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万能神医 >

第184章

万能神医-第184章

小说: 万能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边混的不错吧?”

    “还行,凑活着混呗!”

    “那一个月能挣1500?”

    “差不多吧。”

    郭新德精神顿时一振,说:

    “俺家老大能挣两千!”

    两个儿子小学都没毕业,这让村支书很没面子,特别是在郭奕这一家人面前,如今自己小学没毕业儿居然比大学生挣得多,郭新德立刻像吃了人参果一样,那叫一个爽快。

    郭奕故意惊讶的说:”工资真高。”

    郭新德更爽了,故意漫不经心的说:

    “老二就差点了,才挣1800。”

    “不错了,老二也不少了,再说,谁让他是老二来着,他们在哪上班?工作单位一定不错吧。”

    “那当然,成虞化工听说过吗,我家老大在那做车间主任,老二是班长。都是核(hai)心人物。”

    那家公司的人事经理瞎眼瞎到什么程度了?

    “好了,领导,有空去家里坐坐,我上镇上去一趟。”

    他之所以叫郭新德领导,是因为他要比郭新德的辈分要大,要论起来,郭新德得叫郭奕爷爷。在村里,只看辈分不分年龄的,所以按理,村支书得叫他爷爷,但村支书大权在握,又怎会叫,郭奕又不好直接叫他的名字,叫“支书”又显的生硬,于是便引进了这个词,不过,看起来支书还是很受用的。

    郭新德心想,这小子脸上挂不住了,哈,还大学生呢,才挣1500,学习好有个屁用。

    郭奕跨上父亲亲手改良的永久自行车走在了乡间的小路,路上偶尔会遇到村民,问的话题也无非是做什么收入多少之类的,其实,大家没什么恶意,一半是好奇,一半寻求心理平衡——你是大学生,挣得多是应该,挣得少大家正好心舒服一些。

    村里的路是土路,坑坑哇哇的很难走,村里不管,自然也没有人主动修补,一下雨,村里很长时间无法出入,穿个雨鞋出去转一圈便能带回五斤泥来。在这种路上,骑自行车要比三轮四轮舒服的多。出了村,路况要稍好一些,但也只是稍微好一些而已。村村通公路的口号已经有了,但没见到行动,只是镇上的一条主干道上铺成柏油马路。

    这里的农户大多只种两种庄稼——小麦和yù米,此时,田里的小麦还没有长出,路边稀疏的树木遮挡不住目光,乡间显得极为空旷,初秋时的虫鸣鸟叫,都已不见,只是偶尔有两只麻雀会在田中翻找着食物。这,是一种久违了风景,不美,却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

    郭奕骑着吱吱呀呀叫着的自行车,很是休闲的向小镇而去,那里是他读初中的地方,不过十几里路。对这个小镇他还是很熟悉的······

    二十分钟后,郭奕来到了镇上,他惊呆了。



………【228 各自忧】………

    到了小镇之后,郭奕惊呆了,七八年了,竟然没有变样,还是那么富有乡土气息,路虽然宽敞,但依然是土路,路边的房子依然清一sè的平房,远处倒是有一个二层小楼,郭奕依稀记得那时邮局。(_)

    一边走一边看,郭奕很是怀疑是不是文化部门将这个小镇定位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否则,怎么也得有点新气象吧。到了十字路口,郭奕看到了那家包子铺,当年上学时,实在吃不下学校的饭时,他便到这里打打牙祭,这ròu包子的味道,甚至偶尔会出现在他的梦里。于是郭奕停下来买了几个包子。

    终于发现新气象了——这包子不如原来好吃了。看来,再也吃不出印象中的美味了。

    小镇被两条十字形的大路分成四块,然非常省事的被命名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这个当时还有个争论,郭奕认为应该叫东南街、东北街、西南街、西北街,可惜,没被采纳。

    郭奕在一个大院前停下车,推着自行车走了进去,迎门正对着的几间平房,是前出厦那种,门口赫然挂着镇政fǔ办公室的牌子,向东走几十米,又是一排房子,依次是镇派出所、镇法院、计生办等等。除了教委之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全了,这边派出所打个喷嚏,那边镇长办公室就能听见。

    郭奕差一点就被感动了,多么简朴的,和那些动辄数百万数千万建政fǔ大楼的地方相比,这里官吏真称得上是廉政了。你看,人家连传达都不设!

    但,郭奕只能冷笑,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很多事情,他是清楚的。

    这个乡镇,虽然穷虽然落后,但官员的政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升迁也是相当快。方式很简单——超额完成任务。以前没有取消农业税,老百姓要交公粮,还有“三提五统”,本来呢,这也不算什么,毕竟是国家政策,必须执行的。但这个镇的干部要求高,不但要交全,还要快,别的乡镇半个月到一个月收完,这里一周就收完。若是赶上灾年,别的地方都申请减免,甚至国家还会补贴一部分。但这里,却是要求大家勒紧裤腰带完成任务,为此,镇上专门成立了“强征队”,这些人的英勇善战不下于当下的城管。

    总之,这里干部是能干的,不会让上级cào心的。这届领导功德圆满,高升了,新来的领导自然不敢落后,提出要将这里打造成水果之乡,发展万亩梨园。几年之后田里大半种上梨树,不待吃上梨子,这位领导又走了,又换了一届领导,这届领导经过实地调查,外出取经之后,直接否决了前任的政策,别说这里的老百姓没有经验侍nòng不出好梨子,就是结果了,这万亩梨往哪里销售?这玩意又不能当饭吃。于是,他提出了“要想富、种桑树”的口号,号召大家养蚕,于是老百姓又把快要结果的梨树砍了,栽上桑树,买扁、买幼蚕,从没见过这玩意儿的老百姓又学到新知识了······

    “三提五统”的钱该交的都交了,其中自然包括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路这些费用,可是,老百姓看到的是教师工资一再拖欠,领到手里的不少是白条。民兵什么的从没见过(倒是见过强征队,战斗力强悍),修路?自然是没有了,否则也不至于到现在都取消农业税了还是土路。

    当然,其中计划生育工作的做的还是很到位的,计生办的人一个个如同刑警队出身,明察暗访,凡是胆敢超生的,只要没生出来,哪怕已经临产了,也要引产,很多引出来的孩子都是活的,至于生出来的,那没办法,只能罚款、扒房、办学习班(各地“学习”手段不同,减féi效果显著)。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如今,政策好了,过往种种许多已经消失了。所以,说好政策,不是一句空话,老百姓是有实实在在的体会的。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新政策,至少,老郭庄的村支书郭新德再也不能随便在小卖部打白条拿东西了,没了提留,吃东西就得自己掏钱了。据说,从哪以后,他的肚子一度小了不少。好政策能让官员减féi啊!

    郭奕站在门口胡思luàn想。却不知道,在他面前的办公室里,镇长也在胡思luàn想。

    马奎荣是镇长兼书记,地地道道的一把手,自从他上任以来,政策越来越好,但镇上能支配的钱却越来越少,前任给他留了一个烂摊子拍拍屁股走了,他再想效仿却已经不行了。辖区内百姓无余财,民办企业更是一个没有,前几年还有个冰糕厂,现在也倒闭了。没有税收没有政绩,形象工程想搞也搞不起来。他简直已经绝望了,考虑是不是自己掏腰包活动活动,赶紧调离这个鬼地方。

    然后,今天,居然好事来了。一个外地的企业家要来捐款修建公路,他顿时欣喜若狂,公路,这可是他的一大心病,市里“村村通公路”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了,这个乡镇一直在拖后腿,每次开会他都会被点名,他都快患上会议恐惧症了。可是,镇上没钱,他也没有办法。

    他仔细看了地图之后,却发现对方要修的地方,既不是镇中心,也不是镇里通往市里的主干道,而是偏异一隅的十几个村庄。这让他既失望又好气,这么偏僻的地方,上级根本看不到,这个富商脑子有病?他召开镇领导班子开会,最后决定,让副镇长冯占海和办公室主任沈云负责接待,一定要把富商接待好,并定下三个目标,第一,吸引富商投资,第二,增加修公路的款项,将镇上两条主干道修一下。第三,以此为契机,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当然,这些目标能否做到,他们心里都没底,所以他们还有一个最低的目标——将修路的中心向城镇偏移,至少,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能看的见。

    冯占海四十多岁的年纪,浓眉大眼,相貌憨厚,很有亲和力,沈云三十多岁,颇有几分风韵,举止大方,当然也放得开,这两人出马,还是很有实力的。

    等两个得力助手离开,马书记靠在椅子上浮想联翩,如果,这个富商肯将修路的范围的移镇中心,那这里结束晴天尘土飞扬,雨雪一身泥浆的日子。这怎么也得算是政绩,至少自己的前任都没办成,若是再能来点投资,在这里建个小厂什么的,别说重工业,就是轻工业手工业也行,好歹也算是零的突破。就算没有投资,那给镇政fǔ增加点赞助,你看临近乡镇,那办公室清一sè的液晶电脑。再看自己办公室还是一台电视机,落后啊!

    想了半天,马书记有点自嘲的笑了,自己这个小镇本就偏僻,又没有什么知名度,谁肯来这里投资啊,别的地方寸土寸金,自己的这里土倒是有的是,但土还是土,和金子半máo钱的关系都没有。他以前也曾想过借助个历史名人炒一炒,可翻遍了县志也没发现本地曾出过什么名人,倒是抗日战争事情曾经被三个鬼子和一众伪军占领过,可这事耻辱啊,再说,那三个鬼子也没留下个名字啥的。坊间倒是流传千古**潘金莲真正的老家是本地的,可是为了这么一个女人河北某县和山东某县已经闹的不可开交,自己这边就别掺和了······

    郭奕走到派出所门口敲了敲门,没有人说话,他用手一推,门就看了,房间不大,一目了然,没人。

    郭奕不敢进去,好歹也是本地重要司法机关,要nòng出个误入白虎堂的事就太冤枉了。他走下台阶转了一圈,正好看到一个身材丰腴,穿着得体的女人从一间办公室走了出来。他急忙问道:

    “大姐,这派出所户籍科的人呢?”

    出来的正是沈云,她愣了一下,笑着问道:

    “户籍科?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吧?”

    郭奕的普通话很标准,一点也没有当地口音。

    “是啊,我就是这儿镇的,这不,来落户口了。”

    “哦,听着可不像,落户口你找她就行了。”

    郭奕顺着她手指的方一看,见一个穿着警服的女人走了过来,身材瘦削,相貌清纯,郭奕心中暗想,这地方不大,女人倒是都挺养眼的,环féi燕瘦,这就齐了。

    但是,养眼的人未必养心,这位貌似清纯的警察妹妹很不好说话,想落户也简单,要提供身份证和报到证,没有身份证?那我怎么知道你是报到证上的人?怎么补身份证?可以先到户口所在地开户籍证明。郭奕的脸黑了,我的户口已经迁出来了,你不让我落户,我怎么开户籍证明?妹妹脸也黑了,你不开户籍证明我怎么给你补身份证?你不给我身份证我怎么给你落户·······

    郭奕本来想说,你先给我落户,然后就开户籍证明了,然后就可以补办身份证了,然后拿着身份证和报到证就可以落户了。但考虑到这有点侮辱对方智商,只好作罢。



………【229 惊艳】………

    最终,郭奕什么也没有办成,这位百万富翁只好骑着自行车、揣着几十块钱向回走。

    没走几步,他忽然停了下来,回去也不是办法,这身份证还得办啊,自己再牛也没办法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让银行给自己补办银行卡,他想了想,又拐了回来,不过,他不是再去派出所,他决定去市里,毕业的时候,他记得自己的档案被学校发回了市教育局,据他所知,他有一个老师现在在教育局上班,拿出档案应该不成问题,有了档案,总能证明自己身份了吧。

    成虞市离这个小镇大约三十多里路,虽然这交通工具不怎么给力,但他体力好,半个小时也就到了,估计那时教育局还下不了班。

    在镇西有一条公路,可直通成虞,郭奕蹬着自行车走上了这条本镇最好的路。

    郭奕脚下生风,自行车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子骨比现在出产的轻便型自行车不知要强壮多少,跑起来也是相当的给力。郭奕一边走一边搜寻养眼的风景,奈何路上车少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