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代魏成蜀 >

第35章

三国之代魏成蜀-第35章

小说: 三国之代魏成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张宝在刘骞军队的袭击下当时根本就没有弄明白,哪里来的军队把自己的老营给端了。不过还好,张宝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断收拢那些逃回来的士兵的时候,他慢慢地了解到,是另外一支从北方来的部队悄然度过黄河,不但袭击了自己的大营,还有一支非常厉害的机动部队突袭了正在作战的波才。波才和黄邵双双被敌人杀死阵上,阵上士兵非亡皆降,逃出来的士兵屈指可数。
当张宝把这些情况向张苍一一诉说,张苍心中“嘎嘣”一声,险些没有晕过去喽!他可是清楚师弟波才和黄邵的能力,那可是武将中的上将之才,寻常武将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呀!没有想到竟然殉落在官渡这个区区小城。
张苍连忙安顿好张宝后,启程前往谯郡禀报张梁。
话说张梁这几个月来的取得了的成绩远远超过了他的两个哥哥。他起兵汝阴,手下八大金刚的八方人马,很快就聚集叛军超过十五万的。豫州北部的诸侯势力很弱,陈留太守张邈手下兵将不过五六千人,在张澜和陈柳统帅三四万人马的一番攻击下,不得不带着残部退往兖州投靠刘岱。长社、商丘等地的地方官更是闻听乱军前来,早就逃之夭夭,弃城而不顾。
张梁对两位哥哥那边的战况也是多方打探。只是各处的关守都比较严,各地的消息传递不是很灵通。他得知大哥张角败退广宗之事的时候已经是刘骞在邺城战败张角的两个半月之后,这个时候张宝正在逃亡,刘骞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在官渡城外整编训练降卒。
皇甫嵩和曹操的部队损失惨重,三万余精兵良将剩下的不足五成。幸亏有降卒入伍,补充了部分兵员。
————
历史正由于刘骞在这个世界上的出现,慢慢地从原来的轨迹上开始转变。张角过早的失败,波才没有出现在豫州战场、更是身死于官渡之战,北方战场从一开始就因为刘骞军队的投入变成了一边倒的趋势,根本就没有出现历史上黄巾起义前期乐陵、南皮等地官府逃之夭夭,叛军占据州县的情况。
————
得知大哥兵败的消息后,张梁立刻派人前往广宗,请大哥张角回谯郡主持大局。没想到人刚走不久,二哥张宝又兵败官渡,而且波才师兄弟双双殉命沙场。大哥、二哥都是败在了同一支军队手中,看来这支部队不可小窥呀!
谯郡府衙的侧厅内,张梁坐在主位之上,用胳膊支着脑袋,低着头沉思着。两旁正坐着他手下的八大金刚。
过了半晌,张苍见张宝一直低头不语,知道他还在思考对策,便建议道:“将军,虽然大贤良师和地公将军当时兵力稍强于对方,但是也不能认为那个刘骞的军队所向无敌、擅于以少胜多吧!”
“以空远之见,莫非想集中我们的兵力和其进行一次大的会战不可?”张梁问道。(书中代言,这张苍表字空远。)
“不错!大贤良师和地公将军自开战以来,屡受官军的打击。他们的人马也没有我们多,这也是他们兵败的一个原因。现在我们手下十几方的人马已经超过三十万,再加上我们可以调集汝南彭脱部近二十万的人马的一部分过来。我们以四五十万的人马对阵他不过十万的军队应该可以稳操胜券!”张苍认真的讲解着。
“彭脱的人马现在正在和朱隽相持,如果调集一部分过来,是否影响汝南的战局?”张梁有些担忧的说道。
“根据情报得知,那朱隽能够和彭脱相互抗衡,主要是由于当地的武装支持。双方虽然处于相持阶段,但是我方的兵马还是多于对方。到时候,只要彭脱派遣几万人马前来就可。”张苍说道。
“好!就如此办。你们下去安排,兵集长社,在那里等着刘骞的队伍前来送死。另外,大哥快到了。等大哥到这里之后,让大哥再摆上一个九宫大阵,势必会将这个汉朝的宗族送进地狱。”张梁咬牙切齿的说道。
……
再说刘骞在官渡城外整编了黄巾叛军,进行了为期月余的训练。对于情报的掌握,他是非常重视的,毕竟从现代穿越过来的,知道情报是战争取胜的一个关键。
徐庶这几天就没有安生。每天送进来的情报全部经过他的手进行处理,然后再将一些影响大局的情报送到刘骞那里,得到刘骞的指示之后,他在根据指示进行下一步情报的探查。
送往东都洛阳的奏章已经到了,刘备带着杨怀按照刘骞的指示,还是先去了张让的府中送上重礼,把奏章直接交到了张让的手上。在张让的安排下,刘备进宫面圣。
灵帝得知自己的皇弟如此神勇,甚是高兴。立刻册封刘骞为平南将军,领正三品爵位,有册封下属从四品杂号将军之权,更是赐名刘骞手下的军队为平南军。
又得知刘备也是自己的族人,立刻召来宗正查知,亦是自己的族弟。汉灵帝今天抬头见喜,低头见乐,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册封刘备为抚军中郎将,领正四品爵位,协助刘骞共同平乱。
初来京都,刘备和杨怀在洛阳盘旋几日。
这一日,刘备和杨怀告辞张让,准备返回官渡。刚刚出得门口,就看见远处行了一队人马,队伍中有一辆囚车。
不看则已,这一看,没把刘备吓得跳下马来!怎么回事?
原来那囚车之中不是旁人,乃是中郎将卢植卢子干,自己的授业老恩师。他也没和杨怀打招呼,直接打马来到这个队伍的跟前,挡住去路。
那为首的将官见有人拦路,打马过来,稽首施礼,问道:“这位兄台,因何拦住去路?你可知我这队伍中所护送的人乃是朝廷钦犯?”
“这位将军,在下乃是当朝万岁新册封的抚军中郎将刘备刘玄德是也!你所押送之人乃是我的授业恩师。不知可否行个融通,带我拜一拜老师?”刘备此时心中十分担忧,不知老师身犯何罪。
“原来是刘大人,请!”这带兵的一听,好吗?四品大员!这可不是自己所能够惹得!你要看就看呗!反正是朝廷钦犯,在这天子脚下,我害怕你把他放跑了不在成?
刘备急忙滚鞍下马,来到囚车跟前,问其原由。卢植说到在:“自从邺城一别,我和袁绍带着兵马将张角围于广宗。那张角妖术极多,我和袁绍多次挑战都未获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打探,问我索冗赂。我那里军粮尚缺,哪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贿赂于他。是故,我说道‘营中军粮尚缺,哪里有多余的余钱来贡奉天使大人呢?’这厮心中怀恨,回到朝廷后,说我高垒不战,懈怠军心。朝廷就派遣中郎将董卓来取代了我的兵权,押我回京问罪。”
“恩师,我现在也是朝中命官了。如今圣上还是开明的,相信朝廷自有公论。弟子还要返回官渡,与我家兄长一同剿灭乱军。只是不知那袁绍现在如何?”刘备宽心的安慰了一下卢植,顺便问了一下袁绍。
“袁绍因为和董卓之间的意见不合,已经领兵自去了。”卢植说到。
那位将官见二人谈话已完,便和军士们簇拥着卢植的囚车进城去了。
……
书说简短,刘备和杨怀带着圣旨回到官渡。
众人得知主公刘骞被册封为平南将军,都为之高兴。
刘骞立刻升帐,对麾下众将进行册封。只要册封之后,把封册上报朝廷,封册中的众人就都可以领取俸禄了。
册封关羽、许褚、典韦、张飞、张颌、赵云、徐庶为游击将军,领从四品俸禄。
册封徐荣、许定、陈枪、董刀、薛戟、韩钺、赵锤、范剑、高棍、刘鞭、木黎、土轰、金盾、铁甲、周仓、杨怀、管宁、邴原为偏将军,领从五品俸禄。
册封完后,刘骞安排人摆宴庆祝,全军欢庆。
众人在此庆贺,暂且不提。
这里我们再提一下曾经留守平原的两个人,谁呀?廖化、裴元绍。
此二人,自从被刘骞招安投诚之后,本来对刘骞的忠诚度很低的。但是在他们接手平原的那一天的前一夜,刘骞召二人入内室,和他们进行近两个时辰的谈话。
刘骞知道二人乃是圆滑之人。是故,知道二人把性命看到比什么都中。如果想要这种人忠心的追随自己,那么就要让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将要追随的人把他们的性命看的比他们自己还重。
刘骞告诉二人,此番留守平原要注意保存自己,如果碰到大股叛军,最好撤退。如果要是官军到来,立刻撤退。现在的官军,不都是想自己这样理解*的道理的。一个不小心,那些官兵会为了请功,将这些投诚过来的人作为功劳上交的。
这一番话,切确的把这两个人的心给抓住了。
当董卓替代卢植之后,他就听说了平原县的守将是两个投诚过来的黄巾叛军,就立刻派遣自己手下的大将胡珍统兵五千前去捉拿二人。
廖化得到消息后,立刻带着手下几千人化装而逃。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廖化和裴元绍带着不足千人的商队才来到乌巢。
到底廖化等人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变故?这张角到底什么时候赶到长社?两军什么时候开始对垒?请继续收看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对阵长社,质与量的较量(二)

第六十二章对阵长社,质与量的较量(二)
上文书中说到廖化和裴元绍带着不足千人的商队赶到乌巢,进入了黄占区。这裴元绍就建议廖化让大家全部系上黄巾。
“什么?我们跑这么远不就是为了找主公吗?怎么到这里了,你还要当回叛军不成?”一听裴元绍这么讲,廖化可就想不明白怎么回事了。有些不解的问道。
“你不要乱想好不好?”裴元绍见状说道,“你们看到了没有?这里是黄巾军的占领区。我们这些货物都是假的,一旦被发现,就会有很多麻烦!不过如果我们系上黄巾的话,你们说说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经他这一说,廖化等人才明白。
裴元绍早有准备,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偏远角落,将黄巾拿出递给众人。众人戴上黄巾之后,把那些个假扮货物的草木车辆卸下。
裴元绍和廖化二人骑在马上,还有二十余马匹,分别分配给各个小头目。等一切整顿停当,廖化便带着众人向着黄河渡口行来。
乌巢本是一个村落,由于靠近黄河岸边,渐渐地这里走的人多了,过的人也多了,就把这里给带动起来。走的人、过往的客商渐渐地有一些人看重了这里的商机,就携家带口的搬到这里,定居了下来。在常年累月的积累下,这里就变成了一个不小的小镇。
自从黄巾军战领此地后,很少再有船只在河面上行走。如果说黄巾叛乱之前的官兵欺行霸市、欺压百姓,那么如今得势的黄巾士兵比那个时候的官兵也不见得好了多少。如今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黄巾军驻守这里的将领经常到镇上找那些漂亮的年轻女子作乐。如有不从者,轻则一顿皮鞭,受那皮肉之苦;重则全家惨遭荼毒。为了保证在这里作威作福,他将麾下的两千将士分成两班,日野守护渡口和城镇的出入口。
他姓阎名西字东来,镇上的人们暗地里都叫他阎王西。
这廖化等人在一路行来,对这位阎王西的品行有了一定的了解。来到小镇的城门口,裴元绍示意廖化把部队停下。他打马来到城前,对着守城的小头目说道:“这位守城的兵丁,听好了,大贤良师手下大将廖化、裴元绍统领先锋营赶到。让你家阎将军速速来迎!”
“啊!大人,请稍后!”大贤良师的名号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借来用的,这可是大贤良师的嫡系部队呀!守城的小头目撒丫子就往里跑。
不多时,城中出来一队人马,约有三五十个。为首一个中年人,五短身材,尖嘴猴腮、骨瘦如柴,一对狗鼬胡须、两只贼眉鼠目,坐下一匹枯瘦马,腰间别着一把小片刀。长得这是要多磕碜有多磕碜,要多猥琐有多猥琐。
此人来到城外一看,原来这先锋官是两个乳臭味干的小毛孩呀!(可不是,这廖化和裴元绍都二十郎当岁,再加上两人长期营养不良,看上去还不过二十呢?)什么先锋官呀?如果在这两个小毛孩的面前搓了威风,那以后在黄巾军中的地位更是提不起来了。
这家伙一边想着,一边骑着马来到廖化二人近前,指着二人说道:“你们就是大贤良师的先锋官?”
“想必这位大人就是阎西阎大人吧!”一般这种事都是裴元绍干,这次也不例外,他接下来这家伙的问话,“大人在此重要之地把守,不知大人是哪方的渠帅呀?”
他阎西只是仗着他姐夫何仪,才得到此地的镇守权力。他姐夫何仪才是坎坎一方渠帅,他何德何能成为一方渠帅?
一听这话,阎西楞了一下,不过他马上换过劲来,“西乃是何仪何渠帅手下听差。”
裴元绍听了,乐了一下,慢悠悠的说道:“我自领平原一小方,按照我军的规矩,渠帅之下任何兵将见到他方的渠帅必须下马行礼。难道阎将军想要违反军规不成?”说着,裴元绍举起左手,晃了晃左手上系着的黄巾。
这时,阎西才发现,这两人手上都系着黄巾,不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