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超级书院 >

第323章

汉末超级书院-第323章

小说: 汉末超级书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信若是可以在十年的时间里,就做到这一点,足以让那些在天仙境熬了几千年的仙人们,直接吐血过多而死。

    只是,这样的提升速度,他还不满意。

    当然,说实话的话,其实是他被徐庶的那一番话,把激情给调动起来了。

    他的正职是书院院长,姑且也算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眼看着学生的血性不断减少,最终沦落为正史那种废柴的话,他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得了豆腐形态的法宝什么的除外

    况且,若是华夏永远都能够保持着那一份血性,那么对于整个华夏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而所谓的弊端,无非是担心治安混乱,或者民间兵刃过多容易犯上造反,那是各代君王都担心的,所以才有意无意的扬文抑武。只是这个问题,在如今的华夏根本就不是问题。

    除非,有人希望把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和三党并立制完全取消,换回原本的封建君皇制度。只是随着文化普及的深入,这个制度基本上没什么市场,更重要的是百姓不希望因为这个制度,搞得华夏又变得几百年一次的。

    更简单的说,是世家如今已经习惯了在当前制度下获取利益,人人都是向往安逸的,所以他们不希望数百年后再次面临站队的问题,也不想承担站队失败导致家族被灭的危险。

    而基本上只要世家大族不希望恢复封建制度,那么区区百姓再闹腾,也翻不起lang来。要知道历代最终能够当皇帝的,哪个不是世家出身?两千多年以农民身份当皇帝的,数来数去也就是两个而已。

    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比较特殊,否则他们未必有机会。

    先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了

    且说谢信回到华夏书院,和妻妾们好好温存了一番之后,就亲自带着的资料,来到了洛阳皇宫这边。

    于是,谢信再次让大汉帝国轰动了起来。

    稍后,在内阁会议上,谢信的资料被十二部长传阅了一番。

    “重开竞技赛?”刘协眉头一挑。

    这个竞技赛本来是谢信创立的,后来汉灵帝觉得用这个方法来录取人才也不错,所以基本上是每三年就举办一次。但是在黄巾之乱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举办,董卓之乱后就停止举办了。

    到了大汉帝国建立之后,因为人才的录取问题已经进一步改革,所以这个竞赛更是变得可有可无。再加上大家都忙着工作赚钱,所以就忽略了这玩意。

    重开竞技赛,就是谢信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把竞技赛改为华夏运动会之类的大型竞技赛,每五年举办一次,竞赛的项目或增加或减少,但是参赛选手不拘泥于大汉本土,华夏共和国、大食、罗玛等国家也派人前往邀请参赛”刘协饶有兴致的念了出来。

    “有点意思,以前洛阳竞技赛也是空前的盛况,差不多二十年没有举办了,如今还真是挺怀念的!”谢辩笑了笑。

    “邀请他国选手参赛,而且刷新出来的最高纪录,将成为记入运动会历史之中,如此也算是一个千古流芳的好方法!”文士出身的陈琳比较看重这个。

    “但若是输给了外国的选手,是不是太丢脸了点?”蒋琬担心的问到。

    “输了就输了,又不是就举办一届,今年输了五年后赢回来就是了!”谢夏毕竟是军方出来的,比较果决。

    “呵呵,让所有外国人来我们华夏参加这个竞赛,感觉就仿佛万邦来朝一般,这也挺带劲的。而且他们的团队来到华夏,也是要开销的吧?届时当地的经济获得提升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至于那些外国人,在体会了一次大汉的繁华之后,只怕以后会更欢迎华夏的商品,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会有很大的帮助!”工商部部长刘烨有点兴奋了。

    “那么,大家表决,来决定要不要重新举办这个竞技赛吧!”刘协宣布到。

    结果,却是全票通过,显然不管是什么情况,举办这个竞技赛还有不少好处的,尤其谢信还有其他几点提议。

    而谢信的第二点建议,就是‘兴建体校’。

    简单来说,就是各种竞赛,日后可以慢慢规模化,专业化。无论是州郡内部的竞赛,还是州郡之间的竞赛,甚至是国际间的竞赛,都可以成为一项新的职业。而通过竞赛来获取利益的选手,也就成为了职业运动员。

    为了让竞赛更加专业化和正规化,职业运动员总不能随便拉一个过来就参赛吧?那不叫职业,叫做业余,可以以此为嚼头举办类似的竞赛。但是职业级别的竞技,必然要由职业级别的选手来参赛。

    为此,兴建体育学校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好吧,又一个新兴的职业眼看就要出现了。只是部长们都在考虑,以华夏如今人口还那么短缺的情况下,贸然创造出这样的新职业,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只是结合第一点来看,这好歹也得兴建三四座体育学校才行。

    否则日后和别国的竞技,都是随便内部选举一番之后就让业余的人上马,这样不仅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

    为了这点,体校可以兴建。但是如今华夏人口并不多,很多作坊、土地都需要人手,所以普及是不可能了。

    至于谢信提出的第三点建议,名曰‘造血运动’。

    这个提议,却是让部长们犹豫了起来

第419章 宣传引导解放血性

    “《千年华夏,万年社稷》?”清晨,洛阳一户百姓按照习惯买了一份报纸,然后却是发现头版用鲜红的大字,写着上面的标题。

    不得不说,写这篇文章的人,用词还算可以,而且通篇都是白话文书写,读起来也没什么障碍,所以很快就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进去了。

    花费了十多分钟阅读完毕,他顿时觉得自己有点热血沸腾。

    “大汉帝国,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非一家一族之国,而是天下黎民之国。它是华夏百姓共同的家园,也是华夏民族的骄傲。

    我等百姓,难道不该因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园,俨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自豪吗?试问有谁,愿意看到有一天,大汉帝国从巅峰中跌落,回到尘埃之中的?

    不,谁都不想!大汉帝国要傲立千古,我们的华夏民族要永生永世站立在世界民族之巅!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只靠政府,不能只靠内阁。

    因为家是属于大家的,大汉帝国是属于全体大汉公民的!

    都站起来,不需要你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只需要抚心自问,你们流淌着的是什么民族的鲜血!不需要你们支付没必要的捐款,只需要你们仰望天空,看看自己是在什么地方生活着!

    在去除掉所有的财富和权力之后,我们其实都是华夏子民,是大汉帝国光荣的公民!是大汉帝国的一份子!

    让汉风吹拂着大地,让我们的骄傲传达整个世界!让我们携手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强大,让所有的异族人,只能永远仰望着我们的背影,让我们的大汉帝国千古永存!”百姓又念诵了开篇的第一段序章,而他还发现,这个序章是华夏书院院长谢信写的。

    这个名字,对于华夏百姓而言,没有谁不熟悉的。

    几乎垄断了华夏的各类教育事业,听闻最近还要建立体校,显然又有一个领域要被他们给垄断了。当然,体校是干什么的,他们还不太清楚就是了。

    他还是一个修真门派的外门长老,在对待世俗方面有着很大的权力。而他背后的修真门派,也是华夏最大的修真门派,每个有意修真者,都以能够加入这个门派为最优先考虑。

    也因为谢信的存在,所以他自己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赚取不菲的收入。甚至在业余的时候,可以去上上夜大,然后自己也可以看看书报什么的。

    不需要老是找那些书生,去看看书信上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而在谢信之后,则是很多名家大儒写的内容。从文言文到白话文都有,但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在宣传一件事情。

    大国主义,民族主义!

    目的不用说,阅读者都能够感受得到。

    那是一种血性,沉睡在最底层百姓们的体内,等待着觉醒的那一天到来。

    而这一天,它貌似稍微抬起了头,朦胧的看着这个世界一眼。

    “夫君,要上工了!”这个时候,这个百姓的妻子却是上前提醒了一句。

    “嗯,好是,我就去!”百姓翻了翻报纸,然后拿起一块烧饼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看到很多人都在看报纸,而且还在议论纷纷的。而他们的议论很快又把更多的路人吸引了过去,然后不少人又为此买了张报纸。

    他不由得暗暗嘀咕:今天的报纸销量应该会很好!

    到达车站,他在站台上等了几分钟,十数辆四轮马车就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马车上都有各自工坊的名称,所以这些工坊的职工不会搞错马车。而也因为这样一路溜达,这些印着工坊商标和名字的马车,也在无形中为工坊打了广告。

    “猴子,看了今天的报纸了没有?”这个百姓的同事有点激动问到。

    “看了,几乎整份报纸,都是在宣传大国主义和主义!那些趣事八卦什么的,反而被挤到了边角那边”这个百姓淡淡一笑。

    他姓侯,因为家里行三所以叫侯三。至于他的两个哥哥,在很早的时候大哥就和他们失散了,而二哥却是死在了战乱之中。

    “有没有觉得,这份报纸看起来很带劲?”那个同事继续问到。

    “有什么看法,你尽管说就是了,和我打什么马虎眼?!”侯三瞪了他一眼。

    “呵呵,就知道瞒不过你这个知识分子我也就是想要请教一下,若国家是我们的,那么这个朝廷算什么?我们在这个家,又是什么地位?”那个同事有点不好意思的问到。

    “这个或许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家族。你我都是庶支族人,但是在我们之上是嫡系弟子和长老族长。

    有一天你我当了官,那就是进入了嫡系,若是进入了内阁什么的,那就是当了族中长老。

    而在我们之上的大汉皇帝陛下,其实就是我们家的族长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侯三想了想说到。

    “原来如此,那么看来,这还真的是一个大家族呢!”那个同事傻笑到。

    “那份报纸要说的,或许还没那么简单。不过我就半个文盲,你却彻头彻尾一个真文盲,那些大义你我岂能真正通透?

    其他的我们姑且不管,但是按照我的理解,这份报纸的含义,就是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我们既然是家族的一份子,那么如何把这个家建设得更加的繁荣富强,不能只靠嫡系和长老族长他们自己去努力,我们多少也该出份力气。

    没有要求我们纳捐,也没必要我们去服徭役。我觉得我们对这个家园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如此若是别人问起,我们也可以无愧的向他们说‘我们为大汉的富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心力’了吧?”侯三想了想,对那个同事说到。

    “呵呵,按照老哥你的才华,不去考公务员太lang费了!说起来,老哥你今年也不过三十岁而已,按照规定,你还是有五年的时间去靠公务员的啊!”那个同事规劝到。

    “我也有好好读书,或许后年左右,回去拼上三年吧?”侯三也是若有所思的回答到。

    “老哥你的才华,一定可以考上的!”那个同事肯定的回答到。

    “承你贵言了!不过就算当了官,还不是为人民服务?”侯三淡淡一笑。

    两人聊着聊着,车子就来到了工坊,两人互相告别,然后就去到不同的部门,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一切,其实看起来都很平常。

    只有作坊主才兴奋的发现,这天工人们有不少的积极性提升了不少。这意味着,今天制作出来的成品,或许会提高不少,而这也意味着他可以比平时多赚一些。

    “是这份报纸吗?”稍后,他就了解到了其中的原因,于是也买了张报纸。

    说实在的,他本人每天忙着拉生意,是很少有时间优哉游哉的看报纸的。但是今天的报纸应该很特殊,所以他索性也买了张看看。

    分割线

    同一时间,洛阳荀家。

    说是洛阳荀家,其实不过是颍川荀家在洛阳的房产。毕竟荀彧和荀攸分别在内阁和军方任职,办公地点也都在洛阳,所以有一两座房子也是必须的。

    “父亲,今天的报纸,您怎么看?”荀恽待荀彧放下手中报纸之后,上前询问了一句。

    “写得还不错,作为宣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