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589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589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出人头地。这两种都是人们所心怀的抱负,第一种的抱负,是大志向的,第二种的抱负则是个人的,是私欲。

而张居正所怀的抱负究竟是大是小?从之前看来,他这完完全全就是为了私欲。但是为了私欲却不会做到这种地步,做到这种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品格有问题,那这整件事都有问题了。

或许,别人不敢说什么,但是对于张凡来说,他明白张居正真正的打算。

“张大学士的苦心,我也算是略有了解吧。”而如今,张四维也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那么,对于老师如今所做的事情,不知道张大人又是作何感想呢?”张凡又问道。

“张大学士如今所做之事?”张四维马上就反应过来了,“那自然是好,实际上,当子维听闻此事之后,便是觉得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若是太后能够应允的话,将来,不论对于朝廷还是百姓,那都是一件大好事。”

“嗯,话是不错。”张凡看着张四维,笑着说道,“不过,如今这朝中能够明白老师用心的人,却实在是没几个。冯宝知道,冯宝也赞同,但是如果说让冯宝为老师做什么的话,恐怕是有些困难了。对于冯宝来说,这些事情都是可有可无的。

“而若是说我的话,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了。倒不是张凡懒惰,或者是害怕惹祸上身,只不过,张凡如今身处的位置,实在是尴尬无比。如果说将来,老师的办法得意施用,让张凡做些什么倒是可以。但是现在,张凡也是无能为力了。

“剩下的人,就如如今内阁当中的高仪一般,虽然的确是在帮着老师。但是他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恐怕张大人也是明白的。”

听着张凡的这番话,张四维没有说什么。张凡说的句句都是实情,而张四维其实,又何尝不知道呢。

“如今,老师想要拉张大人入阁。”张凡接着说道,“想来,老师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缘由,而是希望能有个真心实意的人,去帮他一把吧。”

“张大人,你所说的当真?”张四维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反问张凡。

而面对张四维的发问,张凡也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很是坚定。

第825章 强词夺理

张凡跟张四维之间的那一番对话,并不为人所知。别说在宫中这么广大的地方,自然是没有人能不被注意地去偷听,这里可没有隔墙有耳这么一说。就算是有人远远地看到他们两个人在谈论着什么,也绝对不会明白到底是什么。总而言之,张凡跟张四维的谈话,也就是放在他们两人的心里面,并不为外人所知。

而第二天,朝中又有事情发生,只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有关张四维的,而是东北那边的。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李成梁的一份曾经多次递上来的奏折,如今再一次被李成梁递交朝廷。

要说李成梁,虽然祖上是高丽,但是早早地来到大明地域的他的祖先,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也早早地就融入了汉人社会,几乎没有人会把他们离家当成外族人来看待。当然,这只是指普通的时候,真正拿到朝廷上面说事的时候,这些简直就是可以被忽略的事情,也是被那些有心人相继提起了。

也因为这种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明明相当有才能的李成梁,一直到他四十岁的时候,才正式被朝廷重用。而那个时候,已经是隆庆年间的事情了。

而且,李成梁之所以被重用,也并不是因为他的劳苦和才能当真是被朝廷给看重了,而是因为朝廷也只能如此。

辽东一地历来形势复杂,不说有女真人在此,虽然归顺了朝廷,依然是纷乱不断,不光他们自己内部打,还要跟明军磕磕碰碰的。那里更有蒙古残部,时而来袭更是烦不甚烦。总之,自从大明朝立国之后,整个辽东,三方势力就是这么打来打去的,死的人绝对不会少。

而到了嘉靖年间,这种情况也是更加让人担忧。李成梁之所以会被重用,也正是因为,从嘉靖晚期开始,一直到隆庆初年的时候,鞑靼插汉儿部族曾经多次入侵,进犯辽东一地。就是在这么十年都不到的时间里面,大明朝有三员镇守辽东的大将相继战死。

那个时候,整个辽东除了李成梁之外,没有比他更加有资格,更加了解辽东形势的将领了。若说是从外面调人过去,也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说实话,那些人的本事却是未必比过李成梁。而即便如此,当时的朝廷还是犹豫不决的模样,最后,甚至徐阶站出来说话,戚继光都上疏奏请中用李成梁,隆庆这才算是找到理由,撇去了那些嘈杂的声音,将李成梁提为总兵,总管整个辽东的防务之事。

而李成梁也是丝毫不辜负这些。他上任的时候,正是辽东守备废弛之时。而李成梁刚一莅任便是招募当地百姓,组成军队,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而这一段故事,也正是李成梁一生传奇的开端。

到了后世,人人都知道,当时有谓“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然而,即便是戚继光剿倭有功,让大明东南沿海安全下来,倭寇不敢轻犯,名声响亮。但是实际上,那个时候,戚继光却还是比不过李成梁的威名。毕竟,能让蒙古、女真两方都不敢在辽东作乱,这本事可不是谁人都有的。

而之后,蒙古残部倒是安静了下来,虽然时不时还是回来滋扰一番,但是因为李成梁的原因,他们出动的人数非常少,而且专门挑选那种人少的地方。虽然或有损伤,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辽东一地的女真人却是真正安静下来了,几乎没有再做什么大动作,更有不少部族都是归顺了大明。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平定,李成梁很清楚,自重还有如王杲那样的人,以及子阿台部那样的部族等等,妄想着再次掀起叛乱。所以,这几年的功夫,李成梁都是在加紧准备,准备迎接那不知道何时回来,但是却定然会来的战斗。

而在这期间,李成梁也是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跟他多次上奏有关的了。李成梁明白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绝对不能够有任何差错。战场上,必须要胜利的时候,也必须要保证大胜。死伤是免不了的,这并不是个问题,问题是如果己方战死的人太多,那么将来就算是胜利了,却也还是要有人会找他的麻烦。

而这只是一方面,毕竟有关战场上的事情毕竟不是那些个只会吟诗作赋弄心机的文人所能够左右的,再加上如今的朝廷里也没有了那么多的纷纷扰扰,在这方面能够对李成梁造成麻烦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少了。

而那个时候,李成梁最为在意的一点,那就是百姓的伤亡。由于这种被动的情况,明明知道对方会打过来,但是却无法主动出击的情况。所以将来如果开战,那么必然是王杲率先率兵进犯。而那么一来,王杲就算是再过狂妄,他也不是个傻子。他不会第一时间去攻击大明的军队,而是会去攻陷城镇。

辽东的城镇都历时太久,难以抵御大队人马的进犯,更不要提一路之上还有那么多的县城、村子了。如果这个状况不改变,到时候王杲一旦进犯,那就是血流成河。而李成梁自己也得有麻烦。

这就是李成梁担心的地方了。所以他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就是有个打算,想要扩筑辽东之地的宽甸等六堡。那么一来,不仅可以在王杲起兵之时,用作抵抗,更能接受大量当地的百姓,让他们免遭杀身之祸。

但是,这些都是需要人手和银子的。人手自然不是问题,别说李成梁用他总兵的身份下令了,就是光光知道此中的好处,当地的人,无论军民都会愿意去做。

可是这银子,却是个大问题了。辽东之地,因为战乱了多年,当地的情况并不好,又哪里会有哪么些闲钱呢。而且,李成梁虽然祖上到了大明就是做官,可是实际上,他们家也并没有什么钱财。当年,李成梁正式从他父亲那里袭职之时,实际上已经是穷困潦倒了。

所以,光是靠李成梁和辽东,扩筑六堡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因此,李成梁必须要向朝廷求助。当然,所谓的求助,也就是要钱了。

而这就是汉人王朝的特点了。明明知道,辽东将来会战乱;明明知道战乱一开启,不论军民都必然会有所损伤;也明明知道李成梁当真是没钱,他要钱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更甚的是,这么多年,李成梁上了这么多道奏折,但是一直到现在为止,他所要的钱数也都没有变化,只有那么区区的一百万两罢了。

一百万两白银,放在别的地方或许很多,但是在这种事情上面就实在是有些微乎其微了。然而即便是如此,朝廷却是一直,除了正常的军饷俸禄之外,都没有给过李成梁一两额外的银子。

若是说国库当真是困难,那倒还好说。但是实际上,自从嘉靖后期,一直到隆庆驾崩之时,大明朝的国库虽然不富裕,但是一百万两银子还是有的。

尤其是,通过张凡那明里暗中的努力之后,朝廷开始征收海商的税银,大明朝的国库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充盈了。但是即便是这样,朝廷却还是没有答复李成梁,还是没有拨给他一两扩筑六堡的银子。

如今,这件事情,李成梁又再一次上奏折了。而这一次却是不同,毕竟,辽东之地的战祸依然是有了迹象,若是再不做出什么回应的话,恐怕就太说不过去了。

然而……

“陛下,微臣觉得不可。”还是有人站出来反对,“以前,李成梁也是来信要钱。然而现在,虽然辽东之地已是有了开战的迹象,但是如今是女真内部自己相斗。到时候,他们就算是打过来,也只会更加虚弱。李成梁此时要钱,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

听听,这是多么混蛋的话。放眼朝中,没有人不知道,王杲此时这么做,是在扩大自己的力量,虽然是在内斗,但是将来等到王杲收编了女真各部再来犯的话,力量只会更大,又怎么会缩小呢?

可是即便是这么明显的事情,还是有人要睁着眼睛说瞎话,而且还有人站出来赞同这番话。

对于正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人的张凡来说,已经深明朝中各种利益的张凡再说,虽然客观上来看,这些话实在是太过混蛋,太过不可思议了。但是他心里却是觉得不必正常,甚至于在他看来,若是听不到这些话,那才有问题呢。

朝中是昨日接到李成梁的奏折的,那个时候,李太后过目之后,实际上她已经是同意了。但是她没有说,而是叫来朱翊钧让他来断决。而对于朱翊钧来说,实际上去年他就想要同意的。毕竟张凡也对他说过辽东的事情,他心中有数。只不过当时,因为朝廷很多人反对,而赞同的人却也不站出来说话,所以这件事情就搁置下去了。

现在,朱翊钧都已经打定主意拨银子了,而且如今国库充盈,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却还是有人站出来说这么一番话。

这一瞬间,朱翊钧笑了起来:“爱卿的意思是,还不给?”

很明显,这是反话,这是生气的前兆。

但是,还就有那种人,而且是堂堂正正地大声说道:“陛下说的对,微臣觉得,还是不能给。”

第826章 个人来出

朱翊钧的这幅笑容,大堂之上是人人可见的。也同样,朱翊钧这幅笑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在这朝堂上的人,哪怕只是那些护卫或者太监,也都是明白的。朱翊钧很明摆着地告诉他们,现在他很生气。

然而即便是这样,在场就是没有人会担心,也没有人会害怕。不仅仅是表面上,没有露出害怕表情的人,就算是心里面稍微担心一点的,也都是没有。这说起来很好笑,皇帝都发怒了,而且对象就是如今正站在下面的大臣。可是那几个人却是一点点害怕的意思都没有。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不过却也很正常。毕竟,现在的朱翊钧只是坐拥着一个皇帝的头衔,却并没有皇帝的权利。而且,就算是他大怒至于,高喊这将这几个人拖下去,打上几大板,或者干脆摘取乌纱、脱下官服,也绝对会有人站出来阻止他的。

这并不是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主要是这几个人敢站出来,并不仅仅是因为此事的朱翊钧没有权势。没有权势是一回事,恐怕更加重要的是,朱翊钧是想管都管不了。

“怎么,这么说这一次还是不给李成梁一文钱?”朱翊钧一副笑容满面的模样看着说话的那个大臣,问道,“这人都快要打到头上了,明明知道到时候战火一起,第一个受难的一定是大明的百姓。而现如今只是需要花些银子就能少死很多人。就这,还是不给?”显然,这一刻,朱翊钧当真是愤怒了,就连脸上那本来就不自然的笑容,如今都有些扭曲了。

但是,即便是朱翊钧已经这样了,下面却还是有人不肯答应。这不,又有人站出来了。这些都是平日里几乎不怎么说话的人,偏偏到了这么个节骨眼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