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歌 >

第82章

明歌-第82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兵河套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宣传要为贺虎臣报仇。当年为了给赵率教报仇,大明努了大血,才把阿济格给灭了。时隔多年,又出来一个比当年赵率教地位更高的贺虎臣。于公于私都要报仇。为此,还特意与林丹汗商讨,鄂尔多斯一带大明打下来之后,两家平分共管,人、马、牛、羊大明不感兴趣,你察哈尔愿意要便拿去,但作为交换的,就是河套地区必须留下。

这两点是正着。瞒也瞒不过去,索性大大方方的来。

推三:

济雪十一星堡的屯田移民。

只有围绕藏兵堡建立稳定的移民圈,才能算真正的收复。否则就是侵略而不是收复或统治了。光有兵丁在那里缠斗,并不是最佳策略。何况粮食战备都依靠内地承担,这负担的确是太大。

现在济雪伯祖大寿展现给后金的姿态,就是陈兵对抗,没有丝毫的移民计划,那么,寻机移民的性质就属于奇招了。

朵颜三十六家,朵颜诸部中,亲大明的是八家小部落,亲后金的是十家中、大部落。中间尚有游移观望的十八家,这些部落则一定要打,并且要打的最狠,甚至可以屠灭几家。多罗特部台吉奥巴,虽然不愿意屠杀黄金家族内部的血脉,但对其他的旁支远族,倒是不会觉得手软。

朵颜诸部,规模不大的部落,其草场是相对固定的,当游牧民族定居下来,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就得以发挥,奥巴现在,已经开始存有“大一统”这样的思想观念了。

声东击西历来是兵家常计策,铁山虽不容有失,但蒙古诸部更为要命,以铁山来谋朵颜诸部,便是这招棋的根本含义。

争夺朵颜诸部,后金不可能坐视不理,一旦对方出兵助科尔沁,大明的机会就来了,镇海水师中的步军,国家养了多年,还没打过一次正儿八经的阵仗呢,如今既然全面调动,索性,让毛仲明的两营骑兵西进,会同吴襄、吴三桂的父子兵,一同隐在长城一带,伺机敲掉后金的一支主力,这叫寻机歼灭。同样行的是诡道,这样的路子,当年京师保卫战就干过,伤其十指,不如断一。只要战事讯息能及时获得,这第三个目标,还是能够推到的。

老孙的方略很复杂,就是整个大明军队,不会在正面战场上和后金做大的会战,注定交战的铁山、朵颜等地,尽量避免大的伤亡。然后,留着后手,随时应变,能谋夺朵颜部分地区,当然最好。谋取不果,也要想办法敲他一下子。即便这两点都不成,济雪十一星堡周边地区,进行有效屯田的目标,也一定要实现。这是最低级的目标,当然也最容易做到。

至于铁山方向,大明得不到,也不能让敌人得到,战事不顺,汉家儿郎就跟你玩骚扰游击,这个战术毛文龙的毛家军是驾轻就熟,你除非天天派兵搜索,否则,就不能让你的铁山矿务正常下去。

出击的时间问题,夏末初秋,因为大明蓟辽等边镇地区,专门屯田和专司出战的军队,是分开管理的。所以大明怎么打,都不影响粮食收成。但后金就不同了,你们不是人少吗?你们不是全民皆兵吗?那好,打的就是你农忙时节,天气不好,收成不好,多来这么几次,看你还打个屁啊?

除了这个考虑,孙承宗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努尔哈赤制定的战术三则:顺风追击、冒服杀敌、击杀主将。

这三条中,击杀主将,已经被大明军队活学活用,你们不是讲究旗主带头冲杀吗?好,明军这边就专门训练一些枪法好的,当年刘兴基飞马飞鸟取敌酋的战绩,现在被引用为经典教学案例了,整个大明都知道,用飞鸟铳率先射杀对方主将,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冒服杀敌,由于有功钉排序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功钉的施行,使得广大士兵,都可以方便计算自己的功劳有多少,大家宁肯多要,也不肯少拿。现在普通小兵也都有个一两颗了。那么每次战事之前,主将临时下达一个排列顺序,如同口令一般,敌军不可能短时间知晓,再冒服,负责警戒的游哨斥候,只要比对一下对方盾牌上的功钉序列,就知道对方是友军还是敌军伪装了。

但唯独第一条是最讨厌的,大明火器,两次射击之间的时间太长,硝烟也多,逆风射击的时候,后队视线基本是玩完。

这也是孙承宗选择夏末初秋进攻的原因,这个季节,北方地区常刮西北风,大明的军队态势,是自西南,向东北,西北风一刮,后金只能从军阵的左侧攻击,这个时候,除非大明主将是傻瓜,否则不可能觉察不到敌军的动态发展。战场急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料敌在前,先一步知道敌人的主攻方向,就绝对没有败亡的道理。

再有,如今火器比例越来越多,由于标准化的原因,很多弹丸火药都是固定样式。而在中国,有一样发明,是外国人永远没办法学到的,那便是宣纸。

造纸术如果算一个学科的话,宣纸就是这个学科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老外懂个屁股艺术,弄几个裸体的大壮,就自诩是美。弄几个光屁股的大肚婆娘,就认为是性感。让他们画画,拎个小油漆刷子这边涂涂,那边抹抹,根本没有什么意境可言。要知道,所谓画出心境,画出思想的印象派,还要再等个几百年。况且,他们画画习惯在画布上作画,于细节处,你很难做到中国人的细腻。

工笔花鸟,鸟儿的眼睛,要用极细极细的毫笔细细画上63种颜色在里面。

工笔花卉,要像画少女一般的创造,画完之后,一朵花便是一个女子,身材婀娜,婉转优雅。甚至,牡丹为王的话,杂花野菊,还要画出风尘的味道来。

写意山水,泼墨江河,都是一种诗意的意境在里面。当然,中国绘画也有一些弊端,那就是在画人物肖像时,都会进行艺术加工。因为既然要留画流传,必然应该保留最美的一面。这个习惯流传到后世,便是艺术柔光照。呵呵!

在这种绘画理念之下,中国的艺术家们,最终促发了宣纸的发明与推广。

宣纸极白,当然,这是在生产后的最初几年,过后个几十上百年,宣纸会略略泛黄。而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略泛微黄色的画面,更加具有韵味。古香古色,古趣依旧,古意盎然。

宣纸极厚,润笔饱墨,任是轻点还是重拖,墨迹的渗透方向,始终是垂直而下,不散,不扩。甚至在重复上色时,两种颜色相互渲染,相互映衬。这也是鉴别一幅古画的技巧之一。不论浓淡,都不会相互干扰。虽说是技巧,但如没有宣纸的特异性,指望麻制的画布,是绝对不可能的。

宣纸极韧,高举画轴,双手放松,任滚轴迅速滑下,只听啪的一声,一幅画作便笔直的展现在观者眼前。只有啪的一声,画面不断,不颤,不抖。

宣纸的存在,使得范西礼传过来的纸包弹理念,得以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用中下级别的宣纸即可,裁剪成三寸宽五寸长的正方形,搓成一个小小的圆柱形纸筒,前端是球形或者圆锥型的弹体。后半段,填满压实的火药,两头分别用薄薄的两层油纸封闭,米汤来粘固。

用的时候,将纸包弹放入火铳底部,转轮装置下压,配好的铁片,会划开宣纸纸筒,将少量的火药挤出一点,在枪膛与药仓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器,扣动扳机,夹着火石的击打栓落下,与火门上方的磨板摩擦产生火花,火花点燃药仓遗洒出来的微量火药,在高温和连接火药双重作用下,点燃前仓火药,此时,转轮装置的铁片,在高温和高压的双重作用下,向外弯曲,直接闭合整个火药冲程。

弹丸在接近全封闭的枪膛内,受压前冲,直到冲出枪膛,射击目标。

宣纸和油纸的燃烧非常充分,成白色的粉灰。成灰前,会起到封闭枪膛和弹丸之间空隙的作用,使得弹丸出膛速度达到最大。等一发子弹射击完毕,只需人工用嘴轻吹,即可以直接装填下一颗纸包弹。

中国人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东西方的科技在现在的明末,是平行发展的,一旦西方有技术传入,短短的时间之后,中国人就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跳跃性的创新。这点,延续到21世纪,便成了盗版光盘和各式新药。呵呵。

不过话再说回来,科技再高它也有历史局限性,宣纸再好,它也有一怕。

中国的宣纸弹包,有一点是不如西方的,那就是防水性能太差,如果赶上下雨天,子弹着水,火铳就变成烧火棍了。孙承宗选择夏末初秋开打,也是考虑到这个时节,关外并非雨季,平时用皮囊装子弹,下个小雨应该无妨,大雨滂沱就悬了。

选择什么样的季节出征,同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选择最佳的出征时机,最佳的决战地点,这又叫做天时地利!');

第三章:狗揽八泡(上)

“启禀万岁,武举大比,明日可点三甲,梁本兵今日奏请,不知道圣上可否到场观礼?”

恭声问讯的,是一半道士装扮的王承恩。他前阵子跑到复州那边,在刘兴祚的安排下,与善友教的人进行了接触。说是接触,其实是指导。不知道为什么,善友教的发展非常迅速,也不知道是善友教的人太能忽悠,还是后金那边的人太容易轻信,反正善友教的规模,已经大到足够捣乱的规模了。

但这事儿就是这样,有好有坏,王承恩最近的穿戴,越来越贴近道士了,看着他很有成为骗财老道的趋势,小朱连忙提醒:

“好啊!明天点冠军郎了,这事儿朕一定去。不过,王师傅啊!那善友教义,可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噢?呵呵!圣上有所不知,老臣于复州时,因为天热,换了他们道袍穿戴,感觉不错,才一直没想到更换,斋醮一事,隐患太多,老臣知道轻重,请万岁放心!”

这事儿既然王承恩能说的这么明白,小朱又对他比较放心,于是也就过去了。第二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君臣一众人等,起哄似的的就来到了武举现场。

梁廷栋居然穿了一身戎装,老先生身子骨要说也算不错,但肚子上的赘肉,却叫人不得不刻意将目光移开,免得打击他的自信心。

“启禀皇上,目前有六人入围大比,臣请吾皇御览名录。”

“啊!行啊!”

已经挑的就剩下6人了,今天不过是排个座次而已!于是小朱心不在焉的接过来,喃喃的念着:

“……,徐…哦,徐彦琦,东津人,呵呵,东津?唔,好地方啊!”

身边的人都没搭言!他们算是看明白了。眼前这位不懂装懂皇上,又开始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啦!

“弓马娴熟,善用刀棍。唔,不错嘛!王来聘,曲阜人,嗬!曲阜可是孔圣人的故乡,想不到文乡中,也出武士了!呵呵!”

“嘿嘿,正所谓修文习武,国之幸事也!”

身边的人见皇上兴致好,也只好跟着附和,然后小朱接着看:

“力大而身小,善使朴刀!嗬,朴刀!梁廷栋,这朴刀是不是刀身和刀杆一样长度?”

“回皇上,正是!”

“嗯!”满意的挪了挪屁股,叫自己坐的舒服一些,接着往下翻:

“吴三桂,辽东人,弓马……!”嗯!忽然间,被阳光照耀的有些发昏的小朱,突然惊醒!吴三桂!这小子也来了?

“弓马娴熟,精习长枪,兼熟流星锤,年二十有二,世荫辽东卫兵马副指挥,曾随济雪侯入卫京师,以军功累迁济雪连星堡都司。”

匆匆读完,小朱站了起来。一边的大家伙都很奇怪奇怪!看皇上的眼神也都有些发呆。

按照习惯,后面的人名、地名、官职,往往要比前面的重要,也就是说,自徐彦琦开始,加上王来聘、吴三桂,他们三个就是梁廷栋事先做的三甲推荐了,吴三桂是冠军郎。

小朱琢磨了琢磨,觉得不好当面驳梁廷栋的面子,也不好公开打压辽东军系,心中电光火石的连连闪念,终于找到了一个借口。

“梁卿家,一会这几人,可有演武的计较?”

“回皇上,这是当然,一会他们六人,要演练骑射、兵器还有举力的。”

“?!骑射和兵器就算了,你这本兵都通过的人才,朕信得过滴!倒是这举力嘛!朕前段时间读《三国志》,听闻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有八十一斤之重,不知可有此事啊?”

“呃…”梁廷栋有些迷惑的愣怔了一下,随后拱手而答:“回皇上,臣亦读过《三国志》,却未曾记得有此记载!臣读书不细,还望恕罪。倒是这斤两问题,虽说历来是民间传闻,但武学那边的奉堂上,倒的确有一把仿制的青龙偃月刀,重量嘛,倒也有个7、8十斤了。”

呵呵,好!等的就是你这话,谁知道关二爷究竟是不是耍这么重的刀?小朱要的就是那把刀!

“那太好了,这个,高起潜!你快马过去,把奉堂上的那把大刀拿来!朕想啊,既然今日是武举的校场,便让汉寿侯替咱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