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

第475章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475章

小说: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知战斗机对敌地对地导弹阵地进行打击。”思索了片刻,彼得雷乌斯下达了新的命令。

第四十八章 先后手

战斗类似博弈,但绝非博弈,这不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出牌,更不是所谓的你进炮,我吃马。战争的规则是由双方制定的,但不代表必须由双方遵守,侦察到地对地导弹阵地,你可以选择轰炸,但是不代表双方会按部就班的派遣防空部队阻挡你的轰炸。

彼得雷乌斯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一个比较小的错误,就是他认为自己已经侦察到了对方的确切位置,却忽略了一点阿富汗日日夜夜在中国卫星的监视下,至于那个已经建成已久的美军阵地,更是被中国人观察了个底朝天,所以,就在他的命令传达到空军司令部的同时,敌人的地对地导弹阵地上再次闪起几次清晰可见的火光,东方导弹这个顶着一个为大众所熟悉的导弹家族,其实早已派生出很多种,作用各异的单独个体。

我们在现在已经无从所知当初到底是哪种导弹射向了敌人,不过这并不影响导弹所发挥出的效果,数百公里的路程,对于战斗机来说或许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对于可以轻松将自己加速到几马赫的导弹来说,可能只需要区区几分钟。

天空中导弹在所有观察它的雷达上都留下了清晰的轨迹,尤其它那数倍于弹体长度的尾焰,更是让它的足迹无所遁形。不过,对于它来说也没有隐藏足迹的必要,尤其当它的速度超越任何拦截者的时候,那么这种张扬更像是一种炫耀。

敌人的空军基地成为首要的打击目标,当四架F35刚刚滑行起飞的时候,导弹已经完成了它在天空中所能完成的一切,随后,大头朝下向美军机场一头扎了下去,剩下的一切就靠基本的物理法则来决定了,当化学能充分转变之后,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不断的分解着机场内每一个可以分解的化质,当然其中也包括人类。

有幸看到这一幕的,并且幸存下来的人,事后在脑子里唯一留下的永不磨灭的痕迹就是爆炸和火光,当这一切消失并且变成浓烟之后,美军机场已经彻底从地球表面上消失,当然,如果有空考古家存在的话,或许还能从一些零乱的和细小的碎片中分晰出来这个阵地曾经存在过,不过这似乎已经毫无意义。

没人会想到丁文彦一出手就做的这么大,其实这和想到没想到没什么关系,因为丁文彦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和敌人玩些兵来将往的常规游戏,当然,他的这个决定事先并没有通知彼得雷乌斯,所以后者的惊讶,愤怒,愕然等等负面情绪也是必不可少的。

“阁下,我们是否应该把攻击机群撤回来,机场被毁,让他们的燃油不足以支撑一次作战。”在彼得雷乌斯目瞪口呆的看着机场被摧毁的情景时,身边参谋冷静的提醒道。

“我要枪毙基地防卫指挥官,他的防空导弹难道是个摆设吗?”彼得雷乌斯的思绪被打断后,情绪瞬间转化为愤怒,他并没有回应参谋的提议,而是咬牙切齿的叫嚷叫。

“对不起阁下,因为阿富汗本地武装的原因,我们部署在这里的仅仅只是近程防空导弹,另外,中国人的东风21是我们目前还无法防御的导弹之一,当然,第三点是你无法枪毙基地指挥官了,因为在敌人发动攻击的时候,他正在空军机场视察。”参谋摇了摇头,继续冷静的说道。

“距离我们最近的战斗机群在哪里,我需要对敌人进行报复性打击,当然,前提是局限在阿富汗境内。”参谋的冷静影响到了彼得雷乌斯,后者也逐渐冷静下来,低声询问道。

“在阿拉伯海地区,我们对于伊朗的军事行动虽然完成,但是新政权却拒绝了我们在那里建军事基地的请求,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势利影响下,中国人在那里可以使用数个机场,可是我们却不能,所以,距离我们最近的战斗机群是阿拉伯海的航空母舰上。”参谋看了看刚刚打开的电脑屏幕,随后报告道。

“命令空军部队立刻飞赶伊朗地区,同时请求伊朗当局租借机场,另外,请求国防部增派部队,在电文最后处加上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动手了!”彼得雷乌斯想了想,下达了一条至今为止都让他记忆深刻的命令,可就在参谋努力记述着他的命令时,战斗警报声再次响起。

阿富汗庞大的地图上,两处备用机场闪烁出代表受到攻击的红色,当通讯员将信号切入两个机场仅存的摄像头内时,映入众人眼前的是漫天的大火和一只飞向摄像头的汽油桶。

敌人再次出手了,目标仍然是空军机场,彼得雷乌斯在这一瞬间忽然明白了,对方忽然分散部队,其实就是为了将他的注意力局限在陆军对抗上,而眼前的地对地导弹是之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哪怕,敌人在进攻之前就用地对地导弹完成先期打击的话,彼得雷乌斯也可以从容的调遣空中力量,或许干脆暂时放弃控制区域,可是现在,中国人先期完成了兵力分散,这就代表着,他们的地面部队处于一种不可监视的状态下,此刻,贸然的撤退,可能就会演变成游击战的经典局面。

接下来敌人会干什么?只能处于一种猜测之中了,而且这种猜测因为不确定原因太多,结果也会变得越加宽泛。不过彼得雷乌斯却知道,战斗不会就这么结束,美国人的报复是中国人不敢承受的,也承受不起的。

※※※

张曙光之所以之前对丁文彦的作战计划心存疑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丁文彦几乎在一切开始之时,就将战役全面展开,这对于孤军深入的己方来说,并不是最有利的。可是,恰恰是这种不是最好的开局,却打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战果。换个角度去想,似乎所有人都明白了问题症结的所在。

所有人都太重视美国了,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将敌人想的无比高明。可是当放开这种混合着崇拜与敬畏的心情之后,其实美国人的漏洞足以让他们吃上这么一个大亏。

若干年之前,某些被称之为恐怖分子的家伙们,不也正是仔细的研究之后,钻了美国人无数的空子,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貌似大胆,但实则简单的袭击。纠其原因,就是因为美国人太自信了。

指挥车上,对敌人机场的打击如此轻易得手,让所有人不禁感叹,唯一毫无变化的,却是作战计划的草拟者丁文彦。自从战斗开始之后,他就一动不动的坐在指挥车内,眼睛眨也不眨的死盯着面前的电子显示屏。

“将呼叫空中支援的指挥权,直接下放到排一级,同时命令国内机场以及巴基斯坦的三个前线机场,全力支援。”良久,丁文彦忽然开口说道。听到他的命令,众人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迅速传达着命令。

中国军队相比于美国军队,对空中支援的依赖并没有那么严重,这在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空军与地面部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兼容。不过对于丁文彦的命令,众人虽然心存疑虑,但是却仍然忠实传达,而就在命令传达到终端的同时,显示着整个作战区域的电子屏幕上,瞬间闪烁其无数代表着请求支援的小飞机样的图标。

随着通讯员的敲打,屏幕上,实时传来的战场画面不断在众人面前上演着,激烈的炮火,灵活的跑动在电子屏幕的过滤下变得不那么真实,看起来更像是一出蹩脚的CG动画。但是每个画面却都是由最真实的士兵演绎着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不需要观众,因为,他们表演的不好,结局将是永远失去演绎的机会。

第一次空中支援是由一连率先发出的请求,前方,敌人显然不甘心之前的打击让他们没有发挥的机会,于是再次组织数十名外骨骼装甲士兵向一连发起进攻。战斗就在这种状况下展开。

虽然在出发前,所有士兵都见过这样的外骨骼装甲的图像和视频,但是当真真切切面对这样的敌人时,所有人才发觉,无论多么详实的资料都无法代替真切的接触。

装甲车的火力仍然压制着敌人不能发起集团冲锋,但是,灵活的跳动和对普通子弹的忽视,仍然让这些敌人在冲锋路程内如同一群人肉坦克一般。在现代工业着力的打造下,人类的力量被成倍的放大,配合着人类特有的野蛮和嗜血,让他们变成杀人机器一般。

应该说一连在这种局面下是处于必败的,如果敌人有武装直升机,并且干掉一连的装甲车和坦克,那么最后的结局将是尸横遍野。但是,丁文彦对机场的打击,让这一情况只能发生在假设之中。武装直升机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只能无奈的呆在家里,而中国人的战斗机,则已经在召唤中出现在天空。

※※※

丁文彦占了一个先手,这个先手是在敌人对自己假设错误的前提下得以完成的。中国和美国一样,互相之间都不存在着特别的了解与不了解,唯一不同的是中国人对美国充满了崇拜和幻想,而美国对中国充满了敌意和觊觎。但是这样的情况都是存在于不了解的前提下。而丁文彦真正占了个便宜的地方就是美国对中国的陌生。

应该说,双方交过手,在之前的中东地区等等,但是这只是小范围内的小规模对抗,并非大规模的军团对决,而这样的经验只能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相比于中国,美国人的战略战术,则已经被写进多国军事学院的教材中——美国人长期的南征北战,虽然锻炼了自己的士兵以及熟练了自己的战法,同时也让他们的作战习惯,乃至作战方式都为众人所了解。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个最大的劣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直接导致了丁文彦打击敌人机场的计划诞生。

但是先手不代表步步领先,毕竟这不是下棋,不是一个在封闭的小环境里,依靠无可更改的规则完成的一场游戏,这是战争,充满了未知和偶然性,虽然你可以预想所有的细节和计划,但是可能敌人的一名士兵的突发奇想都会导致整场战役的失败。

丁文彦在考虑,彼得雷乌斯也在考虑,当然,双方考虑的方面完全不同。

一连真实的感受到了敌人外骨骼装甲的实力和强大,在J…10前线战斗机的支援下,敌人仍然冒着火箭炮的打击跳跃着向前挪动着。连队里所有的远程武器都已经被用来阻挡敌人的前进,但是,相比于坦克等大目标,敌人的小巧和灵活的动作则让阻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有人都清楚,敌人一旦冲入他们的武器射程之后,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加挂在他们身上的榴弹发射器以及先进的单兵武器系统让他们的破坏力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敌人仍然在艰难的前进着。在阿富汗长期经受着战争考验的美国士兵,似乎并非传闻中那么不堪一击,惜命如金。

头顶上,战斗机终于倾泻完携带的火力,晃动了两下翅膀,向来路飞回,至少在十几分钟内,他们不会再出现在这里,而这段火力空白的时间里,一连将要如何守住敌人的攻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三人为一小组,每组必须有火箭射手一名,或反坦克,导弹射手一名,另一个成员必须为机枪射手,第三人武器按需要自由搭配。

一连长不知道自己在懵懂中创造了历史,他的这种经典开局方式让以后单兵对抗外骨骼装甲士兵有了传统的模式,在他的命令下,士兵纷纷自由组合,同时,火力的输出也开始有了针对性和侧重性。

敌人再次发起了进攻,没有战斗机的火力遮断,远程火炮暂时也处于非安全的发射位置,单兵的火力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前方,敌人形成一种比单兵冲锋还要松散的队形,再次向阵地发起冲锋,对于敌人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尖兵,只要有任何一名士兵冲进阵地,那么,现有的完美火力阻挡阵势将瞬间瓦解。

一连长的命令或者说他的灵机一动,终于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作用,三人一组的作战小组,成为阻挡对方的关键,机枪射手那密集的火力虽然对敌人无法造成决定性的伤害,但是持续性的火力输出和密集的弹幕,却足以限制对方的行动,而三人中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的火箭射手,此刻则不断的寻找着敌人露出的破绽,准备抓住那稍瞬即逝的机会,给于敌人致命的一击。

第一个不幸者出现了,一名美国士兵灵活的操纵着自己的装甲,左冲右突的穿过重重弹幕,出现在阵地前方数十米的距离内,就在他准备全力冲向阵地的瞬间,一道火光断绝了他的希望。应该说在火光之前,是一串子弹阻挡住了他灵活的跳跃,将他逼在角落,随后,一发火箭弹无巧不巧的射向他的藏身位置,猛烈的爆炸过后,外骨骼装甲内所包裹的士兵已经在爆炸和震动中随着他的梦想去见了默罕默德。

或许第一个战例可以用侥幸或者是巧合来形容,但是,很快的第二个侥幸出现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