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104章

医行大唐-第104章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睿点头,陈墨说的很对,直接取邠州会有麻烦。因为取邠州就要分兵,京师不能有失,需要重兵把守,这样就会让兵力分散。王行瑜在邠州占据地利人和,他一旦回邠州,就是左睿在他之前取了邠州也会和王行瑜在邠州形成血拼的局面,并不是很有利。

    “如果在五丈原设重兵,然后取邠州怎么样?”左睿想了想问道。

    胜利让左睿已经蜕变,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统帅,这个作战计划陈墨想到过,不过他还是有顾虑:“这样京师就会极度空虚,兄长决定要这样做吗?”

    “我知道二弟的考虑,那些降兵不可靠,不能大量使用,去留都不放心。让韩叔驻守京师估计你也不太放心,五丈原那里还要设重兵,再派大军进入邠州,这的确。。。很难。”左睿明白陈墨的想法,降兵无法信任,陈墨一直在防着韩建,这个作战计划的确有很大风险。

    陈墨立刻回应:“我还是认为守住五丈原更合适,京师已经收复,王行瑜最近吃的败仗不少。无论朱玫的结果如何,王行瑜必定要回邠州稳固自己的老巢,就是万一朱玫逃回邠州王行瑜也会干掉他。所以五丈原激战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们现在取邠州等于两线作战,加上内部问题,还不如等陛下回京后光明正大,集中兵力把邠州拿到手。”

    “陛下一定会把邠州给我?”左睿看向陈墨。

    “当然会给兄长,否则这么多人怎么安置?给了王行瑜还不如给了兄长,陛下和诸位臣公对兄长放心还是对王行瑜更放心?”

    “是这个道理,只是不趁势取下邠州我真的不甘心!”左睿的雄心被激发了,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强大的只有节度使,他真的想尽快得到邠州。

    “王行瑜也是这个想法!”陈墨微笑的看着左睿。“所以,王行瑜要直接回邠州。”左睿也笑了,他明白了陈墨的想法,现在去邠州等待和王行瑜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没有必要和王行瑜拼命。

    陈墨看向前方的城头,随后仰望天空:“天空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大,最强的支持才会带来更大的空间,看机会,我们急什么?”

    “是的,外面的世界很大,更大的空间在等着我们!”

    陈崮迎来了自己的主帅,襄王李煴就在一间民房中等待自己未知和的命运。

    “请襄王殿下去皇城吧!”左睿不想耽搁时间,这位被挟持的皇族成为了朱玫的弃子,作为他,只能让襄王李煴去等待皇帝最终的判决:“朱玫找到了吗?”

    “末将无能,还没有找到朱玫。”陈崮有些沮丧,因为他在乱兵中找了很久也没找的朱玫。

    “朱玫不在乱兵中就是进入了民居!”陈墨走上前一把拉起陈崮:“这不是陈将军的错,这种乱局谁也不好找到朱玫,我们继续找,他一定逃不掉!”

    “加大力度搜索各个防区,同时严密排查降兵,不能放过朱玫,我需要他的人头。”左睿希望得到的还是朱玫的头颅,一个死掉的朱玫最符合他的利益。

    “属下明白!”陈崮明白左睿的意思,朱玫的人头很重要,只有一个死的朱玫才能够让那些投降的人彻底死心。陈崮领命而去,而这时的长安城已经慢慢安静下来,城外已经升起阵阵炊烟。远远过了午时,这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迟来的午餐。

    陈墨再一次陷入忙碌中,太多的伤兵需要他动手,好在左睿军中的医官配置的很齐全,加上城中有一些医生可以帮些忙,让受伤的士兵第一时间可以得到诊治。

    就在陈墨的忙碌中,进入长安的军队彻底理清了街头。所有的百姓禁止出门,除了继续搜寻朱玫,身份最尊贵的孟淑妃也被迎进了城。

    没有什么盛大的欢迎仪式,街头整个都是士兵,尽管如此,孟淑妃还是激动的几乎要哭出来。

    战胜朱玫和收复长安意味着一次重大的胜利,李克用和王重荣已经表示了臣服皇帝,尽管这本身是一个表面现象。但最终结果比较理想,只要战胜王行瑜,皇帝就可以回来了。左睿已经答应兵出凤翔,孟淑妃很期待。

    孟淑妃进入自己熟悉的宫城,不久后,左睿手下大将陈崮也带来好消息。城西各坊的搜索中,士兵在长寿坊碰到很激烈的抵抗,依照反抗的激烈程度,怀疑朱玫就在那里。

    “让田夏田参军去长寿坊,我等待他的好消息。”

    左睿不想亲自去,他需要的是一个死去的朱玫,田夏正好去完成这个任务,而坊区的严密防守也会不让手雷暴露。

    长寿坊紧挨着西市,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区域。但现在并不复杂,因为整个长安已经实行了军管,街上除了士兵一个百姓皆无,散在各坊区的溃兵想逃也没地方去。

    这个坊区并不是很大,居住在坊内的几乎都是一些商户,陈崮之所以不愿意强攻就是因为这些百姓,为了民心,左睿的军纪极其严格,不许妄杀一人。百姓是无辜的,朱玫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这些无辜者现在成了他最好的挡箭牌。

    田夏到了,这种情况让他也很棘手,干掉里面的溃兵不难,是不是朱玫很重要,但还有重要的问题,里面的百姓怎么办?

    溃兵占据着长寿坊的西侧,这个坊区的西侧等于是门市,房舍很密集,如果爆破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一连片的房屋会倒塌,让田夏直皱眉。

    “还是手雷吧,炸开前面的门,然后用排盾强突。”陈崮提出自己的建议。

    “只能这样了,不能再等!”

    田夏想了想也没起办法,现在耗时间没意义,如果真的是朱玫在里面,有百姓可以胁迫,他不会轻易投降,还不如做一次突袭,那些百姓只能看运气了。

    陈崮转身去安排,田夏也开始仔细观察面前的门面。

    整个坊区里面寂静无声,田夏是面前都是木门,很容易炸开,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百姓没被朱玫当做挡箭牌。

    排盾手拍着整齐的队伍来了,因手雷的抛掷距离有限,整排整排的士兵慢慢向前挺进,后面的掷弹手紧贴着前面的战友。

    坊区的平静突然被打破,门窗中射出零星的箭雨。这种骚扰如隔靴搔痒,根本不能伤人,整齐的排盾没有任何停顿的继续挺近。

    二十余步是最好的距离,排盾手停住了脚步。随后不久,田夏呼喝一声,一颗颗黑乎乎的铁疙瘩像蝗虫样飞了出去。

    手雷落下,爆炸声连绵不绝,木门和墙砖的碎屑横飞,一人两次机会,当掷弹手准转身而去,所有排盾手呐喊一声冲了上去。。。。。。

    喊杀声再一次在长安城响起,陈崮和田夏默默等待。

    “报将军!朱玫授首,朱玫授首!”仅仅一刻钟之后,一名牙兵兴奋的冲了出来。这世界上总是有一种人妄想爬上天空当一颗耀眼的星星,但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一颗闪逝的流星而已,他们的短暂闪光会同漫漫黑夜一起消化在人们脑海中,最后只能成为后山坡一个微不足道的景观和回忆。

    朱玫就是这样的人,他爬上去了,但爬的很勉强。勉强爬得如此之高让他只是一颗快如闪电的流星,仅仅小小的一个闪光,就跌入茫茫的宇宙之中,让他成为世人一个短暂的记忆。

 第174章 我要去商州

    战争的胜利让生活发生很多改变,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胜利者当然最得意,田焕成为了内宫真正的掌管者,但可惜的是,皇帝没在。偌大的内宫人数少得可怜,这也让田焕和耿秀忙得不可开交。很多去子午堡避难的人回归长安,但也仅仅是一个小的补充。无论宫内宫外还是太大了,没有皇帝和百官,这个京师终究不够完整。长安收复的消息短时间无法传到兴元,经过短时间休整,把降军进行了分配,留下陈墨和老将鲍全友留守京师,左睿的军队开赴郿县。

    作为来援的军队,韩建本该回归华州,然后把华州刺史职权交卸给左睿。但左睿没时间去华州,他根本没提这件事,韩建干脆也不提了,反正自己的军队吃饭要吃左睿,还能多捞点功劳,所以直接追随左睿奔向了郿县。

    大军开拔而去,陈墨更加忙碌起来。

    孟淑妃最近也很忙,宫内的大事小情要管,外面的情况虽然不用管,但左睿、陈墨和那些官员总要向他汇报和请示,这让喜欢安静的孟淑妃很不适应。

    “淑妃,陈书记求见。”

    下达谕旨,大军开拔,难得休闲一下,想不到刚刚和一群小丫头摆上棋子休闲一下,陈墨又来了。

    “启禀淑妃,秋收就要结束,农人现在需要秋耕,牲畜缺乏,粮乃国之本,还请淑妃亲临农事鼓励农耕。”

    原来是要自己亲自去田间,孟淑妃对农人的印象非常好,若不是这些普通百姓,长安城不会收复的这样容易。在孟淑妃眼中,穷苦百姓虽然衣衫不整,有些粗鄙,有些邋遢,但粗鄙的很可爱,她不介意和百姓交流。

    “就依陈书记所言,本宫就去田间和农人共同劳作,请陈书记安排即可。”

    陈墨躬身一礼:“淑妃为万民楷模,我大唐有如此贤妃,何愁国家不兴!”

    “好啦!别文绉绉的了,赶紧陪淑妃下盘棋!”小汐和孟淑妃混的太熟了,陈墨这种做派让她受不了,没等孟淑妃作出回应,她就插了进来。

    秋收还没结束,耕种已经开始,陈墨哪有心思下棋。耽搁了秋耕,明年就是灾难,陈墨一本正经:“小汐别添乱,这都是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被抢白了,小丫头一撅嘴:“就你能,你是国家干臣,是田天下第一能吏行不行?”

    “好了!好了!小汐不要说了,大郎都是为了国家,陛下还在兴元,我这个淑妃本应如此。这段时间大郎已经够辛苦了,看不到又黑又瘦了吗,小汐要多多体谅他!”孟淑妃知道陈墨的辛苦,自兴元奔波千里,组织军队和民众兵围京师和作战,这样的能力和功劳已经比一个宰相的负担都要重,陈墨很不容易。

    “淑妃,我。。。不是那个意思,是。。。不想大郎太辛苦。”小丫头终于想起了陈墨的万般辛苦,立刻蔫了。

    “小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大郎不要在意,你们要知道互相体谅才好。”都是最贴心的人,孟淑妃可不愿这对璧人闹别扭,赶紧劝解。

    陈墨哪里会和小丫头一般见识:“淑妃说得对,小汐就是这脾气,没办法!”

    女人的脸变得快,俗说女人翻脸比翻书快,可小丫头雨转晴转的简直快如同闪电:“我就是不想大郎这样辛劳,没别的意思。”

    “行了,大郎去安排吧,就明日好了!”孟淑妃毕竟是过来人,善解人意,赶紧把陈墨支走。

    “我也去!”

    “我也去!”

    一群小丫头不干落后,这事情不能缺了她们,没等陈墨离开,一个个争相恐后。

    陈墨看着一群靓丽的小美女,除了田喜,他怎么看也不象能干农活的,让他直摇头。

    “都去,都去!”孟淑妃可知道这群小丫头的厉害,不让她们去,这内宫恐怕会翻了天,还不如让她们体会一下农人的辛苦。

    。。。。。。

    长安城的秩序完全恢复,虽然繁华不如以前,但平静就好,这就是普通人需要的生活。

    子午村的全村人本来也随大军来了长安城内,随着秩序的恢复,不适应长安生活的村民全部回了子午村,这其中也包括陈墨的父母。自给自足的小农耕时代收获和耕种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粮食的产量很低,这里面有粮种问题,也有肥料、灌溉和天气诸多因素。

    陈墨能够做的其实不多,只能是有限的帮助,比如改良一些灌溉问题,同时,他建议农民选择不同地域的麦种进行混合耕种。杂交是一个最佳选择,陈墨估计能够增加小麦和一些作物的产量,至于增产多少却是一个未知。

    战争对民生的伤害很大,加上曾流行一段时间瘟疫,京师附近的人口数量明显下降了不少,这让人均土地急剧增长。对农民来说,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负担,在牲畜缺乏的状况下耕种起来更加艰难,现在需要的是官方的鼓励。

    孟淑妃巡视民间的意义就在于这种鼓励,长安的驻军现在有限,帮不上太大忙。士兵也就是在距京师较近的地方帮助农民改良一下水渠,以利于灌溉,耕种还要靠农人自己。

    出行的队伍很庞大,除了众多的保护者是一种必须,但绝不华丽,众人乘坐的都是最普通的马车,穿的都是普通衣服,哪怕是孟淑妃都是如此。

    很多农人都见过这位极度亲民的淑妃,孟淑妃带领百姓和士兵在长安城外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救济灾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