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歌 >

第356章

明歌-第356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惟敬也同样如此,让不让你,是一回事儿。但愿不愿意输给你,那是另外一回事儿。这世间很多人都假聪明,以为就他能,把别人都当傻子耍。放眼四周,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每每看到这些人玩着不高明的阴谋诡计,却自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像刘惟敬这样的聪明人,就会暗自发笑。

这也正是,刘惟敬忽然提出来让小姜耍刀的原因。说起谈判技巧,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以及这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只要肯认真学习,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谈判桌上打败中国。

但就在谈判逐渐的并入中国人的节拍时,刘惟敬却抑郁了。他的抑郁,来自于好朋友托尔斯泰的死。

刚刚结束的决斗,个中滋味很是微妙,俄罗斯取得了中国人的支持,开发北方陆路通商渠道。从效果上讲,破坏了英、法、荷兰、西班牙等国联合垄断的海洋贸易。这样一来,这些国家非常愤怒,但因为这是大明的决定,不敢不给面子。可如果轻易就接受俄罗斯成为欧洲新贵,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所以,决斗其实不可避免。

在这场决斗中,托尔斯泰已经走入死局。南洋诸帆最无赖的做法,就是玩车轮战,约翰船长不行,就换冯香子,冯香子要还不行,就换亚利哈桑,阿拉伯人尽管跟他们混在一起玩共和,但从内心当中,对耶稣信徒相当排斥!

而托尔斯泰这边,也被自己的祖国出卖了。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已经看到了欧洲的愤怒,那么在已经即得利益的前提下,如果为了托尔斯泰一个人,而得罪整个海洋,他们也是吃不消的。因此当托尔斯泰要与海盗共和国的上议院议员决斗的消息传来,俄罗斯立刻调整了使团班底,所有年青的热血贵族,全部招回。取而代之的,都是像弗拉基米勋爵这样的文职人员,并且平均年龄58岁。

这样的班底过来,托尔斯泰只能寻求自己的好朋友刘惟敬来担当助手。但这样一来,助手可以参与决斗的规则,将自动废止。因为没人会同中国外交官交手,既然先天条件如此,托尔斯泰就只能单打独斗。

这便是欧洲人奉行的《君主论》,没有任何人是不可以牺牲的,用托尔斯泰的性命,来交换整个欧洲的谅解,这是一条好计策。尽管托尔斯泰的决斗邀请,是因为约翰船长当面侮辱沙皇陛下。

身为国士,就算这个国家的象征再不着调,也一定要反击。这种情怀是刘惟敬赞赏不已的。但刘太医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就是他同意通过猜枚方式来敲定决斗开枪的次序。

落子争先,是棋道真谛。猜枚争先,是中国人最习惯的一种方式。当李定国有意无意的抓起一把黑白子时,刘惟敬本能的做出了准确判断。他替自己的好朋友选择了劣势。

李定国是个很成熟的人,他已经猜测到了很多东西,俄罗斯王庭放弃了托尔斯泰,欧洲人无论如何都要杀托尔斯泰以警告沙皇。自家天子这边,围绕着杀还是不杀,已经讨论得所有人都疲倦了。既然如此,索性顺水推舟,既成全欧洲海盗,也成全丧权辱国的沙皇。还能顺手替国家解决一点儿后顾之忧。也还算不错的选择。

李定国以裁判的身份,定下了“猜枚”原则。

所以托尔斯泰在刘惟敬眼中,变成了一个悲情英雄。他为了祖国而战,却被祖国出卖。他与海盗决斗,却注定死于海盗之手。他选择好朋友作为助手,却被好朋友的无意举动,推向了死亡。

这一切,都只证明一点:英雄,注定寂寞。

托尔斯泰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俄罗斯是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她们注定会永远缅怀托尔斯泰为俄罗斯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但刘惟敬就不一样了,他感受到了国家政治的黑暗和龌龊之后,内心中不可能不挣扎,也就不可能不抑郁。

在抑郁之余,刘惟敬也不忘安排最后一个任务,将堵胤锡的“全才科举”、徐光启的“分科取士”、黄宗羲“推窗之论”引入北海一带进行的探索性实践。

“全才科举”和“分科取士”其实很简单,一个是需要士子拥有生活经验、社会实践、以及生存技巧之后,再去报考甲乙榜(无论甲榜进士,还是乙榜举人,统统是国家干部)。另一个是希望国家不以一才选官,技术型的官员,最好也可以荣登金榜。这两个选材理论,在国内科举影响根深蒂固的基础上,是不可能马上实施的。唯有选择一块新开垦的土地,进行试验。经过多年的考察之后,当国家普遍尝到了甜头,再推广到全国。因此这两个理论实现的唯一渠道,就是号召天下有志人士,都能够移民到北海来参加大考。

这点并不算障碍,天下能人多矣,尤其是承平近300年之后的中国,人才积累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受教育程度就会越来越普及,加上物质条件丰富的条件下,很容易造就越来越多的各类型人才。这些人才不能物尽其用,早晚成灾。

那么通过“全才科举”和“分科取士”,让这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科举)上位的青年学子,来到北海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于国于民于己都非常有利。

国家做的试点很多了,山陕新制,就算一个经济特区。如今效果良好,当年流寇集中地,现在全天下最安稳的地界。这一切都源于钱谦益、洪承畴、孙传庭合作推出的“为民置产”。其中钱谦益是哗众取宠,洪承畴是沽名钓誉,唯有孙传庭才是死心塌地。山陕草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已经是宇内最高。

其实张彝宪的“皇庄备田”,朱慈炯的“定陶工坊”都算是经济试点。但这些都趋于因地制宜,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工程。

而“推窗之论”,则将从实际行动,上升为政治理论。

那么这个理论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推窗之论’表面上仅仅是一个民生指标,老百姓吃饱穿暖,拥有遮风挡雨的一小片棚屋。那仅仅是杜甫先生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所代表的朴素民生1。0版本。

但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还需要享受生活,感受生活,因此,郑蒙儿以秦淮名妓的身份,能够获得闻雷兽的垂青,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嫁入黄家门楣,全靠下面这段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一段话语:

“我只知道,推窗望月,倚栏高歌,乃人间美致,是以这窗户嘛,就是用来望风景的。然而时至今日,先生看到了吗?纵使我这样的场主之窗,也只是为了透气,只是为了采光,因此说,如若我为天子,我便要让所有大明子民的家家户户,都有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户。”

瞧瞧,这就是秦淮名妓,这就是中华巾帼。如此理想,确实让很多须眉折腰。也就难怪有人千古之下,还在缅怀那秦淮烟雨中的美丽女子了。

第三十六章:推窗之论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

如此清新隽永的诗句,难道是那些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所能想出来的吗?当然不可能。

既然没可能,就要问个为什么?凭什么平凡的百姓,就不能拥有情调格调以及蓝调?凭什么人民就不能拥有低级趣味、悠而无优、以及罗曼蒂克的权力。

……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人过于理想没什么问题,二狗的理想,是用爱情谎言来欺骗翠花一辈子,外人非但不能嘲笑人家,还应该在一边击掌鼓励。

但在更多的人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最好不要有什么理想。因为政治是龌龊的,外交是卑鄙的,可如果细细想来,追求美好的民族,怎么就必须选择“以追求无耻为最高境界”的政治团队来引导大家走向光明呢?

所以国家政治纲领,其实可以做到理想化。浪漫的人,理想的人,将自己的梦想与人民的渴盼完美结合之后,一个浪漫而又伟大,蓬勃且澎湃的国家,是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就目前来看,推窗之论就是把理想具化的政治纲领。

因为人,生而平等,所有人不但要努力工作,同时还要享受生活,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用微笑来欣赏风景。无论你是谁,你都拥有这个权力!即便是低级趣味,也是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

所以,当很多人都认为黄宗羲已经被郑蒙儿的温柔,迷得五迷三道的时候,他仍然清醒的,率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提出了这个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大飞跃,就是将虚化的道德指标,转变为一个具体指向。

数千年来,中国政治家们提出了很多指标,大同社会算一个。桃花源算一个,宋太宗亲手书写的《戒石铭》,同样算一个: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多么理想化的政治理论啊,尤其后半句中的“虐”字,完全可以分不同角度来解读:既可以解释为草民虽然容易被欺负,但道德正义,却拥有最后的审判力量;也可以解释成,人民拥有推翻暴政的权力,并且轻易就可以做到,并且面对这样的行为,不要指望上天来搭救你,因为人作孽,天在看。

其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括明太祖的剥皮实草,都算作古代中国政治道德标准。但这些先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虚化。

一句口号很容易喊出来,但口号所赋予的精神寄托,却很难传承。加上凡是有资格划定政治道德标准的人,通常不是草根,偏偏他们的口才文采都还不错。这就造成了小民看到这些口号,心中的希望之火汹汹而燃。但很快的,因为没能达到他们自己理解的境界,而对当政者产生了怨恨情怀。

执政者呢?历届政府都想获得“史上最有人气奖”或者“史上最有政绩奖”。只要大家的智商都高于80,那就没有一届政府,说自己从上位那天开始,就想沦落成昏君奸臣。但同样那句话,个人理解不同,双方生活经历,造成了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是俗话说的“性格不合”。

可别小瞧了“性格不合”这句话,谁都知道离婚后不好找对象?可从汉代开始,离婚现象就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性格不合。同林鸟成了分飞燕,离婚或者自上而下的革命,也就成为了主旋律。

革命是中性词,这是必须要树立的准则,否则一旦“革命”成为褒奖,那么第一个高喊自己革命的人,岂不是永远不败了?

既然革命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转为黑暗,那么就意味着革命是个赌局,既可以抄一把大底,也可能输个精光。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当政者与被统治者,也就更加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双方的诉求,这个过程,又叫做妥协。

其实说白了,法律的本源,就是社会各阶层妥协的结果。而不是铁与血的结果。正式基于这点,目前的大明崇祯朝,迫切需要一名中间人来做好沟通。

而黄宗羲的身份经历,恰恰使得他具备了调停者的身份。

首先南雷兽的出身好,属于根红苗正的那种。他父亲死于魏忠贤之手,而魏忠贤先是太监,次是罪臣,最后由于他不幸的选择东林党作为自己的敌人,所以魏大本永远的成为了忠奸兽。凡是跟魏阉做对的,就都是忠。凡是跟魏阉混的,就都是奸。

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调,其实挺可笑的。一点儿也不客观。但现在就是有市场,所以黄宗羲因为有了一个倒霉的好爸爸,那么他无论如何,也都是一个忠良之后。

因此黄宗羲的政治背景,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东林党、几大皇商的代表。

二一个,南雷兽学问再高,他这辈子也只能当个平头布衣。因为他犯法了。

当年崇祯皇帝初登基,差点儿被魏忠贤的泻药给“毒”死。加上后来的小朱处置得当,使得魏忠贤成为“逆案首犯”。跟着魏大本捞世界的人,好些都被抓起来了,当年做主杀害黄尊素的案犯,某一天刚好从被提审现场押回监牢,被早已等候多时的黄宗羲,当街,用大铁锥给击杀。

替父报仇,这当然是孝子义行。但国法未判,而私刑死之。这又是必须惩处的大罪!国家在万般无奈之下,先免除黄宗羲的死罪,再加重处罚他此生,永不得科举!

在一考论终身的古代中国,不允许参加科举的恶果,是可以想象的。而广大农民阶级,对孝子、义士,有具备天然好感。所以黄宗羲又机缘巧合的成为了广大匠户、农户、小商贩阶层的代表。

第三,因为同情黄宗羲的遭遇,当世大儒,时任顺天府尹的刘宗周,成为了黄宗羲的监护人及老师。

刘宗周在学问上的造诣,在当今天下,属于前三名选手。这就使得黄宗羲的学问背景,具备了传统儒家承钵之人的资格。

最后,当年杨嗣昌(时天下七大都督)想搞死孙传庭,奏本都写好了,就等天一亮寄走;偏偏左良玉嫉恨杨嗣昌,所以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