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57章

黄巾张狂-第257章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军的覆没,立刻让张饶感到势单力孤。心中大恐的青州黄巾军,被曹操快速追击,完全丧失了之前击杀兖州州郡大吏时的威风。最后,除了张饶带着万余青壮逃离兖州,进入豫州境内,与豫州黄巾军汇合以外,其余人口辎重,尽为曹操所虏获!
    战斗结束后,除去战死、逃走的部分,曹操先后收降的青徐黄巾军,数量达到了二十万之多。其中青壮极多,不下五万。有此大捷,曹操立刻向天下宣布,兖州一共击破收降降卒三十余万,男女口百余万,以振奋士气,夸耀武功。
    这种捷报上的夸张,属于兵家的正常现象。按照大汉军队的一贯传统,若对内有一级斩首报上来,对外就可以夸张到五级,其用意是震慑敌人,鼓舞己方。当然,在一些较为亲近的势力里,曹操也不会特意去隐瞒真实的战报。
    虽然成功击破了黄巾军主力,不过兖州经历这次大战,多个州郡都变得残破不堪。特别是由于受到战乱的威胁,不少地方的平民都死于非命,残存者也多有成为了流民,纷纷向其他较为安定的州郡迁徙和逃亡。在人口大量减少的情况下,那些投降的黄巾人口,就成为恢复兖州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曹操此战得胜,各个大郡出力不少。所以,从黄巾军那儿俘虏的二十万人口,他不可能一个人独吞。
    在讨论划分战利品的会议上,曹操很清楚自己的胃口到底吃得下多少分量,倒也大方,将俘虏的大头让出来,按照在战斗中出力的大小分给各郡,自家只取了四万人口,含一万青壮。他的这番大方行为,让得到了实利的兖州大吏们都很满意。有了州郡大吏们的一致支持,曹操在兖州的统治,由此才真正变得稳固起来。
    拿了曹操给出的好处,各州郡大吏很快就用事实回报了曹操。兖州刺史刘岱战死的消息,传到董卓的耳朵里,立刻又成为了董卓分化天下士人的有力手段。就在兖州黄巾军刚刚被消灭之时,由朝廷任命的新兖州刺史金尚,也踏上了兖州的土地。
    金尚是司隶京兆人,为人雅量高致,是当世又一位世家名士。他的祖先,便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名臣,匈奴王子金日磾,可谓是系出名门。
    以金尚在士林中的评价,如果曹操没有提前上位,兖州大吏对这位名士的来临,说不定会一致表示欢迎。但是,既然有曹操在,而且还坐稳了位置,金尚就不该来了。
    所以,金尚在踏上兖州的土地以后,所得到的迎接,并非大群士人们的恭候,而是一队披甲执戟的郡兵。(未完待续。。)
    ps:  差点儿就忘了更新,汗一个先。



第71节 袁术累三军
    金尚应该庆幸,这队迎上来的郡兵,不是曹操派出来的,而是张邈的手下。若是曹操派出的队伍,绝对会一句话不说,先就杀了金尚,断了他人染指兖州的根源。张邈与曹操的关系虽然很好,毕竟不是曹操本人,犯不着如此穷凶极恶。他的部下对上金尚,则显得很客气,但是很坚定的让金尚的车驾调转方向,一路护送着这群来自长安朝廷的客人离开了兖州。
    金尚并非董卓的亲信。若是董卓的亲信,在整个关东地区都群起反对董卓的情形下,他一出司隶的范围,只怕就会被贪功的豪强和诸侯给干掉。他从长安出来以后,就没有想要再次回到那个让人提心吊胆的武夫独【和谐】裁之地。
    年初之时,为了一些儿小事和陈年的积怨,董卓居然将前任太尉、现任卫尉张温,公开斩杀于市集。这等暴虐的行径,在让金尚更加厌恶董卓的同时,也让金尚对董卓的恐惧无限加大。
    ——天知道董卓什么时候一发疯,又把朝廷重臣清洗一遍?
    有着这等考量,金尚可不愿意回到长安城里。而且,如今关东群雄并起,州郡长官的地位,可比朝廷那些形同木偶的公卿风光多了。其情形,无由的让人想起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对于兖州刺史的高位,一向雄心【野心?】勃勃的金尚,可没有就此放弃的打算。先祖金日磾竖立的荣光,永远都是每一位金氏子弟所希图发扬光大的。哪怕如今他的处境很是不妙,他依然在坚持着。
    兖州去不了,长安回不得,金尚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去南阳,找袁术。
    初平三年【192年】的袁术。在朝廷官吏和天下士人眼中,比袁绍更加强大。袁绍在酸枣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会盟,集结了众多的军队,结果却没有给董卓造成什么损失。而袁术去年一出手,所派出的大将孙坚便成功攻克了雒阳。若非袁绍在后面扯后腿,此时的孙坚。说不定都打到了长安去。
    既然袁术与袁绍不和,而袁绍的手下曹操却占据了兖州,金尚想要夺回兖州刺史的位置,请袁术出手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袁术对金尚的到来,自然是大加欢迎。说实话,就算袁术如今风头正盛,在天下士人中,真正有大声望的,还真没有几个欣赏袁术。金尚既然肯来。就是给袁术挣面子。而金尚头上的兖州刺史官位,也让袁术酝酿中的进攻兖州的行动,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此时,孙坚在与黄忠战斗时所受的箭上还没有好,袁术不好在这等时候,又出动孙坚带伤上阵。外加他觉得自己的部下诸将,跟着孙坚经历过几次大战,看起来已经有些战力。于是袁术居然决定亲自出动,调动主力大军出征兖州。打算一举击败曹操,占据兖州!
    那么,袁术就不怕荆州的刘表乘机出兵,进攻他的老巢南阳吗?
    说实话,袁术还真的不是很担心这一点。之前刘表虽然在袁术的大军围攻下,成功的守住了樊城和邓县。但荆州军的主力也损失不小。以荆州与袁术双方的实力对比,刘表自保有余,进取却还嫌不足。有孙坚留在南阳附近养伤,刘表就算全军出动,孙坚也当可顶得住。
    再说了。他袁术是何等人杰?
    四世三公袁氏嫡子,当今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身份尊贵无比,兵力更是雄厚无敌。整个南阳和豫州一带的豪强大族,几乎都站在他袁术一边。谁要是敢来捋虎须,那就是与天下诸侯与整个中原的豪强作对!
    袁术既然决定出兵,声势自然要搞得浩大无比。按照计划,他将动员麾下八万大军,分三线出击。其中,东线以睢阳为据点,纪灵为主将,率领两万大军,攻略济阴郡;西线以阳城为据点,孙坚部曲为主力,经过河南朱隽的地盘,侧击陈留、东郡交界处。而袁术则亲自统御主力五万人,走许县,沿着颍川与陈国的边界,正面推进陈留。
    从军事角度来说,袁术的这次出兵,其实有很多问题。
    首先,袁术的部下们刚刚与董卓大战一通,还没有休整几天,就对刘表发动的强攻。等到打完了刘表,数万士卒自然疲惫不堪。这时候,袁术不让疲惫的部下休整一段时间来恢复战斗力,却直接又要将大军拉上进攻兖州的战场。
    对于这种完全不体恤底层士卒的行为,军中自然是一片怨声载道之音。哪怕孙坚也曾经为此苦劝过盟友袁术,可是凭借孙坚打出的战绩,导致骄纵之心日盛的袁术,却根本没有听进去。
    孙坚之所以托辞养伤,推却了这次出兵的主将之位,也是对袁术的无度出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以袁术军此时的军心士气,即使有孙坚统御,他也没有信心可以获得此战的胜利。
    此外,有曹操据守的兖州,也不是一根好啃的骨头。孙坚在当年“黄巾之乱”时,与曹操有些往来,对曹操的军事能力还是有几分了解。而且,就凭曹操不久前,能够带着一帮子彼此提防的郡国兵联军,击败兵力远远超过己方的三州黄巾军,他就不是个易于之辈。
    而且,袁术所安排的这三路人马,特别是东路,与主力隔得实在是太远了。从军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明显的分兵,极易导致孤军深入,从而被曹操找到破绽。
    但是,对于这一点,袁术虽然清楚其中的危险,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在颍川的许县与梁国的睢阳之间,隔着一个陈国。陈国虽然不大,偏偏盘踞着一位令天下群雄都感到棘手的强龙。那便是:
    陈国王刘宠。
    天下得到实封的刘氏王者,少说也有十几位。但大多数刘氏王者,都只能乖乖的呆在自家的宫殿里,接受太傅、国相、中尉等国中大吏的监察,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米虫。这是自从当年“七王之乱”以后,便流传下来的老规矩。
    偏偏只有这位陈王刘宠,凭借自身的强悍武力,居然打破了刘氏王者不得署理国中军政之事的潜规则。借助黄巾之乱的机会,刘宠凭着故天子刘宏下达的各地豪强自行募兵许可,便利用历任陈王积蓄下来的财富,在国中亲自招募勇士,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射手军。
    后来,“黄巾之乱”虽然被朝廷顺利平息,可是作为这次乱事的中心位置所在,豫州兖州一带一直都动荡不安,常有黄巾余孽和流民乱党作乱。以这些威胁一直不减为理由,陈王刘宠虽然精简了部下的射手军,但军力却从未下降。
    当董卓入京以后,刘宠又借着这个机会,自称辅汉大将军。公开屯兵万人在阳夏,打破了刘氏王者不公开带兵的忌讳。作为陈国国相的能吏骆俊,在这种形势下,也对陈王的举动表示了实际支持。有骆俊在后方发展生产,稳定民心,刘宠后勤无虞,其军队堪称器甲精良,战斗力无人胆敢轻视。
    这位骆俊,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三国演义》也未曾将他提到。不过,此人有一个好儿子,在历史上的名声比他还要大上一些。
    骆俊之子,叫做骆统,此时还未曾出生。熟悉三国的人,应当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骆统虽然不是三国第一流的能人,但文武全才,在三国英杰当中,应当排的上第二梯队。
    而这位陈王对局势的态度,也让所有人都琢磨不透。他既不表示向着袁氏,也不表示向着董卓,只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就这么矗在两军交战的战场附近。如此姿态,外加那支据说装备了数千强弩的射手军,让董卓和讨董双方都有些忌惮。
    以自己的心思去度量,袁术倒是大概能够猜出陈王刘宠的想法。他大概是想要乘着这个乱世,拥兵自重,等待良机。若是机会适宜,当今的天子被废黜,朝廷中无人可立的话,说不得这位陈王刘宠,那时候就要跳出来,自立为天子。如果从这一条来看,刘宠还可以算是袁术的同路人。
    当然,现在的袁术,虽然心中有了异志,倒还没有胆敢将这等大逆不道的心思,直接表露出来。
    对于刘宠的这种痴心妄想,袁术当然是嗤之以鼻。不过,鉴于刘宠的善战之名,以及陈国的富庶充实,袁术也不敢将他足以任命豫州刺史的威风,带到陈国去。既然不能招惹陈国,东路军远一点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袁术起兵八万,号称二十万,大举进攻兖州的事情,一时间的确是震动了天下。可是,就在袁术大军开拔之后几天,一条来自关中的消息,让袁术出兵所造成的轰动骤然变得无关紧要。这条来自关中的消息,便是:
    初平三年【192年】十一月初八,相国董卓于长安皇宫门外,遭到刺杀!(未完待续。。)



第72节 董卓终不存
    对董卓的被人刺杀,时人多有预料。就在两年前,便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的童谣,在关中地区广为流传。由此可见这位相国被人憎恨的程度。
    不过,此次董卓的被杀,出手的那人,却绝对让天下人感到意外不小。根据从关中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据说主导此次诛杀董卓行动的,居然是公认的董卓同党,帮助董卓把持朝政,在朝中地位仅仅在董卓之下,不久前还被董卓封为司徒兼尚书令的王允!
    消息传出以后,天下哗然。按照关东群雄的看法,天下间谁都有理由杀掉董卓,但王允却是除了董卓的亲信部下以外,最没有理由杀掉董卓的那个朝中大臣。
    王允这次诛杀董卓,其中的故事,可谓是一言难尽。
    在《三国演义》里大名鼎鼎的王允,也是天下闻名的名流士人。关东士人的杰出人物,与王允的关系都很不错。可是作为一名被算作关西的并州人,他与关东士族之间的关系再好,也是有限度的。
    在“黄巾之乱”时期,身为豫州刺史的王允,虽然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当中立下不少功勋,可张让一旦想要除去王允,王允由于身后没有强硬的靠山,很是吃了不少苦头,不得不流亡在野。若非后来故大将军何进提拔,王允被免职以后,未必能够成功的起复。
    由于与张让有着这份仇怨,所以当年何进想要除去宦官的影响时,才放心的任用王允为河南尹。只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