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路 >

第165章

三国路-第165章

小说: 三国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贾诩也没有丝毫让曹操难堪的意思,只是简单的就是论事,见到曹操的反映,也就不再和他在刚才的问题上纠缠:“主公是聪明人,眼下的形势我们再纠缠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成果,还不如趁现在主公的地位至关重要之时倒向程玉,也可以为主公今后的地位赢得更多的筹码,我想奉孝此来想必也是这个原因,就算主公现在已经不相信我,可你更奉孝之间的交情,难道还不相信他一定是为了您好吗?”

    
因为他的一番分析合情合理,现在的曹操至少已经被打动相信贾诩对自己决没有恶意,所以现在的他反而要安慰对方:“文和说的什么话来,我什么时候不相信过你啊?只是现在的形势实在太过于严峻,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多经过一些考虑才可以做决定。何况现在毕竟还是有一些难题摆在我们中间,一直以来虽然我和程玉明争暗斗,可是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奉汉朝为正统的,眼下还有两个皇帝在,我们之间又从何而谈谁投降谁的问题?就连程玉现在也不是丞相,他又如何来对待我这个大汉的丞相?何况还有你们在,就算我曹某人可以放弃眼前的一切去做个富家翁,又让你们身处何地呢?”

    
见曹操话语松动,贾诩也在心头为自己悄悄抹了一把冷汗,毕竟他也知道曹操喜怒无常,要是真各不给自己这个面子,恐怕今天也真的就要以死收场了。心头虽然庆幸,嘴上更要努力,于是贾诩继续为曹操分析形势:“眼下的程玉虽然也已经拥立前赵王为帝,但观其所作所为,已经大违本朝常例,显是不将汉朝放在眼里,却为他争得了不少民心,赵王在他那里,以我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傀儡而已,程玉随时想做皇帝,都可以马上让皇帝退位禅让,再看他近来得所作所为,先是加九锡,后有封王——主公也知道汉朝旧制,异姓封王人人得而诛之,难道他除了自立还有其他得企图吗?主公啊,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年张大将军能够慧眼识人归降主公,才有如今得高官厚禄,您不是一向将程玉看成可以与你相比的人吗?难道他就没有这点肚量容纳主公吗?”

    随着贾诩咄咄逼人的语锋,曹操还真的有点支持不下去,对贾诩说:“文和,来日方长,我们尚有机会,何必急在着一时呢?”

    
“主公,时不待我啊,现在表面上看起来主公尚有与程玉一搏之力,此时倒向他,正可以让他受宠若惊而对主公充满感激,等他击败孙刘联军,甚至击败主公以后,天下已经尽在掌握,就算那时候主公归降,也必不会为程玉所重视,更会让他心存猜疑。”

    “可是我们可以投降,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今又该怎么办?”

    
不知不觉之中,曹操已经开始从怎样投降而不是投不投降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了。贾诩大喜,用手比划了一个杀人的姿势,对曹操说:“如果主公能听从贾诩劝告的话,就用这杯酒来招待皇帝吧!程玉受禅登位只是早晚的问题,想必他那里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唯一头痛的也是长安的皇帝,如果主公是真心归降的话,无妨就替他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也更能取信于程玉,对以后你们的相处大有好处。”

    现在的曹操已经快完全被贾诩牵着鼻子走,唯一还在抵抗的就是心中的一点点不甘,于是对贾诩说:“文和,你先回去吧,这些事情容我再考虑一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贾诩也知道不能逼的太紧,以眼前的形势看,自己和郭嘉的说服都是很成功的,如果逼的太紧,恐怕曹操会有其他的想法,于是也就起身告辞。

    
曹操又在屋里翻来覆去想了半天,终于在次日离开书房。休息两天以后,他才秘密召见郭嘉。当郭嘉一看到曹操的表情就知道眼前的事情有希望,果然,曹操虽然没有什么信誓旦旦的表示,但是在言语中已经明白无疑的表露出来,他对郭嘉的建议十分在意,然后他又向郭嘉表示,这些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但是他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请郭嘉回去听好消息,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各分晓。

    
郭嘉在心中对曹操的为人充满了一种迷信,既然他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心情一好就连病情也好上了几分,不顾曹操一再挽留,就要起身回去向程玉复命——当然也是为了消除程玉对自己安全的担心,曹操也知道他的心意,既然自己已经作出决定,以后定然还有相见的机会,于是也就派人护送郭嘉归去。

    
却说一边等待良久的蜀中使者廖立,几次求见曹操都被以曹操身体状况不佳的理由拒绝,心中虽然着急,可是身负使命不能就此拂袖而去,只能耐心等待。可是突然间听说程玉的使者也到了长安,并且已经与曹操大张旗鼓的会面,当下心中又急又怒,马上找来杨修。此时的他与杨修已经成为朋友,言语之中也不客气,质问杨修道:“德祖,你不是说曹丞相身有微恙不能见客吗?为什么他可以会见程玉的使者?难道是你在骗我,还是你根本就没有回报过曹公?”

    
杨修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也是一阵尴尬,对廖立说:“公渊,你不要着急,你的事情我一直在帮你催主公,可是主公一直不愿意见你,我也没有办法,我在尽力帮你争取,你也不用太过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定会有办法的。”

    
廖立却没有注意到杨修安慰他的内容,只是喃喃的说着:“为什么?为什么曹公不肯见我?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一件对两面都有利的事情吗?我还有很多话没有机会对他说啊。德祖,他有没有对你说过什么?”

    杨修欲言又止,廖立又哪里会看不出,急忙问他:“你不用顾忌,尽管对我说。”

    杨修叹了一口气,对廖立说:“主公说你……说你……竖儒不足与谋。”

    廖立听过这话,犹如晴天霹雳,自己一直都是被人捧的对象,哪里受过这个,气的两眼一翻当场晕了过去。

    
月黑风高长安城。廖立彻夜难眠。以他的性格和发下的狂言到现在没有自裁还真是个异数,这也多亏了杨修的功劳,虽然廖立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觉得无颜再见刘备,就要横剑自刎,多亏杨修劝住他,告诉他曹操还没有明确的答应过郭嘉什么,只要他坚持,还有一线机会见到曹操,可以力挽狂澜。

    
虽然这一线机会是如此渺茫,可廖立还是愿意为此等下去,他相信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只要见到曹操,一定可以向他摆明利害,但是眼见这么久的时间过去,廖立一颗热切期盼的心变得越来越凉。

    
看着镜中的自己,他不由生出一种顾影自怜的感觉,短短的功夫就让自己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壮年变得形容枯槁两鬓斑白,难道这长安就真应了自己的话,成为自己的葬身之所吗?

    
突然间,长安寂静的夜里竟然发出了一丝的混乱,廖立侧耳倾听,感觉混乱的强度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大,他不是长安人自然听不出,可所有长安长久以来的居民都突然间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因为混乱的根源,听起来竟然像是由宫城那边传来。

    镜头渐渐拉近,在众人瞩目的焦点中心,也就是皇宫的最深处,现在已经有多处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整个火势连成一片,彻底阻绝了里面与外面的联系。

    
多亏了有外面的大火,很少人注意到虽然外面人声沸腾,在漩涡的最中心,却安静的有些让人难以想象。虽然众人都在努力的控制着火势,可是在这天干物燥的季节,已经如此猛烈的火势又岂是人力所能抗衡的,大家也只有眼睁睁的看着烈焰的范围越来越大,渐渐吞噬掉越来越多的房屋和生命。

    可即使这样,还是有无数的人在费尽心机想要冲到火场的最中心,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舍生忘死?原来着火的地方竟然是未央宫,而皇帝今天正下榻在未央。

    
这场火几乎惊动了京城内所有的人,就连长久以来就抱病家中的荀彧也被惊动,抱着缠绵的病体,不顾家人的反对,强行命令下人驱车将自己送到未央宫外。可等他到来的时候,一切更是晚了,火势已经快将整个未央宫都笼罩在里面。荀彧拖着病躯拉住一个正在救火的宿位军卒急切的问道:“圣上呢?圣上在哪里?今夜有没有在未央留宿?”


    
那士卒虽然不认识荀彧,可是看到后面跟着的家丁侍卫,也知道定然是一个官员,赶忙回答:“圣上今夜就留宿在未央宫……”犹豫了半晌还是说出最后的判决:“生死不知。”


    荀彧在听到前面半句的时候,心中就已经知道不好,等后面的半句说出来,更是身子一软,幸亏后面跟了很多家人侍卫,马上接住他的身体,才没有让他坐倒在地上。


    荀彧口中只是喃喃的说着:“圣上……大汉……大汉……”突然间一挣站起,甩脱了身边扶住他的众人,径直向宫门内冲去。


    
大家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一愣,又不敢拉扯荀彧,竟让他跌跌撞撞的身躯冲过了宫门,守门的人都忙着救火去了,乱糟糟的情况下又有谁会来阻拦他?这个时候,有一个家人警醒过来喊道:“不好,大家快拉住大人。”


    可是等他们追进宫门内的时候,荀彧早已经被嘈杂慌乱的人影挡住,又到哪里去找?


    
荀彧一路上也不知道撞到了多少人,终于来到距离火场比较近的地方。此时大家都已经被炽热的火势挡在外面,没有人可以靠近,只是尽量的将水泼的远一点,希望可以阻挡住火势。荀彧颓然跪倒在地,面向火场的方向三跪九叩行过君臣大礼,然后站起面对火场哭喊道:“圣上,罪臣荀彧为您尽忠来了。”


    
此时后面的家人已经有看到荀彧的,远远喊道:“大人不要。”就想冲过来。可是已经晚了,荀彧突然仰天大喊一声:“天亡我大汉埃”说完一撩衣襟,蒙住自己的脸,竟然冲入火场之中,众人拦之不及,只有眼睁睁看着荀彧的身影为烈焰所吞噬。


    
就在荀彧得到消息而出门的同时,另外几个人也得到了未央宫失火的消息,不过他们的表现却各不相同。荀攸在得到这个消息以后,一脸凄苦的的神色,众人半晌也不见他作出个反映,最后终于还是有一个心腹低声问他:“大人,我们要不要去救火啊?”


    荀攸脸色变了变,然后对众人说:“不用了,外面这么乱,你们闭好门户,小心有人趁乱骚扰。”

    等众人都退出去以后,荀攸的眼角却有一滴泪水留下,口中低声说:“叔父,我对不起你,人各有志,你也遂了为国尽忠的心,就安心的去吧。弟弟们我会替你照顾……”

    
贾诩此时却在悠闲的望着皇宫传来的火光,从长安开始乱起来的一刻起,他就知道该来的事情终究来了,马上约束家人呆在房中不要乱动,只有自己站在院内望着被火光映红的天空,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来了,来了,这个乱世终于要结束了。主公,也许这是一件好事情也未可知,您终于可以放下所有的包袱,对天下万民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只是可惜皇帝了,要怪也只好怪他生在帝王之家吧?”

    
就在贾诩露出笑容的时候,另一个方向上也有一个人露出微笑:“终于决定了吗?有些遗憾啊,如果我早一点生出来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吧?不过没有关系,以后的日子还长,总有一天我会让司马仲达这个名字在天下无人不知,你们看着好了。唉,又要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面对着不远处的江夏城,刘备心绪不宁,都几个月了,本应处于进攻状态的敌人却依旧毫无声息,自己的粮草已经快接济不上了。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程玉竟然让本是绝对敌对的马超张鲁两人讲和,现在一直在上庸一带进行骚扰,自己本以紧张的粮道更是四处告急,难道他在等自己粮尽退兵?如果是在自己兵势强盛的时候,或许自己会接受这种说法,可是现在比较起来自己的兵力上已经不占据一点优势,眼前的平静反而更让自己担心,生怕对方会有什么诡计。

    
这个时候,刘备的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刘备并没有回头,他知道在自己的军中能够不经过通报来到自己身后的不过就是那么几个人而已。果然,一件披风搭在了他的肩头:“大哥,天色已经凉了,还是回帐休息吧,军师有话想和您说。”

    刘备“哦”了一声,一回头却发现诸葛亮原来已经等在身后,于是问道:“军师这么晚还有什么事情吗?”

    “回禀主公,刚刚有细作来报,郭嘉并没有在宛城养病,早就回到了江夏城,我想请主公马上下令撤回蜀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