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434章

张辽新传-第434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说完,转身便走,眼睛根本就不看被曹操一番话说的已经楞在当场的曹不。
    曹休用同情的眼光看了看曹不,也紧跟着曹操离开。曹纯此时却走到曹不身边,轻轻地拍着曹不的肩膀,柔声说道:“子桓,孟德要你多读书也是为了你好。多读书不但能够明事理,更能够让你修身养气。至于反省”你不要乱想,孟德与文远即便再有矛盾,他们也是患难之交、郎舅之亲。文远同样也是你的姑丈,好好想想吧!”
    曹纯说到这里,也没有了继续说下去的心情,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在长安城中,曹不被曹操召回的消息虽然保密,可是却依旧有人知晓。
    钟繇、张既、杜畿这三人便对曹不的鲁莽、愚蠢感到不可思议。
    “元常公,看来承相还是在维护二公子啊!”杜畿原本在征讨凉州的军中对曹不这位待人有礼的二公子很有些好感,所以此时也不免在言语中微微替曹不抱
    “伯侯兄,再怎么说,二公子也是承相的亲子。”张既的态度就不同了,他与杜畿均不属于世家豪门。但是比杜畿早投身曹营的张既如今已经是武始亭侯,地个高于杜畿。而在看待事情的眼光上,张既也远比杜畿长远。所以张既在此事上倾向于张辽。更是支持钟繇将张辽的议会内阁制付诸现实。
    “你们二人休要再争,昼相何许人也?又岂会做那无用之事?。钟猜原本是有着借曹不与张辽公开交恶的机会,继续分化曹操与张辽的关系的打算。然而曹操的举动却直接将他们意图借力打力的算计给堵死。没有了曹不,任是钟繇那里计谋百出,也不可能再生事端。
    “元常,以既之见,做事就如同打仗,稳扎稳打虽有失漏*点,却得之稳健。还是该告诉长文,不要过于激进,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张既是个稳健派。
    “此事与长文无关,不过是某些人见到一位可能会嫡位有望的公子向他们示好,于是便想两面得利。左右逢源罢了。长文虽有主事之名。但也不可能阻止那些老家伙自行其是钟繇对本方集团中的某些只顾眼前小利的老家伙们十分不满。
    “唉!元常也无需着急,真正眼光长远之人当世又有多少?即便是你我也不敢说眼光一定准确,谁也不是张文远!”张既这话虽有调侃之意,但拿出张辽作为例子,却无人反对。
    “利益!还得是利益”。张既继续说道:“张猛的早就在初平元年便说过“利益决定立场”如今他更是在编织着一张用利益做成的大网。只要构成这张网的势力没有完全破败,谁也不可能撕破这张网去威胁到张猛的的安全。即便是承相。如今也没有这份撕破脸的魄力了。”
    “这是自然。”杜畿虽然对张辽口口声声不离利益的言行举止不屑一顾,毕竟他是个真正传统的士人,但是杜畿也不得不承认构成张辽那张如今尚未完全成型的大网的势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因为这些势力不但来自大汉的天南地北,夹有着数家底猛深厚,甚至不逊于当年的汝南袁家的家族。“这张网中不但有势力强大的世家,还有承相的族人,若承相有心撕网,曹家、夏侯家这两个承相当初绝对的支持者就会分裂。此事就是承相本人也不敢轻易尝试
    “绑架!这就是文远曾说过的绑架”。钟繇笑道:“只不过当初文远说的是要以细作放出谣言以绑架“民意”如今他却是将曹家、夏侯家的利益与他绑在一起,承相也要投鼠忌器啦!”钟繇笑的有点促狭。张辽此举实在有些不厚道。但是曹家的曹洪、夏侯家的夏侯渊二人本就是张辽好友,:人在商业上早有合作,如今也实在不能指责他们什么。而且这样一来,曹家内部便有了不同的声音,这对于致力于削弱曹操独揽大权的士族自然是一件好事。
    “可惜了。承相倒是反妄神速。直接便将二公子雪藏起来。闭门读书!呵呵!倒是个不错的理由啊!”张既笑道。
    “文远身为长辈,二公子一个晚辈却频频挑衅,承相这是要二公子读书明礼啊!”钟繇意味深长的说道。
    但钟寐这句话究竟是“读书明礼。还是“读书明理。”那就是仁看见仁、智看见智了。
    “主公这是霸道与慈父心态相交织。”郭嘉在得到卓不被勒令“闭门读书”的消息后做出了如下判断。
    “主公与文远相识于式微之时。相交于危难之际,相知于患难之间。对文远的赏识。主公已经做到了人主的极致。同样,文远也回报了人臣所能报答的极限。汉代还有春秋战国的影响,君要臣死,臣不的不死的说法并没有成为主流。主公可以允许自己欺负、打压文远。但却不允许别人做与他相同的事情。这是一种霸道。也是一种占有欲望。可怜的二公子与他的谋士却没有真正认清主公的心思,这才是主公要他闭门读书的真正原因。况且文远即便受到主公打压,却也不是其他人能够随意招惹的。
    北地苍狼之所以如今老老实实、安分守己,那是因为尚有一只实力强大的猛虎在丛林中为王。但是狼王可以服从虎王,却不会任由幼虎欺负,主公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儿子,免得真的让文远怒极而毫无顾忌的反击,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啊!”郭嘉此时已经将曹操的心思想了个明了通透。
    “如此既能阻断这位二公子再出昏招,也能暂时阻隔他与文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更是断绝了某些人欲借机生事的企图。真不愧是主公。果然算计的很周到!只是可惜”主公与文远相比,优势却丝毫不明显。牵扯主公的事情太多,朝中的、朝野的、家里的。还有诸侯的。每一方面前会让主公消耗心力。但是文远却是在一门心思的编织大网,他根本不在意有人找他的麻烦。他的那张大网便会提前为他解决那些麻烦。蜘妹吗?文远还学得真像!”
    郭嘉想到这里,嘴角微微一
    “这就是在编织一张利益纠缠的大网”。
    回到蓟县,张辽当着荀谋以及从并州赶到幽州的田豫和同样从边境赶回蓟县的阎柔、田楷的面,毫不掩饰的向众人对于商会与毛仿行会的幕后因素。
    “一家、一地、一国,要发展壮大,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我常常说:再坚固的堡垒也经不住内部的分裂。所以我必须给大汉、给北疆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环境,确保无人会在北疆与敌人屡战正酣之际,有人在背后给我们捣蛋。”看着自己对面四人各自不同的表情。张辽说道:“你们休要怀疑。在座的都是熟读史书的。便是孝武皇帝反击匈奴之时,朝中也不乏混蛋给前线统兵大将找麻烦。不要说主明臣贤这类话。即便是英明如孝武皇帝,一样犯了越级指挥这种低级的错误,更别说他还违背了“主不可因怒而兴师。这样的战争原则。你们别这样看着我,我不是说攻击大宛国不对,而是不该如此攻击,以至于伤及国力
    张辽的话让在座之人纷纷点头,这个时代还没有那种变态到极点的“为尊者讳”尤其是经过了桓灵二帝时代的党锢之祸,士人对于皇帝以及皇室的指责丝毫没有了犹豫,即便是再忠诚的保皇派,面对这种事情时,同样会毫不犹豫斥责皇室与皇帝之过。
    而刘姓皇室的威信如今已经基本上尽丧。虽然曹操不断地将割据一方的诸侯挨个消灭,但是地方对于皇室的敬畏已经荡然无存,如今更是连些许的尊敬都欠奉。
    “这张大网真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吗?。田豫皱着眉头问道。
    “怎么可能?”这次说话的不是张辽,却是荀谋。
    “国让,莫要想的太好。将军不是说了嘛,若不触及他们的利益。他们会维护这张大网。若是一旦这张大网危机了他们的利益,原本织网的人也会亲手将这张网拆掉的。”开口的是田楷,他如今也算是织网之人。
    张辽心中暗笑,田楷这是在点醒田豫,也隐含着提醒张辽莫要危机他们渔阳田家的利益。但是张辽又怎会在意田楷的这点威胁。或许将来会伤及渣阳田家的利益,但是田家在其他得利者面前,又怎么能够随心所欲的拆网呢?最多也就是从别的地方划出其他的利益弥补而已。
    此时张辽却想到了被他疏忽。或者是之前刻意遗忘的部分。那就是有关危机处理以及利益交换的细则。若是发生危机,需要一部分人暂时舍去利益时,时候是否能够给予他们相应的甚至是超出损失的弥补,这也是维护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一点也得尽早加上去,否则这种形式的平衡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根本就没有抗击风浪的能办。多亏田楷你提醒,不过我才不会开口感激你呢!我不!”张辽心中暗暗说道。
    “对了文远,我有个问题一直在想,既然中央可以用议会内阁来平衡各方,那地方上是否也可以呢?”荀堪突然开口问了一个。张辽一直在尽力避免的问题。
    地方议会,这完全就是一个中央议会的缩小版,除了名称不同,管辖范围变小之外,无论是机构还是制度。都与中央大同小异。然而地方议会一旦出现,中央集权立刻就会成为泡影,中央、地方的争斗也会变得激烈起来。别说后世的美国,美国有着大量产业庞大、横跨数州乃至数十州的财团,这些财团才是美国真正的掌权者,各州地方政府与美国中央政府一样。也不过是财团的代言人。而如今的大汉,这样的家族和财团几乎没有。别看糜家在各地都有商铺,但是没有了地方势力的照应,立刻就会被赶出当地。这种情况完全不能与后世美国那实力强大、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财团相比。而且后世的信息网络发达。各种法律法规也算周密,财团行事也要估计一点表面上的脸面,做事情总算知道掩饰。如今的大汉若是让地方自治这头怪兽出笼,那势必又会回到战国时期的分裂中。
    或许也有例外,国家也未必会分裂。但是张辽绝不敢冒险,他不想成为分裂国家的责任人。
    看到张辽在荀谋开口后就变得沉默不语,而且额头上还渗出了汗珠。荀谋等人心中疑惑不解口可是当回过神来的张辽狠狠心将他心中的担忧和盘托出后,荀谋等人也变的沉默起来。
    “我不讳言分裂的可能,毕竟战国的结束不过才四百余年,大汉如今的疆域也是四百年的战争打下来的。或许昔日七国的贵族已经不再风光,可谁知道是否有人想重现七国时的状态?我先表个态,我绝对不赞成分裂。谁要想分裂国家,我不会顾及他究竟是何人?都想想吧
    张辽站起身,离开了屋子,留下了四个直愣愣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人。
    ,
    第三卷 第687章 诸葛谏玄德
     更新时间:2010…9…11 16:10:04 本章字数:7166
    “见鬼!怎集能忘记这种隐患呢?”张过回到自己的弈4联在书房里来回的踱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是这句话在这个时代却并不能成为至理名言。”张辽此时头疼的不只是地方议会可能带来的地方自治甚至分裂国家的倾向,同时也终于“记起”了他刻意遗忘的经济实体在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后必然会向政治权利伸手的绝对可能性。
    虽然这个时代的真正掌握实际权力的是各大世家,而且这个时代正好是中县的政治基础从贵族政治向士族政治转变的前期,若是没有张辽的搅和,随着曹魏篡汉、司马代曹。中国的士族就将取代贵族,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从而度过士族政治的数百年历程。
    这些士族世家也涉足商业,但是他们却并不是以商业为主,他们的实力更多的是体现在“更多的土地和更多的人口”上。虽然骨子里同样贪婪,却依然会在表面上做出一种清雅淡薄的表象。如果将马克思有关利润犯罪的话同样套用在这些士族身上,你会发现一点都不过分,士族们同样会为了利益无视道德、国法。只不过当他们损取了足够的利润后就要表现出自己不追求铜臭之气的假象。
    用后世一句十分有名的俗语来形容,那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屠夫放下满是鲜血的屠刀,用鲜血淋漓的手抹去嘴角的血迹,然后披上一件袈裟,作出一副和善的假象,等待着下一次举起屠刀的机会。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中国此时的国情统治阶层并不认可经济基础商贾的重要性,甚至他们会否认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并严厉打击经济基础的载体    商人阶层。虽然他们全部都是身价无可计数的大富豪,但他们却以经商为耻,却将死读书、读死书视为无上的荣光。
    虽然汉末的士林还没有千年之后的思想僵化,但诋毁商人却早已经成为传统。张辽将这个传统归结于战国时期大商贾对各国政治的影响以及秦国重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