敦促张学良抗日的决议。
  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中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的炮轰及占领山海关,开始了帝国主义残杀中国民众及瓜分中国的新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的进攻华北,国民党的继续不抵抗政策将更促进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反日反帝斗争的更加高涨。
  1月14日,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杜重远等从上海北上,来到北平,商量协力抗日办法,进一步敦促张学良积极行动起来抗击日寇。
  全国人民的不满号各界的舆论,使张学良感到了强大的压力,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我难道真成了不抵抗将军?”
  “我难道真忘了日本鬼子的杀父之仇!”
  “我张学良也是个热血男儿,为什么要干的事不能干,却要替南京政府、替蒋介石背这个不抵抗的黑锅!?
  自从山海关失陷以后,张学良常常夜不能寐,陷入了极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