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姑连连点头:“我知道了。”
窦昭看着,想起了窦明。
同样一件事,祖母和王映雪反应截然不同。
前世,她一直觉得窦明比她幸福。
这一世,她重审视自己。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窦明幸福。
前世,窦明有个处处维护她母亲,只要她想,王映雪就会为她争取,不管付出怎样代价和作出怎样牺牲,却养成了窦明飞扬跋扈性格,失去了王映雪庇护,她除了大嚷大叫,乱发脾气。什么也不会,好好一桩姻缘,被她弄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她却不知道问题出哪里,只知道一味指责别人。
自己虽然没有了母亲。却有个痛爱她祖母。用朴实方法,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她人生,让她能逆境中不绝望,顺境中不骄傲,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去争取幸福。
她不由深深地吸了口气。
心中再无怨怼。
甚至有些感激送她来田庄父亲。
前一世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她都因此而得益于此。
突然间,窦昭心中涌起海阔天高云舒云卷。
她诚心地跪小小观世音神龛前,衷心地感谢她对自己眷顾。
一旁海棠就小声地问着妥娘:“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声音带着哭腔。
妥娘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你想回去,我明天就跟崔姨奶奶说,把你一个人送回去。”
海棠畏缩旁边不敢说话。
窦昭忍俊不禁。
她已经见过前世帮着自己管田庄崔大了,还没有见到后来济宁侯府鼎鼎大名回事处管事、号称“百事通”崔十三,还有帮她管铺子,原名叫赵狗剩,后来改名叫赵良璧大管事,贴身大丫鬟甘露、素绢……
但这些都不急。
窦昭想妥娘婚事。
前世,妥娘被卖到了
一户姓李人家做媳妇,男比她大十多岁,是个残疾。妥娘嫁过去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又三年,村里走瘟疫,丈夫和孩子都死了,婆婆说她克夫,要卖了她。
她连夜逃了出来,想到窦家讨口饭吃。
走了一年,她才走到真定,听到,全是关于母亲不好流言。
她这才愤然找到了自己。
也是因为这样,她身体亏损太厉害,三十七岁就病逝了。
这一世,妥娘留了窦家,还改了个文雅名字叫“素馨”。
可翻过了年,她已经二十岁了。
窦家,这个年纪早就应该嫁了,但因为是自己喜欢大丫鬟,家里长辈都装作不知道似,任她默默地自己身边服侍。
窦昭拜托祖母:“你帮妥娘找个人家吧?玉馨都嫁了。”
祖母哈哈地笑,说她“人小鬼大”。
这就是祖母和窦家那些人区别。
如果是窦家人,恐怕第一句就会问她“是谁让你说这话”。
祖母从不恶意地去猜测别人心思,她觉得,就算是妥娘意思,妥娘这种要求也是合情合理,所以应该给于重视。
※
姊妹们,看粉红票,知道你们又给我布置作业了……~
然后给大家请个假,晚上要去大伯家团年,时间自己掌握不了,晚上可能会推迟,当然,好是能及时赶回来。还请大家理解,明天早上起来看书吧。
后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蛇年顺利,万事大吉!
※
d*^_^*
第五十四章 旧人()
祖母观察了妥娘一段时间,见妥娘人为忠厚老实,心里生出几分喜欢,倒真心想为她说门好亲事。因而没事时候就带着窦昭村里转悠,会到适龄小伙子不免会多看两眼,多问两句,没几天,村里人就说,窦家七爷托了祖母给他找个实诚可靠随从,祖母和窦昭再出门时候,就会不时遇到带了儿子和她们偶遇人。
祖母啼笑皆非,却又不好说是为什么,只好不停地解释“没有这回事,没有这回事”。
大家自然是不相信。
就这个时候,窦明遇到了赵良璧。
赵家和崔家是亲戚,可具体是什么具体,她从来没有弄清楚过。
那天,他们正院子里用晚膳,赵良璧父亲双手拢袖,佝偻着身子,慢悠悠地走进了院子,八岁赵良璧,垂着头,怏怏地跟父亲身后。
“他大姑,”赵良璧父亲远远就站了那里,黑瘦脸上挤出略带殷勤笑容,“您吃饭呢?”赵良璧则蹲了门口。
祖母忙放下了碗,喊了声“三哥”,热情地招呼他:“吃过饭没有?添点吧!”然后喊了丫鬟端凳子,添碗筷。
赵良璧父亲连连摇手:“我们已经吃过了,已经吃过了!”然后望着窦昭道,“这是四小姐吧?长得可真是白净,像年画上人似。”
祖母呵呵地笑,吩咐丫鬟上茶点。
赵良璧父亲就冲着赵良璧吼道:“狗东西,蹲那里做怎?还不过来给四小姐和你大姑磕头!”
赵良璧阴着张脸走了过来。
“这是?”祖母困惑地望着赵良璧父亲。
“他大姑。”赵良璧父亲讪讪然笑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您也知道,我那婆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百六十天躺床上,庄稼地里那点收成还不够她吃药。狗剩。我们实是养不活了。听说窦七爷要找随从……”他满脸恳切地望着祖母。
祖母愣住。
窦昭也愣住。
上一世,赵良璧她十岁时候才出现。那时候,赵良璧母亲病逝,赵良璧父亲决定和人到福建去做木工,把十三岁赵良璧托付给了祖母,赵良璧九岁妹妹则送人做了童养媳……这一世,因为妥娘缘故。他提前五年出现了田庄。
命运会不会因此而被改变呢?
窦昭思忖着。
就听见赵良璧父亲吞吞吐吐地道:“我也知道,狗剩这样子,又没长相,又没人才,窦七爷肯定是瞧不上眼。可看我们是亲戚份上,您就帮着说句话吧……”
他一句话还没有说话,别别扭扭地站旁边赵良璧已大声地道:“爹,我跟您说过多少回了,越是亲戚,大姑越不会把人介绍到窦家去,您怎么就是听不进去……”
赵良璧父亲非常生气地踹了他一脚:“大人说话,小孩子一边呆着去。”又换了脸讨好笑脸对祖母道:“他大姑,您别听这小子胡说八道。我知道。您是怕有说您占了窦家便宜……”
“大姑,”被踹到一旁赵良璧高声打断了父亲话,“我爹养活不了我,你把我留田庄吧?我什么活都能干,您给碗饭吃就行了。”
父亲怒视着儿子,儿子毫不示弱地瞪着父亲。
祖母笑起来。道:“三哥,您要是信得过我,就把孩子交给我好了。到窦家当差肯定是不行,但能管吃饱穿暖。”
赵良璧父亲还要说什么,赵良璧已大声应“好”。
祖母刀斩乱麻,安排赵良璧父子下去歇了,又吩咐红姑:“三哥他们肯定还没有用晚膳,寿姑我这里,我怕她嫌三哥他们脏,也没敢留他们吃饭。你这就去厨房给他们做一大碗肉片面,肉片要多,七分肥三分瘦,厚厚码面上,知道了吗?”
红姑笑着点头,去了厨房。
第二天一大早,赵良璧父亲提着祖母给一篮子烙饼回家去了,赵良璧不用人吩咐就把院子前前后后都扫了个干干净净,放下扫帚,又去割草喂马。
窦昭屋里练字,心里却想着崔十三。
回事处,只有公卿之家才有这样一个地方,专司各府应酬和平时迎来送往。若是官宦人家,则由经年幕僚负责,而官宦人家幕僚,多是落第秀才或是举人……如果这一世她没有嫁入济宁侯府,崔十三前程又哪里呢?
上一世,崔十三可是崔家主心骨。
如果崔十三终不过是留家乡成了一个默默无闻农夫,那崔家未来又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自己要不要帮帮崔十三呢?
又该怎样帮他呢?
窦昭低头沉思。
外面传来赵良璧甜甜声音:“姐姐,这茶壶有些重,我帮您提进去吧?”
“你看你手,脏死了。”说话是海棠,“这茶壶要是让你给提进去了,我们家小姐还能喝吗?”
“那,那我去洗手去。”赵良璧噔噔蹬地跑走了。
窦昭再看见他时,他剪甲缝里都是干干净净,整个人都变得清爽起来。
他手脚麻利地帮海棠她们收拾屋子。
海棠问他:“院子扫干净了没?”
“扫干净了!”
“小马驹喂了没有?”
“喂了!”
“草割了没有?”
“割了。”
这事些都变成了赵良璧责任。
他捡到了窦照写坏字,正看了反看,满脸羡慕地道:“四小姐写得字可真漂亮啊!”
海棠几个掩了嘴笑:“你认识?”
“不,不认识。”脸皮厚得你说什么他都能和你笑嘻嘻赵良璧第一次又羞又愧脸色通红。
窦昭心中一动。问他:“你想不想识字?”
他脸庞都亮了起来:“想,当然想。”说着。神色又黯淡下去,“不过,我爹没钱。”
“那我教你认字吧!”窦昭笑道,“你要是学好。我跟祖母说,送你去学堂。”
赵良璧抓住了窦昭衣袖:“四小姐,您说话要算话。”
窦昭抿了嘴笑。
以后不知道会怎样。但从识字开始,从读书开始,总会比前世路要容易些吧!
从那以后,赵良璧就每天做完了事趴正屋庑廊下写字。
祖母知道后,让人去真定城挑了一两筐描红纸回来,亲自动手裁了放堂屋神龛下面,谁要用。谁就拿。
难怪田庄里人感谢祖母好。
窦昭仔细地思索着祖母所作所为。
很到了二十二日。
窦昭和平常一样,一大清早起来和祖母菜园子里转了一圈,摘了些瓜果回来,洗个澡,用了早膳。开始练字。
真定县城西头窦家虽没有张灯结彩,但上下人等都换上了衣裳,看着让人精神一振。
纪氏看着时辰不早了,去了二太夫人屋里,见二太夫人还歪炕上听贴身大丫鬟读《五侠演义》,笑道:“还是您稳得住。我怕耽搁了时辰,早早就换好了衣裳。”
二太夫人笑着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们是平辈,西府又人西单薄。是得去凑热闹。我年纪大了,又是孀居,人家好日子,不吉利。我就不去了。”然后吩咐大丫鬟,“去我匣子里头那赤金镶青玉福寿簪子拿出来,用匣子装了。请六太太带过去。就算是我贺礼了。”后一句,是对着纪氏说,“明姐儿呢,就让她留我这里,等万元回了京都,再来接明姐儿也不迟。”
这样一来,寿姑和明姐儿岂不都不用给王氏磕头敬茶?
纪氏见二太夫人语气虽然轻描淡写,目光冷若冰霜,知道二太夫人这是铁了心要给王映雪下马威,她不想牵扯进去,笑着接过匣子,出了门。
那边大太太早就妆扮好了,正要清点给王映雪见面礼,听说心腹大丫鬟说二太夫不去,还说“孀居”之类话,想了想,叫了小丫鬟进来卸钗环,只留了对东珠珠花做见面礼,让大丫鬟托二太太一并带过去。
三爷横世榜和三太太受了窦铎之托帮着打点家里事,见东府女眷过来,忙上迎接。
领头二太太笑道:“能来都来了,不能来,也都带了见面礼过来。”
三太太是极机敏人,眼神一瞥,就知道哪几个人没来,也不多问,笑着和大家去了花厅,男宾则前面正厅坐下。
到了吉时,王映雪头戴攒珠累丝金凤,身穿大红吉服,光彩照人地由三太太这个全福人扶着和窦世英祭拜了祖先,酒过三巡,众人移到花厅坐下,窦世英和王映雪敬茶,认亲。之后王映雪被扶回了栖霞院,窦世英等人则去了鹤寿堂。
二太太等人只坐大花厅里喝茶聊天。
三太太只好求助似望着六太太。
按道理,她们这些女眷应该去人屋里说说话,算是给人暖房。
六太太只当没看见。
她可不想出这风头。
三太太没办法,喊了二堂嫂:“我们去看看王氏。”
二堂嫂是个随大流,笑着应好,三堂嫂、五堂嫂等和几个有体面嬷嬷一起去了栖霞院。
这个时候,二太太才道:“怎么王氏还住栖霞院?”
“是七爷意思。”自有西窦想巴结二太太丫鬟答话,“说正屋那边还留着从前七奶奶和四小姐东西,四小姐去田庄上侍疾了,这一时半会来不及收,等过些日子四小姐回来了再说。”
二太太“哦”了一声,等三太太几个回来,借口太夫人那边没人服侍,打道回府了。
※
姊妹们,给大年三十还坚守岗位上吱吱一点鼓励吧……~~~~~~~~ 求粉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