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铁血兵魂 >

第163章

铁血兵魂-第163章

小说: 铁血兵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子似的时刻跟着你,你注意它了,它永远是阴影,你要是不在意它,你眼前就永远是光明!不能冲锋陷阵,那还叫神仙湾的兵吗?”
  “嘿嘿!你这段话还挺有哲理的呢!”钟国龙感叹道。
  王纪明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们一排长说的!他叫李行真。”
  “一排长?是哪个?怎么没见到他?”钟国龙奇怪地问。
  王纪明的眼神顿时暗下来,低下头,狠狠地将一个雪疙瘩踢了出去,沉重地说道:“他已经牺牲了!去年冬天他带着三班的几个战士巡逻,在最高的5600米的点位上,忽然一阵大风向他们刮了过去,对面就是外国的国土,一排长让战士们赶紧撤下去,他自己却来不及了,只好死死地靠住界碑,楞是没有让自己越过国境一步,等大风刮过去,三个战士活了下来,一排长被风雪钉在了界碑上,整个人已经僵了!”
  王纪明痛苦地流下了眼泪,抽搐地说道:“一排长在神仙湾当兵四年,一次也没回过家,家里的女朋友嫁了别人,他表面上跟没事人似的,晚上自己躲在被窝里哭。牺牲前一天晚上他还跟我说,他爹又托人给她介绍了一个,等过了年要回去相亲呢!谁想到……”
  钟国龙愣愣地站在旁边,眼圈也湿润了,来神仙湾的这两天,他听到的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每个故事都带给他了无限的震撼,他感觉到,神仙湾的战士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忠诚!和他们比起来,自己平时训练的艰苦似乎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他与这些边防战士的差距,还很大很大,此刻他十分理解王纪明失去战友的痛苦,他甚至在想:假如有一天也有战友离我而去,我会怎样呢?
  神仙湾平凡的一天在时刻的不平凡中度过着,下午两点三十分,连队巡逻队赴海拔5600多米的点位巡逻,参加巡逻的侦察连战士分两批,全副武装登上巡逻车。被誉为“生命方舟”的多功能巡逻车前两年配发哨所,车内集供氧、通信、监控设施于一体,信息化技术含量高。带队的马连长告诉龙云,连队巡逻点位都在海拔5600米以上的山脊上,遇到大风大雪,巡逻车到不了点位,战友们徒步也要坚持到点。
  17时30分,巡逻车在一片冰湖边停下来。前面已经没有路了,战士们跳下车,踏着没膝的雪,背着枪支、电台一步一步走向点位。钟国龙和刘强艰难地挪动着双腿,忍受不住缺氧的疼痛,打开氧气袋吸氧,而巡逻战友们竟没一人吸。有时在干部的再三叮嘱下,战友才吸几口。班长熊涛说:“必须把缺氧扛住,不能天天背着氧气袋巡逻。”
  10时20分,大家终于爬上海拔5600多米的点位。钟国龙和刘强等人,此时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大家靠在一起,感觉寒风像冰刀一样刺进全身的每个缝隙,整个身体好象直接暴露在冰雪中一样,身上厚厚的军大衣此刻仿佛发挥不了任何的保暖作用一样,最难受的还是缺氧,一路上大家吐掉了胃里所有的东西,还是感觉天旋地转,脑袋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睁开眼睛,满眼都没了光亮一般,只好抱着氧气袋吸起来,而此时神仙湾的战友们却顾不上休息,迅速潜伏观察,检迹现地。一直忙到晚上21时30分,大家才赶回哨所。
  神仙湾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明天一早他们就要下山,再经过长途跋涉,与张国正带领的其他人员在兵站汇合,回到威猛雄师团的驻地。
    第三卷 钢刀淬火 第二百零二章 昆仑女神(上)
     更新时间:2009…1…7 1:19:30 本章字数:2349
  第二天一大早,毫好不容易睡了一觉的侦察连战士们,被一阵的叫喊声惊醒。
  “兄弟们快出来!神仙姐姐来了!”
  “神仙姐姐?我靠!我说呢!”李大力疯了一样跳起来,喊道:“弟兄们快起来看仙女!我说这帮家伙怎么在这地狱似的地方呆得这么快乐!原来是有这一出啊!”
  “神仙姐姐?”大伙都醒了,李大力已经开始找鞋了,钟国龙仔细听外面喊,的确,边防战士们的欢呼声越来越响,看着意思,莫非这里真有什么神仙?
  “快点儿快点儿!晚了神仙就走了!在老家的时候我爹跟我说过,雪山上一般都有仙女,那漂亮就别提了!我得出去看看,要真是跟传说一样,我就考虑申请留下来了……我鞋呢?”李大力唠叨着,穿了一只鞋发现太小,不是自己的,着急地四处找了起来。
  “走走走!一起看看仙女去!”钟国龙也起来,转头问龙云:“连长,真的有仙女吗?”
  龙云神秘地笑道:“有!”
  龙云一说有,这帮小子更激动了,从床上跳下来就往外跑。
  门外,哨卡的战士们已经像过节一样跑了出去,钟国龙他们紧跟在后面,努力向门外张望着,只见那些战士一溜烟儿地向对面的操场上跑,那速度比早操可快多了!
  李大力最先跑到了操场,向前望去,一进门的位置,停放着一辆白色的汽车,汽车上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红的十字,李大力自言自语道:“神仙也改坐车了?”
  一群哨卡的战士,围在了一起,不时地发出阵阵的欢笑,人群里面,还真的听到一个女性爽朗的笑声。钟国龙他们激动了,跟着就跑到了人群边上,使劲往里面挤,战士们被这几个小子搞得有些莫名其妙,纷纷让开路,几个人终于挤了进去,眼前,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女人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女人个子不高,身上穿着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典型的高原面貌:皮肤有些粗糙,两腮上也是通红,灰色的眼睛,牙齿倒是洁白。
  “这是神仙姐姐?”几个人有些吃惊了。
  那女人看见他们,先笑了起来,说道:“你们几个是来哨所参观的吧?”声音很爽朗,给人的感觉十分舒服。
  “你……怎么知道?”钟国龙有些不好意思。
  女人哈哈笑道:“这个哨所的战士,没有我不认识的,你们几个我从来没见过,看你们也不像是在高原呆久了的,这理由还不够呀?”
  女人的话立刻引来战士们的轰笑,看来她在这里的号召力还真不小。
  李大力有些尴尬,小声说道:“我们……我们刚才听见外面喊神仙姐姐来了……我们还以为……”
  李大力说完,不但女人笑弯了腰,战士们也笑了起来,一个士官笑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昆仑女神!”
  “刘小波!你个坏小子,又拿大姐开玩笑!看我一会儿不收拾你!”蒋晓燕被那战士一介绍,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个时候,车上其他的两名男军医已经抬着医疗器材下来,战士们连忙帮忙把器材放到早准备好的一条长桌子上,蒋军医又开始喊:“大家赶快整队!一个一个来!你们老马连长呢?”
  “连长正亲自给你们下面条呢!”一个战士回答。
  “这老马,每次都这么客气!”蒋军医笑了笑,忙着整理起器材,忽然又想起什么来,冲旁边的一个年轻的军医说道:“小张,你赶快去车里把手套拿下来,检查完一个,就发一副手套!”
  那小战士答应一声,转身回到车上,费劲地搬下一个大箱子来,打开箱子,一副副用橡皮筋捆好的毛线手套露了出来。蒋军医笑道:“每个人都有份!这可是纯羊毛织的,以后上岗值勤的时候都得给我戴上,要不再把手冻伤,我可不给你们治!”
  战士们站在那里看着手套,都激动了,刚刚搬箱子的那个年轻军医说道:“这是大姐托老家的妹妹给寄的毛线,她天天晚上织到半夜,上面手套上还都贴着你们的名字呢!”
  “大姐!您每天工作这么忙,还想着我们的手……”一位排长眼睛红红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你们!咱们谁跟谁呀!”蒋军医永远是面带微笑,说道:“我前几次来巡诊,看见你们有的战士手冻得跟小红萝卜似的,我琢磨着要是戴上这毛手套,再外面套上配发的棉手套,保暖效果就好多了。还有,站领导刚刚给我买了一台缝纫机,下个月,保证让你们全垫上厚棉布鞋垫儿!”
  战士们这个时候眼睛都湿润了,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儿,战士们开始一起鼓起掌来,掌声在小操场上回荡着,蒋晓燕含着眼泪也鼓着掌,脸上的欣慰露于言表。“谢谢大姐!”“谢谢大姐!”战士们齐声喊了起来。
  老马跑上来,和蒋军医紧紧握手,招呼她们先去吃点热汤面,蒋军医一开始说等检查完再去,可战士们不答应,硬是把她们推到了食堂。
  “哎--哎--同志!这位女军医是谁呀?她怎么跟你们这么亲呢?”李大力好奇地拽住一个小战士的手,急切地问。
  小战士带着笑容,感动地说道:“她就是三十里营房兵站的蒋晓燕军医。她每个月定期到咱们哨所给我们做体检,大姐对我们可好呢!你刚才都看见了吧?今天晚上我站哨就有毛手套戴喽!”
  操场的边上,龙云和马连长站在那里,龙云也在向马连长问着同样的问题,马连长看着战士们拥簇着蒋军医走进小食堂,动情地说道:“这是我们全连的亲姐姐啊!她叫蒋晓燕,是三十里营房兵站的军医,这位大姐,和我们神仙湾哨卡的官兵相处快多年了,对我们战士来说,她比姐姐还要关心我们,她是我们这里战士心中的女神!”
    第三卷 钢刀淬火 第二百零三章 昆仑女神(下)
     更新时间:2009…1…7 1:19:31 本章字数:6744
  【今天发一章长5860字的章节。大家慢慢品读】
  龙云仔细地听着马连长对这位军医的评价,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他立刻命令侦察连的30名官兵集合到一起,请马连长给大家讲讲这位女神的故事。随着马连长动情的讲述,战士们对这位高原女神的崇敬之情渐渐升温起来:
  “咱们喀喇昆仑边防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雪封山,部队与外界隔绝。由于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障碍,像幽灵一样时时缠绕着官兵,挥之难去。
  那年6月,蒋晓燕随军区医疗分队奔赴喀喇昆仑雪山哨卡例行巡诊。,她走遍了我们这里所有的哨卡,战士们所经受的各种苦难在她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从那时侯起,大姐就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战士们排忧解难,后来别的医生下山走了,而她申请却留了下来。一年的时间,她跑遍了喀喇昆仑山上的每一座冰峰哨卡,把美丽的笑容几乎留给了每一个守防官兵,同时她也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了解掌握了驻高海拔地区官兵的心理状况,采集了5万多字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了“高原官兵心理档案”。
  她在写给丈夫的信中说:“这些常年守卫在海拔5000多米以上的战友们离开家这么远、这么长时间、肯定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和亲人。我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但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母亲、我能理解战士们的感受。如果能尽自己的力量给战友们带去母爱般的温暖,我就非常满足了。为了这些可爱的战士们,我决定留下来,我愿意做他们的大姐、母亲,成为他们最亲的亲人。’
  在喀喇昆仑山这绵延的冰峰上,除了战士们的军装,很难见到其他绿色。为了让哨卡上的战友们看到绿色,大姐和兵站的其他姐妹们在还能看到植被的医疗站附近到处寻觅小花小草,采集起来做成标本,并配上小诗,粘贴在笔记本里,制作成标本集《绿色畅想》。
  很快,天文点边防连的战士收到了标本集《绿色畅想》。“江南水乡图”、“春”、“小桥流水”……标本虽小,却给战士们带来了整整一冬的春色。
  她说:“守防的战友们常常把自己比作“昆仑山上一棵草”。其实在喀喇昆仑山上,每一棵小草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山上的战友们好多了,给他们带去绿色、带去希望,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责任。
  咱们这地方,正是所谓“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六月雪花飘”的喀喇昆仑山生活,除了高山反应和疾病带来的痛苦外,最难耐的是寂寞。一天晚上,正在值班的蒋大姐接到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打来的电话:“我们哨卡上好多同志都病了。”蒋晓燕忙问:“战士们病情如何?”对方迟疑了一下回答说:“在山上呆的时间长了,心里憋闷,想在电话里和你们聊聊。要是能听你们唱支歌,就更好了。”听到这里,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尽管在山上缺氧,她还是一首接着一首地唱,唱着唱着,她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电话那头,战士们流着泪水一遍又一遍地鼓掌。从这以后,她就开始有意识地学唱歌,学跳舞,利用巡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