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我乃刘备 >

第275章

三国之我乃刘备-第275章

小说: 三国之我乃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十分高兴,赐予牛酒,并当即许诺他为将军门下贼曹,让他去彭城帮助陈群治安,抓拿盗贼。祖郎虽然归附了,韩当也被太史慈杀了,持首来见刘备。但唯有一人,还在最做最后的抵抗。
    陈武
    陈武
    要是这事被传出去,说我刘备睡觉的时候谁都可以进来,那后果会怎样?不能用“严重”来回答,没有比“更严重”来得贴切了。这次,我刘备是幸运的醒着,要是下次别人进来的时候自己没有知觉,等到佩剑被人摘了,或者不用那么麻烦,既然睡着了,那就干脆不如一刀了帐了事如此英明如我刘备,就这么混混帐帐的死了,传扬出去,对我刘备死后的名声多么不好,不说让议者讥讽,就是到阎王那里去,阎王也不见得待见。
    虽然刘备从他们的话里也能听得出来,这个护卫并没有要对自己不利的意图,自然,他也没有“锄奸”的必要。但他,综合了利弊后,还是决定不能放过他
    若是在这胆大不知死的护卫走过来时,自己猛然醒来,给他定个谋逆的罪,杀他没问题。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一招漏洞太多,也没有说服力,自然也就不能服众。所以,他在听到护卫轻盈而缓慢的脚步声渐渐敲过来的时候,刘备已经决定巧施一计。
    我继续睡我的觉,做我的梦,梦中将他解决了,然后醒来的时候,惊呼一声:“我刚才梦中见贼迫近,乃用剑砍杀,不意这梦中贼乃我帐中的护卫啊。诸位以后在我睡觉的时候,千万不可靠近,不然又为我梦中所杀,是何其之无辜啊。”
    演到此,轻松将“杀人罪”瞎说成了“过失杀人”,还顺带哄骗吓唬了部下。如此,就算是大功告成,可以收工了。
    很熟悉吧?对了,这一计曹操也用过。现在刘备搬过来用,应该算是再次普及了。
    刘备杀了护卫后,装模作样的倒头又睡,浑不知事。但却把华佗吓得呆愣了半响,不知动弹。这时,正好许褚带着士兵走了进来。许褚此时正在夜班宿卫,本来他白天睡觉,不用来见刘备的,只是他听到部下报说刘备负伤回营的事后,自然很是担心。许褚再无睡意,便领了人来,要看看刘备的伤势如何,不想正闯到了惊慌失措的华佗。
    许褚甫一进来,看到帐中榻前一人被刺死在地,而帐门边又站了一个。等许褚看清帐门边这人就是自己的老乡华佗时,他也是微微一愣。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华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此刻的华佗,面对这个场面,纵然有胆量,也无法镇定了。他非军中之人,此刻站在帐内算做怎么回事?而且眼前一人横死,一人仍是在睡,这样的一幕教人怎么去理解?看到许褚疑惑的目光时,他的心咯噔一跳。他对他这个老乡还是了解的,他这个老乡被人说做是许老虎,不但说他有力气,更代表着他敢来事,敢于认死理,也敢于翻脸。
    在眼前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势下,许褚很快印证了他“翻脸不认人”,只将一心向着“大公”的无私速度。许褚瞪视了老乡华佗一眼,意思是,你来干什么了?但还没等许褚发作,刘备抓紧时间醒来,抓紧时间吃惊,然后抓紧时间说了他早已想好的话。
    等一切料理清楚后,然后又向许褚求情,哀声道:“元化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来,我可以保证他在我帐中,碰巧只不过是要来给我治伤,又不巧发生了眼下这一幕,更不巧的是,又正好被仲康你碰到。所以简单的事在这些‘碰巧’后,也就变得复杂了。其实理清了讲,一切都是因我做梦而起。我正睡觉时,谁知他会在我梦中靠近我,以致让我梦中误杀了他?嗯,通过这件事,的确值得深思。这样吧,仲康你传令下去,凡此以后,让军中将士,不管是宿卫还是巡营者,不论有任何大事,在没有叫醒我之前决不可靠近我不然再发生此类不愉快的事,我刘备就更加愧疚了。”
    许褚听到吩咐,赶紧去办了。军中听了此事后,知道他们的刘大人,原来有“梦中杀人”的绝活,从此军中也就没事不敢往刘备这里跑,更不敢在刘备睡觉的时候没事去找死。
    刘备处理完这件事,看到华佗还是如在梦中,也怕吓着了他,便拉扯着让他先替自己治伤。刘备此时,想到燕云马两度遇险,频临死亡,要不是得了华佗这样的良医及时医治的话,只怕早就没命了。他想到,燕云马这两次都是幸运的遇到了华佗,也幸运的活了下来。可若是……说句不好听的话,燕云两次是躲过了阎王的勾魂令,要是有第三次,再度身负重伤,而华佗碰巧又远游了,那该怎么办?刘备想到这里,心下不安,便开口征求华佗意见,希望华佗留在他身边,专门为他个人和军中服务,从此做个随行军医,并答应可以为他系统的学习医学提供从各郡收集来的珍贵藏书,以方便他随时随地学习。
    刘备知道华佗远游惯了,不一定肯留在他身边。他也只是这么随便的一说,本来是准备让他接下来一口拒绝的。可他哪里知道,华佗是一口答应了。
    刘备正跟华佗说着这事,外面报说陈宫等都回来了,并报告了战绩。
    陈到等被祖郎使出虎豹猛兽给冲散了后军,以致全军跟着大乱起来。陈到眼看局势不妙,只得飞骑给刘备报信,希望刘备发兵相救。刘备正欲亲自带领人马过去,但被赵允欲施展功劳,也就同意他,让他协助出战。当然,他也知道此战的重要性,所以将一万人马的指挥权分给了陈宫、诸葛瑾、许子将等数位参谋,也算是锻炼锻炼他们。
    有了陈宫等人的出马,外加赵允的相助,刘备自然放心回营睡觉了,再说他实在也是累了。而陈宫等人,实在不负刘备所望,在赵允的帮忙下,祖郎的小小伎俩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很快,这些本来凶猛、张牙舞爪的虎豹,在饱受了一顿酣畅淋漓的牛羊之血后,顿时消失不见,施展邪术的异士在眼看不妙的情况下,大惊失色,欲要逃走,早被乱军所杀,就是祖郎也不及逃走,被陈宫活捉了。
    刘备看到阶下囚的祖郎,考虑到他的个人影响力,没有杀他,而是给了他十足的待遇,劝他归降。祖郎一直以来,以为自己有了身边那位异士从此就可以纵横江东了,但今日眼见异士也丧生了,他的固有的信念也是一下子被击碎。在听到刘备的劝说后,将身下拜,表示愿意召集散兵,全部归降刘备。
    刘备十分高兴,赐予牛酒,并当即许诺他为将军门下贼曹,让他去彭城帮助陈群治安
    第三百五十:陈武重围杀身
    第三百五十:陈武重围杀身,到网址
第三百五一:吕蒙设疑阵
    第三百五一:吕蒙设疑阵
    刘备在击败祖郎,斩杀陈武后,江东的吴郡、丹阳等数地基本平定,孙策的势力也算是彻底被清剿干净了。刘备在拿到了陈武的头颅后,悲伤感叹之余,算是松了一口气了。
    只因为了太史慈的一封信,开始了江东之行。
    现在,华歆的一封书,又让他有了插足豫章的理由,继续着江东之行。
    鲸吞豫章,抓拿袁术,全掌扬州,势在必得
    等拿下了豫章,此次的江东之行才算是真正的结束。
    刘备捏着手里的这封书札,心里激荡不已。
    就在数天前,他接到了甘宁的捷报。甘宁在捷报中说,他已经率兵平定了庐江全郡,斩杀了袁术部将张勋、雷薄、陈兰等,并收降成荷,控制了大局,希望刘备速派官员来治理庐江郡。当然,他在报捷中还称赞了成荷,说她自归降后一力帮助自己攻打庐江等地,数建战功,希望刘备能够同意将她也留在军中,并且盛称皖县地理和人口上的优势,希望刘备准许将庐江郡治从舒县迁移到皖县,设立新的郡治。
    先时,袁术纠合豫州刺史郭贡,趁刘备不备时,在正月里向刘备前方的两座重城发动了奇袭。郭贡在萧县牵制了刘备,袁术则亲自带了数万大军围攻甘宁所在的钟离城。甘宁时在袁术的千军万马之下,开城与袁术大战,并与袁术数员大将单挑取胜。其中,甘宁就与一个叫成荷的将军临阵对战,并且打得很是激烈。刘备那时还不知道成荷的本名,也没听说这员厉害的“将军”的真实身份。现在听甘宁在信中对她多美溢之言,也看出了其中猫腻。
    刘备于是询问送信之人,这成荷如何相貌?送信之人自然明白刘备的意思,便将成荷的女儿之身告诉了刘备。刘备听后,想了想,呵呵而笑。知道甘宁有意于她,也就有了撮合之意了。当然,甘宁在信中请求刘备将她留在军中,那自然是甘宁的客气话,刘备无不恩准。
    还有,前面的“派遣官员”一说,那就显得更加“客气”了。
    甘宁当初在请求追击袁术时,刘备就曾当面许他为庐江太守。现在庐江既然下了,这太守一职,自然非他莫属了。当然,刘备也知道,甘宁之所以在信中还这么一说,自然是希望刘备“上表”后,给他个正式任命,这样才算是走完了程序。虽然麻烦,但却是十分的必要。
    至于迁治一说,刘备当然也没有意见。
    本来,舒县向为庐江郡治,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本没有迁移的必要。但那是袁术到豫章以前的事,自袁术到豫章以后,那就不同了。皖县与豫章接壤,不但地理位置重要,是临敌前阵,而且皖县的人口也是不少的。如果能移治到这里,不说能带动皖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防止、镇压了袁术势力的反扑。
    其实,还有一点,刘备并不知道。皖县不但风土人情朴素,而且远山青葱,近水碧绿,是个如诗如画的好去处。当然,最重要的是……天柱山,就在附近。甘宁和成荷再次相遇是在天柱山,这里就成了他们之间美好的回忆。成荷爱上了天柱山的险峻清幽之美,甘宁则是喜欢上了这里的宁静。于是,他们为了常到天柱山去玩,少走点路,所以在占领庐江,考察了数地后,甘宁才做出了决定,上书刘备,让刘备恩准将原庐江郡治从舒县迁往皖县来。
    刘备在给甘宁的回书中,不但恩许成荷留在军中,而且赏赐金钱,大加赞赏。并在同意了他“迁治”意见的同时,又表封他为庐江太守,改平寇中郎将为镇江中郎将,增秩,赏钱。
    在几天前接到甘宁的书信时,得知甘宁访知袁术一战败后已经逃到了豫章去了,他得到这消息后,就知道,豫章就要出事了。果不然,豫章真的出事了。
    其实,豫章会出事,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要是不出事,那才是见鬼。
    要知道,在袁术来豫章之前,豫章的形势本身就已经很是复杂了。
    在这里,一个小小的豫章郡,除了有一个朝廷所任命的正式太守朱皓外,还有太傅马日磾所表的豫章太守华歆,外加袁术所置的豫章太守诸葛玄。
    朱皓,华歆,诸葛玄。也就是说,一个豫章郡,同时出现了三个太守。当然,在这个乱世,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在马日磾上表华歆为豫章太守时,朝廷动乱,多年没听到朱皓的消息,还以为是人死了,所以临时再上表一个顶替他,也很是正常的。至于这个诸葛玄,当然是袁术为了扩大领地,让他来当这个太守的,算是非官方认证。
    原太守没死,新太守又上任,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尴尬的事了,再加上诸葛玄的出现,豫章不闹起来,那才是怪事。原太守自然不想走,新太守虽然不差这口饭吃,但面子问题最重要,刚来总不能马上拍拍屁股就走了吧?而像诸葛玄这样为袁术所置的私人太守,则完全是替老板打工的,老板让来,自然就不能走了。于是,这三个太守为了争夺地盘,也是为了自卫,各自发展武装,进行了殊死角逐,拼得你死我活。
    三方在打擂台,没有一方愿意看到一方吞并了另一方,所以这场架打下来一直都保持了持平。谁也没有胜,谁也没有输。一直打到袁术来。袁术一来,带来了数万人马,胜利的天平立即倾向了诸葛玄。诸葛玄在袁术的摆弄下,很快击破朱皓,并将他抓住杀了。杀了朱皓后,接下来就剩华歆了。
    华歆这人本来也是老好人,没有权利**,他之所以坚持在豫章不走,那是看在朝廷的面子上。他可不想丢朝廷的脸,也不想让百姓忍受苦难。所以他真正想做的,当然是替百姓办点事,做点贡献。只可惜的事,他生错了时代,这里并不适合他。在听到袁术杀了朱皓后,华歆决定抵抗。要誓死抵抗但他没有,因为部下劝他,给他分析了形势,让他去找刘备。
    华歆也并非没有听到过刘备,也并非不知道刘备已经下了江东。但他知道,他是朝廷所任命的太守,就应该镇守此地,在外贼入侵时,就决不能退后半步他刘备是徐州牧,如何能插足扬州?他刘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