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乱世女医 >

第54章

乱世女医-第54章

小说: 乱世女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烈想坐帝位,想名正言顺的坐拥天下,就要集思广益想办法啊!

三娘得知此事(怎么得知的?大嘴巴,爱爬墙的司马空空啊!)马上书信一封去了幽州,这信是给四郎的,上书个两字--舆论。

四郎和三娘相处时间最长,可谓了解最深,三娘两个字,四郎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想通了。

四郎自与李烈进言道:“北王殿下,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也是读书人的天下。殿下可知流言如刀,杀人无形。民心向背,天下所归。”

李烈道:“四郎意思是用流言杀了刘太后?”

四郎笑道:“北王是何等聪明人物,哪里还须我等指点!须知刀可杀人,也可救命!”

李烈沉默半晌,豁然开朗,道:“此计可行!大善!四郎想要什么赏赐!”

四郎沉吟道:“天下大乱,我欲把家人送至苗寨,待天下平定后再接出来,北王意下如何!”

李烈道:“准你半月假期,陪家人去往苗寨,半月后回来复命,不可拖延!”

四郎道:“多谢殿下!”

什么是谣言?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

什么是流言?

1、散布没有根据的话。2、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3、众人流传的话。

所以,李烈制造了流言,或者说李烈手下的谋士制造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到了第二日,便有流言传出,各种版本,出入颇大。主流思想便是:李烈出生之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乔贵妃乃是九尾狐出世,祸乱朝纲;而刘太后干政,乃是牝鸡司晨就是大逆不道。

有人就问啦?九尾狐为什么会乱世?就有人说了,肯定是那个景康帝不是天命所归啦!也有人说,你看看宇文家,不是出家就是病死,肯定是杀孽造的太多了!

反正流言传到最后,越来越玄乎。什么霞光满天,左邻右舍都亲眼所见,下跪呼神迹;什么金光护身,掉落水池而浮于水面,安然无恙;什么七岁为隔壁邻居断盗窃案。。。。。。。。。。。。。。。。。

就连李烈都止不住问:“这是我要你们传出去的话么?这些事情我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日后,李烈成立了缇司,监管百官和读书人所言,其种子就是今日种下的。至于日后的因言获罪和冤狱,那是后代皇帝猜忌心过大所致,并非李烈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而三娘在家训中,着重写道:谣言止于智者,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又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读书还是做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此刻,四郎正回到家中和家人在商量迁居岭南苗寨的事情呢!

关于迁居苗寨,洛谦徐氏是表示赞同的,六郎坚决反对,他还准备建功立业呢!结果六郎反对无效,被镇压了。

洛谦第二日带着四郎去了徐府,与徐老爷子和秦氏以及四郎的两位舅舅商议迁居岭南苗寨之意。

徐老爷子年事已高,本不欲离开故土。可是,一来苗寨是秦氏的娘家,秦氏自出嫁就没回过苗寨,徐老爷子于心不忍;二来徐大郎身子骨弱,自小多病,哪经得起战乱。

徐家商议了两日,定下了由徐老爷子、秦氏、徐大郎徐光宗、大郎媳妇吴氏、大郎二子徐知礼和徐知义、长孙媳莫氏、二孙媳牛氏,二郎媳妇月氏和五个曾孙子、两个曾孙女赴苗寨。

徐家二郎徐耀祖和两个儿子徐知廉、徐知耻护送他们去了苗寨以后,和四郎一起投军,建功立业。只是徐知廉、徐知耻的婚事,因战乱怕是要推迟好些时日了。

只是林家把一家子的老弱妇女和林孝托付给了洛家,如今要走,也是要把他们带走的。还有二婶子一家,二郎去了将作监造枪,二婶子王氏和二嫂子潘氏还有两个侄儿,也是要带走的。

算来算去,满满的十辆马车,近五十口子人,浩浩荡荡的开往岭南苗寨。

只是这么多人,吃穿在苗寨也不是个办法,三娘便提前出发,找了苗若思,以三袋子盐为代价,求的苗寨帮忙,在附近的陡崖上修建了一个小寨子,专门住他们这四家子人。

苗寨修房,乃是建竹楼,一来材料易得,二来并不耗时很久,三来牢固耐用。整个寨子出动,不过五日功夫,十幢竹楼拔地而起,待大队人马慢腾腾的赶到时,竹楼已经等着他们的主人了。

其他人倒也没什么,只是徐大郎的媳妇吴氏乃是大家闺秀,很是不习惯岭南,只道这里乃是蛮夷之乡,什么都不方便。这话一出,便遭了大郎和二郎的瞪视。说谁呢?秦氏就是苗人之后,这不是当这和尚骂秃驴么?

徐二郎冷笑道:“嫂嫂既然不习惯,我们且带着你回青州吧!”

吴氏只道青州马上要开战,哪敢回去,懦懦道:“我只是不太习惯罢了!这竹楼摇摇欲坠,吓得我说话都不利索了!”

闭了嘴,再也不说半个字。

☆、第十四章 洛晴娘

第十四章 洛晴娘

流言传到上京时,四郎他们刚好到达苗寨。四郎倒是不在乎这些流言,毕竟他在就知道了流言的意义。而在乎的人更多,不单单是缺少娱乐的景龙朝百姓,还有在意皇位的各路人马。

只是,这些人落后了,哪有人家出生有异象的消息一出来,自家的孩子出生也有异象了。这是在骗傻子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点把戏骗人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人家李烈有证人,邻居都能证明且出来证明了!可你看看,公主府上宅院宽广,人家看不到,自己出来作证?谁信呢!刘府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根本就不敢乱编--周围邻居都是当朝大官,让人家出来做伪证?害怕人家言官御史告得不够快啊!

在意并且害怕的还有一个人--洛晴娘。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这位影响了景龙朝后半段的女性。

洛晴娘,女,出生于战乱之时,至景龙元年已有11岁。少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厨艺女红也拿得出手,管理家事比母亲王氏更胜几分。

平生第一次谋划,乃是自己的婚事。洛清辉不是个宠臣,说句不客气的话,若不是景龙皇帝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洛清辉这个太傅名衔,早就被摘了。洛清辉一个干吃饷,不做事的太傅,能结上这门亲事,都是洛晴娘一手谋划的。

洛晴娘先是攀上了长公主,也就是李烈的外婆。想当年,两人感情可好了,上京谁人不知啊!这样的人才,不做公主侍读,还有谁能当选啊!洛晴娘当了公主侍读,亲事当然是水涨船高。可是,长公主很快就定了亲事,洛晴娘还没开始盘算自己的亲事呢!洛晴娘不满足啊!

长公主定亲之日,洛晴娘哭着对长公主说了:“我们情同姐妹,我实在是不愿你远嫁。若日后你出嫁,再像现在这样说话聊天,一起玩乐,怕就是不能够了。”

长公主听得此言,也是泪水涟涟。可是,总不能把自己的侍读塞给自己的老公做小老婆吧!不说驸马愿不愿意,就是长公主自己却是不愿意的。长公主想了想,道:“我今后肯定还是要回娘家的,我们既然不能一起出嫁,那你就做我的娘家人吧!”

就这样,洛晴娘成了长公主的堂弟媳妇,正真的娘家人。

洛晴娘的亲事有了着落,长公主也出嫁了,洛晴娘就回家待嫁。那时候,洛清辉已经把柳氏娶进门了(若是洛晴娘那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婚事谋划,洛清辉未必能娶得了柳氏)。洛晴娘看母亲王氏愁眉不展,便主管家里事务,孤立柳氏,克扣柳氏的生活。

所说的克扣可不是少了月例银子,那太下乘了,不能显示洛晴娘的手段,要被洛清辉训斥的,洛晴娘可不干。这法子就是:柳氏出门就要银子,什么事都要银子才能搞定。就算不出门,月例银子也刚刚够用。除了该柳氏的那份吃喝没断,柳氏要热水,一两银子一桶,老爷留宿列外,柳氏要洗衣服,十件衣服三钱银子,少了就拖拖拉拉,没得衣服换洗。。。。。。

再加上家里大小生辰,各式节庆,柳氏在洛府的日子,那叫一个人间地狱,还不是为了洛谦,熬吧!这种日子,洛晴娘出嫁后才稍稍好一点点。

洛晴娘嫁给安王世子,那叫洛晴娘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对手。安王世子虽然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多,可是并不是愚笨的。安王世子很聪明,比他老爹聪明多了,与洛晴娘那是半斤八两,要不然怎么洛晴娘和宇文平安没在家,他就知道了洛晴娘参与了景康帝的谋杀案呢!

可以说,宇文晨功的聪明伶俐和体弱多病完全继承了他的父亲。

洛晴娘的手段,在安王府收敛了许多。老公太厉害啦!想骗到他可不容易。在这个夫为妻纲的时代,洛晴娘只有收敛了,等着儿子出世的时候在施展。而且安王世子没有什么妾室可以给洛晴娘拿捏--人家修身养性,养病呢!就连洛晴娘进他房间的次数都少之又少。

是故,宇文晨功的出生和教育,洛晴娘没能接手,安王亲自抚养,洛晴娘无话可说。这就造成了母子的亲情淡漠。

洛晴娘的成功在于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她也用了计谋--安王世子身子骨弱,初一十五且无病的时候,洛晴娘才可以在晚上到安王世子的房间里来。洛晴娘自己服了多子丸,又给身体不太好的安王世子下了*药。洛晴娘得了儿子,安王世子因此一病三个月,从此安王世子的房间成了洛晴娘的禁地。

洛晴娘不在乎,她不爱这个男人,也不在乎**之事,她要的是自己的儿子,立足皇家的根本。洛晴娘亲自抚养幼子,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幼子身上。

安王世子见洛晴娘不在做什么过分的事,以为她只是想要个孩子自己抚养,这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虽然洛晴娘的行事极端了一些。就由了她去了。

只是安王世子没想到,洛晴娘所图那么大,胆子也不小。

景康帝的话给洛晴娘注入了一针强心针,让洛晴娘有了后半辈子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太后。

洛晴娘和当时的刘皇后联系紧密了起来。两个女人做了一件影响景龙皇朝的大事--提前结束了景康帝的性命,拱卫了洛晴娘的幼子做了皇帝。

洛晴娘不在乎自己的老公被气死,也不在乎公公安王怎么看她!洛晴娘此时的眼中只有皇位,她觉得她给了自己疼爱的儿子,时间上最好的,最尊贵的东西--皇位!

然而,她的命根子,她的宝贝儿子,因为斗鸡的胜利,高兴过了头,崩了!这个消息如同一个炸弹,把她的太后梦狠狠地砸醒了。她该怎么办?

这是她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宇文晨功。他身子弱,他和她不亲近。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他生下一个儿子,一个继承大统的儿子,一个可以帮她实现太皇太后梦的儿子,一切都解决了!

☆、第十五章 陨

第十五章 陨

洛晴娘赶快命人驾着马车去了皇觉寺,她的儿子在那里出家!

宇文晨功,哦!不!我们应该叫他悟清大师,接见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然而,无论洛晴娘怎么苦苦哀求,她的儿子都不予理会,只一个劲的默念阿弥陀佛,仿佛红尘俗世打扰了他的清净,毁了他的修行一样。

半晌,悟清大师站了起来道:“施主,今日一面,你我尘缘已尽,日后不必再相见了!”

悟清大师只是来看看,这位从来没有主动来找过自己的母亲,今日来找自己所为何事!原来,她要的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他给不了,也不想给!罢了!还是静心礼佛吧!至少,佛祖不会伪善,不会不给予只索求。

洛晴娘失魂落魄的回了上京,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皇宫?儿子不再是皇帝,她用何种身份入住皇宫?安王府?安王极不待见自己。自己气死了他儿子,丢了孙子,如今孙子毙命,安王如何容得下自己!

洛晴娘如同无主的游魂,飘去了宇文平安的灵堂。对了这里才是她该呆的地方,守着她的儿子,属于她的儿子!

洛晴娘一步不离的守着宇文平安,七天时间里不吃不喝,如同行尸走肉。待到宇文平安下葬皇陵,洛晴娘像是回过神一般,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因为,洛晴娘领悟到了,她与太后,或者说太皇太后,再也无缘。此时,看着去往皇陵的幼子,洛晴娘心中激荡,她的儿子啊!她的儿子本是可爱的,虽然体弱,也时常依赖着她,但是却并不调皮,一向温文有礼。

他会拉着自己的衣襟,弱弱的叫着母亲。他会问自己累不累。他会亲亲自己的脸庞。。。。。。。

是什么时候开始,他变了呢?

是第一次上朝时,刘太后许诺的:“你若是日日在那椅子上坐上一个时辰,下午便可以随便你玩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