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不会游泳的鱼 >

第39章

不会游泳的鱼-第39章

小说: 不会游泳的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生存都仰仗着人们的容忍。丁丁再也不跟哥哥争东西了,总是说:让给你。现在帕特对海海也容忍多了,就算海海耍小脾气,他也笑着,无任何计较,对待病中的孩子,大人总是格外的宽容,只是这宽容中有太多的忍耐。十六岁的海海现在对于帕特而言,好像另一个约翰,都是残疾的、不完整的生命,连神情都一模一样。也不尽然,约翰对自己的无能、病痛是无辜的,而他海海却是自找的。想到这,他就不能原谅海海,于是他只有把他的容忍进一步深入,慈爱进一步放宽。 
帕特李很少在家,至少很少在海海醒着的时候在家。以前总是海躲避帕特,现在调过来了,帕特避开海,就像避开一个敏感话题。即使不是深夜,帕特李也总是蹑手蹑脚地走动,生怕把严重需要休息的海吵醒了,更怕吓醒后两个人得没话找话说,那是一件多伤思的事啊。 
  这一天晚上,帕特正在客厅里平静地算帐。海海睡到一半起来上厕所,还故意咳嗽几声,以免他的突然出现惊吓客厅里的另一个人。可他一出现还是把安静的继父给吓着了,像见了鬼似地后仰了一下,确认是海海后,他后仰的身体才一点点向前靠。“海,你身体恢复得如何了?”帕特问得很关切,从语言到表情。“好多了。谢谢。”海海回答得也很得体。可是气氛就是不同了,再也恢复不了了。海海出现了,伤感就出现了。他给这个家里带来挥之不去的伤感。海海本人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就是伤感的实体。         
第二十五章冬天已过,春天还会远吗?(3)       他就这样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这天潘凤霞进来:“怎么样?好点了吗?”潘凤霞紧张地问,感觉又像是回到初为人母的时候,对一个无力表达自己知觉的婴儿,她得全力地替海海去感受。 
海海点点头,又摇摇头。 
  潘凤霞在桌上摊开一堆的药,倒了水递上。海海摇摇头。潘凤霞说:“不吃药怎么行?身体怎么会好?” 
  海海想他才不想好起来呢。海海一粒一粒地拾起,送入口中,拾一粒就一口水,再拾一粒,再送一口水。吃得很慢,不情愿。 海海摇摇头。 
“不吃就不吃。”潘凤霞顺着他说,完全是一副母亲对自己的病孩子纵容的神情。 
  海海倒下又睡了。只有在昏沉沉的睡眠中,海海才感觉安全,梦里的生活总是可以接受的,就算不可接受,刹那间便可以重新开始。于是他像一只奔赴巢穴的蚂蚁急着踏上归家的旅程,他急于入睡。睡眠意识是在生命面前背过脸去,实质是对现状的失望。 
  刚睡醒,丁丁已经站在他的床前了。 “啊?” 
“有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医生对他说:你得看开点。你猜这个病人得了什么病?” 
  “绝症?” 
  “斗鸡眼。” “哥,你的事我都猜到了。” 
“啊?” 
  “你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而且是同父同母。” 
  “我们是同父同母吗?我怎么以前都不知道的。” “他们也有责任。” 
“谁?他们是谁?” 
  丁丁想了想:“这个社会,这个文化,这个家庭,我也说不清楚,所以叫‘他们’。” 
  “你不需要为我推卸责任。” 海海看了她一眼:“这句话听上去很不像你。” 
“我对你也不够好,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对你好一些。来,让我给你一个温暖的大大的拥抱。”丁丁说完就上前抱海海,正好碰到海海的伤口,疼得他直叫。然后兄妹俩又嘻嘻做笑地乐成一团,他们好久没有这样亲热了,像是回到小时候。 
  丁丁突然问:“你现在在想什么?遗憾吗?委屈吗?” 
  丁丁此话一出也知道此时不该说这话,再一想,自己脱口而出也不足为奇,这问题早已在她口边绕了千百次:“你后悔吗?后悔这一切吗?” “你打算怎么样?不可能一直瞒着的,妈妈一定会知道这些事情的。” 
他叹了口气,轻轻地说:“不知道,我怕。” 
  海海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一天,保险公司打电话过来,说是调查车祸的事情。 
  保险公司的人说:“我不清楚他为什么要自己去撞车?” “应该是这样的。” 
“你们保险公司怎么可以这样,为了不承担责任就这么说,你知道我儿子现在还躺着不能下床呢。” 
  “我真的很抱歉听你这么听,但我说的都是负责任的,有警察的事故报告,还有目击证人。” 
  “我要请律师。” 放下电话突然听见丁丁说:“如果是真的呢?” 
“什么是真的?” 
  “如果保险公司说的是真的怎么办?” 
  潘凤霞一下子就蒙了。真像就这么水落石出。一开始她也怀疑过,但是她没敢多想,必须有所收敛,想到的已经吓出一身汗。 潘凤霞向儿子的房间匆匆走去。必须弄清楚一件事情,否则她会被困扰死。她上楼梯的时候,根本没感觉自己踩空了一节。         
十五章冬天已过,春天还会远吗?(4)       
  “是真的吗?那件事情是真的吗?”潘凤霞的眼神既求助又请教。她等着儿子的一个“不”字将她解救下来。 
  “是真的,我真的写了匿名信。” “也是真的,我吸过毒。” 
“不,我也不是问这个,我还没有精力管这些。我关心的是你真的自己去撞车的吗?” 
  海海低下头,不说话。 
  现在谜底一点一点地揭晓。如今,再也含糊不过去。潘凤霞长叹了一口气,越来越感动吞咽有困难。 “所以你真的去撞车,去死吗?”潘凤霞惨笑了一下,重重地看着他。 
“对不起。” 
  “你知道你在对自己做什么吗?” 
  “我怕你失望,我宁愿死都不愿意你对我失望。” 海海沉默了,心疼地看了他母亲一眼。 
“海海,你给我听好了,你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潘凤霞说完就大步离开了海海的房间,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再进了浴室,再关上门,然后打开浴缸的水龙头,开始放声大哭。她看见镜中的自己,她看见她泪流满面。也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人了,竟号啕大哭得像个孩子,心跳、呼吸和泪水都配合尽力。她索性向镜里的另一个自己表达无限的委屈、软弱和恐慌,像小孩子一样。只有小孩子在极度无助情况下才哭得出这种大刀阔斧。 
  然后她擦干眼泪,自己安慰自己。那个母亲一样的她安抚了孩子的她,并引导她出了浴室。刚一开门,就看见海海站在门口。 潘凤霞艰难地笑笑,让儿子看见她什么都可以承受。 
“妈妈,对不起,我给你惹麻烦了。” 
  潘凤霞微笑,非常苦涩地笑笑。然后佝下身,一只膝盖着地,要帮儿子系鞋带。 
  “妈,我自己来。” 海海点点头,他明白他已经被原谅,仍然被爱着。 
潘凤霞非常爱孩子,只是有时候她不知道如何得体、适当地爱。而潘凤霞系鞋带这一刻的柔情却是动人的。海海也不像以前那样带着急躁地想摆脱母亲。平时,海海一定会认为他妈妈“又来了”,现在他好好地享受着母亲的疼爱。 
  母亲扶着他向前走了几步:“可以吗?” 
  “妈妈,谢谢你。”海海看了母亲一眼,拍拍母亲搀扶他的手。 “妈妈,”海海抬起脸,他想说什么,可是没有说。他本想说:我可以做得好些。海海觉得他得说些这类的话,但他只是喝了声“妈妈”,没有再说什么。 
儿子什么都没说,母亲什么都明白,他说的和没有说的。 
  “不,不,你不需要做的更好些或更差些,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 
  海海看了母亲一眼,点点头,走了。 在去警局之前,海海去墓地看望雯妮莎。 
墓地很大,大片大片的草坪,也许是受亡灵的滋养营养充足、生气勃勃。走到雯妮莎的坟冢,他真的想她,可他又不确定想她的什么。他想的可能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事,只是一个情感。他甚至不太能想起她的样子,所以他对她的描绘只能是那些“漂亮迷人性感”近乎于抽象的、无信息量的形容。就像他想不起自己的样子,而一照镜子,就知道为什么记不住了,因为这种太熟悉是不可能记住。 
  现在她终于可以安静了,再也不会有任何的欲望纷争来打扰她了,就像她再也不需要烦扰别人一样。安息吧,雯妮莎。再见。 
  离开的时候,却碰见同来吊唁的艾丽雅。两个人同在雯妮莎的墓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两个人聊天,本来是许多话要说的,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说出。于是只是说些简单的话,没有话外音。 十五章冬天已过,春天还会远吗?(5)       
“啊?” 
  “等一下我就要去警局自首。” 
  “哦。”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艾丽雅的学生腔又来了。 
两个人走在路上,路过公园,这时正值初春,草坪上游玩的人都是一脸的春意盎然,按捺不住的对生活的热爱。他才意识到这个冬天已经过去,这个冬天过于的漫长与艰险,如同他的成长。不过总算是过去了。 
  柔和的阳光射入他的眼睛。阳光并不刺眼,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温和的,只是他太久没在阳光下活动了,感到一丝头晕眼花,有一种沉甸甸的喜庆的压力。看见一些孩子嘻嘻作笑地跑着,天地都有了生气一样。他突然感叹:成长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你怎么样呢?总是你在关心我,我都没有问问你怎么样了?”海海问后自嘲般地笑笑,像是穷人操心公主的生活,这不是瞎操心嘛。他又自圆其说道,“你总是很好的,总是很争气的。你一直就是最优秀的那个。” 她停了一下,转过头对海海说:“我已经被哈佛录取了。”         
       
  在我成长的年代,是教育制度主导青少年的生活。这些年我有很多的机会与当今的中国青少年交谈,我感觉父母、老师的关切和孩子的关切还是集中在学业上,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仍然是如果书读不好怎么办?除了读书这条独木桥,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吗?读书以外的自我价值在中国社会仍然得不到普遍的支持。中国相比之下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社会,多元价值还没有普遍被接纳的时候,所以青少年行为上的偏差多数会是因为学业上失败,得不到家庭学校的肯定的时候转向的一个表现。 
  相比,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华人青少年面临青春期的挑战与别的族裔孩子是一样的,就是自我认同与家庭认同分裂。华人青少年感觉到文化的落差,尤其是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的差距非常大,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变成美国文化,传统文化变成现代文化。他们生活在两个文化系统的夹缝之间,他们不知道是放弃同辈的认同来接受父母的价值系统,还是相反的。 《美国旅店》是这其中的第一部。名字是借套美国老鹰乐队风靡一时的歌曲《加州旅店》。 
《不会游泳的鱼》是第二部。这部小说的起因是我无意中在一份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引起的——一则关于十六岁华裔少年自杀的消息。不是因为战争,也不是疾病,而是他不想活了,于是他就去死。它引起了我极大的感伤与好奇。我起先是听一些为家长与青少年举办的讲座,很快就听进去了,可很快就不满足了。我开始走访一些青少年服务中心,对这个题材越来越感兴趣,并以此为背景写下这本小说。 
  郁秀于2004年10月完稿 
  2005年12月定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