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

第15章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第15章

小说: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勋爵从25美分起家。这些人没有什么财富权势可以指望,但这并没有成为阻挡他们成功的障碍。

创造力完全来自于心灵的能量。它有三个步骤:理想化、视觉化、具体化。每个大企业的首脑全都是依靠这种能量。在《人人》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石油大亨、亿万富翁亨利。M。弗莱格勒道出了他自己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全面地看问题。以下这段与记者的对话表明了他是如何运用精神能量的……理想化、视觉化、集中意念:

“你有没有向自己描述过事物整体的图景?我是说,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闭上眼睛,就看见轨道,看到火车在轨道上飞驰,听到汽笛呜呜的轰鸣声?你是否做到这些了呢?”“是的。”“有多么清晰?”“非常清晰。”

这里我们看到了法则。我们看到了“循环因果之理。”我们知道思想必然领先于行动并且决定着行动。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我们就能认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任何境遇自有其成因,任何经历都不过是一种结果。因果循环和谐有序。

成功的商人常常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断地朝着越来越高的标准迈进。生活,正是一点一滴的思想在我们每日的心境中不断地结晶。

思想是一种可塑的原材料,我们可以用它构筑生命成长概念的图景。使用,决定着它的存在。不管你想要做成什么事情,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恰当运用都是必要条件。

来得太早的财富,不过是灾难和羞辱的开始。因为,如果我们不配得到,或者这些财富不是我们努力所得,那我们也无法永久占有这些财富。

我们在外在世界中的种种际遇,都可以在我们的内在世界找到对应的情状。这一点是由引力法则决定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决定应该让哪些事物进入我们的内在世界呢?

无论是通过感官还是通过客观意识,进入我们心灵的一切,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打下印记,形成精神图景,而精神图景正是创造性能量的生产模式。这些经历大部分是外在环境、际遇、过往的思虑、甚至是其他负面思想的结果,因此在进入我们的心灵之前必须经过仔细的分析验证。另外,我们也可以自主地创造精神图景,通过我们内在的思维过程,而无须顾虑其他,诸如外部环境、种种际遇等等。通过运用这种力量,我们必将掌握自己的命运、身体、精神和心灵。

通过运用这种力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出我们渴望得到的阅历,因为,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实现某种境遇,这种境遇最终会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因此很显然,归根到底,思想是生命的原动力。

所以,把握思想就是把握环境、际遇,就是创造条件、掌握命运。

我们如何能够控制思想呢?过程是什么呢?思维就是创造思想,但是思想的结果取决于它的形态、性质和生命力。

思想的形态取决于产生这种思想的精神图景;精神图景取决于心灵印记的深度、观念的决定性优势、视觉化的清晰度以及这幅图景的胆识与魄力。

思想的性质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心灵的成份。如果心灵的成份是勇气、胆识、力量、意志,那么它所纺织的思想也是如此。

最后,思想的生命力取决于思想孕育时刻的感受。如果思想是建设性的,就必将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它能够生长、发展、壮大,它具有创造性;它会为自己的全部成长汲取所需的一切。  解的毒菌。这个思想将会消亡,但在这消亡的过程中,它会给我们带来疾病、患难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和谐。

这就是我们所称之为“恶”的东西,当我们自己招致这种“恶”的时候,有些人倾向于把这一切的困厄都归因于超自然的神灵,但这所谓的超自然的神灵不过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心智”而已。

它既不好,也不坏,它只是存在而已。

我们把它分化为形态的能力,就是我们彰显“善”和“恶”的能力。

因此,“善”和“恶”都不是实体,它们不过是用来描述我们行动结果的词语而已,而我们的行动又受到我们思想性质的决定。

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建设性的、和谐的,我们就彰显“善”;反之,如果我们的思想是破坏性的、不和谐的,我们就彰显“恶”。

如果我们想要显现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这个过程只不过就是:在心中抱持一个理想,直到你心中的幻影变得清晰起来。不要去想人、地、事,这些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你渴望的境遇本身蕴含着一切所需,合适的人和合适的事,自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出现。

在时候我们可能说不清视觉化的力量是如何控制我们的环境、命运、性格、能力和成就的,但这绝对是科学的事实。

你很快就能看到,我们的思想决定着我们的心灵状态,而反过来我们的精神状态又决定着我们的能力和心智能量。接下来你会懂得,随着我们能力的提高,自然会带给我们各种成就和收获,也使我们能更好地控制我们的环境。

因此可以看出,自然法则的运行是完美、和谐的,一切看起来“不过是发生了”而已。如果你需要证据,那么就回想一下你自己生命中的种种奋斗努力吧,当你的行动朝着一个高尚的方向努力的时候是怎样,当你怀着自私自利的动机之时又如何?你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吗?如果你希望实现你的梦想,那么,在你的心灵中绘制一副成功的画面吧,有意识地视觉化你的愿望;这样,你将推动着成功的步伐,你将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它。

我们只能看到客观世界中的存在,却不能看到精神世界中已然存在的视觉化的图景,而这图景却正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预示着将要在我们的客观世界中出现的事物……如果我们忠实于我们的理想图景的话。原因非常简单,视觉化的图景是一种想象的形式。这种思维的过程形成了心灵中的印记,这些印记又形成了观念和理想,这些观念和理想形成了计划……伟大的建筑师正是通过这些计划筑造我们的未来。

心理学家已经得出结论:只有一种官能,就是感受的官能,其他官能都是感受的变体。确定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感受是一切能量的源泉,为什么情感可以轻易战胜理智,为什么我们的思想中不能没有感受的存在……如果我们希望得到什么结果的话。思想和感受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当然,视觉化必须受到意愿的引导。我们所能够在心灵中视觉化的也正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我们绝对不能任由想象力毫无节制地放纵。想象力是一个好的仆人,但却是一个糟糕的主人,除非受到很好的控制,否则它就会使我们陷入五花八门的空想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结论中。如果不加以分析检验,我们的心灵就很容易接受各种似是而非的主意,结果就是导致精神的混乱。

神图景。任何的理念都要经过透彻的分析,把一切并非科学准确的东西一概加以摒弃。如果你这样去做,你就不会浪费精力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而是非常有把握地做每一件事,成功将为你的奋斗加冕。这就是商人所说的“远见卓识”,这与洞察力基本相似,是一切事业获取成功的奥秘之一。

你这周的作业是,让自己认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和谐和幸福是一种精神状态,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占有。一切只有用心去营造,收获的结果取决于良好的心态。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获得物质上的所有,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如何保持能够给我们带来理想结果的良好心态。要想拥有这种心态,需要我们认知精神本质,并领悟到我们与宇宙精神的合一。这种领悟能够为我们带来可以使我们获得满足的一切。这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成功地达到了这种精神状态,那么一切愿望的实现就如已经发生的事实一般,相对容易得多了。当我们做到这些,就会发现“真理”使我们得以“自由”,使我们免于一切匮乏和局限的缠累。

一个人可以构想一颗星,放飞它,让它在轨道上运行。然而在上帝面前,他远远不如那个放飞一个金色的思想之星、并让它在历史轨道中运行的人更伟大。

………… H。W。比彻

第十七章 有渴望,才有希望

求知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磁力,它能吸引住知识和智慧,并让它们为你所用。渴望越是热切持久,你得到的发现就越是明白无误。这使你得以与世间的一切力量相抗衡。

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崇拜的哪种“神”,反映出了这个人的心智状况。

问一个印度人什么是神,他会向你描述一位显赫部落的神武酋长。问一个异教徒什么是神,他会告诉你火君、河伯、这神、那神以及诸如此类。

问一个以色列人什么是神,要么他会告诉你摩西的神,摩西认为宣布诫命的上帝有利于强化统治,因此,摩西的神就是“十诫”。要么他会告诉你约书亚的神,这位神带领以色列人攻城掠地、屠杀俘虏、抢夺财产、把所到之处夷为平地。

所谓“蛮族”的人们为自己的神“雕刻偶像”,然后向它屈身跪拜,对于他们中少数有智慧的人来说,他们不过是把这些偶像当作一个精神支点,一个可视化的外在形象,用来寄托自己的灵魂。

我们21世纪的人,尊崇那位“爱的上帝”。理论上是如此,然而实际上,我们为自己雕刻了“财富”、“权力”、“时尚”、“习俗”、“传统”等等的偶像。我们“拜倒”在它们面前,崇拜它们。我们把全部意念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它们也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得以具体化。

学会了第十七章的读者将不会错把表象当成现实,你将关注一切的“因”,而不会只在乎“果”。你将关注生活的现状,因此,结果绝对不会令你失望。

我们知道,人类可以“支配万物”。这种支配权是建立在精神基础上的。思想是一种活动,它掌管着其属下的一切行为模式。最高级的行为模式在本质和属性上都处于更高的地位,因此必然决定着一切环境、面貌以及与它联系的万事万物。

精神力量的振动是最纯粹的,因而也是现有力量中最强大的。对于那些认识到了精神力量的特性和超越性的人来说,一切物质力量都不足挂齿。

我们习惯于透过五官的镜头去看待宇宙,我们的人、神观念也正是源于这些经验,但真正的观念只有通过精神洞察力才能获得。这种洞察力需要有精神振动的加速,并且只有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全力、持久地集中精神意念,才能够获得这种洞察力。

持续的意念集中意味着思想不间断地、平衡连贯地流动,需要在一个持久、有序、稳固、坚韧的体系下才能完成。

伟大的发现都是持久观察的结果。学习数学科学需要成年累月精神集中,并要掌握其中的原理。而研究精神科学……一门最伟大的科学……也只有通过集中意念才能揭示其中的奥秘。

集中意念经常受到误解。似乎有一种看法,认为集中意念需要的是努力去做什么,但事实正好相反。一个好的演员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他能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忘却自己的身分,而让自己与所扮演的角色完全等同起来,并用真实的表演来打动观众的心。这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意念的集中。你应该完全沉浸在你的思想中,沉迷于你所关注的主题,以至于忘却其他一切不相关的事情。如此集中意念会引发直觉的感知,以及直接的洞察力,让你能看透你所关注的客体的本质。

l

一切知识都是这样集中意念的结果。就这样,我们得知了天堂和世界的奥秘;就这样,你的心灵成为一块磁石,你求知的渴望就是不可抗拒的磁力,吸引住知识和智慧,并让它们为你所用。

渴望,大多是潜意识。有意识的渴望很少能够在客观世界中实现,除非这个愿望是唾手可得的。潜意识的渴望能够激发心灵的能力,使困难的问题自动解决。

意念的集中能够激发意识的理念,并引导它行动的方向,驱使它实现我们的意图。集中意念的实践,包括对物质、精神和身体的控制。一切意识模式,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身体的,都必须在你的把握之中。因此,控制因素在于精神原则;精神原则能够使你摆脱有限的成就,使你能够达到把思想模式转化为性格和意识的境界。

集中意念不是指考虑某些想法,而是指把这些想法转变为实用价值。凡夫俗子不知道集中意念的真正概念是什么。总是有人叫着说“我要什么”,却从没有听到有人说“我是什么”。他们不明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他们不懂得,在拥有“分外之物”之前,他们必须有可以容纳这些“分外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