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风流探花帅承瀛 >

第99章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99章

小说: 风流探花帅承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帅承瀛携友游雷池事,在其《同游诗小序》中,亦有明确记载: 
  四月四日,蓬莱王君润溥、迁安徐君淳叟,济南李君龙文、同郡杨君群实、赵君文源、石君瑞昌、金君灿章,及吾家杏村叔、穆斋兄,皆如约而集,唯敬哉。刘君已有成约,既而以家事不果来;戴君?东,以有职守而未预。余乃偕诸君及翰、鳌二子少长,共十二人。出城南,车骑迤逶,由马鞍山岭至长岭,午餐于旅舍,日夕至龙泉寺,择西阁为栖止之所。自龙泉,次及祖越寺、普安观、南泉庵,凡游,四月初九日,由西岭策杖徒步过桥,至香岩寺,车从皆转自七岭道,双峰亦至焉。留三日,将遂至大安不果。十二日,由双峰以归。凡得诗若干首,同游者亦各有作,并录之,以志一时之兴。将归时,龙泉僧,以纸索书众,以为门联,以纪游,乃拟联句,并?字,附记于后。 
  帅承瀛诸人游雷池,是从四月初四日开始的。这天,他们在旅游中经历了一个美妙的插曲,那就是由祖越寺,经无量观,从龙泉寺后峰返回驻地西阁。 
  祖越寺,最初建于唐朝,当时建筑格局甚恢宏,是后来的数倍大。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毁。明代移于现址建寺。清乾隆、道光、光绪年曾多有重修和整饰。有建筑七幢,正殿为释迦殿,东侧为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阶下为东西两殿,南有钟楼、鼓楼,亦东西对称。正殿正对寺门。门外有一堵石墙,长一百五十丈,蜿蜒起伏,甚为隆阔。祖城寺石墙前,有一悬崖,陡峭如前,平明如壁。崖前有一天然平坦台阶,可供游人休息。此地称“独镇群岳”。 
  帅承瀛偕众旅来到这里,眼望巍巍石壁,想祖越寺的古老,雷池风光的奇秀,游旅们都各有所思。帅承瀛望了一会儿后,说道: 
  “这道悬崖石壁,是个很好的摩崖之处。若在此处留诗,他年后有可能被镌刻于石壁上,那样可就成了遗传千古的纪念直隶迁安学者徐淳叟看了看,说道: 
  “你看,这块石壁上已刻有‘独镇群岳’、‘含泽宣气’,从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题字迹上,还可以看出是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一巡鄂侍御所题,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了。当时他题写此字时,可能还没有想到今日,然而毕竟是留下了纪念。” 
  山东蓬莱学友王润溥看了帅承瀛一眼,说道: 
  “承瀛兄,你是当今旷世才子,诗文独压京师,书法堪称寻阳第一,又是本朝科名最高者,自当是有诗留下才好。” 
  他人也都众声附和。 
  帅承瀛见势,觉得也是。若题留些诗作,也不枉此时来雷池游览一回了。于是他当即吟哦出七律三首,待回到住处西阁时,遂写于纸上,留给龙泉寺方丈元空法师。没想,若干年后,果有人将此诗镌刻于石崖之上。并以此引为胜景,其处称“石屏峰”景点。 
  帅承瀛的这三首诗是: 

  《祖越寺》 

  峰外奇峰松上松, 
  仙踪应向此间逢。 
  穿林风劲来香象, 
  护洞云深卧蛰龙。 
  玉匣流传黄帝事, 
  青城作佛丈人封。 
  昔人自有看山眼, 
  五岳何难一腹容。 

  《龙泉寺》 

  鸟引花迎到寺门, 
  翠屏环拥绀宫尊。 
  一千峰里烟霞胜, 
  十六景中图画存。 
  绝壁时悬云外屋, 
  怪松皆走石间根。 
  来游定向西堂宿, 
  琼岛虚舟惬梦魂。 

  《来鹤亭》 

  寻阳城郭近山垠, 
  丁令威来华表存。 
  五刹不闻留姓字, 
  千年何处觅儿孙。 
  灵波渺渺云烟幻, 
  僧塔累累草木繁。 
  谁共青山不生灭, 
  鹤来应为问真源。 

  如果说,祖越寺是雷池诸寺之祖;那么,无量观当是雷池诸观之首。 
  出祖城寺再向上,便是无量观。 
  无量观,亦称无梁观,开山祖师为刘太琳。刘太琳,直隶永平府人,崇祯元年(1628年)生,于本溪铁刹山出家,拜郭真人为师,康熙六年(1667年)来雷池,并开始营造无量观。无量观之祖师塔,即他羽化后的墓塔。 
  无量观,原分下下两院,上院即无量观,下院叫玄贞观。时道院有规定,凡来道观未满三年者,并未得到道士称号,不能住上院,只能在下院劳动。无量观,有三官殿、老君殿、观音阁、玉皇阁等建筑,并有罗汉洞、拴马石、太极石、无根石、振衣冈诸名胜。 
  罗汉洞,早在唐代即有人发现此洞。明代鄂东苑马寺卿张鏊在诗中称该洞为“古罗汉洞”。洞内塑罗汉像两排,共十八尊。石壁上题有“释道同源”四字。原来,佛、道两家供奉不一、十八罗汉为佛家供奉,真武大帝为道家供奉,而罗汉洞正位则供奉真武大帝。两家神像塑于一洞,供奉一起,成为世间少有奇闻。故有人作诗质疑:“释道环居一洞中,花开花落几春风。牟尼莫谩玄真问,贝叫黄庭解不同。”那么,是谁将真武大帝塑于洞中?刘太琳。他入雷池筑无量观后,感到洞里供奉佛家罗汉有失大雅,想要搬除,又碍于舆论,遂采取一折衷办法,将洞的正位观音菩萨像扒掉,改塑真武大帝,变成道居正位,佛列两旁,并题“释道同源”,以圆其说。洞外有一联,云:“卅六洞天仙世界,五千道德古文章”。 
  拴马石,置无量观正殿石阶小路旁,呈上尖下宽,顶有三寸见方石孔一个,为古人游雷池山时的拴马之处。行人至此,因山势陡峭,马不能上,行人只好徒步而上了。拴马石石孔周围,有被绳索磨过的痕迹,依稀可见。 
  太极石,置无量观与祖越寺交界的山梁上,为一块巨石,上刻有“太极石”三字,字面倒悬,传说此石六十年一翻身,其实为山洪冲击所致。 
  无根石,在罗汉洞顶上,高约丈余,阔约八尺,形若演杂耍人头顶的罐子,凌空欲翘,并无根基,然又不能动,故以“无根石”称之。 
  振衣冈,传说为唐王李世民带兵打仗过此振衣抖袍处。石上刻有“振衣冈”三字,题款为“明隆庆四年浙江人向程书”。 
  更有“可怜松”者,生于无量观正门西侧悬崖绝壁上,遇风摇摇,弱不禁风,令人怜悯,故以此称之。它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弱中含强,故亦有诗赞道:“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频看乔木摧斤斧,是彼果成地上仙。” 
  尤有“一线天”者,让人妙思无穷。它置卧虎峰西北,为一巨崖崩裂后而形成,若神刀鬼斧劈就。罅缝宽仅二尺余,高五丈余,长十丈余,缝间有石级百余置。当人斜坡而上、身置缝中,仰首高天,可呈一线。人行其间,皆感世态严峻,行程艰难,倾压种种,阻障重重,遂思绪绵绵。 
  出了“一线天”,更是仅容一人能侧身而过“夹扁石”石缝;然后,便是“八步紧”、“三十三天”、“一步登天”、“天上天”。听过这些与“天”字相关系着的自然景观,不仅使人望而生畏,也会深知其名所获之精当,更识人类创造之高妙。 
  由雷池无量观西峰的“天上天”而下,便是龙泉寺的后身至此,一天的游览便作结束了。 
  此后,帅承瀛偕人又游览了普安观、南泉庵、香岩寺等处。 
  他们在游览中,写下不少诗作。其中,以帅承瀛诗作居多。然而,帅承瀛平生中,多因伴君王,或修《四库全书》,或历仕宦,或为皇帝代笔,自署名诗章不丰,传下来的尤寡。此游雷池诗之珍,犹可想象。不仿,借著此书之便志下,以为长存,亦为本籍增添些秀色,实是也。 
  帅承瀛,其游雷池诗有以下诸首。 

  《咏雷池诗》 

  雷池发脉于大别,大别高远,可观而不可即。然观雷池之盘结,??备极化工之巧,则大别可知矣。恭读圣祖仁皇帝御制入雷池诗三章,睿赏切至。皇上御制《望雷池》一章,有“华岳泰岱应齐峻”之句。雷池得此,自足擅胜千古,唯圣祖东巡时,前此荒废,未甚开?,盖生聚甫殷,圣心深为轸念,恐有劳费也。迨皇上久意遥驻,仰体至意,亦未幸临。而其地处偏僻,日久益以颓敝,故往往使星东下,便道来游,未尝不惊其峰峦之秀拔。而惜其补缀之失宜,亦未遑奏请两朝。圣制建勒穹碑,为山林增色。固以寺中庳狭,不敢亵也。然名山侍至人而显,又幸地?丰,镐山灵应,不无厚望焉。恭赋二诗,以明其意,受录之,以为诸简之冠。尔烈谨记。 

  高山天作帝王州, 
  大别尊居望莫由。 
  一石一泉皆化育, 
  千华千顶孰雕锼。 
  水无四渎原依海, 
  山不三公岂屑侯。 
  擅胜生辉应有日, 
  豳峻翘首翠华游。 
  玉勒朱旗请宴时, 
  茅堂石经一委蛇。 
  孝思自溯丰岐业, 
  睿赏长留典诰词。 
  华岱仰闻称伟俊, 
  沦溟应待眺瑰奇。 
  松声泉韵如相语, 
  宝字天文乞勒碑。 
   
  按:张玉书《游雷池记》:寻阳城南五十里,为天衢山,山多奇峰,??稠垒,不可指屈,故名天衢。 

  张玉书(1642??1711年),清江苏丹徒人,字素存,顺治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谥文贞。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风度凝然,得大臣体。在讲幄每据经义纳忠,莫由得其献替之迹。所作古文辞,春容典雅,曾与陈廷敬合编并完成《康熙字典》,堪称一代大手笔。治理黄河、运河有绩。后从圣祖出巡热河,病故。 

  《自马鞍山至长岭》 

  轻云疏雨洒郊?, 
  野旷天高眼乍醒。 
  草色初分深浅碧, 
  峰头遥露短长青。 
  轮蹄已洗雷池水, 
  烟霭犹藏五寺形。 
  二十余年成阔别, 
  漫将尘事述山灵。 

  《过钓君台》 

  抛书览胜钓台过, 
  全副雷池马首罗。 
  我欲携将怀袖去, 
  作为笔格日摩挲。 

  《龙泉寺》 

  旧踏龙泉有屐痕, 
  今来西阁阅朝昏。 
  层轩历落峰峰入, 
  垒障森严日日吞。 
  瀑水时飞岩际雨, 
  怪松皆走石间根。 
  幽奇两擅应雄长, 
  一字为褒须更论。 

  《吐符应生》 

  四大字,在龙泉寺主峰,明隆庆三载巡鄂侍御盛泰宇题刻。考蔡伯喈《陈太邱碑铭》:“峨峨崇岳,吐符降神”。盛公所题,义盖本此。前此,唯五峰道人《十六景诗序》,知其大意,亦未详所出。而且以本朝列圣龙飞,群贤虎步当之。余谓:盛侍御系明臣,不过形容山之灵秀。至我朝真人勃兴震旦,又非嵩生岳降之可比矣。 

  绣衣题刻郁崇冈, 
  铁画端岩历岁长。 
  降岳文宗周大雅, 
  吐符词铸汉中郎。 
  应惊翠献横坤轴, 
  岂识飞神出震方。 
  注目峰头思一解, 
  濯缨泉水目汤汤。 

  此诗,复又改作: 

  摩崖深刻字青苍, 
  三百年来义莫详。 
  降岳文宗周大雅, 
  吐符词铸汉中郎。 
  峰头日早扶桑近, 
  石宝泉高玉井香。 
  星使徒惊神秀在, 
  岂知玉业肇东方。 

  《瓶峰古松》 

  西阁依云筑, 
  孤峰近砌斜。 
  石无凡土壤, 
  松带古烟霞。 
  偃蹇天相压, 
  参差日欲遮。 
  生枯双幻影, 
  谨并画图夸。 
   
  按:承瀛又一手本后四句改作:“翠壁倚天剑,青萝簪佛花。临窗得奇绝,歌咏兴无涯。”附注云:据松鹤老人《游记》:“西阁孤峰其上小松数株,佶屈如画”,时康熙癸酉,已距八十余年,犹小松也。 

  《狮子峰》 

  西域何时来向东, 
  不施爪距镇群雄。 
  绿苔毛彩青松发, 
  声应蒲牢万壑空。 

  《西阁客灯》 

  危岩结构两三间, 
  短句疏窗笑语闲。 
  昏黑群峰但无睹, 
  下方应讶火铃还。 

  《自石门至西明庵》 

  仙阙碧萝封, 
  微闻度午钟。 
  帘垂宁辩水, 
  云合不知松。 
  入逐飘飘屐, 
  音听落落筇。 
  谁知凌绝顶, 
  有客不能从。 
   
  自注:上此庵,自涧壑中行,树木蓊荫,磐磴险窄。七八里始到。是日同到者润溥、淳叟、杏村、穆斋、文源、龙文、志翰、志鳌及从者数人。瑞昌以旧游,不欲上,君实、灿章皆惮其难,望石门而归。 
  又自注:石门亦名南天门。 

  《普安观》 

  路盘之字到层云, 
  兰若窗临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