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44章

借天改明-第444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贼了。
    还有大明辽东、西南等地的军费开支,也是一笔大头。不过现在倒好了,至少辽东的负担以后就会逐步减少。西南那边,虽然现在看似无事,实则也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迟早要付出代价去解决他。
    崇祯皇帝想着想着,忽然摇摇头,不能再想了,再想下去心情就又会沉重起来。
    “还有其他问题么?”钟进卫发完感慨之后,就问温体仁道。
    崇祯皇帝一直是在注意钟进卫的,他见钟进卫只是感慨了一下,没有一点担忧之色。当即心中一喜,凭他对钟进卫的了解,知道钟进卫肯定心中已有主意。
    不但崇祯皇帝发现了,连温体仁也发现了。他一听钟进卫的话,想了一下,就又说道:“昨日陛下刚给下官看了东厂调查各地油盐酱醋价格的奏章,除盐价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其中又以米价为甚。”
    钟进卫听到这里,眉头才皱了起来。各地米价都上浮的话,说明存量米有限,供需紧张,才会这样。这粮食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粮食,王朝的根基就会动摇,哪怕有钱都没用。
    看钟进卫的样子,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刚有所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看来钟进卫也不是万能的,被粮食问题难住了。
    过了一会,刚低头沉思的钟进卫又抬起头来,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当前还有其他难题么?”
    还真有,崇祯皇帝马上介绍道:“辽东光复,朕已收到不少奏章,推荐人员出任辽东各级官员。”
    崇祯皇帝说的各级官员,自然是级别比较高的那些。因为低级别的,直接吏部就可以根据候补官员的考核排名,进行安排。当然,名单最终还是会送到崇祯皇帝这里来走个形式。
    钟进卫又等了一下,没见崇祯皇帝或者温体仁诉苦了。就结合目前的情况,想了一下,便胸有成竹,见招拆招便是。
    他正待说之时,殿外忽然响起了鸣钟之声。钟进卫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由得拿眼看向殿外。
    这时,崇祯皇帝却大声地说话了:“原来天色已暗下来了,这时间过得真快。该是用晚膳的时辰了,两位爱卿,我们边吃边聊如何?”
    原来,上次体检之后,崇祯皇帝担心臣子的身体,就让内侍到了用膳时间,就用鸣钟来提醒。这样,既不会打扰殿内的议事,也能及时提醒到了用膳的时辰。
    钟进卫赶了那么久的路,回到京师又是一番折腾,中午饭都是趁着空隙早早用了点糕点而已,此时的肚子早已饿了。原本还想忍着早点说完事后,快快回家见老婆儿子。
    但现在事情没说完,又是很重要的事情,显然不可能马上回家。因此钟进卫也不和崇祯皇帝客气,继续秉承以前的作风,蹭饭吃。
    当晚膳用到一半时,肚子里已有货。崇祯皇帝就忍不住了,问还在胡吃海喝的钟进卫道:“钟师傅,刚才所说之事,你是否都有解决的法子?”
    老板问话,钟进卫就是还想吃,也得停下来。他放下筷子,咽下嘴中的狮子头。这是崇祯皇帝特意让人给他做的,因为他知道钟进卫爱吃这红烧狮子头。
    “陛下,确实有一些想法,如果都能实施的话,应该能解决这些问题。”钟进卫笑着回答崇祯皇帝道。
    温体仁一听,直接不吃了,擦了擦嘴听钟进卫说话。
    “钟师傅,快快说来!”崇祯皇帝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钟进卫有何主意。

第七百八十六章 北方军队的改编方案
    “陛下,这次辽东战事,虽然明面上的战利品并不多,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巨大的宝库可以利用。”钟进卫向崇祯皇帝奏道。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建虏历年所积累的财富,在上次沈阳破袭战时,就被钟进卫给劫掠一空了。
    因此相对上次丰盛的战利品来说,这次就少了很多。
    崇祯皇帝一听,眼睛都亮了一分,看着钟进卫道:“宝库,什么宝库?”
    “人力,土地以及土地下面的财富。”钟进卫先笑着回答了一下,然后详细解释道,“人力,自然就是辽东的人口了。陛下,对于辽东的人力安排,臣是这么想的。”
    “第一,女真人,其中的壮年,也就是那些战俘,全部发配去修建大型补给点。这多达四、五万人之多的人数,足以修建朝廷规划好的那些大型补给点了。”
    “好,这点朕和温卿商量过,都是这个意思。”崇祯皇帝听了插话表态道。
    “第二,女真人中的妇孺老弱为奴,赏给有功将士。但可以有个期限,多少年后赎罪完毕就给其普通人的身份,给其以希望。对应的,那些修建大型补给点的战俘也可以这么做,给他们一份希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认真做事。”
    钟进卫说到这里,笑着解释了一下道:“这么一来,给将士们的封赏,就可以少点现银了。”
    崇祯皇帝听得明白,这是拿女真奴隶替代朝廷国库中不多银两的一个办法。
    “这个可以有,不过要宣传这些虽是老弱妇孺,但也有欺压我辽东汉人,坏事做了不少。”温体仁在一边补充道。
    这是出于道德的高度,不给别人或者后世以把柄,算是老成持重的意见。钟进卫点点头,冲温体仁笑笑。
    然后他继续说道:“这里臣有一点没想好,就是那些剃发易服的汉人怎么处置?这些人中,肯定有甘心不甘心之分,也肯定有为建虏做事,欺压我汉人的走狗,但这些都不好区分。”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就对钟进卫道:“钟师傅,先不管这个,你接着说。”
    老大发话,钟进卫就遵从道:“第三,辽东所有土地都可以收归国有,然后作为赏赐的一部分,分给有功将士。按功劳大小,得土地多少。这样,又可以少花一部分国库中的现银。”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既能让征辽将士满意,又能节约国库开支。也等于是用本次战事的战利品来奖励将士,算是战争红利之一。
    “兴国公,辽东那么大,按照一般惯例的土地奖赏规格,辽东土地估计也还会剩不少。”温体仁提醒钟进卫道。
    钟进卫一笑,智珠在握地道:“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大明北方军队的革新。”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说这么重要的事情,马上神情就严肃了起来,认真听着。
    钟进卫转向崇祯皇帝,解释道:“臣的意思,就是趁此次战事大胜的威势,趁辽东还没有势力插手之际,速度实施下去,阻力就为最小。”
    “钟师傅请具体说说。”崇祯皇帝点头道。
    “陛下,目前除京营之外,其他边军中,还只是存在监军,并没有锦衣卫政委。趁着这次机会,全面实施锦衣卫政委制度。另外,趁着大明北方暂时没有强大的对手,把边军进行改编,分野战军、地方普通军队两类,在现有人数上,进行大规模精简。因为兵贵精不贵多,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朝廷的负担,提高边军的待遇。”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钟进卫的说话。
    “具体的做法可以这样。第一步,在目前辽东军队中实施锦衣卫政委制度。因为有京营和他们共处过一段时间,他们都熟悉锦衣卫政委制度,且刚经历过大胜,全军都有封赏,接受起来应该不会存在问题。”
    “第二步,整顿现有北方各路边军和各处军户所。有战斗力的精锐之士挑选出来,整编为野战军集团,优先配备火器,待遇最高;次等的军士组成地方军团,负责地方治安、救灾,必要时候转变为野战军,待遇次之。其他将士则淘汰掉,安置到辽东去为民,可以给其一定的土地安身之用。”
    钟进卫这个方案其实是参考了后世的军队分类,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听得耳目一新。特别是地方军团,明确其职能是地方治安和救灾这些。
    “钟师傅,这地方治安不是由地方官府的衙役、捕快来做得么?”崇祯皇帝有点疑问,问他道。
    钟进卫有后世为参考,自然能很快回答了:“陛下,衙役、捕快人数太少,多为维持城镇中的治安。但有一些情况就不合适,比如流贼、悍匪等等。当然了,最主要的是救灾这个功能。”
    “所谓术业有专攻,按照职能分清,平时就加以训练。则野战军精于打战,地方军团擅于救灾和剿匪,这也是臣家乡的做法。”
    钟进卫说到这里,温体仁插话向崇祯皇帝道:“陛下,兴国公以前的时候说过,这什么小冰河时期还会持续十多年,灾害会延续不断。就算不是小冰河时期,灾害也没有停过。如果用军纪约束的军队来救灾,效果必然不错。”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赞成,又是后世的做法,听着也不错,就点头同意道:“朕也觉得这个是好主意。对了,钟师傅,上次从京营淘汰下来的军队组建成了修路队,也是这个思路吧?”
    “陛下真厉害,臣都忘记这事了,臣刚才所说就是这个思路。”钟进卫笑着拍了崇祯皇帝一个马屁。
    温体仁在脑中过了一遍钟进卫的建议,想了一下,确认道:“这边军分拆出来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队,应该也要推行锦衣卫政委制吧?”
    “呵呵,温大人真是严谨,必须要推行锦衣卫政委制度,这是保持朝廷对地方军团控制权的必要手段。我刚才说漏了而已。”钟进卫笑着回答温体仁道。

第七百八十七章 新的三军
    对于这个锦衣卫政委制度,自从钟进卫提出来,并在京营开始实施之后,崇祯皇帝就已感到非常满意了。
    因为自古以来,防止武将专权,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最为头疼的事情。
    以文制武,重文轻武所带来的坏处,只要有点常识的统治者,不会不知道其后果的严重性。历史上有多少悲剧,都是因为这种制度所造成的。
    但也因为历史的教训,朝廷不能有效控制武将,危害则更大。历朝统治者没其他办法来解决,就只能选择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手段而已。
    但崇祯皇帝没想到钟进卫接下来的话,让他更是高兴,只听钟进卫说道:“说起朝廷对地方军团的控制,臣想起来了,还可以再加上两条措施。”
    “什么措施?钟师傅快说。”
    “兴国公快快道来。”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不约而同地催起了钟进卫,有关这个问题,不但崇祯皇帝关心,作为大明首辅的温体仁也是很看重这个问题的。
    钟进卫回头看了下温体仁,又转回头看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以后将是热兵器时代,也就是进入火器时代了。而火器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严重依赖后勤,依赖武器的更新换代。只要朝廷控制各路边军的后勤,就等于掌握了各路边军的命脉。各路边军的将领就想有不轨之心,也无能为力。”
    关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意识都不深刻,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还是比较新鲜的事情。因此听钟进卫这么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他们才开始考虑这个事情。
    根据火器的特点,往深里一想,果然如此。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不由得脸上露出一种狂喜。这么说,历朝历代的各路边军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性将会变得更低。
    钟进卫看他们那笑容,就跟着笑了笑,然后继续说出他的第二条措施:“陛下,还有一条措施就是朝廷组建陆军学院,哦,就是现在的武学,进行扩编,提高规格。”
    听钟进卫又说出一个新名词,崇祯皇帝和温体仁连忙收拾了心神,仔细听着钟进卫接下来的分析。
    “陛下,火器时代的特点,就是高技术的战争。就比如说,火炮射击,不是光靠力气就能掌握的。还有火器时代对于现在的将士来说,其实还很新颖。其战术有别于冷兵器作战。”
    “因此专门成立陆军学院,扩大学员规模,让各路边军中一定级别以上的将领都要来京师学习。这样的好处,一是能保证其战斗力,二是趁机提高其对朝廷的忠心,减少对边军将领的私忠。”
    “这点还可以和锦衣卫政委制度联合起来用,比如来陆军学院进修的边军军官,必须要由锦衣卫政委的允许,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锦衣卫政委在军中非军事指挥的话语权。从而进一步降低边军将领对边军的全面控制。”
    钟进卫原本想的两条措施已经说完了,但刚才说着说着又想起来了一点,就补充道:“另外还可以取消各路边军原有的旗号,即以将领的姓氏为旗帜指挥的做法。全部使用编号,就算换了将领,编号不变。这样就能进一步减弱将领对军队的影响,也不会出现什么岳家军之类的说法。”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呵呵一笑道:“朕知道,就是仿造如今京营的做法,是吧?”
    钟进卫在一开始整编新军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