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人类曾经被毁灭 >

第43章

人类曾经被毁灭-第43章

小说: 人类曾经被毁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洲印第安人古抄本《波波尔一乌夫》中谈到,在大灾变过后,〃酷寒开始了,太阳看不到了〃。委内瑞拉的拦雅瓦拉纳的印第安人部落流传说,因为人们放走了太阳鸟,太阳飞走了,大地一片昏黑,接着大水淹到了山顶,人类不得不重新开始。古代墨西哥的神话也说,大灾变过后,可怕的严寒就袭击了大地,太阳看不到了,大海被冰所覆盖。另外,如今住在亚马逊河流域热带丛林里的部落,至今流传着在大洪水过后到来的可怕、漫长的冬季里,人们因为寒冷而冻死的传说。

  古代伊朗人的经典《赞德·阿维斯塔》中也讲到过〃黑暗帝王的故事〃,说在远古的〃黑暗帝王〃时期,严寒袭击了雅利安人的故乡。美洲的神话里还把人类的发展分为四个太阳时期,即冰太阳时期、火太阳时期、黑色太阳时期、现代太阳时期,其中黑色太阳时期很可能是太阳消失的事件。欧洲不少民族的神话传说里也有所谓〃黑暗时期〃或〃黑铁世纪〃的记载,指的大约就是太阳消失。

  世界上许多动物的毁灭也与太阳消失这件事情有关,比如说,猛犸象生活在1万多年以前,但突然它们从地球上灭绝了,我们今天只能从化石上推测它们当年的雄姿。关于猛犸象突然灭绝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一种传说认为,猛犸象是因为突然见到太阳而灭亡的。这也说明,猛犸象曾经生活在没有太阳的时期里,至少可以把这种传说看成是太阳消失的另外一种表述。

  关于太阳消失的时间(公元纪年),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切地知道了,因为远古的神话传说都没有确切的年代供我们参考,我们现在只能推测它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前或什么事件之后。从中国的神话看,黄帝与蚩尤战争期间曾有大雾三日(三月误)的记载。这个事件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前,因为在战争结束以后,黄帝将帝位传给了颛顼,颛顼〃绝天地通〃,天地才开始分离。在共工的神话里补充说明,天地分离中产生了大洪水。可见太阳消失的事件发生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前。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神话几乎一致认为,太阳消失的黑暗时期发生在大洪水之前。如果要以时间来说明的话,太阳消失的事件大约发生在1.5万年左右。

  由于世界广泛存在太阳消失的记载,现在不少学者也基本承认,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太阳消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所谓的太阳消失,是指从地面上看不到太阳。也许有人说:这有啥希奇?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由于天空云量太多,看不见太阳,这很正常嘛!我们所说的太阳消失,并不是指气象变化产生的正常自然现象,它是指比较长一段时间里太阳光线照射不到地面,至少是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

  地球由于气候的变化,也许有一两个月不见太阳的事情,但人们的心理已经很难接受了。北宋苏东坡曾记载了一件奇事说:〃蜀川多雨少日,日出而犬吠。〃意思是说:四川这个地方天阴下雨的时间多,很长时间看不到太阳,等太阳出来时,连狗都不认识了,认为天上出了一个怪物,所以冲着太阳乱叫。四川的雨再多,也就是一两个月不见太阳吧!这已经导致了地球生物感觉的混乱,如果是半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没有太阳,那冲天上叫唤的可能不仅仅是狗了。太阳消失对人们心理上的震撼是巨大的,因此也格外被人们关注。

  太阳为什么会从地球上空消失很长时间呢?目前有这么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太阳的消失是因为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或者是地面或者是海洋),产生了罕见的爆炸,尘土和水蒸气遮敞了天空,长时间不散,造成了太阳的消失。可正如我们以后将要说到的,我们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一个与此相关的陨石坑。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地球火山的喷发,大量的火山灰飘浮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形成了一条火山灰带,遮住了日月。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以上所引用的神话传说来自地球的各个角落,有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那需要多少火山一起喷发才能将整个地球上空全部遮挡?再说,我们也没有发现现有火山曾经一起喷发的证据,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地质上应该存在一个十分清晰的火山灰带。

  那么,太阳为什么会消失呢?我们认为,是月球人之间的战争导致了远古时太阳的消失。当时的月球距离地球很近,近得好像两颗星球都快合而为一了,月球3000多公里的弧形月面就高悬在人们的头顶。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月球生物内部发生了武装冲突,月球的反叛者以地球为基地,一方面,他们进攻月球生物在地球上的各种基地,许多城市在轰击中被毁灭;另一方面,反叛者开始用类似今天的热核武器攻击月球大本营,由于双方的技术水平差不多,因此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破坏力巨大的武器轰塌了月球表面的防护层,大量的月球碎片被炸离月面,进入地球的同步以上轨道。大家知道人造卫星的原理,卫星离地球越远(当然不能过远),它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同步轨道的卫星就比近地轨道的卫星寿命长。因此可以这样猜想:被炸离月球的月球物质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了厚厚的尘埃层,它们围绕地球高速旋转,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一两年,挡住了太阳的光辉。这就是太阳消失神话的起源。

  也许有的人会问:被炸离月面的物质最后到了哪里?在地球的吸引力下还不是要落回地球表面吗?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如此众多的月球陨石呢?

  不错,围绕地球旋转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最后终将回到地球的怀抱。然而,大家不要忘记,闯入地球大气层的物体,在高速运动下,必然要与空气发生磨擦产生热量,最后烧毁闯入者。在晴朗的夜空里,我们经常看见一道光亮闪过夜空,那就是闯入者的下场。遇到一些特殊的年份,我们还可以看到密集的流星雨,无数颗陨石闯入大气层,最后化成无数条光带。因此,从月球表面崩落的大大小小物质,在经过大气层回落地球表面时,绝大多数被烧毁,只有极个别的,因为体积巨大而成为陨石击落到地面。事实上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将看到这些物质回落地面时的壮丽景象,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第五节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我们之所以肯定〃天地分离〃是事实,而非杜撰,还因为在天地分离的神话里,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凭人们的想象就能创造出来的。《淮南子·天文训》在描述天地分离时,曾经说到一个重要天文现象,即〃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除非一次巨大的天象变动,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凭空想象出这个情节。当时的人肯定在天地分离时看见北极星等其他一些定位星辰,发生过空间位移的现象。举个例子,现在的北极星是判断方位的一颗重要星辰,它处于南北向地轴的北端,因此在地球北半部任何一个方位上看,北极星都代表着北方。所谓的〃日月星辰移焉〃,就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姿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地球上的人在观察星辰时发现,原来的定位星辰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淮南子》中〃日月星辰移焉〃,肯定说的是地球的变动,而不是宇宙星系的变动。而地球的变动又是指地球在轨道上的姿态变动,大约是指地球从倾斜的变成直立的,或从直立的变成倾斜的。这一切都在暗示着我们:地轴在人类大灾变时(主要是天地分离)发生过严重的偏移。

  那么,地轴以前的方位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有关地球地质考古的一些资料:

  大家知道,现在的地轴是南北向,地球几乎直立在它的轨道上,围绕地轴在旋转,地轴与赤道差不多成90度垂直角。在地轴的南北两极终年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这是由太阳光照射的角度造成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球赤道,随着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范围逐渐向北、向南移,但最北不超过北回归线,最南不超过南回归线。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极地区就长时间见不到太阳;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同样,南极也会发生与北极一样的情况。因此,南北两极的年平均气温都在一10℃左右,即使在最温暖的季节,气温也不会高于8℃,而且为时很短。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南北两极的植物极少,基本上没有高等的植物。

  然而,在历史上,南北两极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寒冷。在中国的远古神话里,北冰洋并没有处于冰冻状态,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洋,气候宜人。《列子·汤问》里,黄帝就曾担心海上的五座仙山会漂流到北极去沉没,所以派了十五只大龟轮流驮负。《山海经种说,北极地区有一座幽都山,上面住着许多人和各种动物。这一切都说明,在远古的时期里,北极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

  几年前,荷兰的一位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座很大的古城。发现时,古城的90%已经被冰层覆盖,只有一些建筑物的顶部露出冰面。现已在这座古城中发现宫殿、寺院、讲坛等遗址,但建造这座古城的人已经消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记载说明这座古城是由谁建造的。据推测,这座古城已经有1万多年的历史。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里发现了煤碳,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1985年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立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

  1986年6月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领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里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烨、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情况说明,在人类已经懂得建造城市的时候,北极还是一片鸟语花香、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

  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到南极去考察,人们在南极发现了许多矿物,除各种有色金属以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碳的蕴藏量估计有5000亿吨,石油的蕴藏量为400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此时,读者一定会想起我们在前面说到的,1929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这幅地图中南极洲大陆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事实上,南北两极的气候应该是对应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洲也必定温暖。

  然而,据地质考证,南北两极被冰雪覆盖已经有1.5万年的岁月。上面说过,南北两极目前的气候状况是由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式决定的,因为它决定了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如果想使南北两极温暖的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地轴的指向,二是彻底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后一种可能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太阳系一经形成,地球就以这条固定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看来只有让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即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式),或者向现在的东北偏移,或者向现在的西北偏移,这样才能使南北两极脱离极地,变得温暖起来。

  让地轴偏移,有这种可能吗?有!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完全可以断定:在15000年以前,地轴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向西北一东南方向偏移了一个很大的角度(见图九)。 

  (图九) 

  。力海经·海内经》记载说:在都广这个地方,长着一棵大树,名字叫建木。据说,这里就是天地的中心。这棵树有百切之高,到了中午,太阳照在它的顶上,竟然连一点影子都找不着;站在树底下大喝一声,声音马上消失在虚空中,听不到一点声音。建木的形状非常奇怪。大的树干直冲冲钻进九霄云外,树干的两旁基本不长枝条,光秃秃的,只是在树的顶部长着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起来像一顶伞盖,树根也是盘曲交错的。如果你在树干上随意抓一把,树皮就像橡皮筋一样剥落下来,好像一条缨带,又好像一条黄蛇。

  这条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子是夸大,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的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棵大树在太阳底下影子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