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229章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229章

小说: 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烦得很。潘书记好像也开会传达了反腐倡廉的精神,要在我们区开创新风气,你们这么搞,不合适。”

沈淮就穿着睡袍站在门口,坚持要余杰将东西拿回去。

余杰也摸不透沈淮的脾气,没敢丢下东西直接溜走,见沈淮的态度颇为坚决,最后还是乖乖的提着东西离开。

等人走了,早穿好衣服的孙亚琳才从卧室走出来,进卫生间洗漱。

沈淮跟孙亚琳斗嘴,罕有斗赢过她的,也不管她,径直再回卧室睡觉。

可是也没有办法再睡踏实,区教育局几个副局长,就接二连三的打电话进来要汇报工作,要拜年;区政府办主任罗毕也打电话过来请示配备专车跟专职秘书的事情。

虽然知道这是昨夜事情的后遗症,叫别人不敢对他稍有轻视,但沈淮不胜其烦。吵得睡不着觉,沈淮就直接起床坐公交车赶到梅溪镇,在镇政府食堂里吃了中饭,再打电话让区教育局局长余杰过来汇报工作。

全区中小学已经放了寒假,倒没有特别紧要的教育工作要抓,很多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去做。

下午小姑又打电话过来,问他回燕京过春节的事情。

这边一大摊事砸在手里要处理:

不仅要赶在春节前,选派一批工程师送到伯明翰去参加设备的拆除,这边的基建工作也要赶在春节过后就正式动工。

工厂基建图还没有最终确定,后续的资金筹措、技改方案都还没有眉目;市锻压厂的债务重组及改制方案还要紧着进入既有节奏之中,区里分管招商、教育工作,还要进一步熟悉业务,梅溪镇上也是一摊子事情,随便都要找沈淮出头解决……

飞机航班又少,往返燕京一趟,少说要耽搁三四天,沈淮是真没有时间回燕京过春节。

不过宋文慧在电话也跟他直接说明,他父亲跟姓谢的女人今的不回京过年,他这次回去应该还有机会跟老爷子直接谈一谈梅钢的工作;另外,就是相亲的事情,女方的家长也认为合适在春节期间彼此见一下面。

第三百一十三章债务关系

沈淮还只是从小五与谢芷那里听到成怡这个名字,除此之外,他对这个女孩子的其他消息一概不知。

不过这次回京也只是见个面、相下亲而已,沈淮也没有太当一回事,也不说他未来的婚姻就一定会绑在这个只闻其名未睹其面的女孩子身上。

再强势的家族通常也不会强迫子女跟某个指定的对象结婚,更多的只是要求子女从某个特定的圈子里,挑选合适的结婚对象,更注重的是门当户对。

这时候,男的选择权通常要大得多。像宋鸿军这样,拖到三十三四岁都不结婚的太子党也不罕见;宋鸿奇也拖到快三十岁,才确定谢芷为结婚对象,之前的风流帐也概无人管、无人问。

小姑这么热心的安排相亲事宜,沈淮也不能寒了小姑的心,不好推辞,想着春节期间,能跟老爷子聊聊梅钢的问题,机会也是难得,便答应周末从东华直接坐飞机回京过春节。

下午,区分局局长袁熊也打电话过来。

虽然区公安局不归沈淮分管,但昨夜的事情直接涉及到沈淮,对赵峰等滥用职权、严重违纪警员做出的处理结论,区分局自然也要向他做汇报。

区分局党组今天下午开会讨论了这事,直接撤销赵峰区分局治安科副科长职务,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就昨夜的违纪事实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罚了。

潘石华的二儿子潘建国,直接就处以十五天的行政拘留——没有材料跟证据,整件事就算是暂时的揭过去了。

赵益成也是知道沈淮清晨才回去睡觉,上午没有过来打扰,下午就拿了市锻压厂之前的改制方案初稿,拉着杨海鹏直接跑到梅溪镇来找沈淮。

都说天下哥们有四铁:一铁是一起同过窗,二铁是一起扛过枪,三铁是一起嫖过娼,四铁是一起分过赃。

“一起同过窗”也可以是指同过“铁窗”。

经过昨天一席酒、又到唐闸区分局这一折腾,赵益成待沈淮就要比昨天在市锻压厂办公室里,要热情、亲切得多。

赵益成也是没辙。

昨夜沈淮在唐闸区分局里,当着潘石华脚踹他儿子的事情,想不外泄都不可能。

也许普通老百姓没有消息来源,也不会关心这事;也许也不会有谁吃饱了撑着,刻意跑到谭启平的跟前去说这事——不过,那么多人亲眼目睹,这么大而且有趣的事情,到下午,在东华市某个特定层次的圈子内,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

赵益成上午赶到市计委,进一步具体的汇报市锻压厂的债务问题。

常务副市长梁小林以及熊文斌、苏恺闻都没有再露脸,而是由计委副主任马波出面听取赵益成的汇报。

马波看赵益成的脸,寒如雪霜,说话的语气,比昨天在市锻压厂时还要冷淡;不过在言语上,马波反而收全敛起来,没有过分的训斥,不像昨天在市锻压厂,逮着赵益成就骂他无能、到年尾还给市里惹麻烦,而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冷漠姿态,听完赵益成的汇报——梁小林代表市政府给予的承诺,也正式由市计委以文件的形式,下放给市锻压厂,也没人想过要对此时的沈淮耍赖不认账。

赵益成也知道昨夜的事情传开后会有什么影响,也许在梁小林、熊文斌、苏恺闻以及马波等市计委官员的心里,已经认定市锻压厂的债务风波,就是他跟沈淮串通好所演的一出戏。

赵益成还是不明白,给视为谭系先锋大将的沈淮,也是依靠市委书记谭启平才在梅溪镇站稳脚跟的沈淮,为何跟谭系的其他官员会有这么深的裂痕,差不多已经公开决裂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赵益成只知道,他是没有更多选择了。

市锻压厂的债务解决,昨天夜里才是给出一个大概的方案。

债权人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有人是市锻压厂应付货款及工程款,长期拖欠不还;

有人是以前借款给市锻压厂维持生产经营、长期拖欠不还;

有人手头极为紧张,需要立即拿到市锻压厂的全部债款去支付自己到期的债务,或者工人到年尾直接逼到门上讨工资,只拿到三期债款远远解不了其当前的资金饥渴。

有人手头宽裕一些,对市锻压厂的前景不信任,但情况到这一步,也只能接受当前的安排,不然情况只会更糟糕。

有人看到梅钢插手市锻压厂的债务解决及运营改制,看到市政府的背书,对市锻压厂前景颇为看好,也认同市锻压厂初步的还债方案,甚至愿意再额外拿出一笔资金出来,从其他债权人手里,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对市锻压厂的债权,从中牟取额外的利润。

要把这些关系捋顺,实质上就涉及到债务的重组,以便能让债权关系变得更稳定——在市锻压厂的信用还没有恢复过来之前,这些事情还需要梅钢这边出面组织、协调,缓解彼此间紧张的关系。

负债经营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还在于债权关系能否稳定下来,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的组织生产运营。否则,没有谁会愿意把订单交给整天给债权人逼债的企业。

不考虑新项目的负债,梅钢当前的负债规模已经高达一亿两千万。不过,这么大规模的债权,分别由业信等银行长期持有,丝毫不会影响梅钢当下的财务健康以及稳定的运营。

只要市锻压厂的债权关系能够稳定下来,债务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

不过,沈淮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更多的具体事务。

市锻压厂的年产值才千万左右,而梅钢现有产能的月产值就高达五千万,新项目的产能更是要扩大两到三倍之巨——沈淮也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此时还不是那么重要的市锻压厂身上。

梅钢的财务事务,一向主要由副总经理钱文惠负责。

杨海鹏与赵益成,沈淮就直接带他们到钱文惠的办公室,这件事交给她全权代表梅钢处理——当然,他也没有丢下这事,袖手就走,也是留在办公室里听他们具体讨论,他自己就不用太耗脑子。

梅钢这次要拿出的资金不多,也无意直接从债权重组中获得什么额外的利益,会实打实的拿出一百二十万资金给市锻压厂,用于支付其他债权人的前期债务——这个也是整个债务解决方案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

对梅钢来说,参与市锻压厂的债务解决,除了想借市锻压厂的债务链在整个产业集群里渗透、扩大影响力之外,也是看中市锻压厂在锻压件上的生产潜力……

除了一些相对精密、要求较高的专业设备外,整条炼钢线上,有很多技术含量不那么高,使用量恰恰又非常大的设备及构件,交由市锻压厂组织生产,能相当大的节约成本。

当然了,无商不奸。对杨海鹏来说,他到年尾挤出四十万的资金,从其他债权人手里收购对市锻压厂的债权,就没有那么客气。

卡着其他债权人急缺资金,他上午经赵益成,联系了几家小债主,提出六折收购的条件,也就是打算拿四十万的现金,想收购市锻压厂总数达六十万甚至更高数字的债权。

不过杨海鹏提的条件比较苛刻,离年关还有几天时间,小债主也没有容易就松口。

将晚时,郭全拿镇置业公司的材料过来找沈淮签字,给沈淮揪住,一起讨论市锻压厂的债务问题——在这方面,郭全也是专家。

市锻压厂的债务问题能解决好,不仅能叫市锻压厂的经营困境有所缓解,也同时能叫多家因市锻压厂的三角债问题而陷入泥淖里的中小企业得以脱身。

东华市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外部厂商的吸引力不大。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更需要加倍用心的扶持本地企业——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看上去规模不大,但经营灵活,只要能获得一定的扶持,更容易形成集群规模,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沈淮在梅溪港工业园里,正专门划出一块区域,打造中小企业园。沈淮考虑在中小企业园里,预先建造一批的厂房,出租给还没有能力自建厂区的中小企业使用。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工业园的整体规模,二方面是为了更加有力的扶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故而,沈淮还是希望梅溪镇政府在协助中小企业解决债务问题时,要更主动、积极一些。

到将晚时分,孙亚琳打电话过来,唤沈淮过去。

孙亚琳算是正式从业信银行辞了职,专门打理她自己的公司,也是为梅钢搭建更专业的海外筹资平台。

现在要鸟枪换炮,孙亚琳也需要在梅溪镇有专门属于自己的办事机构。

她之前委托朱立帮忙在梅溪镇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她这次第一天回梅溪镇,也就是为这事忙碌。孙亚琳这时候打电话喊沈淮过去,也是要他参谋一下,办公室要怎么布置。

第三百一十四章众信

孙亚琳她们就在裤子河桥那边,沈淮直接走过去,看到六七人站在路边说话,穿着玫红色风衣的朱仪赫然跟孙亚琳并肩站在一起。

面对朱仪,沈淮毕竟是做贼心虚,陡然觉得从北边刮过来的寒风钻进脖子里刺骨的冷,他翻起衣领子,恨不得将头都缩进领脖子里去,蹙着脚走过去。

“朱总啊,这一年来叫你们乱折腾,整个唐闸的劳力价格都给搞乱了。你们现在一个工开二十五、三十,害得我手下的工人也整天嚷嚷着要涨工钱。我们从年头忙到年尾,辛辛苦苦一年,到手的钱都剩不了几个在自己的袋子里,都帮工人打工了。”

有个面皮子黑黢黢的中年人,背风而站,跟朱立抱怨梅溪镇的诸多工程给工人们的开价高,引起连锁反应,害得他们的利润空间给压缩。

沈淮走过来,跟朱立点点头,知道他们聊的是唐闸区建筑行业里的劳动力价格问题。

九三年之前,东华地区的普通泥瓦匠工价一天仅有十元左右,九三、九四年通货膨胀厉害,劳动力价格有大幅上涨,但也多在十五、二十元之间。

梅溪镇的情况特殊,诸多工程,需要大量的熟练建筑工人参与建设,渚江建设、市港建、市路桥建设公司,只能高价从外面招揽施工队及熟练工人。

由于梅溪镇建设的工程量巨大,路桥等基础设施以及新建住宅,几乎占到整个东华市区的一半,新增加大量的用工需求,自然也使得东华市整个建筑行业的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扬,倒也惹来不少抱怨。

那个中年人看样子以及他跟朱立说话的口气跟姿态,也像是个建筑商,他颇为时髦的在西服外还披着一件毛料大衣,敞开着,脖子又不伦不类的围着一条米黄色的围巾。

中年人看到沈淮走过来后,朱胖子长得跟天仙似的女儿以及众信那身材高挑、冷艳若霜的女老板孙亚琳都对他点头而笑,心里莫名的不爽,脚横踩在路牙,就没有收回去,将沈淮挡在外围,眉头一挑,有些不客气地问道:“小伙子,有什么好往前凑的?”

朱立忙介绍道:“老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