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16章

汉献帝新传-第116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大汉南北统一了,大家也不要松懈,毕竟还有两个州没有统一,西域那里也面临着安息、贵霜两个大帝国,不能掉以轻心啊!不过军队也没有必要保持这么多,朝廷现在的镇,定,征三大番号十三个军,加上四大水师,有一百一十万的军队,加上禁军,驻防军,预备军和商军,大汉的军队接近三百万,这个数字无疑是多了,朕认为三千四百万的百姓,两百万军队还算合理,所以,朕把你们三人留下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合理的意见。”
  贾诩当即道:“臣以为汉军只留镇、征两个番号的九军足矣,至于驻防军,如今大汉荆、扬、青、兖、豫、广、交、蜀、梁、雍、并、徐、辽、兴、骊、凉、西域十七个州,每州五万驻防军并不为过,且蜀州仍然过大,不方便管辖,可如扬州分扬、广一般,再分蜀、昆两州,预备军可以适当削减,在荆、骊、蜀、幽、辽、徐、扬、西域八郡设新野、南骊、成都、辽西、辽东、淮安、金陵、西宁八支预备军。每军人员控制在五万人足矣!作为各军院被选人员和主力军征调军源,配合八支预备军成立八军院,正好可以将定军各级将领调任各地军院担任祭酒和授师,在削减兵员的同时,臣以为如今的汉军当首先重视骑、水两军,在北海,东海两大水师之外,增设南海水师,此后还可增加西海水师,骑兵求精。水师求广,纯粹的骑兵团以定西、征西、征北、南骊、镇北、禁军八翼为主足矣,其余则为混制。”
  刘协微微颔首道:“如此一来,大汉的军员压力也轻松不少!”复又问曹操和徐庶道:“你们以为如何?”
  徐庶道:“虽然还有瀛、泰、安三州没有平定,但大汉现在的兵力确实有些膨胀了。自然压缩一些较为合适。”
  刘协见曹操并不说话,知道他恐自己借此机会削他兵权,乃特意又问曹操道:“孟德还有什么意见啊?”
  曹操道:“臣以为骑兵也应该首求广,大汉子弟不同与漠北。大多并不擅于骑射,若是过于求精,反而越来越少,日后只能从漠北征调,臣以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长久以来必然生变,故臣以为新野、南骊两预备军应该继续扩大,而不是收缩,南骊是生存环境能让汉人接受的少数草原。应该是控弦骑兵训练基地,而新野是黄河以南少有的天气阴凉之地,是游骑兵训练基地,随着大汉开始准备平定安、瀛、泰三州,水师愈加重要。淮安则应该设为水师预备军,臣以为汉军可以缩编,征番号四军皆可减至五万人,然预备军不可缩编,此乃让汉人成为精壮之兵的根基,十七个州的预备军可降为预备营,人数可以压缩至两万,但不可撤消,在广州南海郡可再增设专门的南海水师预备军,新野,南骊,淮安,南海可以拥有十万预备兵,虽耗粮税,但确实是国强之根本,至于军院的设置嘛,各州都可以在预备营的基础上增设军校,但对应四大预备营可以设立四个集中的大军院也是应该的。”
  刘协忍不住仔细看了看曹操,赞许道:“若无孟德在此,朕几乎犯了大错,不错,汉军可以减员,但预备军不可以减。”
  复与三人道:“那就结合文和和孟德两人的意见,汉军的人员编制控制在百万之下,定军番号取消,保留各州的驻防军、预备军,驻防军自耕自种,并不消耗粮税,也不用考虑,汉军和预备军则全部要国家粮税支持,所以标准就是练精兵,南骊这个预备军可以称为西凉预备军,兵员包含西域、凉州、骊州三地,新野、西凉、淮安、南海四大预备军人数可以达到十万人,相应成立新野、西凉、淮安、南海四大军院,此外再增加济南、洛阳、江南、成都四个综合军院,合为八大军院,四个综合军院也配备预备营,兵员主要为军院的学员。襄阳军院为最高军院,提升为襄阳军府,各州军校采取以前的群英会模式,每年春举行尉考,优异者进入八大军院,四大军院每年秋开设将考,优异者从四大军院升入襄阳军府深造,自八大军院出者任尉官,自襄阳军府出身,则可直接出任偏将。”
  徐庶、曹操喜道:“如此则更好不过。”
  刘协则摇头苦笑道:“如此一来,大汉的军费恐怕是降不下来了!”
  贾诩道:“以前各州都是五万人的预备军,如今降为一万的预备营,只此一笔可以降三成军费,可军府和八大军院一设置出来,再加上四大预备军的存在,又增了一成,总军费可以降下来两成左右,若是没有战乱,抚恤和马匹购买的费用也可以大规模取消。”
  刘协苦叹道:“凉州、广州和辽州这几年发展的快,加上西域和骊州开始纳税,如今治略府一年总的粮税能够达到两百二十亿钱,军费前几年占的是四成,这几年都占到了六成,汉军平均每个人开销是五千紫铜钱(东汉末年是八千钱为稳定数字,但这是五铢钱,由于紫铜钱和五铢钱的兑换率在1:15,虽然汉军平均开销比东汉的军队开销多,但南汉粮食价格为东汉末年的一半,这样一算,五千紫铜钱是比较可靠的数字),汉军十三军和四大水师一百一十万人,这就是五十五亿军费开支,各种器械军备、船只、箭矢、滚石、神鸢弹就是二十亿的消耗,预备军是一百万左右,这些虽然都是些年轻子弟,而且没有较多军备开支,可一年的消耗也在三十亿左右啊,马匹的购买和抚恤平时不增加,到了战争就是几十亿的向上跳,这几年军费从四成跳到六成,那就是每年超支了四十亿,这四十亿都是用来购买马匹和抚恤花费。”
  “都说朝廷财税丰足,如今这一算下来就知道治略府的痛苦了吧,还好往年治略府存了不少钱,否则就要和襄阳银庄借贷,那就是动用老百姓的钱来打仗了啊。这里面还没有算禁军的钱,现在禁军的费用都是内务署在出,实在是治略府亏空的厉害啊。”
  “将定军一裁掉,少了二十万人,那就少了十多亿的军费,各州预备军降到营,虽然多了四大预备军,但还是少了十五亿左右的军费开支,明年开始马匹的补充和抚恤就会减少,军备费用也会降低,这里大概就要降下四十亿钱左右,但增加军院那么多,这些又要增加十亿钱,仔细一折算,明年的军费应该是一百亿左右,蒋琬给朕算过一个帐,两年后并、幽、冀、兴、四个州开始稳定,大汉的总财税应该可以涨到三百亿钱,军费的比例就可以降到财税的三分之一,这个额度也是朕比较认可的,治略府为了以防万一,也会每年向襄阳银庄存入二十亿钱,用作突发战争军费补助。禁军的开支还是朕的内务署和治略府同时承担,军费也保留在十亿左右。”
  和三人算完这笔帐,刘协长叹一口气,道:“累积了这么多年,统一北方这场仗打下来,总算没有使南方经济承受重大压力,若是提前几年动手,南方经济很有可能因此倒退五年,能有今天这个结果,朕还是比较满意的,你们三人也付出很多,朕理当感谢你们啊!”
  三人急忙拜道:“此乃臣等职内之事。”
  刘协扶起他们,说道:“朕最近也听说了很多大臣在议论统一之后都城放在哪里,如今的大汉的疆域就秦和大汉以前相比要大不少,再加上南方和东面还有三个州等着平定,大汉面积还要更大,襄阳虽然仍位于大汗中心,但已经不适合作为首府之地,朕心中也很清楚,尤其是漠北成为大汉的疆域后,襄阳的位置就更远了,所以朕有了几个地方可以选,但都在战乱下毁坏殆尽,暂时的首府还不适宜搬迁,蓟县、洛阳、长安、济南包括金陵都是可选之地,你们三人有什么意见吗?”
  曹操道:“圣上为什么不考虑信都呢?”
  第九卷 天下云涌 第三十四章 京都之争
  曹操提出信都的建议得到了贾诩的赞同,徐庶则坚持济南应该是首选之地,至于蓟县、金陵则被三人一起否定。
  京都的选择不仅是大汉首府的问题,其中关系甚大,如果襄阳不再定为京都,那襄阳军院、襄阳学府、长江学府、襄阳理工学府这些让襄阳人自傲的四座大学府肯定也会离开襄阳,京都落在什么地方,这些学府就会去哪里,相应的中央太学府也会调走。
  整个大汉的经济、文化、军事重点都会偏离,而且更重要的是京都落在哪个州,哪个州就会得到无数的好处。
  在刘协和曹操、贾诩、徐庶无法统一意见之后,关于京都讨论的事情开始传开,让各地官员参与讨论。
  孙坚,鲁肃和主要的商社都认为定在金陵是最合理的,因为现在扬州经济发展已经超越荆州,只是由于人口的劣势而没有升到大汉第一州的位置,但整个经济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周瑜、张昭等朝中要员则坚持要么不搬离荆州,一旦搬离荆州,首选仍然是洛阳,而大量的荆州本地人才,包括庞德公何司马徽这些老字号的人则坚决支持襄阳。
  徐庶代表的统帅府很多大将则认为济南承北接南,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荀攸和马腾、皇甫嵩、皇甫骊、皇甫康则认为长安才是最佳之选。
  独没有人支持蓟县这个选择。直到最后,众人逼着荀彧、陈群和郭嘉三人表态支持其中一方,三人便选择了蓟县。
  他们选择蓟县的意见很简单,守住漠北,东连兴、辽,中承幽、并、骊、冀,南接徐、青、扬。又靠着沿海,他们三人一表态,不站在任何地方势力的诸葛瑾、蒋琬等接班人选也表示支持蓟县,但短时间不应该换京都。
  如此一来,长安、信都、洛阳、蓟县、金陵、襄阳六个地方成了争论的焦点,各方支持者都选了代表,为了这场争夺京都的战争斗到底,毕竟京都落在哪里,哪里注定是大汉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刘协自己也没有很清晰的想法,长安是盛唐之都。自然有他的优势,除了防御态势,可以融合东西方文化,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信都承上启下,冀州有昌盛的基础,只要用心治理,完全可以带动北方的经济。
  洛阳承南接北,东西贯通,也是优异之选;蓟县作为后世的北京,历朝国度之地,优点更不用说了,尤其进入海洋时代,蓟县的优势就更大,而且可以镇北观南。就是对西域和东西方交流不利,而且就目前而言,幽州的经济情况和底蕴实在太差!
  金陵是刘协前世的故乡,在南京从幼儿园读到研究生,感情不可谓不深厚。加上扬州经济繁华,也是未来整个南方的经济重心,进入海洋时代,其经济地位更加提升。
  襄阳现在经历了二十年的治理,早就是大汉的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荆州也是自己翻身之本,荆州人对自己的支持也是最高的,没有荆州百姓就没有今天的大汉,对于这一点,刘协心中也非常的清楚,就算最终襄阳落选,他也要给荆州和襄阳留下足够他们自豪千年的名胜之地。
  大汉的疆域过于广阔,可以选择的地点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刘协自己都无法选择的地步。
  仰望着茫茫星空,刘协轻轻的询问自己:京都啊,京都,我到底该把你放在哪里呢?
  就在他矛盾重重的时候,孙坚和司马徽都私下召集大臣武将,商议京都择迁之事,他们既有公心也有私心,但刘协清楚,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京都留在襄阳或者金陵,得利的不仅是他们,当地老百姓也得利,出于对故土的热爱,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在六个选择地中选择和自己故土最接近的城池。
  孙坚自己在信都召集大臣,还发函让三子孙权在襄阳召集大臣,让次子孙祤在江东召集百官,可以说他对京都之事是最为热衷,相应的说,江东人对这次京都择址之事也最为重视,他们实在太渴望大汉第一州的名声了,扬州的经济越来越好,可就是因为京都在襄阳还总是不如荆州,憋屈多年的江东人自然想乘机将京都移到金陵来,实际上他们也有这个资本。
  如今的金陵城在刘协多年支持下,无论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只落后于襄阳,在城市规模上也已经成为大汉第一城,和长安、洛阳、襄阳相比,金陵才是集中展现大汉才华的地方,在引进罗马建筑学后,金陵也是领悟的最彻底的,他们逐步将东方建筑理念和罗马建筑理念进行融合,在刘协当初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城市规模,并发展了四个周边小城。
  刘协清楚,无论京都迁移何处,金陵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一旦东西方海上贸易开通,它的地位还将继续稳固,最终成为大汉经济中心。
  刘协在想,是不是将金陵、长安、济南作为大汉的经济中心来建设,尤其自己之后的大规模扩展安、泰、兴三州,金陵将毫无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