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细节决定成败II >

第22章

细节决定成败II-第22章

小说: 细节决定成败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度。

【汪中求】现阶段的相对比较浮躁的心态跟三个内容有关系:第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对来说一个抽象概念的东西多一点,很数据化的科学定律的东西少一些。还有中国人讨论问题,经常用一些概述来讨论,我从深圳过来问北京的一个朋友冷不冷?他就说挺冷的。那挺冷的到底是多冷?说不准确。事实上他就告诉我最冷的是零下3度,我就知道了。比如说中国的中医很少分析细菌或者是病毒,他根据血气、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诊定。

【汪中求】第二,为什么这个时代显得特别浮躁?我觉得跟我们“文革”阶段相对来说过于禁锢有一定关系。从一个黑屋里面跑出来的一个人,跑的方向可能是乱跑,我们民族从过去的这种状态一旦冲出来以后,刚刚打开禁锢,有些事情方向性不明确,必然出现很多浮躁的东西。这种浮躁也许是成长的必然,不能用对不对来衡量,但是浮躁的现实是存在的。这种浮躁跟这段历史过于禁锢有一定关系。第三,现在的浮躁跟整个全民的教育,特别是舆论的诱导不到位或者是偏差有一定关系。比如邓小平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政府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教育重视的不够。当时理解这种教育不是反映学历教育或者是学生教育,而是指全民素质的教育。整个社会这种素质教育不到位或者导向出了一些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引导的东西是什么?暴富的、速效的、速成的,给社会感觉是必须是一夜致富,必须一夜成名。当然历史给了我们一部分人这样的机会,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还只能是过普通的生活。逐渐地逐渐地推进自己。提高能力。获取自己的利益。

【主持人】在暴富或者一夜成名这方面,过分的夸大了,所以很多人就产生了一夜暴富的思想,产生了浮躁的情绪。汪先生在营销道路上走得非常好,在很多人眼里也算是很成功的人士,您是如何把握这个心态的?您觉得自己是暴富的那一族人吗?

【汪中求】首先成功的定义不需要去谈,因为很难界定,我不说我成功,但也不轻言失败。在我每个的生活阶段实现了我自己的价值或者说我承担了我的责任。我认为人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某种责任是不是承担了。你从小学考上中学了,你就成功了,为人父、为人母,养育了子女,从这方面来说你就成功了——我是能承担责任的那种人。从富裕这个角度来讲,因为我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下海的,从经济意义上来讲会有一些收获,不是金领,也是高级白领吧。

【汪中求】从生活角度上看,我可能是个富人,从投资角度我是个穷人。我认为我的利益是靠我的一步步努力获得的,我的努力提高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会帮助我换取利益。

【汪中求】你坚定地做一件事,做到位了,做成功了,社会自然不负于你,这是我朴素的一个认识。所以我不去追求所谓一夜暴富。至于其他方面的成功,关键看你的执着、你的努力程度。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量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

【汪中求】人不要太浮躁了,一下子想搞那个,一下子想搞这个,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反复去寻找的,你看准一件事情,你就狠狠地扎下去做。我下海是比较晚的,我29岁下海的,从最基层的小业务员做起,经过自己的判断,然后就做下去。只要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做下去,肯定会成功的。我跟我下面的员工或者是助手都讲,如果你跟我一样努力,你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绝对不亚于我现在的这种成功。

【主持人】您是29岁下海经商的,您不觉得下海也是一种选择吗?您当时29岁,您当时有把握自己这种投资是正确的吗?

【汪中求】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并不能因为这句话,人生就不能作出选择。对我来说,我在1992年之前做过一些行业,最早我是做老师的,因为在教育系统里面做得比较出色,后来就被一个领导选拔出来给他当秘书,一下子就步入了机关管理阶层,比较通俗的说法,地位也就有了,这个时候是一个变化。那个时候的变化不是我的选择。那个时候的管理是比较死板的,就是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汪中求】1992年我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触动,当时领导培养我的方向是做宣传工作,以后可能到机关的宣传部做副部长或者部长。我不是说做宣传工作不好,听完南巡讲话以后。我觉得我应该调整一下。市场经济既然已来临。我就应该知道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选择。我们如果做了一个基本的选择以后,就不要反复地去淘汰,反复地去变。因为人生真正能做事的时间是不长的,30岁以前可能是在学习、调整、尝试的阶段,到了50岁以后。可能身体的原因、思维的原因、体力、精力的原因,又跟不上了。

【主持人】昨天汪先生在西单图书大厦进行了新书签售仪式,反响非常好。当时在场的读者纷纷向您提问。您觉得读者当中有三十个问题都是差不多的,怎么会在年轻人当中产生相近的问题呢?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汪中求】昨天有一批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刚走向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面对的迷茫的东西更多,他们需要大量的交流。虽然我不是专家,但我走过的路要比他们多,我比他们交出的学费要多得多,而他们是没有经历过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我的一些东西对他们会有一些帮助。昨天也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他们也在回忆、在总结、在分析,所以他们也参与进来讨论。大厦的工作人员非常忙,很多人递条子,很多问题还是非常尖锐的。

【汪中求】有人提问,你那么强调细节,以后会不会出现目标的失误?如果我在一个单位不乱动,这个单位又不理想,那我不陷死在里面了吗?有很多这种担心,昨天收到的提问大概有50个。气氛还是比较热烈的。这种现象不是说我汪中求有多大的能耐在教导别人,而是我谈的问题或者书中提的一些观念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用一句话说就是共鸣产生的。

【汪中求】这是一个好的现象,社会大众、公民、国民的素质在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在加强,大家对政府的批评也好,他是有责任感才批评,如果连批评都不愿意,那就完全失去信心了。

【主持人】在过去的2003年度里,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一些比较重大的公共灾难,比如刚刚发生的重庆井喷事故、衡阳大火、SARS等等,都造成比较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些伤亡产生是因为细节造成的吗?

【汪中求】具体情况,肯定有很多专家去做分析和评判。站在我的角度来讲,很多事情不能说跟细节没关系。比如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我一看到这个新闻就想到几个问题,相信这个地方开发出来,肯定有一个选址的决策过程,这个决策一旦确定下来肯定有相关责任人签字。那这个责任人在签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周边居民的问题吗?是不是该迁的都迁了呢?如果没迁的是怎么处理的?比如迁10公里,那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的居民怎么办?

【汪中求】任何事情都是有隐患的,气井周边的居民石油部门给过他们什么样的指导或者是培训?或者是简单的宣传?这些都是小事,都是细节。我看到新闻里,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处在中毒的状态下,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井喷的现场总有人吧,那井喷现场的这些人第一时间在干什么?这也是一个预警机制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有几件事情同时考虑。

【汪中求】比如煤矿事故,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是了解不透的,但是其中肯定有一种情况,上面文件下去了,但是下面没有执行,都不在乎,事情就不断出现。有些事连总理都很急,但是下面不急。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决策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执行根本执行不下去,有些文件形同废纸。

【汪中求】比如衡阳大火,20名消防人员牺牲了,我们很难过,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消防队伍自己有没有失误的地方?从一个机构来讲,有没有一定的责任?平时的消防安全检查一直在做,消防部

门经常在讲一句话,隐患险于明火。平时的工作做到位没有?有没想过去救火的路上有没有障碍物?水是不是及时接上去了?我们平时的细节做到哪儿去了?如果平时细节做得好,很可能这场灾难就能避免。即使没有这场灾难,平时工作就要做落实,不能光写一个罚款单就完了。

【汪中求】我们知道很多执法部门或者是管理部门就是不停地罚款,罚完款以后就不管了。不知道他们的服务意识在哪里?从管理机构,甚至是有些政府部门,都有一些严重的失误,这种细节上的马虎跟很多事故连续不断肯定是有联系的。

【吴阳雄】请谈谈如何培养出一个人对细节非常重视的习惯?

【汪中求】曾国藩就讲到他家庭里面的管理,著名的几个字叫做“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一开始是很勉强自己的。按照某一种步骤进行训练.这样习惯就自然了。我觉得现在每一个机构或者每一个团队都需要强调格式化,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这个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东西都做出来了,但是没有很好地演练和培训。

【汪中求】我还在清华大学读书,上了一个课程,让大家拿一个报纸卷成的棒子,十个人伸出一个指头抬着,从齐眉的地方降到齐腰的地方。我们做了一个上午也做不出来,有一个规则就是所有人的手指不能离开棒子,这样大家都无意识地往上抬,只往上不往下,那这个棒子连摆平都难。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表现团队合作。我想得到的是团队如何合作?其中有没有严谨的培训过程?假如两边放着有刻度的柱子,大家通过两分钟或者是五分钟的训练。把这个棒子放到一米七的位置,这样就下来了。

【汪中求】我们的管理,严格来说是很幼稚的。现在提出很多很高的管理理念,但孰不知我们最基本的管理训练都没有做。大量的企业员工新进来之后,简单的训练就是开开会,讲讲企业的历史,把制度布置下去,至于他手上做的事应该通过多长时间训练到位,该怎么做,没有。

【汪中求】举个例子,去年某一天,我在一个大学讲课,其中有一个班是财会班的学生。我当时把一张增值税发票复印当卷子发给他们,我出题,你们填一下。结果50个本科会计人员只有2个人填对了。这个作为练习无所谓,但是在企业做事,这样做就完了,你第一次错了我就很不高兴,第二次错了,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不行了,第三次错了,我可能就不用你了。我说的意思就是任何小事都需要训练,就是我说的团队需要格式化,员工需要训练。

【汪中求】欧洲国家做过一个研究,说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学生进一个企业,从一般的管理干部到高级干部,到60岁退休,中间差不多40年时间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大概需要付出多少费用呢?据说是75万英镑。我们做得就很简单,你进来了就先干吧,事实上这是有成本的。

【汪中求】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就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什么叫团队?我认为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就叫团队,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必须非常严格地要求,格式化地操作。我们现在很多事就是因为意识不到位,事情做得非常粗糙。我手下有一个秘书,她刚刚给我当秘书时非常不舒服,觉得我这个人太过分了。

【汪中求】我对秘书交来的材料,对上面的错误我会有一种本能,就是第一眼发现的就是错误,一看见就打回去,我也不讲什么原因,你自己去看,你必须拿出一个没有错误的东西给我。我跟她认真谈心过一次,我跟她说,你想想,我汪中求不是很重要的,我是普通人,你也是普通人。但是汪中求在这个公司当总经理就很重要,因为这个企业花了比较高的代价来请我,这个岗位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必须对汪中求的事情很认真,这是不能马虎的。

【汪中求】我如果个人让你给我买饭,让你买排骨,你买成鱼了,那没有问题。但是公司让你做一页纸的东西你做成两页纸,那是不行的。很多事情你不去严格要求,不去训练,就会永远停在这个水平上。

【主持人】汪先生在平常工作中不仅对员工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在这本书写的后序“不要原谅汪中求”,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