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抗战狙击手 >

第29章

抗战狙击手-第29章

小说: 抗战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数!”
  “一”
  “二”
  ……
  低低的报数声,报到“六”就为止了。萧剑扬心里一酸,算上笔杆儿连长,一共不过七个人。
  这就是他们51师305团1营剩下的最后一点儿人马了。
  笔杆儿连长扶着女墙艰难地站起来。
  “上峰的命令,让咱们撤……”说着话,笔杆儿连长突然笑起来了:“死守南京,死守南京,结果是‘鸡公拉屎头节硬’啊,哈哈……”
  在萧剑扬听来,这笑声比哭声还让人难受。
  “萧班长,你带着弟兄们撤吧。跟着306团的弟兄,别走散了。”笔杆儿连长无力地挥了挥手。
  “要撤一块儿撤……”萧剑扬低声说道。
  “嘿嘿……”笔杆儿连长突然笑起来了:“我以前说过,毕某肯定要跟南京城抱到一起死。现在是说话算话的时候了。”
  他用手在自己的皮带下面一摸,气急败坏地骂起来了:“手榴弹呢?还给老子!还给老子!”
  萧剑扬在黑暗中没吭声,他上前搀住连长,往城墙下撤。
  笔杆儿连长倚着萧剑扬的肩膀,默默地走了几步,又慢慢地站下了:
  “萧班长,让我再看一眼这城墙,行吗?”他的声音显得平静而恳切。
  萧剑扬踌躇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他扶着笔杆儿连长,走到一个还没倒塌的城垛口前站下了。
  笔杆儿连长靠着城垛口,安静地站着。他从上衣口袋里摸出那个打火机,在手里把玩着。
  “你去帮我弄枝步枪来行吗?我拄着它走路能省劲些。”过了一小会儿,连长打破了沉默。
  萧剑扬略微犹豫,从背上摘下自己的中正式,递给连长:
  “就用俺的吧。”
  笔杆儿连长笑了,摇了摇头:
  “这枪可是你的宝贝,我可舍不得用。你还是帮我另外弄一枝。”
  萧剑扬收回枪,转身去找其他弟兄。等他追上一个弟兄,刚想伸手拿枪,就听见背后传来笔杆儿连长的声音:
  “弟兄们,都趴下……”
  大伙儿不知道是咋会事儿,以为有了敌情,赶紧往下趴。
  萧剑扬一惊,赶紧扭回头——一团火苗映入他的视野。
  在被冬夜包裹着的城墙顶上,这团小小的火苗,好像一簇突然怒放的野花。
  这火苗来自那个小小的打火机。此刻,这个打火机正握在笔杆儿连长的手中。他把小东西贴近自己的脸庞。
  橘黄色的火光,把笔杆儿连长的面部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
  还没等萧剑扬作出反应,日本人的机枪子弹已经从城墙外飞了过来。密集的子弹穿透了笔杆儿连长的头部、脖颈、胸脯……
  那朵刚刚绽放的橘黄色火花,在刹那间就凋谢了。
  等日本人的射击停止之后,萧剑扬朝连长的身子匍匐过去。用手一摸,连长的脑袋已经变了型,到处都是粘糊糊的脑浆。
  大伙儿捡了些被炸碎的砖块,草草地铺在连长的尸首上。在黑暗中默默地敬了个礼,剩下的弟兄们朝城墙里面撤退下去。
  在撤离之前,萧剑扬掏出挎包里的细皮绳,沉重地系上第七个疙瘩——七天,整整七天。从第一天跟日本人接火,到今晚,一共是七个昼夜。
  萧剑扬把皮绳留在了城头上,留在了笔杆儿连长的尸体旁。
  走下中华门城楼之后,他忍不住回过头望了一眼。
  夜色中,古老的城墙宛如一道长长的剪影,沉默不语。
  

第四章  中华门(19)
南京的城墙,建于明代,墙体高度一般在12—14米之间。中华门一带城墙的最高处达到了米。
  中华门城堡,南北宽128米,东西宽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它是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
  在中华门城堡之上,原有一座歇山式的三重檐镝楼。清代嘉庆年间,此楼倒塌。后又经江宁县筹资重建,但形制缩小了。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此楼毁于日军的炮火。
  88师,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精锐部队,与87师互为“姊妹”部队。下辖二个旅四个团,装备精良,曾在“”、“”两次淞沪抗战中屡创日寇。
  南京保卫战期间,该部负责防守城南的制高点——雨花台。师长为孙元良。
  该师于雨花台浴血苦战,重创进攻的日军,自身也伤亡惨重。262旅旅长朱赤、264旅旅长高致嵩、团长韩宪元、华品章等,先后壮烈殉国。
  根据参加当年南京保卫战的陆军51师306团上校团长邱维达的回忆:“……命我团调整部署……主力撤进城,利用城垣为阵地,守备中华门到水西门之线。
  ……十日晨,我团从中华门入城……我将任务分配完毕,即带领一组侦察官到城外侦察地形,联系友军,组织协同。”
  南京保卫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炮兵42团1营3连参加了南京城内外的战斗。该连为高射炮部队,全连共三个排,每排两门德国造高射炮。
  该连1排布防于雨花台、中华门一线,担任对空掩护任务。曾击落日本飞机,对日本空军造成威胁。
  日机在中国高射炮火的攻击下,不敢低飞投弹,因此始终没有从空中炸中城墙。
  威力侦察——旧军队中对于“火力侦察”的称呼。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一般是由一名正射手、一名副射手来操作。但是,在实际的战斗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名机枪手单独操作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情况。
  拒马——一种军事上用来阻挡步兵、人群的障碍物,用粗大的木头和带刺的铁丝做成。
  根据参加当年南京保卫战的陆军51师306团上校团长邱维达的回忆:
  “(12月10日)午后四时许,南京城区战况已经激烈展开……我当时在中华门城上指挥所,发现敌坦克两辆掩护步兵企图通过中华门外军桥。我命令集火炮数门,直接瞄准射击,敌两辆坦克中弹掉入河中。敌步兵失去坦克掩护。纷纷后逃。我即令一个加强连出击,斩获数十人,(我军)士气为之一振……”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区东面。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山上有三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余米,为南京最高点。
  此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占领此山,即可以火力控制南京市区。
  开和——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赢了,就叫“和”(hú)。开和,也就是开始和牌,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根据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南京卫戍军战斗详报》记载:“(南京战役中)官兵体力精神俱感疲惫……旺盛的企图心和机动力更为缺乏。国府西迁之后,各项交通器材随之俱行,各军经上海撤退损失,亦所存无多。致弹药之补给、伤兵之救护、与夫抢堵城垣缺口材料之运输,俱极缓慢,一被突破,即有牵动全线之虞。”
  乃球的——山西方言,民间的粗话。
  根据当时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团司令部中校参谋王晏清的回忆:“12月11日,我随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前往前沿阵地视察……我们从中华门的东侧登上城楼,刚登上城楼,就遭到日军狙击手的射击,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
  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谱名高哲。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61年11月6日病逝于台湾台北市。
  1918年,他入保定军官学校炮科。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以后,罗卓英在广州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一炮兵营上尉连长。此后,他因战功累升团长、旅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卓英率部开赴华东,参加上海保卫战。他升任集团军司令官,指挥对日作战。
  南京保卫战期间,他被任命为南京的卫戍副司令长官。
  当时国民革命军中参谋人员的标志,是在左边的领章标出两条交叉的竹节。
  国民革命军87师、88师等部队的军装是仿西方式样的,与其他的部队不同,左右肩头各有一根肩带。
  中华门的中层为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米、长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第四章  中华门(20)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3000。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米,高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炮火延伸——攻防战斗中,进攻方的炮火,在对防御方的阵地进行过一番轰击之后,按计划逐步向前推移弹着点,逐次向敌方的防御纵深转移火力,以掩护己方的步兵、装甲力量发起冲击。
  曼塞——日语“万岁”的近似发音。日军士兵在发起冲锋的时候,经常高呼这个词。
  根据参加当年南京保卫战的陆军51师306团上校团长邱维达的回忆:“敌我双方激战到十二月十二日……第三营营长胡豪电话报告: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城垣突出部有一段被炸开,敌攻城士兵正利用绳梯爬上城墙。我立即命令该营集中主力挑选一百名精壮战士组织敢死队,严令务必在一小时内,将突入城墙之敌完全肃清。命令下达之后,营长胡豪亲率敢死队勇敢地向突破口冲杀过去……一时杀声震天动地,不到一小时,将突入之敌全部肃清,除战死者外,生俘十余人。在格斗中,我第三营营长胡豪、少校团附刘历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女墙——城墙顶端靠内侧的一道矮墙。
  根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2日下午三点,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达了《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战命令特字第一号》,命令中规定——
  “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本日晚各部队开始行动……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人之运动为要。”
  鸡公拉屎头节硬——四川民谚,意思是做事情有始无终。
  截止到十二月十二日夜,日军并未能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城。
  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在抗战结束之后的战犯审判中,曾供述:
  “……以贯通中华门之南北线为境界,右(东)为114师团,左(西)为第6师团,对中华门则以两师团攻击。被告部队(第6师团)直对中华门以西之最高城壁激战后,于十二月十二日日没前始经格斗占领城壁,……遭中国军之抵抗,备感困难及费时甚久,于十三日破晓始集中兵力于城壁附近。中国军则似于十二日乘夜暗后退……”
  

第五章  以血洗血(1)

  12月13日的清晨到来的时候,萧剑扬依旧滞留在南京城里。
  昨夜,他跟着残存的弟兄们从中华门城楼撤下来,撤进南京城。
  在火光熊熊的南京城里,他们遇到了黑压压的逃难人群。萧剑扬的部队,被潮水一般汹涌的人流冲散了。
  对于从小在东北山林里长大的萧剑扬来说,这陌生的城市让他失去方向感。他迷路了。
  等黎明来临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孤零零地在硝烟弥漫的南京城里打转。伴随他的,只有他那支忠实的中正式步枪。
  此时的南京城,被四面的枪炮声包围着。城外的日本军队,正在从多个方向攻入城内。
  萧剑扬把中正式步枪端在手上。熟悉的枪身,给了他一种信心。
  “大不了就在这城里跟鬼子干!”他在心里想,“反正多打死狗日的一个,就多赚一个!”
  走着走着,突然,不远处半空中的一个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一面旗子——一面中国军队的军旗,在南京城冬日的晨光中,傲然地飘扬着。
  “自己人的旗子!”萧剑扬在心底喊了起来。不知为什么,他觉得鼻子根儿一阵发酸。
  自打他入伍当兵算起,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回瞧见这样的旗子。可在今天望到它,萧剑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和冲动。
  有旗子就多半有自己人在。萧剑扬没多耽误,赶紧朝那面旗子飘扬的方位跑过去。
  那面旗子望起来不远,可要找到,还是花了番功夫。他在几条街巷里绕来绕去,总算找着了地方。
  这是个三层楼的建筑。楼顶是尖尖的,最上面有一根高高的杆子,那面旗子就飘扬在杆子的顶端。
  萧剑扬跑到这幢三层楼前。楼底层的大门两侧,已经聚集了十来个当兵的,有的站着,有的蹲着。从装束上看,估摸着都是来自不同部队的。
  这些人中间,站着四个戴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