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乱世女医 >

第56章

乱世女医-第56章

小说: 乱世女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方虽然年届不惑,也想与之比试比试,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

王方见对面出来一将,手握一对五升斗大八卦梅花亮银锤,王方两眼一亮,他虽然不认识裴如弓,但是却人得这兵器--整个景龙朝,除却裴如弓,没人有那么大一对锤子的。

“裴如弓?”

“正是,来将姓甚名谁?”

王方气得快吐血了,你跟我对阵三个月,连我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你确定你不是在给我下马威?

其实裴大郎真不知道雍州守将的名字,不是裴大郎轻敌,实在是对他而言,敌将是谁真的不重要!只要攻进城里,两锤打杀了便是!管他姓甚名谁!

王方拱拱手道:“在下王方!”

话音未落,手中镏金铛带着一溜金光,携着王方的怒气,朝裴大郎迎面捣来。

裴大郎大喝一声:“来得好!”

只见他两只手臂猛地向怀里合拢,抡起两个亮银锤,画了个半圆,合在一起,正好夹住王方迎面捣来的镏金铛。

当的一声脆响从两人的兵器相交处传来,一股巨力从兵器上传来,通过两人的身体,传导在了两人的坐骑身上,两匹战马齐齐发出一声嘶鸣,承受不住,踉踉跄跄的朝着一旁退去。

王方用力抽回手中的镏金铛,握着铛柄的双手微微发抖,刚才那一击,他已经用了八成力,然而还是吃了个大亏,双手的虎口发麻,仿佛要震裂了一般,好险把兵器掉了下去。王方大口大口的换着气,过了好一阵子,方才重新使上劲来。

王方信奉一力降十会,第一次遇到一碰面就让他吃了大亏的武将,对面还是个少年,经过刚才的交锋,王方也知道对方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王方越发重视起来!

王方道一声:“好!”

心道:“果真名不虚传!”

裴大郎本想着用双锤夹住那柄镏金铛,将其夺过来,羞辱对方,摧毁敌方士气,不想王方的反应极快,在他还没有使上全部力量之前,将镏金铛拔了回去。裴大郎暗道:“好家伙!受我一锤,还能端坐马上,可算好汉一条!”收起轻视之心,仔细瞧了瞧对面的王方,心道:若得机会,可放他一马,若能为妹夫效力,也算好事一件!

裴大郎笑道:“未将你一锤取下,却是我轻敌了!你且小心!”

听到裴大郎如此狂妄的话,王方脾性再好也怒了。只见他面色阴沉,目光阴翳的盯着裴大郎,双手握铛,用力过猛,指节已经是隐隐发白了。

“小子狂妄!”

话音一落,双腿在马腹上狠狠一夹,催马上前,瞬息即到裴大郎面前,使出十成力,镏金铛化作一道金光,劈头盖脸朝裴大郎落将下来。

裴大郎左手抡起大锤,银锤划出一道银光,与之在半空中相撞。莫看裴大郎叫嚣得厉害,这一锤子,裴大郎却是用上了十成十的力。

空中又是一声巨响,仿若惊雷,隔得近一些的将士听了,只觉得耳中嗡嗡作响,胸中发闷,更有那受伤的,听了这一声,直接口吐鲜血,去了。

裴大郎左手挡开镏金铛,右手也没有闲着,立刻狠狠地砸向了王方的头。王方倒是个好的,驾着战马,只见战马小跳一步,从侧翼奔了过去,裴大郎那一锤顿时落了个空。

就在双马交错之际,王方在马上猛地往后仰去,镏金铛舞出一道扇形的金光,朝着裴大郎的后背砸去,裴大郎驱马向前一窜,抡锤往后一挡,将镏金铛架了开去。

这一回合两人都没有占到便宜。

王方心道,他那一对银锤少说也有三百斤,必不能久战,且与他缠斗罢!两人驱马绕起了圈子,两人的兵器砸在一起,砰砰作响!

裴大郎见一时占不了便宜,卖了个破绽,就在王方暗自庆幸,挥铛而来的时候,裴大郎左手的银锤飞了出去,直奔王方的头颅。

可怜王方一方大将,作为为景龙朝尽忠的为数不多的好汉,一锤之下失了头颅,只见脑浆迸裂,白的脑浆红的鲜血混在一起,洛二郎远远的看见,扭了头过去,狠狠地大吐特吐起来。

杀戮,血腥,屠戮!

在太阳照耀下,下面是一片片的血红之色,空气里面弥漫的是淡淡的血腥之气和充满杀伐的喊杀之声,刀戈相交之声。

☆、第十八章 李烈登基

第十八章 李烈登基

不过晌午时分,裴大郎便带着大军攻进了雍州城。裴碧云领命,率领自己名下的娘子军,打马四处大声吼道:“雍州百姓可锁门不出,以免误伤。守军投降,原地不动,双手举过头即可!投降不杀!”

立刻雍州城一片肃静,宛若一座死城。家家闭门不出,户户房门紧闭。本来王方落马后,雍州守军就失了军心,而今裴碧云一呼,投降者无数。

景龙四十三年二月初七,雍州破,上京失去了最后的退路和屏障。

景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裴大郎和李烈,分兵两路,左右夹攻上京城。

景龙四十三年二月十五日,裴大郎轰开了东城门,攻入上京城,鏖战三日,打开西城门,迎进李烈军队,所有守军,龟缩紫禁城。

景龙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刘太后在大太监曹全的陪同下,登上了高楼,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绝望无助的刘太后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当夜服下和景康皇帝一样的毒药,自杀身亡。

大太监曹全帮刘太后妆奁以后,放入一口金丝棺,合上棺盖,触棺而亡。

这一天,是景龙王朝的亡国祭日。景龙王朝从诞生道毁灭,不过短短四十三年,如此短暂,就如同一朵烟花,转瞬即逝。

裴大郎治军极严,李烈治军也不宽,两支军队进了上京,日日严明军纪,露宿街头,并不扰民,直至太后驾崩,安王殉国,首辅姚谦打开宫门迎接李烈入宫为君。城中并没有一起治安事件。

李烈和平的接手了紫禁城,虽然过程有点血腥,但是他的合法继承人的地位受到了确立。

然而李烈并没有即刻登基,虽然他有天时地利人和,然而手中还有几件事情没有解决呢!

其一就是刘太后的葬礼。刘太后该怎么安葬,以什么身份安葬!这不仅仅是安葬一个女人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这个女人身份不简单的事情。刘太后--她谋杀亲夫,即使他的亲夫是皇帝陛下;她垂帘听政,虽然那些错误的决策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她贵为太后;她是李烈的舅婆;她自杀而亡,在李烈攻城的时候。。。。。。

这不仅仅是安葬一国太后的问题,是应该用何种身份的问题:罪犯?前朝太后?。。。。。。与靖康帝合葬?抛尸荒外?。。。。。。

若是优葬,她杀害了靖康帝--这是李烈起兵围京的理由。若是抛尸,不优待前朝太后,臣子难免心寒,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如何用人?

文武百官,有中心爱国,自杀殉国的--各种方式,包括了跳井、上吊、服毒、剖腹。。。。。。

也有恬不知耻,想要侮辱刘太后,迎合李烈的--列如首辅姚谦,为求官位,不折手段。

经过李烈和身边谋士三天三夜的讨论,终于就文官的选拔任命和刘太后的安葬问题达成了共识。

刘太后按照一般百姓的葬礼规格,安葬在刘氏祖坟。这个决定可不简单,直接就帮景康帝休了妻,发配回娘家了。这个惩罚不可谓不重,然而也给刘太后一个全尸,好好的安葬了事,以证明李烈同志的宽容大度,有容人之心。

也不知道景康帝地下有知,会不会高兴的跳起来。这一辈有自己最爱的女人陪在自己身边,而自己的妻子,谋杀自己的人,被休回了娘家安葬,这一辈永远都不会再见。

我想,景康帝是幸福的吧!

刘太后被娘家人草草安葬了,本来不想管的,可是新任的陛下李烈同志言明了自己要来参加刘太后的葬礼的(哦!我们已经不能再称呼她为太后了,勉强叫刘氏吧!)!

刘氏的坟墓不过刚刚能放下装她的那口金丝楠木棺材,李烈也没有给他换棺材,难得晦气!刘氏和唯一能证明她曾经的尊贵的那口金丝楠木棺材被掩埋在了刘氏祖坟的角落里,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而大太监曹全,被李烈郑重的安葬在了刘氏的旁边,还立了碑,上书忠仆曹全之墓。后世之人勉强靠着曹全墓证实着刘氏的曾经的太后身份。

武官不用李烈操心,十二卫大将军全是李烈的自己人:裴仁山、裴如弓、秦猛、林正义、林忠、金成杰、乔四海、司马空空、张昌、洛亚之、李烈的副将洛季之和侍卫马玉涛。

文官中,除了洛仲之这个工部侍郎、太傅裴寂兼任宰相之职乃是李烈金口玉言任命的以外。三省六部的官员都要去裴寂那里报名考试,有能者居之。雍州和上京两州的地方的官员需要重新选拔以外,幽州、和州、霸州、青州、岭南的官员维持原样不变,空缺由京中选拔派往各州。

另有圣旨,加开恩科,凡为良民,不论士农工商,均可参见科举,录用有识之士补缺。除秀才、明经、进士、三科以外,加开明法、明字、明算三科,均委以不同官职。

是年,录用了没有功名的人士一千人,是历年之最。

待官员选拔完毕,已经是四月底了。

景龙四十三年五月初八,李烈登基为帝,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登基,传国玉玺,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音乐停下,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

是日改国号为唐,颁年号为天启,给生母皇后窦氏上皇太后的尊号,内阁翰林院拟好的尊号是“慈安”,并皇太后的表文、册文、金册、金宝这些证明文件及仪仗颁与窦氏,搬到宁寿宫。奉生父李刚为太上皇,册封妻子公孙娉婷为后。

这场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活动,持续了三个月,也让李烈提心吊胆了三个月,直到一切都风平浪静,仪式完成,登上帝位,李烈才放下心来,享受九五至尊的权倾天下的快乐!

然而,对于李烈这位有识之士,做了皇帝并不是享乐的开始,而是重担压肩的承重,这个遭受重创的国家,如何励精图治,改善民生才是他最上心的事情。

☆、第十九章 新政 告白

第十九章 新政 告白

李烈登基之后颁布的第一项法令就是约法省禁,减轻田赋税率,“什五而税一”,而且以后始终不变。并下诏劝课农桑,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还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民开荒。

第二条就是提高工商杂税收入,甚至超过了全国的田租收入,也使政府有财力减免田租。

第三,提倡节俭,为了减免人民税负,他还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并且下诏不接受地方贡献的锦绣等奢侈物品,禁止地方官员购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

第四,鼓励有钱人家购买农民的粮食,捐献给国家。对于能捐献粮食并运送到边境粮库的,国家按照捐献数额的不同赐予不同爵位,还可以赎罪。

这样,边防要塞的粮食储备迅速充足了,接下来又进一步充实各郡县的储备。只要郡县储备足够一年所需,该郡县就可以免收农民田租。在这样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收入保障了,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储备也充足了。

就是这四条国策,大大降低了人民的负担,使治下快速的富裕起来。有言道: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

李烈的内政处理好了,还有外患呢!

首先是自己的十二卫大将军,裴老爷子裴仁山和秦猛做搭档驻守霸州,张昌带着裴碧云与金成杰回去驻守和州,李烈的副将洛季之和侍卫马玉涛驻守幽州,林正义驻守雍州城,林忠驻守青州,洛四郎洛亚之驻守岭南,也算和家人团聚,裴如弓带着乔四海和司马空空驻守京城。

李烈和万安也算划江而治了,几年征战,国库耗尽,已经是无力再战。李烈本着百姓为本,暂且由着他去了。…》小说下栽+wRshU。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