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45章

汉献帝新传-第45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修道:“殿下能够平衡住就确实可以了,自古以来,朝廷内的派系之争就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帝王之道便是操控平衡这些派系而已。”
  刘协微微摆手,示意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又问杨修:“出兵邪马台和三韩所需的地图、海图都准备好了吗?”
  杨修道:“邪马台那一带岛屿众多,且大汉还没有人去过,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海图已经准备好了,在和三韩贸易的时候,治略府曾经收集过海面航线信息!”
  刘协淡淡一笑,示意杨修离开,让他一个人安静一会。
  在这次和张飞的一战之后,刘协经常怀疑刘备是否配做自己的对手,答案是忧郁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毫无疑问的是,刘备肯定会败,即使不败在自己手中,也会败在天气的手中。
  再过不久,大汉就会进入历史上的第二次寒冷期,如果说有什么领土不受这个寒冷期影响的话,唯一的地方就是漠北和海南夷州,而产粮大州都会因此而大面积减产。
  初泰九年冬,天大寒,较往年更寒几分。初泰十年初,开春大旱,且天寒于往年,令刘备心中惊慌,而此时的刘协却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寒冷期终于到来了。
  第二次寒冷期是在公元二世纪开始,现在是一世纪末,气候已经开始异常。
  刘协根据后世的资料知道中国在东汉末年开始进入第二次寒冷期,温度比正常情况低了二至五摄氏度,同时在国内各州大规模爆发伤寒,战争的肆虐,最终导致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大面积下滑,当晋统一南北之时候,全国的人口只有东汉恒帝时的十分之一,总计不到五百万。
  寒冷期最不受影响的是冬小麦,其次是长江南方地区的稻,而最受影响的就是粟和春小麦。
  实际上正是这次长达三百余年的寒冷期,导致了粟文化的衰落,麦和稻渐渐成为国内主要农作物,而中国经济的重心也渐渐的南移,中华文明逐步从最初黄河流域的粟文化过渡到长江流域的稻文化,也开始出现了“两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楚地的五湖地区采用的都是极为官府推崇的稻麦两熟制,应该说这次寒冷期,楚地所受的影响并不大,只有汉中、南阳等粟粮主产地比较受影响,还好刘协早几年已经开始逐步调整冬小麦在南阳、汉中、汝南、淮安和寿春四地的推广,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淮安、寿春两地已经开始追随南方的方式,采用稻麦两熟制。
  寒冷期会导致整个大汉大面积的出现旱情,长江附近的五湖之地,五湖之源的益州,受太平洋季风影响的交州、扬州南部反而没有大的问题,出问题的还是黄河流域,史书记载最严重的时候,黄河中下流域甚至连续二十多年出现断流的问题。
  虽然这些断流没有自己遇到的九七年黄河大断流厉害,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毕竟部分断流的区域基本处于完全的干旱状态,粮食产量几乎可以算作零。
  刘协隔着千里遥问刘备:刘备啊,你会怎么处理呢,冀州会成为你最后的屏障吧,但以产粟为主的冀州能够支撑整个北方吗?
  长江流域也不能算是完全不受影响,如果不是事先推广稻麦两熟制和两稻油菜制,并压制农民从事手工业,转向渔牧做为农业的补充,南方这么多人口也不好处理。
  可是瘟疫呢,北方爆发瘟疫已经是可以肯定了,粮食大面积减产导致人口迅速下跌,大量人口非自然的死亡,北方爆发了瘟疫,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伤寒。
  也许,南方伤寒可以压制住,可北方的瘟疫肯定会向南方的传播,人口的流动性将是瘟疫最可怕的助手。
  刘协深深的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困难已经到了眼前,如果处理不好,南北两地都要大规模减少人口。
  沉思良久,终于拉出一卷紫玉简,写道:孤观天象,此后十年,天大寒,时有旱涝,全国诸州将有瘟疫爆发,为保国安民,治略府当务之急,应广建粮仓,囤积粮草,全面收购。天虽寒,冬麦、水稻、大豆等作物受影响并不大,适当减少油菜种植,补种其他胡地所传来的耐寒蔬菜。治略府当加大力度选育良种,各农场要全力推广牛耕、马耕。由治略府出钱畜牧耕牛农马,宜价售于百姓。拨调八千万楚钱与楚王府医署,用于防治伤寒、瘟疫,令各地官员严加配合医署,若有一郡爆发瘟疫未能及时安置,稳住病疫,则罢其郡守。各地亦推广在金陵建设和襄阳改建中所用的水塔、下水道两大供水、排水体系,改善各地卫生状况。
  又写一卷给医署,上面写道:囤积治疗瘟疫和伤寒的草药,指派官员赴各地巡查瘟疫、伤寒病疫情况,若有爆发迹象,须及时防治,所有开支由治略府一应提供。
  思考了片刻,下定决心暂时和北方冷战。
  一个原因是寒冷期时候,南北若是再大规模作战,百姓必然苦不堪言,人口下降更快,这是刘协不愿意看到的,他是想统一大汉,但他要的是一个可以征战四海的大汉帝国,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却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大汉。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刘备现在还有粮草,明年秋大概就没有多少了吧!
  从统帅府回到临时的楚王府邸,看见蔡琰在写字,细瘦灵动的字帖让刘协驻足鉴赏良久。
  蔡琰淡淡一笑,道:“听戏志才说,你打算以我父的名义在襄阳办一个书法聚会!”
  刘协微微嗯了一声,道:“不仅是书法聚会,连各地的大儒、杂家、文豪都要邀请。”
  蔡琰笑道:“殿下又想什么呢?”
  刘协轻轻伸手,自背后搂住她,贴着她的耳朵说道:“要成就一件大事,关系到大汉能否永统万世的大业!”
  蔡琰一惊,在他的怀中轻轻一颤,欲言还休,静静后靠,让自己完全沉醉在刘协的怀中,满足的闭上妙目。
  欢爱如水中之鱼,更似湖面游弋的天鹅,彼此交融若烘软的乳漆,搂着白洁如玉的蔡琰,刘协自欲望的高峰瞬间摔落,这一刻,他开始想念小荷。
  这个如果是小荷在自己的身边,她一定会低下头去寻找自己的根,用力的允吸,像一只刚断奶的小狗,狂躁而富有激情。
  更多时候,刘协喜欢的是小荷那种赤裸的,满含欲望和索求的眼神,而不是蔡琰这样的温柔和满足。
  无论怎样,蔡琰是个完美的女人,容貌、才华、出身、气度……所有这些都是小荷比不上的,简直就是望尘莫及,唯一例外的就是对情欲的控制。
  蔡琰的内敛和压抑让刘协很不满,他更喜欢小荷那样的裸露,他总能在征服小荷的时候体会到男人最大的乐趣。
  到了初泰十年春,从襄阳军院出来的大量小将在楚军九军中锻炼三四年后,纷纷提拔到督将的位置,开始大量独立带营,这次的营制没有独立的番号,而是在征字番号做的调整,后面只以数字分别。
  比如文聘击败刘繇时收下的小将华翎,在文聘的推荐下,赴襄阳军院读了两年,如今直接升到督将,独立领征北军第六营。
  被军机院派到刘备军中做“卧底”的小将张玉,也被提拔为督将,独立领征北军第三营。
  本来这些营的设置上,刘协本来打算参考禁卫军的设置,但皇甫嵩等人劝道,每一营不过六千人,非常有可能一战尽亡,不便进行补充,可扩充到一万人。
  众将见刘协同时开出新的征北军番号出来,都知道将有人提拔为新的征北军将军。
  机会出现的时候,谁也不愿落后,周瑜、徐庶等人纷纷开始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周瑜和徐庶推荐的是吕蒙,吕布、黄忠和张辽等将推荐赵云出任,荀攸、魏延和阎行推荐霍俊出任,毛遂自荐的将领一大堆。
  皇甫嵩也不甘落后地推荐了一个让众人谁也不知道的人选——皇甫骊。
  第七卷 角力中原 第九章 全线侵扰
  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来,皇甫家除了隐约要接任荀攸的皇甫康外,还有一个义子皇甫骊的存在。
  昔日和曹操、袁绍等人同在西园八军中的皇甫骊究竟在何处,除了刘协和皇甫嵩,几乎没有更多人知道,连一直追随刘协的荀彧也不清楚。
  这个人选一提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停止争执,连荀彧都在几次聚会中坦言皇甫骊之才确实可任此职。
  从资格上来看,这个人如果能够横空出世,绝对没有第二个人敢和他争,何况做为襄阳军院的祭酒和前任大将军,皇甫嵩在楚军中的威信还是无人敢撼动的,即使是风头最健的周瑜和徐庶。
  就在众将等待这个人横空出世的时候,刘协却毫不犹豫地把所有推荐的人选都划去了,他将这个名额空缺了下来,所有训练和驻防事宜全部由各营督将自己处理,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向上申报,直接报到统帅府来。
  皇甫嵩忍不住从襄阳赶了过来,想询问一个究竟,他看着刘协,轻声叹息道:“论才能和历练,皇甫骊绝对可担此职,且他为了殿下,在那种苦寒之地生活了近十年,该换他回来了!”
  刘协长叹一声,亲自为他搬过一张铺着毛绒的靠背大椅,示意皇甫嵩坐下来,道:“孤王也知道皇甫骊过于辛苦了,可孤王实在没有办法啊,漠北要想永世安定,必须有人要做这件事情。何况他在北方承担了那么多的事情,孤王现在也不能临时换人,就让孤王一直亏欠他吧!日后孤王会补偿他的!”
  皇甫嵩道:“殿下,容老臣直言,他自幼无父无母,臣念其少年多灾,一直待之若子而胜于子,若是皇甫康在漠北,臣绝无怨言,可让他去受苦,臣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刘协叹道:“那就算孤王对不起老将军了,为了整个大汉,孤必须这么做啊!”
  皇甫嵩苦叹一声,道:“也罢,殿下与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臣以后不再提此事了,只是征北军为何不用他人为将军?”
  刘协笑了笑,问皇甫嵩道:“一只十二万的大军,交给谁合适?”
  皇甫嵩大惊,急忙道:“此乃大事,除徐庶外,无人可担此职!”
  刘协冷笑一声,道:“根本无人可担此职,这个是孤对征番号的四军设置,其实也是大汉一统以后的设置。真正一统大汉后,禁卫军改称禁军,而定东、定南、定西、定北四军会完全取消,兵员划到征南、征西、征北、征东四个军,征番号四军,每军设十二营,各营直接受大将军统管,而大将军一职也永远由帝王亲任,若有征战,从统帅府的左、右、前、后四位大将军中临时抽调统管出战。”
  皇甫嵩思量了片刻,道:“殿下是怕出现霍光掌朝的局面吧,只是殿下可以担任大将军,殿下子嗣未必能担任啊!”
  刘协道:“放心吧,孤若有子嗣,必然全部从军,凡孤的后人,必须全部就读与襄阳军院,进入楚军各军!”
  皇甫嵩微微颔首,复问刘协道:“那政务又交给谁呢?”
  刘协道:“政务自然交付治略三公来处理,只要军权控制在皇帝手中,何人敢怠慢国家之事,不过此事影响深远,只可从长计议,故孤一直未说。再走下去三十年,届时便无人可反驳了,其中的一些弊端也可以及时发现,进行一些调整!”
  其实刘协心中也清楚,皇甫嵩也清楚,削去定东等四个番号军部,看似是为了减缩兵制,实则是要在统一天下后,找个合适的理由从征西军马腾以及孙坚、阎行、臧洪和鲁肃诸人手中把兵权收回来,这几个人中,除了鲁肃所带的不是子弟兵外,其余人所率领的都是自己旧部或者是本地兵。
  交兵权容易,收兵权难啊!皇甫嵩暗暗感叹,还好殿下如今已有这个打算,恐怕暗中早有计算,不需要太过担心了。
  西凉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加上部分汉人的西迁,如今人口已经突破六十万,马腾帐下的五万铁骑蠢蠢欲动,几次都未和荀攸商量就大规模出兵平定西域一些小国,好在他每次让一些小国降伏楚王之后都会上表刘协求赏,刘协思量一番觉得他不过是好大喜功,倒也一心为自己效力,且每战收缴战马悉数送到荀攸处进行登记,所以也未说什么,只是暗中提醒马腾日后用兵最好有荀攸的同意。
  春末的时候,马腾和荀攸草略地通报一声后,直接动兵打入匈奴的地盘,一直杀到河东,降伏南匈奴大部分部落,这一次出兵几乎打到并州长城外,惊得刘备急忙调动太史慈西出黄河才勉强击退马腾。
  此时,刘备才发现刘协当初为何宁可让出唾手可得的洛阳和雍州,也要夺下西凉,他不得不承认休生养息后的西凉实在太可怕了,连自己也不敢轻易得罪的南匈奴于扶罗单于都被杀的大败,被迫北退避开马腾的锋芒。
  刘协则乘刘备一心堤防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