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拐弯向右 >

第3章

重生之拐弯向右-第3章

小说: 重生之拐弯向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为什么,虽然刚刚一直都在告诉自己老爸老妈绝不会不要她不管她,可心里却是那样不安。大概,是被那对夫妻吓到了。

    “你也是的,去接我干什么啊?我又不是找不着,小孟回去了,你还真就留孩子一个人在病房里头啊!”陪着温雅苹一起走进来的是一个身材微胖的女人。虽然人到中年,身材有些走形,可脸却很漂亮,只是稍微黑了些。

    进了病房,她一眼就看到孟茹正眼巴巴的目光,忙碰了下正回头和她说话的温雅苹,“你看看,我说小茹得醒了吧,都吓着了。”

    “还难受不?”温雅苹急步走到床边,先伸手摸孟茹的额头,摸过后不放心又用嘴唇轻轻贴上。才松了口气,“没那么烫了。”想想,她又笑着摸摸孟茹的脸,指着那个女人道:“还认不认识了,叫张姨啊!”

    “张……姨……”舌头好像不是自己的,有些不利索。可孟茹倒是认识眼前的阿姨是老妈最好的朋友兼同事张兰。

    脸微微垂下,温雅苹虽然没哭,可声音里却透出悲伤,“原来都会被唐诗了,可现在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别着急,等过几天病好了再慢慢背吧。”张兰低声劝慰着,想了想,到底还是说道:“院里老孟他们说过一会儿一起来看看小茹……”

    一句话说完,她先沉默下来。温雅苹的嘴唇微动,也是垂头无语。倒是孟茹,在心里一转,已经明白这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老妈的工作单位是“儿童福利院”,属省民政局管辖,三权在上,算是非常好的事业单位。平时单位里人人都上进着,谁不想好好表现当个劳模什么的,年终奖金也多些。怎么可能会在上班时间请假呢!现在突然都说来看孟茹,也是因为领导打头,出来算不上请假,而且探完后除了要回院里值晚班的,其他人也可以早点回家了。

    而这探病,究其因由,无非是:小温家的孩子不行了,去看看吧!

    这年头,一般小病小灾的,尤其是一个同事家的孩子,怎么会那么殷勤上门探视呢?

    所以说这样的探病,简直就是在间接地宣告病人病情严重。温雅苹就算明知单位的同事是好心,却也不能不暗生埋怨。

    所以在同事结伴而来时,温雅苹只是淡淡的,并不怎么热情。倒是张兰转来转去,招呼这个招呼那个,又捅捅温雅苹示意她和带头的副院长说个话什么的。

    孟茹被突来的嘈杂弄得有些头疼,却仍然极力睁着眼,瞄瞄这个看看那个,努力想找出老妈故事里的那个贵人。她记得说的是同事来着,到底是谁。甭管是谁,你先救我一命再说吧!

    可一直到一大票人相续告辞,也不见有哪个出头说什么药方的事。孟茹只觉得沮丧无比,恨不得能跳起身来扯住那些阿姨叔叔的,到底是谁啊!?

    失落地听着留下来的张兰低声劝慰着老妈,孟茹只觉得心渐渐地往下沉,直沉到底,像陷入泥潭一般浮不起来。

    偏过头去,看着窗上冻结的冰花,一片的白,却隐约地浮着种种莫名的图案,不知怎么的,总觉得那些图案是描绘了一幅可怕的图画。阴森的森林,隐匿的黑暗……

    身体打了个冷战,她不敢再想下去。心神一凝,便听见老妈在说:“就是这一两天了……”

    心里发冷,嘴角却不知怎的,竟浮上一抹笑。这世界,真是可笑,说什么重生了就一定得到幸福,可原来,就算是重生了,生命也不完全掌控在你自己手里。

    孟茹在心里低叹着,闭上眼睛,不打算再想。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着门砰的一声推开,一个女人冲了进来。

    “对不住啊!温姐,我这刚和人换了班。”

    知道又是来“探病”的,听着老妈寒喧几句,说什么“谢谢你了,小刘”之类的话,孟茹只觉得烦,连眼睛都不曾睁开。

    却听那人突然道:“温姐,我跟你说个事,是这样,我听我们家小齐说他爸家那边,就是老西门外有一个老中医,好像看这个病挺拿手的。我也不知道这事到底准不准,可还是跟你们说一声……”

    好似一道雷自天边滚过,轰隆隆的惊醒孟茹。

    孟茹猛地睁开眼,转目看着那个刘阿姨,怎么看怎么觉得她长得好看。恩人啊!原来你就是我的贵人。

    凝神细听,听到老妈犹豫着问地址,刘阿姨又说不清楚,只说让她老公领着去找,慢悠悠的,把孟茹急得几乎想要大叫。

    还好不管怎么样,老妈最后还是让从家里带饭回来的老爸跟着刘阿姨去了。

    “死马也当活马医吧!”说这话的时候,温雅苹忍不住抬起手抹了抹眼泪。

    说起这救命的中药方,可说神奇。据说是老中医家里祖传的秘方,不肯轻易写方子,只配好了药膏拿回来,而且还指名要拿紫皮的独头蒜捣碎搅拌一起抹在头上。

    现在这时候,物资匮乏,没超市没超级大卖场,紫皮的独头蒜不是那么好买到。还是孟建国打听到城外火车站旁边的日本屯那里有人种,骑着车子冒着大风跑了两三个小时才买到两斤。

    回来捣碎了放在碗里,打开那包膏药,病房里立刻弥漫开一股刺鼻的药味。连温雅苹都不禁皱了下鼻子,可孟茹却觉得这比香奈儿或是小黑裙还在迷人。在温雅苹看来,这只是次没办法中的尝试,且抱一丝希望。可孟茹却知道这就是救她的良药,只是苦于无法言明。

    “你们干什么呢?”好不容易药搅得均匀了,换班的护士却跑来打扰乱,“你们这样瞎弄,要出了什么事我们医院可不负责任啊!”被温雅苹不轻不重地刺了两句,护士也气哼哼地跑开了。

    孟建国却有些犹豫起来,“媳妇,这药要是真……”

    “现在不也没别的办法嘛!”温雅苹沉下脸,拿着碗过来,又停下,“你去找护士借个剪子或者剃头用的推子吧!我把老儿子的头发剪剪,药往头发里敷。我闻着这药味挺大的,要万一真见效了,也省得破了相。”

    孟建国应了一声,跑出去。温雅苹则放下碗,俯下身,摸着孟茹的脸,看到孟茹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她的目光一闪,突然柔声道:“不用怕,马上就好了。等我老儿子好了,妈领你去南花园玩去,还给你做好吃的……”

    鼻子一酸,险些掉下泪来。孟茹看着老妈,手指微动,想要抱住她,却到底只是大力地点了点头。

    妈妈,我会好的,很快很快就会好……

第一卷懵懂童年 第四章回家

    从来都没有这样,只是单纯的因为可以回家就开心得雀跃不已。

    那不知成份的中药果然神奇。孟茹敷上药后折磨了一晚上,第二天,舌头和上下颚都布满了嫣色的扁泡。不到五天,病情就完全好转。在医生确认过后,今天,孟茹终于可以出院回家。

    穿着厚厚的棉袄,却仍被细心地包了一层棉被,头上戴了一顶棉帽子。被陌生的年轻男人抱起来时,安宁心里一阵别扭。拿眼看了看老爸,很希望他能注意到她的不自在。

    可惜,忙着收拾东西的老爸根本就没留意到她的眼神。反倒是老妈看了过来,却是有些不好意义地对着那个陌生男人道:“真不好意思还让你过来帮忙。豆腐坊里能忙得过来吗?生子。”

    “没事,有我爸他们呢!”被称作生子的男人憨厚地笑着,把孟茹又往上抱了抱。“三姨,你还跟我客气什么啊!要是我和小琴成了,你可不就是我的亲三姨吗?”

    眼睛转了转,安宁倒是知道小琴是谁。住在农村的二姨家的女儿,比她大了十六七岁,平时倒是没什么交集。

    难道,这家伙就是传说中的……

    “还是赵大哥教得好,看你这孩子,多实在。”老妈感慨着,孟茹却不自觉地拧起眉。

    赵?不对啊!就象平时交往不多,可小琴姐的对象那可是大大有名的。不是人送外号“马牲口”吗?

    有些闹不明白了。孟茹瞪着眼睛看着抱她的浓眉大眼的年轻男人。嗯,长得还算可以,也不像坏人,听着说话也不太让人讨厌,家里还开着豆腐坊……可怎么就没娶成小琴姐呢?!

    虽然就她知道的二姨家的那些事乱得让人哭笑不得,可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她根本就没印象的事儿,孟茹还真是有些蒙了。

    被她这么直勾勾地看着,赵树生倒是乐了。“三姨,我看小茹这病真是好了,眼睛多有神啊!”

    耶!还会捡好听的说呢!瞥一眼老妈乐得不行的脸,孟茹撇了撇嘴,很有点小姨子趁着事情没定下来欺负未来姐夫的意思。

    不过对赵树生的体贴,孟茹还是挺满意的。一到医院门口,赵树生就把被角一掀,盖在孟茹脸上。虽然有些气闷,可听着呼呼的风声,孟茹的气也消了。

    “小孟去喊蹦蹦车(电三轮)怎么还没回来啊!”老妈咕哝着,然后是有些惊讶的声音,“这不是大华吗?怎么好意思呢!大冷天的,你这不还得拉活呢嘛!”

    “苹姐说啥呢?就送你们一趟还能耽误多少事呀!再说了,咱们小茹病好了,不高兴嘛!”一个男人笑呵呵的声音,虽然说得亲切,可却根本没走过来看看孟茹。

    透过被子的空隙,先看到一辆打着响鼻的黄马,然后是马拉的板车,笑着和老妈说话的男人……

    眼熟!啊,想起来了,是隔壁的王叔叔。一个让孟茹对长相印象不是很深但一提起名字却会“啊,原来是他呀”的男人。

    不自觉地皱了下眉,孟茹心里有些别扭。

    马车上,没有遮拦的车棚,身下铺的也是有些凉的干稻草。这样的车,其实都是拉货的,很少拉客。

    在赵树生的怀里晃来晃去的,感觉到老爸略俯近身,用身体挡着风,孟茹不觉心里一暖。

    马车一停,孟茹就听见老妈说话的声音。毫不意外,说是帮忙送人,可是客气几句后,车钱还是照样收下。

    五块钱,可是不少。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自然是九牛一毛,可是现在,那得是多少冰棍啊!如果没记错的话,老妈的月工资还没过百呢!如果刚才喊电三轮的话最多也就两元钱。说是帮忙,可其实花出去的钱反倒更多。

    这种拉脚的马车干一次活大多都是在十块钱左右的,估计老妈是怕给得少了让人觉得不高兴。老妈这个人,就是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肯让人吃亏的人。可也不想想,这送人和拉货那是一样吗?何况又不是多远。孟茹心里不舒服,抻了抻脖子,脑袋探出少许,看到老爸脸上也不大自在的样子。不禁哼了一声。

    她这一哼,孟建国立刻扭过头来看她,一脸的紧张,倒把刚才的不痛快忘了大半。

    木栅栏,看起来简陋的大门,小两间的砖瓦房,红色的砖,颜色已经暗陈,看起来屋檐很低,窗子小小的,窗檐离地面还不到一个小孩高……

    和八十年代大多数家庭一样,孟茹的家在后世,只能说是简陋。不过,却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除了一个木头盖的仓房外,还有一片空地。寒冬腊月,堆了一院的雪,可到了春夏,就会种满蔬菜。

    “小心着脚底下的台阶。”温雅苹叫了一声,伸出手在外面护着。

    屋里的地面往下陷了大概半米左右,所以在门口有两节台阶。进了门,就是灶台和炉子。一个没有安玻璃的空窗框,把外间隔成两个空间,除了做饭的厨房外,那个小间里堆放的是一些杂物。

    开了灶台旁边的门,拐进里屋。迎面,是一个大衣柜,挨着放的是一个矮一些的立柜,上面放着暖瓶,水杯什么的东西。右手边,是一铺大炕。炕对面放了一张单人床,床后面是一排暖气。

    80年代典型的东北民居,看在孟茹眼里却是既熟悉又陌生。有些东西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可是又一次躺在温暖的火炕上,这种感觉真的是种说不清楚的惬意。

    虽然一再让赵树生留下吃饭,可他却到底还是推辞,临走时还一再说明天再过来看孟茹。

    等他一出门,送他回来的温雅苹就笑说“这是个好样的,以后小琴跟了他准错不了。”

    嗯!孟茹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感觉到老爸往这边走过来,忙作了乖宝宝的样儿一动不动。

    孟建国抱着她,把被子打开,那边温雅苹已经把褥子铺好,夫妻两个把孟茹安顿好后才松了口气。

    孟建国上外间去捅开炉子封的煤,这头温雅苹一面收拾着从医院带回来的东西,一面扬声道:“你是不是不高兴了?”

    在外屋的孟建国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才进屋来,闷声道:“刚才不是我喊大华帮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