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260章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260章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亦是感动不已,紧紧握住刘备手,“亮能辅佐主公这般仁义之君,实在三生之幸,亮怎敢不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先生……”
    “主公……”
    主臣二人相携着手,彼此凝望着对方,各自眼眸中闪烁着如逢知己的激动神色。
    ######武关。
    放走赵俨后的第三天,颜良等到了他预料的结果。
    曹操退兵了。
    三万大军退走了大半,只留下李典率八千兵以,守备商县。
    不过曹操的退兵也不是那么简单,留下来的李典也学着颜良,不断的大兴土木,修筑加固商县县城。
    很显然,曹操对于颜良并不放心,他这是打算把商县打造成铜墙铁壁,以取代武关作为拱卫长安的南大门。
    不过,对于颜良来说,曹操的举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将武关牢牢握在手,达到了战前的预期目的。
    武关在手,意味着他只需以少量的兵力,便可以轻易的挡住来自于关中的威胁,而不似前两次那样,任由曹军和西凉军,轻松的从关中进入南阳盆地。
    曹操撤兵的第二天,颜良也率军而撤,留刘辟率三千兵马守武关,并将武关划归了文聘这个南阳太守负责。
    几天之后,颜良率七千之军,班师还往襄阳。
    而今武关到手,来自于曹操方面的威胁骤减,而徐州的刘备,还有河北的袁尚,似乎还在舔食着梁国一败的伤口。
    颜良所据的荆豫二州,外围的威胁已经大大的减轻,已然是为东进灭吴铺平了道路。
    回往襄阳之后,颜良在与众谋士们经过了几番的商议,暗中定下了秋收之后,便向东吴大举进攻的战略计划。
    而当颜良在武关与曹操对峙之时,妻子黄月英已根据他的创意,完善了车船的设计图纸,在经颜良的首肯之后,便集中了荆州最优势的船工,在襄阳上游的汉水畔某个秘密的船厂,开始建造这种新式的战船。
    距离开战还有数月之久,颜良一方面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战前准备工作,一方面命许攸扩大他司闻曹在东吴的细作网络,加大情报的搜集力度,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根据细作们发回的情报,东吴方面,周瑜自前番武平一败后,因箭伤和心理创伤的双重打击,再一次的卧病不起,眼下正在秣陵家中养伤,无法再带兵上阵。
    孙权无奈之下,便只好命程普接任都督,坐镇寿春,统帅淮南诸军。
    周瑜再一次犯病不起,这对于颜良来说,自然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了。
    前番武关一役,周瑜的失利固然是因计谋被颜良识破,但远离长江,吴人不善步战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倘若战场转换,回到了周瑜最善长的纯水战上,这位美周郎还的确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
    周瑜的消息让颜良受益,但柴桑方面的情况,却有些不容乐观。
    鲁肃的动作很快,快到让颜良有些刮目相看。
    这位富豪出身的东吴西线统帅,趁着颜良在中原与刘备、袁尚混战之际,不但迅速的重修了柴桑城,迁移了数万百姓丁口,而且还开垦了荒废近一年的田地,重新种上了庄稼。
    这个消息却着实让颜良有些头疼。
    前番柴桑之役后,颜良之所以能逼得东吴放弃柴桑,退守湖口,就是因为他把柴桑的百姓统统迁走,让吴军无法就地征粮,迫使孙权在乏粮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放弃经营了多年的重镇柴桑。
    而今若是给鲁肃种粮成功,顺利的收获了的秋食,吴军的粮草压力就将大大减轻,那个时候,恐怕孙权还会抢先发动进攻。
    “再这么纵容下去,秋收一过,吴人只怕就要反咬我们一口了,主公,咱们该当和先发制人才是。”
    军府中,许攸语气凝重的进言。
    “柴桑有两万吴军,眼下我方能上战场的水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多点,主动出击,未能就能拿下柴桑。老朽以为,倒不妨坐等吴人主动进攻,咱们以逸待劳,打他个防备反击。”
    田丰的理念,倒是与许攸截然相反。
    此二人各执一词,看似都有道理,麾下文武们意见也各有不同,好战者支持许攸,沉稳一点的则支持田丰。
    大堂之内,一时间议论的好不热闹。
    环视着热闹的场面,一直沉默的颜良,猛然间咳了一声。
    众人知道,他们的主公这是要发话了,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颜良。
    那张英武的脸庞间,弥漫着强烈的自信,与猎猎的威势,令所有人本能的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
    深吸一口气,颜良傲然道:“这此年来,吴人仗着水军优势,屡屡的侵我州土,往昔之时,本将或许不得不被动防守,但是这一次,无论如何本将都要主动出击,本将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孙权那碧眼儿,从此往后,在这大江之上,攻守之势;已易也!”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 斗鲁肃
    杀机弥漫,慷慨激昂。
    颜良一席话,如熊熊的火把一般,转眼间将积聚在众人胸中的怒火点燃。
    每一个人的身上,热血都在沸腾,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涌动着复仇的斗志。
    曾几何时,东吴屡次举兵犯境,入侵荆州。
    中原一战,无本意与吴人开战,但吴人却又无缘无故的插上一脚。
    几次的挑衅,虽然吴人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东吴这种恶心的举动,却着实令颜良麾下这班文武,深为厌恶。
    而今,手握两州之地,他们所追随的颜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何一诸侯都敢来欺凌的弱小人物。
    麾下士民百万之众,拥有着精兵良将百战之师,这种情况下,岂能再容东吴来侵犯。
    转眼之间,无论是主张出击的,还是原本主张防守反击的,此时此刻,所有人的思想都是已拧成了一股绳。
    出击,必须主动出击,彻底洗雪先前被动应战的屈辱!
    “主公,末将愿率主公主动出击,定将吴人赶出柴桑,让那碧眼儿知道主公的威名。”
    应命从江夏赶来参加军事会议的甘宁,为颜良的话所激励,当即奋然起身,慷慨求战。
    甘宁这么一请战,其余诸将热血狂燃,纷纷的激昂叫战。
    颜良面带着自信的微笑,微微点头,对于诸将昂扬的斗志,甚是满意。
    只是,他放眼扫去,却见一片激昂中,唯有两人保持的很安静。
    其中之人,便是贾诩。
    贾诩的脾气颜良最清楚,这个毒士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内心中却是情绪澎湃如潮。
    颜良再看他今日这副样子,更是安静的出奇,看起来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
    另外一个安静的人,则是新降未久的凌统。
    颜良洞察人心,他从这位安静的水军将领的眼中,隐约能看出几分艰难。
    很显然,凌统虽然归降了自己,但为时尚浅,对于这么快就追随新主,前去攻打旧主,心中自有些不自在。
    看着凌统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颜良心中隐约已有了主意,却暂时隐而不发。
    主动出击的基调既然定了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个出击法。
    甘宁等武将们的建议,自然是尽起现有的两万多水军,再集结部分陆军,水陆并进一鼓作气荡平柴桑。
    主动出击虽是许攸先提出来的,但许攸本人却不赞成这种大规模的进攻。
    原因很简单,柴桑的鲁肃手中,拥有着两万精锐的吴军,正面进行水上决战,即使有甘宁这样的猛将,也未必就能取胜。
    何况,上次攻取柴桑,乃是暗出奇兵,走了陆口小道,此番吴人必然有所防备,想要再出奇制胜便不太现实。
    再则,大军一出,倘若不能短时间内攻下柴桑,孙权的大批援军必会随后赶到。
    那个时候,凭借着数量占优的水军,只要孙权能撑到柴桑的秋粮收割,那么身为防守一方的吴人,就会占据战场主动权,甚至还会凭借着水军的优势,发起反攻。
    故是,在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取得水上优势的情况下,许攸并不赞成大规模的同吴人决战。
    许攸所言,正也符合颜良的心思。
    尽管颜良眼下的兵力总数,已按近七万,许多新编的军队,甚至还是编练之中,但水军的数量却仍然偏少。
    物以稀为贵,颜良当然不会把他宝贵的水军,用与跟吴军的血拼当中。
    这也就意味着,除非黄月英已为他建造出足够的车船,否则他决不会跟吴人进行水上决战。
    只是,若不大举进攻的话,又如可能攻下柴桑城,破坏掉这座东吴侵略荆州的前哨基地。
    众文臣武将们议论纷纷,热议了大半个时辰,却始终拿不出个两全其美的计策来。
    商议无果,颜良只能散会,以待来日不商议出击的细节。
    众文武们纷纷告退,须臾间人去楼空,颜良正待离座而去时,却忽然瞥见贾诩仍跪坐不去。
    “我就知道,这个老滑头一定有话要说。”颜良的嘴角斜扬,悄然掠过一丝笑意。
    当下,颜良便大声道:“文和既然还没走,就陪本将到后院去走走吧。”
    说着颜良已转身拂袖而去。
    步入后院时,贾诩已跟了上来,除了周仓等几名贴身的亲军,左右已无他人。
    颜良便道:“文和,此间已无旁人,关于出兵柴桑,你若有什么良策,就尽管直说吧,莫要再藏着腋着。”
    “咳咳,知诩者,唯主公也。”贾诩干咳着笑道。
    颜良只淡淡一笑,洗耳静听贾诩有何言。
    跟随在身后的贾诩,不紧不慢道:“主公意图主动出击,教训吴人,以彰显我军军威,诩是举双手赞成的。不过,众位同僚们,他们都把目标盯在如何击破吴军,拿下柴桑上,诩却是觉得,这个目标定的有些误区。”
    “此话怎讲?”颜良顿时起了兴趣。
    贾诩捋须道:“既想要击破吴军,又不尽起大军,以免逼得孙权尽起大军,提前来与我方决战,这谈何容易。诩认为,我们何不转换一下思路,何必非将击破柴桑吴军当作此番出击的重点呢。”
    不把击破鲁肃的兵马做重点……颜良的思绪被贾诩这么一提醒,忽然间思路开阔了许多,隐约似是猜到了贾诩几分意思。
    “文和,你究竟有何提议,不妨直言。”颜良道。
    贾诩嘴角扬起一抹诡笑,遂是压低声音,不紧不慢的向颜良道来。
    听罢贾诩的计策,颜良蓦然间有种霍然开朗的感觉,他这才意识到,众谋士之中,贾诩才是那个真正能揣摩到他心思的人。
    “文和此计,深得我心也。嗯,就该这么办,狠狠的恶心那孙权一回。”
    颜良精神大作,英武的脸庞间,也流露着几分诡笑。
    得到了颜良的赞许,贾诩捋须淡笑,苍老的容颜良,闪烁着几分略微的得意。
    颜良心中盘算着,嘴上又问道:“那以文和之见,此役本将当派何人出战?”
    “陆上方面,由张文远率千余轻骑足已,至于水上一路,甘兴霸威霸东吴,声名最盛,以他为前驱,主公居后掠阵,当足以诱得吴军出战。”
    贾诩不假思索,很痛快的道出了他的看法。
    颜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提议,顿了一顿,却道:“水军方面光以兴霸还不够,本将公以为,应该再添一个凌公绩。”
    凌统……“凌公绩新降未久,老朽方才在大堂中暗中观察过,看他那情绪似乎很是消沉,似乎并不太情愿为主公效力,去跟他的旧主作战。”
    贾诩道出了他的顾忌,这位毒士果然目光犀利,和自己一样,悄无声息的就看穿了凌统的心思。
    颜良冷笑了一声,“正是因为凌公绩不情愿,所以本将才非要他出战,不然的话,又如何能斩断他对东吴藕断思连的那点念想。”
    颜良语中有话,意味深长。
    贾诩略略一怔,旋即也露出笑意,“老朽明白了,主公这一招,不得不说是妙啊。”
    “想多了公事头疼,走,陪本将喝酒走。”
    颜良定下了计策,心情甚好,主臣二人相视大笑。
    ……三天之前,颜家军团出动了。
    颜良自率五千步骑南下汉水,与江夏的甘宁所部一万水军会合,开始顺江东下,对柴桑展开了进攻态势。
    ……柴桑城,都督府。
    督府大堂中,气氛分外的凝重。
    西线大都督鲁肃,端坐于上首,正神色沉静的听着来自于荆州的最新情报。
    东吴视颜良为最大的敌人,如何能不提防,其细作更是遍布于荆襄各地。
    当颜良水陆大军,由夏口出兵不到半日,细作即已将消息送抵了柴桑。
    如今柴桑城才刚刚修复,有数段城墙尚待加固,整个柴桑城的坚固程度,远逊于当年未被颜良拆毁之时,而今颜良在这个时候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