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仕途 >

第163章

仕途-第163章

小说: 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不群跑到市委,甫迪声说这几天刚好有些空,可以考虑。

第三章

这天上午,甫迪声、栾喜民还有何德志三位领导,在乔不群和辛芳菲陪同下,直奔城外桃花岛。说是岛,其实是一处平缓开阔的土坡,后倚青山,前临碧水。几年前政府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看中这处靠近国道的土坡,让农民主动出让,在坡上栽下不少经济作物,其中桃树占了绝大部分。政府的意思是桃树开花可供观赏,结桃还能卖钱,是两全齐美的大好事。眨眼间桃树成林,春天一到,桃花盛开,煞是壮观。却不怎么结桃,偶尔有几颗桃子挂在枝头,也是又酸又涩的毛桃。农民们非常气愤,扬言要砍去桃树,重新种上庄稼。这才发觉今非昔比,年轻农民都纷纷外出,到各处打工去了,好好的水田都没人种,谁还跑到这坡上来种庄稼?也就无人再有兴趣来动这些桃树。就好了城里吃饱撑得难受的闲人,每逢桃花开遍山坡,都跑来赏花游玩,倒也是一大乐趣。土坡上开桃花,该叫桃花坡才是,可有人嫌土气,见坡前桃花河水环绕,顺口取了个桃花岛的艳名,确也不失风雅。观景赏花的人多了,市里绿化部门也来了劲头,采购大量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苗,每年植树节前后都要安排不少人,到桃花岛来栽桃种树。多年下来,桃树长得漫山遍野,每逢桃花开放,越发显得壮观。

时值初春,桃花已在悄悄开放,远远望去,桃花岛上像铺了一层红云,煞是绚烂。众人下车后,迈过石桥,来到岛上,一边欣赏桃花,一边憧憬来年的桃花文化节。都说辛总是个有心人,离开桃林多年,仍惦记着这个桃花岛,倒是他们这些天天待在桃林的俗人,为杂乱的行政事务所累,竟没想到咫尺之外还有此等佳境妙景。

一行人指指点点,缓缓穿行于桃树林中。栾喜民感慨道:“这么美的桃花,若是古人定然诗兴大发,要做桃花诗了。”这话让乔不群想起不久前陪栾喜民去市委开会,在大楼前碰上陈副主任,见他手里拿着册古诗,栾喜民还笑问他,是否准备报考古典文学研究生。陈副主任就是甫迪声秘书小陈,甫迪声升任市委书记后提的市委办副主任。陈副主任也不隐瞒,说是甫书记近来对古诗词颇感兴趣,特意上书店给他选购的。当时乔不群就猜想,两立工程出自甫迪声的伟大构想,他带头研读古诗,肯定是为文化立市身体力行,给大家做做表率。今天栾喜民发此感慨,不用说是想将话题往甫迪声最近的阅读兴趣上导引。

果然甫迪声接话说:“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忙忙碌碌的,哪里还做得出诗?不过不做诗,读诗的时间还是挤得出的。”乔不群凑趣道:“甫书记高见,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想挤总是挤得出来的。”众人笑骂乔不群胡扯,又问甫书记在读什么好诗。甫迪声说:“大家都知道明代有个风流才子叫唐伯虎,他有首诗就是专门吟桃花的:桃花园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大家都称赞唐伯虎的桃花诗做得好,又表扬甫迪声记忆力惊人。乔不群却暗自怀疑,说不定是甫迪声知道要来桃花岛,昨晚临时背下来的,今天好在大家面前露一手。

辛芳菲是女人,说话放得开:“甫书记这么喜欢唐伯虎的桃花诗,说明你花心未泯,也想像伯虎同志一样,桃花换酒,醒坐花前,醉眠花下。”众人笑道:“男人嘛,都是诗酒英雄,吟完诗,喝够酒,眠花宿柳,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甫书记是领导人,不在此列。”

乔不群心里明白,为今天桃花岛之行,甫迪声准备的绝对不止唐伯虎的桃花诗,说:“唐朝有个叫崔护的诗人,好像也做过一首挺有名的桃花诗,只是我一时想不起来了,甫书记肯定颇有研究。”此话正中甫迪声下怀,他说:“你说的大概是崔护的《人面桃花》吧: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乔不群附和道:“正是正是,正是这首《人面桃花》。”

甫迪声几丝得意,接着说道:“这首《人面桃花》写得的确不错,画面感很强,鲜明生动。背后还有一个故事,说书生崔护赴长安应试未中,借酒浇愁,半醒半醉间,去城南郊外散心。正值口渴难耐之际,忽见桃林深处有人家,上前叩门讨水。开门人竟是艳若桃花的少女,见门外站着一白面书生,忙取来茶水,奉送上前,然后倚在门前桃树下,静看崔护喝茶。解了渴,崔护还想跟少女说几句什么,少女笑而不语,只拿水汪汪的眼睛瞟他。崔护心旌神摇,情不可抑,一年后的同一天再去寻访少女。可大门紧锁,阒无一人,只有桃花灿烂依然。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也是心有所念,不久崔护又来寻访,却听门里哭声哀哀。上前叩门,开门的是少女老父,问你是不是崔护,崔护说正是的,老父哭道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大惊,不知何意。老父说我女儿初通文墨,还没嫁人,谁知去年以来,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几天咱父女外出,回家一见门上题诗,女儿便一病不起,绝食数日而逝。我只等着将女儿嫁你,以托吾老身,不想你在门上写首歪诗,将我女儿害死。崔护深为感动,哭喊着奔进屋去,抱住少女的头大放悲声。不想少女听到崔护哭声,竟慢慢睁开眼睛,活了过来。老父大喜,当即将女儿嫁给了崔护。”

众人不免叹惋,这个故事实在太感人了。也是甫书记学养深厚,给大家开了堂免费古典诗词鉴赏课。甫迪声谦虚道:“我有什么学养?只是身在泱泱诗国,对古典诗词有些爱好罢了。”又说:“其实桃花诗里,最著名的还不只崔护的《人面桃花》。”众人又急切地向甫迪声讨教,到底还有谁做过着名的桃花诗。

甫迪声轻咳一声,说:“当然是诗仙李白的《赠汪伦》。”大家说:“这首诗确实着名,还上了中小学课本的。”甫迪声说:“你们知道李白此诗上过中小学课本,还知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吗?”在场各位都系知识分子或准知识分子出身,肯定也有知道这首诗的来历的,只是在领导面前,谁也不好出风头,纷纷摇头,表示毫无所知,只拿渴望的双眼深情地望着甫迪声,等待他传道受业解惑。

甫迪声说:“这是李白出川后,游历东南时的作品。说是安徽泾县境内有位叫汪伦的有钱人,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做梦都想见到自己的偶像。又怕李白心高气傲,不会理睬你,于是写信吊他胃口: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生就喜欢好山好水好酒,见汪伦信上说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岂有不动心的?于是飞快赶到泾县,乘船直奔桃花里。汪伦早恭候已久,见李白飘然而至,激动地迎上前去,拿出本子,恳请心中偶像签名留念。李白签过名,举目四顾,一片清冷,不免有些生气,问汪伦十里桃花在哪里。汪伦说此地名曰桃花里,潭东有渡口,又叫十里渡,渡口数株桃树,春天花开,香飘十里,可谓十里桃花。李白也不好怪罪,又问这荒村野岭的,哪来的万家酒店?汪伦说桃花里有一户人家,家产颇丰,开了家不错的酒店,因为姓万,起名为万家酒店。李白没说什么,觉得这个小汪同志还有几个幽默细胞,于是在桃花里留了下来。汪伦兴奋不已,每日好酒好肉侍候,足疗桑拿盐浴一样不落。酒足饭饱,潇洒快活之余,再陪李白到桃花潭上划船赏花,谈诗论赋,倒也开心。不觉月余,李白意兴阑珊,去心已定,汪伦再三挽留,也没能留住,只得出门送客,陪心中偶像来到桃花潭渡口。刚上船,李白便听岸上有人击鼓踏步,唱起深情款款的歌谣,原来是闻名当地的文艺宣传小分队桃花组合,是汪伦花了不薄的出场费,特请来欢送李白同志的。李白深受感动,随口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个故事也挺有意思。这个说:“我们以为现在才有追星族,想不到唐代的追星族还要铁杆,智商也不低,晓得使手段把偶像骗到自己家里去。”那个说:“也要汪伦大方,免费接待李白,临行还搞那么隆重的欢送仪式。”甫迪声淡淡而笑,说:“要说最占便宜的,还是汪伦本人。这小子一不是高官,二不是巨贾,三不是文艺名人,不过为李白花了几个伙食费,就值得诗仙献诗,从此名垂诗史,否则谁知道唐朝还有汪伦这么个乡巴佬?”

众人想想也是的,现在有人为出名,舍得花大钱,甚至没上戏先上床,名字也留不了几时,这个狡猾的汪伦不过略施小计,将大明星李白骗到乡下,小心侍候几天,就出了这么大的风头,且一出就是千年。各位不免又要佩服甫迪声的识见,一针见血戳穿了汪伦那小子的险恶用心。这样的识见就是名校古典文学教授,也不见得提得出来。有人于是又感叹,甫书记对古典诗歌这么有研究,做市委书记实在是个浪费,应该到大学里去带古典文学博士,羞羞那些只知照本宣科的迂腐教授。另有人坚决不同意,古典文学教授确实要有人去做,可市委书记也是万万少不得的,不然大家都做教授去了,谁带领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的祖国?要知道像甫书记这样学养深厚的领导,去做教授,属于大材小用,可让那些死啃书本的大学教授,也出来做市委书记,地方上就别想发展了。

还有人批评起时下的不良风气来,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酒桌上,甚至在办公室里,几个人只要聚在一处,出口就是荤段子,且越往下越受欢迎,非得到脐下三寸不可,实在有辱斯文。还是甫书记的故事,既生动感人,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颇受教益。众人都有同感,又研究起为什么段子文化这么流行的原因,一致认为是人心浮躁所致。如今人人想着发财升官,谁也不愿静下心来用功读书,自然只能编造些低级下流的荤段子逗逗乐,不可能创作出甫书记这些有文化品位的高雅故事来。看来还是要坚决贯彻落实甫书记大会小会反复提出的伟大号召:放下麻将,拿起书本,不然咱们的文化立市终将成为一句空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努力挖掘甫迪声桃花诗故事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乔不群将辛芳菲拉到一边,问她工作餐是不是联系好了。辛芳菲告诉他,马淼淼一早就去了桃花岛附近的乡村人家,刚才来电话,一切已准备妥当,只等领导们考察完桃花岛,赶过去就餐了。乔不群说:“乡村人家是新开的,我虽没去过,却听人说口味还不错,你还真会找店子。”辛芳菲悄声说:“那个地方甫书记去过,正对他的口味。”乔不群说:“你怎么知道对甫书记的口味?”辛芳菲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给我装蒜?”

众人此时已走到桃林边上,两人忙跟过去,迈过石桥,回到国道旁。上车前,辛芳菲走到甫迪声面前,说:“甫书记你们辛苦了,我让小马在乡村人家准备了一桌,一起过去吃顿工作餐吧。”甫迪声说:“工作餐就免了吧,家里还有好多工作等着回去处理呢。”栾喜民曾陪甫迪声去乡村人家吃过饭,知道他喜欢那里的口味,说:“没吃工作餐,哪有力气工作?辛总又这么热情,今天甫书记您可得带领咱们吃顿工作餐。”其他人也强烈要求甫迪声与民同乐,甫迪声没法,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到得乡村人家,刚将车开进楼后的停车坪里,马淼淼就跑上前来,将众人迎下车子,请入古朴典雅的木楼里。乔不群走在后面,见坪里起码停有二十多台小车,被木楼和围墙一隔,外面什么也看不到,便知店主聪明过人,懂得客人心思。正好有几位小伙子拖着老长的水管,上来冲洗车子,乔不群故意停下问道:“洗车不收费吧?”一位小伙子笑嘻嘻道:“领导们送生意来,洗洗车,是我们应该做的,哪里还会收费?”乔不群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是领导?”小伙子说:“到咱们这里来消费的,除了领导还是领导。”乔不群说:“你这店子不是叫乡村人家么?莫非乡下人不来消费,光来领导?”小伙子说:“乡下人都在自己家里吃饭,哪会来吃店子?”

多跟小伙子说得几句话,乔不群上楼走进包间时,众人已在服务员的侍候下,紧紧围绕着甫迪声,坐到了桌旁。别以为这是木楼,店名里还沾着个乡字,里面设施其实不比城里的星级大酒店差,看来店主还有点资本。

人已到齐,辛芳菲举杯发言,大家齐喝头杯。才放杯,门外走进一位漂亮女人,亲热地同众人打招呼,一口一声领导,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