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116章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16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撒手?”听着那人叫唤,黑矮汉子微微一笑,用脆快的北方口音道:“把你怀中的东西全掏出来,再老实受绑,和我回衙门去说清楚,自然就会撒手了。”
这人是众贼的贼,所以偷来的东西都放在他的怀里,这会子被人道破,瞧对方青衣小帽的模样,似乎也不大可能是官,只不是官,当然就不必怕他!
当下忍着疼痛,向四周看呆了的同伙喝道:“赶紧上,打翻了这杂碎,咱们快走!”
这会子闹开来,众人已经是瞧出来不对,再听着这人的话,就是隐约明白了一些味道出来。
“嘿,抓贼呢。”姓林的小商人十分不稳重,这会子高兴起来,摩拳擦掌的道:“赶紧上吧,咱们抓贼。”
“你不要多事。”
同行之中,自然有他的家人委托的长辈在,当下就厉声低喝道:“林清,你小子要犯浑?这伙贼腰间都是鼓鼓囊囊的,给你腰眼来一攮子,你叫我怎么和你娘交待?”
“那,我不上就是了。”
少年子弟出来行商,虽然不稳重,不过并不蠢。叫林清的年轻商人也是瞧了出来,这伙贼十分不善,正一个个逼向那黑矮汉子,围观的人虽多,不过贼也不少,人人又按着腰间的攮子,一时之间,数百人都静了下来。
“赶紧的放手撒开,彼此无事。”被扭住手腕的贼疼的满头大汗,神sè间还是十分得意,只叫着道:“爷们在这里多少天了,也没遇着你这样的,赶紧松手,咱们就算相安无事。你要是官面上的,该有的孝敬不会少你的,咱们懂!”
“懂什么?懂祸害良善,为祸地方?你们家祖坟上长的什么玩意,弄出你这么个玩意来?再说官面上你懂,怕是以前的河防讯兵吧?告诉你,那都是刘泽清的兵,现在裁撤的裁撤,管库的管库,看漕的看漕,要么就是工程辎重,造桥修路,再想‘懂规矩’,由着你们祸害人,怕也是不能够了。”
这人虽然其貌不扬,但真的是气势过人,被一伙五六个身高体壮神sè狞厉的群贼围着,居然是面不改sè,侃侃而言,也是十分气壮,众人听闻的清楚,当下就是忍不住要叫声好出来。
“好你的……”
“给你脸不要脸,找死是吧?”
几个贼这会子一则是脸上下不来,二来也是当真被损的恼了,三来心里也是有点儿慌。这黑矮汉子别的说的也罢了,最近一直罩着他们的刘泽清部的小武官和兵丁全都被调走了,留下来的一些,也是向来老实不沾包不多事的,所以现在无依无靠的,原本心里就是十分不是滋味。
这会子也顾不得这人是什么身份了,只能赶紧放倒,然后迅离开。
“来人,全拿下!”
对方逼近而上,黑矮汉子却丝毫不慌乱,先是一收一放,众人就听到喀嚓一声,那贼已经被拧断了手腕,一声惨呼,就疼翻在地,其余众贼,这人也是丝毫不乱,闪避挡格,两三人近前,居然没有奈何得了他。
不过这么格挡的动作,也就是几下功夫,从四周人群中又是窜出来七八十几条大汉,个个看着就孔武有力,训练有素的样子,一起逼围上来,三下五除二,就是将一伙贼全擒了下来。
“全都带回去。”黑矮汉子见部下得力,也是满意的一笑,不过笑容转瞬就收:“今儿第三批了,看来贼人还很不少,不能懈怠。”
“是勒!”
“你小子,只顾看热闹,牢着部下捆人,黑矮汉子又步到叫林青的小商人跟前,叉腰笑道:“抱怨厘金收多了不是?”
“这个,是是……喔,不是不是!”
“收了你的厘金,就护着你的安全。”黑矮汉子一脸笑,问这林清道:“momo你怀里,看少了什么没有?”
“这……”林清在怀中mo了一mo,顿时脸上涮的一下,完全没有了血sè。一mo之下,什么也没有,当然是面sè大变了。
“在这儿呢!”黑矮汉子呵呵一笑,手中已经是一张厘金收讫的文书扔了回去,那小子捡起来一看,不是自己那张又是什么?
“给大人叩头了!”
中年商人带头,五六个商人一起跪下,那黑矮汉子连忙将他们扶起,笑道:“这做什么,本官抓贼是份内的事。现在太子殿下收了你们的厘金用来养兵,养官,不就是要驱除东虏,剪灭流贼,给大伙过太平日子?抓这些不成器的祸害,问清楚了就赶他们修路去,造过多少孽,都得给我赎罪赎回来……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官儿是正经的北方口音,说话雄浑有力,又十分清爽,当下众人听的十分敬服,因笑道:“没错,大人说的极是。”
“好了,你们歇着吧。”黑矮官儿一挤眼,对着中年商人道:“老哥,有功夫下回再来,给我也带点烟草种子,这味儿,闻着是地道。”
“成!”
北人吸烟的比南人多的多,中年商人心知对方识货,当下也是毕恭毕敬的答应了下来。
“不知道大人贵姓?”
眼前这黑矮汉子的做派,模样,处置经过情形,无一不是说明他是一个当官儿的,就是一身便服,人也太过干练了,瞧不出来官大官小。
反正,在普通人的眼里,这位爷不大象是大官儿。毕竟大官儿出来,摆一两百人的小队子,虎威回避牌下人人辟易,甭说百姓了,贼也避的远远的了。
这位大人不仅带人,还亲手抓贼,恐怕这官儿大不了。
“呵呵,本官姓阎,大元帅府下司副司正。”黑矮汉子也不避讳,笑道:“专职就是清江这一块,大伙儿下回有什么麻烦了,到原来的户部甲字库东回二三百步,司的衙门就在那儿!”Roa。


 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六十五章 淮上(3)

第二卷南方第一百六十五章淮上(3)
“是勒,阎大人,小的下回再来清江,一定给您带点烟草种子来……绝不要钱!”
“父老说笑了,本官岂能随意要百姓的东西。”
两人对答之时,其余众人也是议论纷纷。
“司?好象是前几天刚挂的牌,听说是在地方挑官儿,然后各地设分司,以前的衙役什么的一个不要,全是用的当兵的和质朴老成人当巡警,分段巡捕,遇到大事小事,都归他们管。”
“这位姓阎的大人我知道……是我们江yīn的典史,能干,能员!上任不久,就练出一队兵来,他亲自带着,剿了几百人的一股江匪,能在舟上开弓,左右齐射……啧啧,那个威风,那个厉害!”
“怪不得,怪不得。咱们这一方平安得他护着,这一下可真是放心了。”
“没错儿,皇太子能用此人,还是真识人的。”
“收钱虽收的狠,不过能这么着,咱们的钱也算没白交。”
“听说殿下还要编练新军……说起来,崇祯皇爷加练饷的时候,全天下说要练二百万精兵,流贼和东虏不日可灭……这练来练去,兵可没见多少,田赋可是加了不少,如今这太子殿下挂帅在此,会不会也加赋啊?”
“这个,可是难说了。”
“兵越来越多,怎么贼也越来越多?看什么新闻司的报纸,东虏也不是善茬子,怎么咱老百姓的日子,就这么难过来着?”
“唉,慎言,慎言。”
“怕怎么,现在又没有东厂和锦衣卫校尉了!”
……
……
阎应元是没有听到这些,他身为司的副司正,四品的正司正是原本的漕运总督,不过现在淮上一切事务都是归大元帅府管,淮安巡抚都撤了差,不再派人,就是各地州府县正印官还留着,支应钱粮清理账簿的事交给他们,底下的三班衙役也是全部裁撤,一个不留,光是这个善政,就不知道叫阎应元有多佩服!
江南一带,论说收入,田产,那是没的说,百姓只要肯做,一天下来温饱也是没有问题。可再多的收入也抵不住群狼来嘶咬,一个县,正经的经制班子的衙役不过几十人,可底下的帮役什么的,光江yīn一个县,就得有小两千人!
这么多人,吃什么嚼什么?还不都是落在老百姓头上!
一等收赋税的时候,这帮家伙就是把额子给包下来,层层转下去,种种祸害百姓的招数那是数不胜数,一亩地一年的正赋一两多银子,这帮混蛋能收到十两!
裁撤光衙役,只留一些算账的夫子和力役,百姓交粮纳税,暂且还没有说法,不过原本的衙役负责的治安和看守人犯的监狱什么的,已经被司给全盘接了过来。阎应元虽然是副司正,不过上头也没有派正印官,现在就是他这个负责淮安府两州九县的副司正大权在握,一切大小事物,也都是在他的手中。
阎应元不是善做官的人,一个小小典史,在县里俗称是“四老爷”,其实县令的门政也比四老爷要威分一点儿,他只是善做自己份内的事,所以不论是在江yīn,还是在清江,都无非是把自己的事做好罢了。
安抚人心,使得上下和气致祥,也是份内之事。
等他与众人又说笑了一阵,这才带着部下,押着人离开。现在司人手其实远远不足,淮安这里十分要紧,阎应元也是带着一百多自己使惯了的部下过来,其余人手,就是在淮安本地人里和刘孔和等诸将的军中,挑选出来的合适人手了。
说合适,也是没办法,只能是挑一些精明又不油滑,本地人中挑老成可靠,名声好的,外地人中,挑机灵一点能办要紧差事的,彼此制衡,目前来说,新人新气象,办事也好,还是对百姓也罢,能做的到客气守礼,不收贿赂,整个清江,也是在他的手中,渐渐变的平安起来。
对阎应元来说,如此,足矣。
临行之时,有几个人影在人群中一闪而过,阎应元瞧着似乎眼熟,不过,对方转瞬就走的老远,既然认不出,也就罢了。
“倒是有点儿象太子?”他这么想着,不过,又是自失一笑。
自己这个小小典史,似乎就是因为剿了江匪一事,名声居然传到太子的耳朵里头,而一纸敕令下来,自己从一个不入流的典史,一下子就成了五品的副司正!
起行的时候,江yīn知县和大群佐杂官儿一起送行,众人的那个羡慕劲儿,可就甭提了。
就是知县,以往虽然客气,不过自己毕竟是个佐杂典史,上不得台盘的,到一下子升了官,知县前倨后恭的嘴脸,到现在也可堪回味。
再加家亲朋好友的恭喜祝贺,家人的开心,自然都是叫人如夏日饮冰,十分开心。
“越是这样,越要好好做事,方不负君上的恩德。”
阎应元嘴角的微笑也就是眨眼间事,他其实还不知道,朱慈烺对他的期待,可远不止一个地方的司副司正这么简单!
……
……
朱慈烺适才是在人群之中,从听到商人议论厘金开始,青衣小帽,一副富贵人家小厮打扮的他,就一直很注意的听着。
毕竟很多政、财、军上面的举措,都是自己一手创建,就这厘金来说,也是从后世搬来,这一个时间节点,是没有前例可循的。
现在看来,因为特定时期的特殊原因,厘金在普通商人这里,有怨气,不过,也是可以接受。至于厘不加田赋,这是十分要紧的举措,动摇不得。
还有裁撤衙役之后的进一步动作,也要抓紧进行。
至于江南一带的大商人,官绅地主的动向,当然是极为要紧的。
千头万绪,如同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风暴,吹动起来,连他自己都快要控制不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一场绝大的风bo,恐怕在一个月左右,就要闹将出来。
江南一带,稻米就要成熟。
而江北一带,都已经要收麦子了!
这个时候,麦子品种相对要晚熟一些,要是在后世,恐怕这个时间已经是遍地金黄了。就算晚熟,最多半个月,江南江北就要动刀开镰,而开镰前后,也就是朝廷收取赋税之时。
当然,也就是大商人士绅们市侩居奇,联手操控粮价,勾结中枢和地方官员,利用这个时机,大其财的时候到了。
在这个时候,江南一地,恐怕就会有过百万的白银,几百万石米粮的囤积。
这么多粮食,商人们当然不会留在手里霉烂,资本运作,所需要的就是利润!以往时候简单,京师一带,粮价向来高昂,朝廷的漕运虽然不会让京师缺粮,但大宗的粮食是要军用和官用,民间百姓的粮,有时候供应还得靠商人从海道运河源源不断的运上去。
山海关的银子如水淌一般的多,粮价向来很高,海路运粮过去,也是大有利赚。
北方地界,这些年哪一年没有灾荒?大户人家还可以勉强度日,小民百姓,如果没有南边运粮过去,日子就更过不得了。
就是本地,百姓手中是不会有什么积蓄的,存粮都是有限的紧。特别是国家收赋是白银和铜钱,粮食收上来,百姓要低价卖给jian商,完粮纳税,然后过一阵子,有限的存粮就会吃完,到时候,辛苦做工,再高价买回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人世间最没有天理的事,恐怕就是如此了。
现在这个时候,想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勾结,商量,在抵制着江北一带的厘金制度。这样的制度,说不是商税,但就是正经的商税。只不过,加了一个劝捐的名头,而且并不是上门征收,却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