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门 >

第383章

官门-第383章

小说: 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会对各级官员的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反应,绝对不是叶开一个孤零零的纪委书记能够应付过来的。

    叶开走到了现在的地步,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做出一点儿属于自己的政绩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他固然可以抓几个典型来给自己增光添彩,这么做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惹得这座城市当中的其他大人物们怨恨横生,形成一股倒叶的势力集合,这对他而言是相当不利的。

    “那也好啊,就当是休养一阵子了。”钟离妤将身体靠了过来,跟叶开挨在一起,轻声对他说道,“国家大势,不是你一个人能够左右的。”

    “好在赚了点儿钱,倒是也不用担心以后会过苦日子。”叶开笑了笑道,“这些资金,我觉得还是留在海外好一些,过一阵子,日元也有机会。”

    “日元吗?看涨还是看跌?”钟离妤问道。

    “升值。”叶开说道,“不过这个趋势大概需要两年左右才能够看到,现在倒也不是很着急,但是如果布局的话,现在就应该着手进行了。”

    “这么说的话,那这四百亿美元的资金,不就有着落了?”钟离妤问道。

    叶开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事实上,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始终以几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日元持续升值的局面,而且每一个周期都是日元翻倍升值。

    比如说从1971年至1978年,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上升到180日元,1985年至198。9年,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20日元,1990年至1995年,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160日元上升到80日元。

    从日元行情变化的历史来看,80年代以来日元共有过两次激烈的升值时期,第一次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当时是由于美国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要求日元升值。

    根据推高日元的广场协议,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

    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第二次是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而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

    后来,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在升值预期的影响下,国际热钱进入日本,投资到房地产行业,导致楼市价格虚高,出现严重泡沫。

    而在楼市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导致日圆不断升值,当升值到一定阶段,热钱撤走套利,楼市崩盘,日元随之狂泻。

    “其实搞投资也很简单,讲究的就是一个政经结合。”叶开对钟离妤说道,“如今克林顿政府对于日元有升值的需求,那么各方面的热钱都会进入日本投机的,花费两年的时间,让资产翻番,对于大资金而言,这是很不错的选择。更何况,投资房地产市场的话,又会给盈利预期抬高不少,所以我觉得只要投资得当,赚取四倍左右的利润还是比较稳妥的。”

    “如果再加上买空卖空日元的收益,估计会更多。”钟离妤说道。

    叶开笑了起来,“那是自然的,其实赚钱也很简单,就看你是否能够正确判研形势,虽然随波逐流就可以了。”

    “你觉得,最终日元会升值到什么程度?”钟离妤问道。

    这种问题,一般人肯定会觉得很难判断的,但是钟离妤有了之前的经验,自然对于叶开的判断有很强的信心,所以不怕问他一个明确的数字。

    “唔……”叶开沉吟了一下道,“如果我所料不错,应该能够突破80美元,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能做到82美元就很满足了,贪心不足的话,也容易走火儿。”

    叶开自己也不能够保证,历史就能够完全沿着原来的轨迹运行,毕竟自己这一只小蝴蝶的翅膀,已经扑腾了有一阵子了。

    不过从大势来看,世界形势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美日经济关系的大方向,应该是不会变的,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压重注的。

    “嗯,我们给这个行动,也起一个代号吧。”叶开对钟离妤说道,“浴场风暴如何?”
正文 第531章 我们的力量依然很弱小
    “浴场风暴行动?”钟离妤听了之后就笑道,“你的意思,是要把日本人给输得连裤子都没得穿?”

    “呵呵,感觉不错吧?”叶开也笑了起来。

    虽然说是在浴场里面想起来的代号,不过此时仔细一想,确实很合叶开的心思,他有心要参与对日元的捕猎行动,其实也只是凑热闹而已。

    要知道,美国人才是制造这一场金融风暴的元凶,叶开自己不过就是打打秋风,利用这一次的机会,提前入场进行布局,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套利结束罢了。

    虽然说前后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可是能够将投入的资金给拉升到2000亿美元的规模,就可以说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的行动了。

    当然了,这是一个理想值,事实上只要能够将资金翻倍,叶开就很满意了,其他多出来的都是额外收益。

    “我们的胃口是不是有点儿太大了?要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不过才68亿美元的身价而已。”钟离妤跟叶开商量了一下大致的行动方案之后,越发觉得收益目标的实现并不困难,因此就有些感慨地问叶开道。

    按照1992年末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排名来看,比尔盖茨以68亿美元的身价雄踞榜首,但是现在叶开手中所掌握的现金,就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因此钟离妤才会有这样的疑问。

    她对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也产生了怀疑,不知道他们的数据是怎么得出了,居然会有这么大的误差?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隐性富豪。”叶开对钟离妤说道,“比如说我们国家的人,大部分都喜欢低调赚钱,向来不愿意抛头露面的多,喜欢高调张扬的少,而放眼全球,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有很多家族财团,他们所掌握的财富,远不是福布斯排行榜所能够测算出来的。而作为具有娱乐性质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也不敢去揭这些家族财团的老底儿,因为那么做的风险太大。”

    “哦,你说的也很有道理。”钟离妤听了之后,就点了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事实上,钟离妤也听说过一些传言,世界上大多数的战争,都是一些家族财团操纵的结果,这些家族财团掌握着数不清的财富,富可敌国,能够轻易地颠覆一个主权国家,甚至能够左右一个王朝的更迭。

    自古以来,这些家族就在通过经济影响着政治,主导着很多国家的走向,其实比较著名的就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庞大的犹太家族财团。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传说是真实的吗?”钟离妤对于这个犹太家族的传言,还是有一些将信将疑。

    虽然说她学的是金融专业,也接触过很多国外的人物,但是想要设想一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庞大规模,还是有点儿难以置信。

    “传言或者有些夸大,但是他们的实力无疑使很强大的。”叶开想了想,就很认真地回答道,“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说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加一句,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如果被问当今世界的首富是谁?很多人肯定会不加思索的回答,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

    但是如果真正对世界经济有比较深刻了解的话,你才会明白世界首富或许另有其人,只是那个人不显山,不露水而已,因为真正的首富早已经利用自身的力量封住了媒体的嘴巴。

    罗斯柴尔德,一个拥有超过十万亿美元、富过八代的的财富家族,他们曾控制并主宰西方世界的金融业长达百年,他们被认为是用金钱征服世界的“第六帝国”,他们,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人类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商业集团。

    有人曾这样评说这个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控制西方世界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

    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

    “罗斯柴尔德?这个神奇的家族究竟依靠什么如此富有和强大?”钟离妤听了叶开的话之后,确实有些咋舌,超过十万亿美元的资产,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严格说起来,他们是经营银行起家的。”叶开回答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和他的五个儿子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复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宫贵族也甘拜下风。”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

    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

    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

    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

    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叶开说道,“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如此,到了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

    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

    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中便可见一斑。”叶开说得兴起,就又谈了一条秘闻,“1875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买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

    英国首相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

    然而,当时由于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